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时间:2024-10-05 07:03:23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教学重点:

  通讯的文体特点.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着惊海天”,是我们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背景透 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xx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四、预习检测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pài)

  2.掌握释义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五、学习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朗读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时间顺序,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__世界公认的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三)课文品读

  1、第一部分(1—4段)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第二部分(5—19段)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场面。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3、第三部分(20—25段)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六、品读语言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七、技法总结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课堂总结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2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掌握依据标题提取信息、聚合句子研读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叙述中夹议夹抒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到“神舟”遨游太空,无不彰显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振奋着民族精神。科技的进步,凝聚着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大国的奇迹,由大国英雄一一创造。这节课,我们走进通讯《一着惊海天》,领略大国英雄创造大国奇迹的风采。

  第二部分:解析标题初感知

  方法引领:速读法,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标题相关段落,提取标题相关信息,可以在书中做批注。

  “一着”指:

  为什么“惊海天”?

  “海天”是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着舰环境,“一着”实际惊的是:

  小结:文章的标题很有特色,“一着”突出了事件震撼人心的力量,“惊”字表现出事件的非凡意义,“海天”画面感强烈,实指“参观的人们”,富有吸引力。提取标题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内容,快速把握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咬文嚼字品“一着”

  方法引领:精读法,细读第19自然段,关注段落中的修饰语、动词、化用的诗句。

  1.补全这一节文字,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停了下来。

  预设:这一段的修饰语为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成功着舰的描写增色不少。“惊心动魄”概括了战斗机成功着舰时的浩大声势,“震耳欲聋”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疾如闪电”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是叠词,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与平稳,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2.从括号中挑选合适的动词,体会用词的精准。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碰、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钩)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前行)数十米后,稳稳地(站、停)了下来。

  预设:这一段中的动词选用非常精准。“触”字有“碰”的意思,但程度轻,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碰到航母甲板上时轻巧灵活的形态;“挂”字体现出舰载战斗机的尾钩钩到阻拦索后仍然有位置的移动,“钩”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滑行”表现出舰载战斗机撤去动力后,依靠惯性滑动前进的情形,“前行”一般指人向前行走;“站”一般指人或队伍在行进中停下来,抑或指车辆停留,所以最后一空选“停”。

  3.回读上面的两段文字,补上开头的诗句,试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预设: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4.小结咬文嚼字品“一着”口诀:

  这“一着”,真精彩,咬文嚼字品滋味:看动词,真精准,富有逼真动态美;修饰语,添劲道,生动形象情形描;诗句化用增气势,感染力强文采表。

  第四部分:抽丝剥茧析“一惊”

  方法引领:对比读法,精选第3、4、22自然段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品析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

  1.比读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

  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这是一次伟大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

  明确:这两组句子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书中运用了否定句来表达。用“伟大”一词形容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事件,语气明确、强烈。但“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成功与否尚未明确,所以,用否定句语气灵活、缓和一些。再有,用否定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后面进一步的阐释,家国情怀融入字里行间。

  2.比读二: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有的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有的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有的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我们很激动。

  明确:同是排比句,叠用“多少人”,抒情味浓,感情和语气步步加强。叠用“有的人”,只是几种情况的的罗列,没有抒情味;结尾用反问句,更加强了抒情的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情 色彩,富有力量,用肯定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3.小结

  抽丝剥茧析“一惊”口诀:

  议论抒情点睛笔,读者胃口被吊起:看议论,语气缓,情怀藏在悬念里;看抒情,句式奇,激动情感在洋溢。抽丝剥茧析“一惊”,对比阅读帮忙记。

  第五部分:聚合语句识“人们”

  方法引领:选读法,整合描写参观群众的语句,思考选读的内容,领悟人们心情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述,可采用以下格式:我读第句,我读出了人们的。

  1.朗读聚合的语句,交流展示。

  (1)“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2)“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3)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4)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5)“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6)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2.小结:

  这里参观的人们——

  充满期待,期待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

  热切向往,向往强军梦想一朝得圆;

  热情迎接,迎接胜利的笑容灿烂绽放;

  激动释放,释放揪心的强军之梦的难言之痛;

  紧紧拥抱,拥抱创造奇迹的大国英雄;

  深情留念,留念大国英雄创造奇迹的定格瞬间。

  当我们的心与观众的心通过文字的桥梁紧紧相连,我们才会明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非凡意义,我们才会深刻意识到:大国的奇迹,由大国英雄来创造。

  第六部分:三言两语论英雄

  方法引领:拓展读,阅读大国英雄戴明盟的经历与荣誉,评论大国英雄的风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各抒己见,以“大国英雄具有的风范”句式交流。

  20xx年被选派前往俄罗斯学习舰载机着舰技术。

  20xx年的《宁波日报》报道,戴明盟来自东海舰队“海空雄鹰团”,曾任一大队大队长。

  20xx年11月23日,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当天上午降落在辽宁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这是中国航母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xx年,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正式成立,戴明盟先后出任该部副部队长、部队长。

  20xx年8月27日,授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20xx年12月27日,获得第__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

  2.小结:

  大国英雄具有的风范。

  心虔志诚

  中流击楫

  补天浴日

  负重致远

  头角峥嵘

  ……

  大国崛起,呼唤英雄,锻造英雄;大国英雄,创造奇迹,铸就辉煌。中国已经进入需要英雄式担当的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和担当。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我们无悔今生!

  第七部分:结束课堂

  师:《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我们走进在通讯文章的芳草地,多少词语需要我们含英咀华,细心品味其中的滋味;多少句子需要我们千淘万漉,静心揣摩其中的情感;多少语段需要我们口诵心维,潜心挖掘其中的意蕴……今天,学完这节课,我们怎能不爱上阅读通讯文章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3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

  2.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 军队的发展情况及实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2.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3.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通讯员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通讯员获取了进入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

  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第二部分(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稳稳地停了下来)

  描绘歼-15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眼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

  (二)深层理解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集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2.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

  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简明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提示: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要从气氛的烘托上、现场感的营造上、主题的突出上等角度综合分析其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三)走进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字。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和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四)走进写法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舰载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指挥人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记录。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着舰实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切完全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读者关注的是着舰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环节来叙写。这个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着舰过程的状态,将此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文章,要让读者有更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叙写中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阐述,为的是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这一实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五)走进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工作人员由衷的景仰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6篇)09-14

《海天骄子》语文教案04-02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01-06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06-14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案3篇01-0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12-07

[经典]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07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精)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