语文教案9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骸、坠”2个生字,理解“搜索、奥秘、同归于尽”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清洁工”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例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能发挥想象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自己设计的清洁工。
【教学重点】
1、了解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2.掌握列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教学难点】
掌握列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等的特点,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3.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质疑: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脑中冒出了什么疑问?
3. 师引导归纳:太空清洁工是什么样?
怎样清洁太空?
太空有哪些垃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清洁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打开书再读一读。
1.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奥秘 残骸 坠落 同归于尽
指名读(随机正音:坠、骸)—开火车—齐读
3.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需要检查的字词,了解梗概,一举多得。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太空清洁工的构造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说说课文的介绍和你想象的太空清洁工有什么不同?指生说,出示句子:
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去掉“只有、不到”比较,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用今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的质量和费用与太空“清洁工”进行比较,知列数子的说明方法,再次朗读体会“只有、不到”。
(4)抓住“搜索”以及其他方位词语,了解“清洁工”的功能。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让学生体会行文用词的准确及使用例数子的说明方法。引入一般航天器或卫星制造的费用资料,加深对不到、只有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体会作用
1.体会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可是——指生说,出示:
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1)句子读悟体会打比方
(2)引入太空垃圾的资料,体会危害性
(3)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打比方的手法,及行文用词的生动。资料适当引入帮助理解对太空垃圾危害的理解。
2.了解清除垃圾的过程
师质疑:“清洁工”又是怎样清除垃圾的呢?指生说,出示句子:
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
(1)通过“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讨论顺序是否调换,体会行文的严谨性。
(2)抓“捣蛋鬼”,体会用词的趣味性:“捣蛋鬼”指什么,如果换成“太空垃圾”表达效果一样吗?
(3)抓“流星”,体会这一说明方法的形象、生动:。
(4)朗读训练。
3.小结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体会行文的严谨、形象、生动
五、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1.师质疑:这样的太空“清洁工”,你满意吗?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能不能创造更好的太空“清洁工”?
2.写话训练:你将设计一个怎样的太空清洁工,让我们的太空更清洁更美丽?说说功能或者构造。
(1)交流怎么才能写得好。
(2)教师引导归纳:试着用上“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还可以用上例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一段作为学生写之前的铺垫,在看了这段话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写得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指向说明方法、用词准确。然后再激发兴趣让学生写。本课着重要让学生学习哪一种说明方法,前面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不断反复,加深印象,这里写话要想办法让大部分学生用上这种手法,便于写后的评价,以促进真正提高,一课一得。
六、小结全文,感情升华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保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人类在爱护地球家园的同时,也要重视太空环境的保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在宇宙中遨游时,面对的是一个干净、美丽的太空。
【板书设计】
太空“清洁工”
太空清洁工是什么样?
怎样清洁太空?
太空有哪些垃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电话采访回答的方法,注意回答简洁明了。
2、能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东西相继问世,电话就是其中的一项令人们喜爱的通讯工具,怎样通过电话与人交谈,真正起到运用电话最佳效果,今天我们就这一问题来讨论。
二、评论回答
1、当你接到一个人的电话,(陌生的、熟悉的'),你怎样回答?(考虑用什么语言)。
2、你如何回答对方在电话里说的事或提的问题。
⑴语言要简练,不能罗嗦。
⑵态度要平和,声音不高不低。
⑶听清对方的话,回答不要重复,不要东扯西拉。
3、通常用什么话来回答呢?
⑴请问你是谁,有什么事吗?请说。
⑵谢谢你把这件事(消息)告诉了我,再见。
⑶这件事是这样的请你
注意叙事要简单明了,请求对方帮助目的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
三、同桌练说
1、通知对方2、请求对方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进行一次电话交际,同对方交流或请求对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的神奇美丽,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理解“漫山遍野、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累语言。
教具准备
CAI课件(内含五彩池实景风光片及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1、讲故事激趣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初步感知五彩池的“神奇”。
(1)小组自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整体感知,反馈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质疑问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二、精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后的感受。
(1)选择你最喜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
(2)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水池的特点。
(1)引导学生抓住“漫山遍野”“无数”“数不清”“有……有……有……”省略号等重点词及标点符号,体会水池多而且美。(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教师范读,配乐渲染,启发学生想像评议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2)学生交流刚才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4、课件再现五彩池的奇特景观,对照、印证刚才的理解与想像,进一步感悟五彩池的“神奇”。
(1)观看课件谈感受。
(2)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5、小结。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2、再读,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试着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概括第一句。板书:池池色不同。
(2)学生先自己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概括第二句。板书:一池水多色。
(3)学生直接概括第三句。板书:有色变无色。
4、课件展现这三句话描绘的景观,学生一边看一边进一步思考:从这三句话里,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5、师生对读,积累语句。
6、小结。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三、熟读,积累语言忆神奇
1、选择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读。
2、回放美丽神奇的五彩池水风光片。
3、诵读交流。
四、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2、“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3、“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4、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5、齐读最后一句。
6、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语文教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展开背诵比赛。
3.训练口述能力,复述课文。
4.进行朗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一)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1段。
(二)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1)一词多义现象。(2)通假字。(3)古今词义的区别。(4)句读。(5)常见实、虚词的运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7)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8)重点段的背诵。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为加粗字注音。
辍、苟、適、次、度、唱、罾、间、素、笞、借、第、袒、收、徇、比、与、太息、闾左、威众、忿恚、社稷、被坚执锐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
5.学生复述课文。(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1)去大泽乡途中。(2)陈胜、吴广去行卜。(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吴广杀尉。(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6)进军过程。)
6.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及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指导学生学习第1段。
(1)齐读第一段。品味疏通课文。
(2)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曾经。辍:停止。之:去,往。怅:失望。苟:如果。若:你。太息:长叹。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扩展:阅读《老舍自传》回答问题:(加深对传记体裁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
1、恰当导入
教师出示下面的图片,并且给学生推荐下面的新闻稿——
山东蓬莱5月23日消息(记者王茂盛、通讯员张绍贤、徐爱兵)5月23日16时50分到19时,在“人间仙境”山东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据悉,这次海市蜃楼奇观是自1988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上万名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5月23日下午两时,山东蓬莱海滨薄雾渐退,能见度转好,海域上空零星出现几抹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长岛海域出现灰白色漂流物。16时50分,在长山列岛之间海域几座错落有致的高楼平地而起,并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高时低,不断变幻,宛如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在高楼大厦之间,一座灯塔在碧波荡漾间清晰可辨,最左面一座庙宇式建筑,逐渐转换成海边小岛,继而变成高楼,周围岛屿也不断变化,时而如被削平的山头,时而如千孔万洞的桥梁,这一高度清晰的“海市”奇观从16:40发现时开始,直到18时30分后才开始渐渐暗淡,最后到19点在海风中慢慢飘失。这次“海市蜃楼”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据专家介绍,海市是一种光学现象。春夏、夏秋之间,万里无云,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水温低于空气,这时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发生较大差异,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气层便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于近几年蓬莱市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空气污染治理,改善了大气质量的缘故,另一方面是源于连日降雨,雨后天开,天气比较凉爽的缘故。
( 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课题:山市
3、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4、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 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
a.识记生字词 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层次 {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 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村出来 d.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自主学习
① 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② 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A、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B、忽见山头有高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C、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D、然数年恒不一见。
③ 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5、探究想像
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①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② 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 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5、拓展练习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6、信息反馈:
附录资料(课文知识积累)
山 市
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
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断),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作业。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写有讨论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7第一、二教时总第95、96教时
一、谈话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说。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4、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是“话别”,所以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光看文章的片断,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例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4、教师:例文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眷恋沈伯伯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选材
l、同学们己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的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或场景来表达你对这个人的眷恋之情。
4、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五、完成习作
1、学生,教师个别辅导。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巴金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小朋友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小朋友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小朋友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小朋友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小朋友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俺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费劲,有时候在俺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小朋友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小朋友们的句子。
3理解“俺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小朋友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身当作普通人?
(俺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高尚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身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身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他人,而为他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身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俺们也要让自身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敬重)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小朋友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谓、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局部。
八、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时地释放自身的能量,贡献自身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附:板书设计
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他人奉献爱
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
五.主题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