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与设施,能感受韵文所描绘的公园景色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课文中的事物,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教学时间 :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词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读准确通顺地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新朋友小叮当,小叮当想请大家猜个小谜语,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请听:有个地方真美丽,绿草红花铺满地,还有木马和滑梯,小朋友们真欢喜。(谜底:公园)
过渡语:对了,就是公园。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公园逛一逛,学一学——出示课题 识字3(板书课题)
那王老师想让大家想一想你觉得公园是怎么样的,王老师觉得公园是美丽的,(美丽的)公园,出示( )公园,指导说话。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受词串
由近到远,从左往右出示课文词串,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看图方法。
三、教学词串,感悟词串所描写的景色之美
(一)教学第一行(公园 绿树 红花)
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第62页,自己小声拼一拼,读一读这些词语,注 意一定要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哦。
1.指名读。正音,读准字音。
2.这一行中,有两个表示颜色的字,你能找到吗?(绿,红)
3.(幻灯树木图片)学习:绿树。你们瞧,公园里的树怎么样?(指名读)
4.(出示图)学习:红花。这个词,谁能看着图读好它。去掉图,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师:蓝天白云 青山绿水,你看,加了表示颜色的词,大自然变得多美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齐读。
(二)教学第二行(小桥 流水 宝塔)
1.公园里除了树绿花红,还美在哪里呢?
2.读准字音,正音,指名读。
3.练习说话:公园里的游戏项目真多,谁能用公园里有( ), 有( ),还有( ),我们玩得真开心。
4、出示前六行词串,齐读,开火车读。
过渡语:这个公园可真美啊,绿树成荫,红花遍地,清澈的小河潺潺地流着。让我们一起读出公园的优美景色。(齐读,前两行)
(三)教学第三、四行。
过渡语: 公园里景色虽然优美,但最吸引我们小朋友的还是那些好玩的游乐设施.
1.哇,游乐场可热闹了,小朋友正开心地玩呢?你们想不想玩?
2.想玩,就必须要认识每个娱乐设施的名称。
3.课件出示让生一一指认并正确读出(齐读后两行)
4. 游戏放松
想不想玩,好,我们一起来玩玩。
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鼓掌玩游戏,仔细听老师念
师:转、转、转,转什么? 生:转、转、转,转转椅。
师:开、开、开,开什么? 生:开、开、开,开火车。
师:穿、穿、穿,穿什么? 生:穿、穿、穿,穿山洞。
师:滑、滑、滑,滑什么? 生:滑、滑、滑,滑滑梯。
师:荡、荡、荡,荡什么? 生:荡、荡、荡,荡荡椅。
师:骑、骑、骑,骑什么? 生:骑、骑、骑,骑木马
5.大家玩得这么开心,来一起读出游玩的快乐。(男女生赛读)
四、整篇朗读
今天学的这些词串连在一起,就成了一篇韵文。谁来美美地读好这篇韵文?
齐读、开小火车读一读
【教学总结】
今天教完了<识字3>后百感交集。表意性是我国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本课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把单调的汉字渐渐丰满起来,学生就有了识字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只是美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搁浅,由于提问范围过大(你记住了哪些字,看了图对照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表述并不如我的预设,实际上仍是我的讲多于学生的“发现”。很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悟汉字博大的文化,但常常找不到突破口。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心来备课的。但是还有地方需要改进,继续努力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
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
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难点词语。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课文内容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可以指导学生多读理解内容,提高朗读水平,在理解重点词“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多读来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可趁机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人树之间的和谐。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说说小树对我们的好处,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树
)我们该怎样保护这棵小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有位老爷爷非常关心小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咱们来看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幻灯片出示生字:
爷
棵
到
给
穿
暖
冷
开
伞
热
⑴快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⑵自己带拼音试读,同位互读、指名试读、齐读。
3、再读课文。
4、指名分段读,认识自然段,标上序号。
5、再读课文,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哪些事情?
三、细读课文
1、学习二段,自读,说说你从里面知道了什么?
⑴课件演示穿上“暖和的衣裳”。“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⑵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要给小树穿暖和的.衣裳)
⑶你还见过暖和的什么?
幻灯片出示词语训练内容:暖和的(生互说、指名说)
⑷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还冷吗,它会说什么呢?
⑸指导朗读
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学习第三段:
冬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到来了,爷爷和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请学生观察爷爷和小树夏天图,说说爷爷和小树的变化。
⑵自读,同桌说说知道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树是怎么帮爷爷的,理解“绿色的小伞”。
⑷体会爷爷和小树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
⑸把喜欢的一段读给同位听。
四、扩展活动
小树除了能给我们乘凉,还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冬天
夏天
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不冷了
不热了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图画,学生很容易突破难点。对人物的心情体会到了,学生读起来就入情入境,非常有感情。有些学生知道树的用处特别多,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认读:(幻灯片出示生字)
爷
棵
到
给
穿
暖
冷
开
伞
热
自读、同桌读、抢答。
2、检查课文朗读。
二、练读课文
1、观察课文插图,学生进入情景,有感情地去读朗读课文
先小组练读,再齐读、分段读、男女分读。
2、表演课本剧。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书中范字的占格。
2、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说笔画、笔顺、请小老师教、纠正。
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中先描后临写。
四、实践活动
(幻灯片出示内容)
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
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不
开
四
五
教学后记
学生在表演时还不会自己编演,需要老师多帮助,以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多培养。实践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充分交流,收到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思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
(2)简介:长江
(3)揭题入文。
2.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齐读生字。
(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并矫正。
(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
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者看大桥的自然段。
4.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
(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
8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觉。
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
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3)概括:
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
说说读了这段课文,你觉得南京长江大桥怎样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第2段,理解这一段写的是作者在正桥看到的和感觉到的。
3.能查字典辨别“两侧,侧耳”中的“侧”的不同意思,理解“挺立”
与“耸立”的差别。
教学过程:
1.谈话入境,复习联络前后阅读。
(1)谈话:一天清晨,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他走在引桥上,远望整座长江上的大桥在阳光下显
得格外壮丽,“壮”是“雄壮”的意思,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使我们觉得大桥十分雄壮?
(2)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积极阅读,自学第2自然段。
3.学情反馈,交流学习信息:
(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疑难,分析问题,编排学习交流程序。
(2)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在正桥上作者先看到些什么?
训练:找出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读一读:说出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比较“挺立——耸立”的不同意思;再说句子,想象它们所描写的事物和样子,看图找出它们在桥上的具体对象;熟读这3个句子,并背诵。
(3)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倾听火车鸣笛”的事?
(4)部分学生不懂的疑难词语,要学生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自己去理解。如:桥头堡,汽笛,呼啸而过,仪仗队,等等。
4.收束交流活动,概括学习成果:
收束训练:齐读第2段,背诵第2段。复述第1段内容概要,说出第2段内容概要。
5.做作业,巩固知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2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第3段课文,体会出作者在第一段里表达的赞美之情,能在朗读中表达己的情感体验。
3.理解并说出“征服,通途”的意思,能听写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区别“宽阔”和“广阔”的意思差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朗读第1.2.两段课文。
2.接着老师提示的话,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提示:作者来到南京长江上,走在引桥上看见……,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二.谈话激情,诵读第3段。
1.谈话:在滔滔奔流的长江上,自古以来没有人造过桥,在的下,脱离了苦难的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亲手建造了长江上的第一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它像一条巨龙飞越江面,连接大江南北。望着这座大桥,作者说了什么——
2.自读第3段,回答提问:作者说什么?
引导理解:江水滔滔,奔向大海——说明长江和过去一样,阻隔着祖国的南北,所以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堑”。查字典理解“天堑”。
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查字典理解“征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出句子意思:一座大桥高高的架在长江上,连接了长江南北,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变成四通八达的通路。
(2)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三.反思,提高学习质量。
1.复读全文
2.反思交流:学本课后有什么收获?
3.巩固重点训练。
按课后第3题要求训练;
4.复习,检查字词知识。
四.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题。
语文教案 篇4
一、案例背景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记述。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二、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堤岸、远眺、雕刻”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录像介绍景点,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看录像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短片,希望同学们喜欢。(放映颐和园的录像)
抽生交流:你知道短片中的景点是哪里吗?短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能说出这里的一两个景点吗?
生交流时,师出示《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生读课文,师评价朗读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游览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自读感悟
学生借助《颐和园》学习网页自学课文,边读书边欣赏边体味:颐和园的美是如何在作者的笔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二)交流心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击不同的段落。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写长廊的段落(课件出示长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长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出示长廊上彩绘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使学生感受理解劳动人民的创新智慧。
(3)出示长廊两边花的图片,感受长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写万寿山的段落(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阁与排云殿,使学生认识这两处建筑的构造及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
(3)理解站在万寿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东远眺都可以看到什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万寿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围的景色)着重出示图片并推近镜头理解昆明湖的静和绿,让学生在朗读和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感受颐和园的美。
3、理解描写昆明湖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点?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出示长堤、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小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明湖的美景.并引导学生理解“雕刻和姿态不一”的意思
(三)阅读指导
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如何用优美动情的声音来表达颐和园的美。
四、选读课文,情感升华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读给同学听,或者背诵积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颐和园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颐和园相关的典故等。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说也说不尽,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点进行了介绍。
2、同学们可以选取其他景点,仿照课文进行描写。
六、在线测试,自主选择作业
出示不同类型的作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学习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0’)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 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二、细读勾画, 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 。
(2)它因为 ,所以叫得 。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所以 。
(4)因为 ,所以伤口 。
(5)因为伤口 ,所以 。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拓展阅读,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7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
1、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 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 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1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泼 美丽 嬉戏
祸首 狼被捕杀 森林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 疾病象….游荡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1、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6、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把“员”等10个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学习课后“我会读”中的句式来说话。
4、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能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己,初步形成应当为别人服务的情感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书写生字:宁、室、样、校、教、班6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能学习“我会读”中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级中的班干部是怎样选举出来的?他们都为班级和同学做了哪些事情?
2、揭题:有一个班级,在选举班干部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随机板书课题《我选我》。生读题
二、激趣读文,自学课文。
(一)激发读书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感到好奇吗?那赶快打开课文,去读一读。
(二)出示自学建议,学生自读课文。
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读准生字的字音;用自己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建议: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把生字读给同桌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不正确,请你来帮助他。
2、指名几对同桌读,看哪一对同桌能互相帮助读好生字。(课件)
wěi bǔ shì níng lèng qiè jí zhǎng
委 补 室 宁 愣 切 集 掌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4、学生互相交流,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补、愣、掌这三个生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
6、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来抢读词语,看谁读得又对又快。(课件)
委员 补选 教室 王宁 愣住 亲切 集体 掌声
(二)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课件出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宁、室、校、样、教、班(在田字格中)
①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哪些笔画比较难写,怎样才能写好?
②师范写,学生仿写。(着重指导:宝盖头、长撇长挪、一字一横和多横的写法)
③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让同学评一评。
2、出示“我会读”
①试着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②归纳总结:虽然句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
③出示句子:“林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你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吗?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能把员、青、切、响4个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竞选班干部。培养自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己。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这节课,这些生字宝宝要请你们完成几道智力闯关题,考一考你们。
(二)课件出示:《勇闯智力迷宫》
第一关:出示拼音jiāo shì,请你写一写汉字。
第二关:出示错别字“ ”,你知道这个字错在哪里?
第三关:你能用“集体”说一句话吗?
闯关总结:奖励闯关成功的小朋友一面小红旗。
(三)写一写,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员、青、切、响”
1、这几个生字分别属于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己书写生字,师巡视。
3、同桌互评:你的同桌是不是写得又对又好。
(四)分节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课件分别出示1、2、3、4小节,生个别读)
二、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课文
(一)形成探究专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4小节,生朗读。
2、理解“响起一片掌声”(指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赞同、赞扬。)
3、引导学生质疑。
4、师归纳问题:“为什么王宁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或者“同学们的掌声是在表扬什么?”(课件出示探究专题)
(三)反馈交流,分享成果
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1、理由(一):
⑴生找出依据,谈自己的理解
①同学们的掌声是在表扬王宁立志做个好学生,立志为班级、为大家服务的决心。
②其它理解(略)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可以与林老师说的话连起来读)
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大家都愣住了。
2、理由(二):
⑴生根据具体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①掌声是在表扬王宁敢于肯定自己、表现自己的勇气。
②掌声是在表扬王宁比任何人都显得自信。
③其它理解(略)。
⑵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静悄悄”“愣住了”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大家的'心理。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师小结:是啊,我们的集体中要有更多的像王宁这样的同学,那么我们的班级会是多么优秀的集体。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创设情境,实践活动
1、师谈话:同学们,这学期刚刚开始,我们班要竞选几位班干部。竞选的岗位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你能不能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岗位,像王宁那样用1-2句话自信地说出自己参加竞选的理由。
2、让学生上台发表竞选演说。
3、师小结:刚才的几位同学都很自信,敢于表现自己。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愿意为班级服务的一颗火热的心。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像王宁那样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为班级、为同学做好事。请你们自信地说:“帮助别人,我能行!”
板书:
热爱劳动 充满自信
关心集体 敢于表现
因为
王宁 我选我—→
(表扬)
大家 愣住了—→一片掌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备课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