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巩固旧知进行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一个十和几个一中去掉几个一剩多少]
2、数的组成的练习。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达到对新知识进行铺垫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利用进行动画演示:小明要过生日,请了好多同学,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
(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学生观察要买的酸奶,怎样放的,引导学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还放了两瓶]
2.解决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师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板书:30+2=32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30和2合起来用加法,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还可以怎样列式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30+3= 6+20= 70+8= 9+40=
4.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发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还剩多少瓶请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巩固练习63-3= 57-7= 48-8= 29-9=
[请多个学生说说怎样算的,新知的强化。让学生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三、运用实践操作,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摆小棒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摆44根,再拿走4根。(还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连一连
课本做一做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第二题数学游戏:在课本上连线,在展示台展示正确者奖励玉米图片
3.我当小法官
4+60=46 4+60=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4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46
65-5=60 65-5=6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57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猫他们那分别对应同一道题,结果不同,学生用手势比划小兔对还是小猫对,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出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细观察对比下选出正确的。最后一组题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进一步巩固]
四、解决问题(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出示一张春天的景进行情景创设,﹙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在出游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看后先进行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0+3=4343<45所以够﹚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知识我们学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几十几减几这样的减法,下课以后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回到家里,和家长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嗨,我叫聪聪。我叫明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
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m(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
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
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
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
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都是什么?(人民币)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
三、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拿了几元钱?是怎么拿的?(让幼儿了解拿7元钱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一张5元,两张1元硬币,一种是7张1元硬币)
3、请小朋友把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四、制作计划表
1、我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文具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文具?这些文具的价格又是多少呢?
文具店里有什么?多少钱?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文具,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只有7元钱,那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介绍记录表并举例:这些是文具的标记,在这一格里你把想买的文具画上去,在旁边的格子里写上这样文具的价格。比如,你想买一块橡皮,就在这儿画上橡皮的标记,在这儿写上价钱1元。)
5、幼儿操作
你想用7元钱买些什么文具?(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你计划用7元人民币买些什么文具,为什么?(幼儿相互交流后,集体交流并展示计划表)
(汇总)你用7元人民币买了几样文具,在这张表格中对应的数字下贴上你的标记
6、小朋友用7元人民币买的文具多少不一样,有了计划就能买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文具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购物后检查:你们都买到了想买的东西了吗?
六、人民币的用途
1、你们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玩具,开心吗?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文具外,还有什么用?(幼儿自由回答)
2、人民币还有什么用呢?(简单的说一说,看一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技能目标: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借助经验,交流介绍
1、学生介绍认识的人民币。
2、根据学生回答形成: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1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硬币和纸币)
3、分类游戏。
三、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1、橡皮2角,学生说出不同付法。
2、羽毛球8角,学生在桌上摆一种付法。相互交流。
3、书本1元,1元可以怎么付?学生在桌上摆出多种付法,然后交流,引出1元=10角,学生一起数出1元,1角……9角,1元
4、火柴1角,引出1角=10分
5、学生根据商品钱数说出价钱,再根据商品价钱摆出钱币。
四、模拟购物,体验升华
学生拿好一元人民币,进入一元超市。
1、师生示范。
2、同桌练习。
3、购物表演。
五、交流收获,自我感悟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体验:要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8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
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
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师:(电脑出示2元、10元、5元、5角、1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
学生可能按材料分为纸币、硬币;可能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也可能把元、角、分再细分。
师:“老师想知道以元为单位有几种,以角为单位有几种,以分为单位有几种。谁可以帮助老师?”
学生进行介绍。
2.人民币兑换。
[这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动手而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逐步脱离操作,进行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说‘小明,东西买完了我们还有些零钱(课件同时出示一分一分硬币),你去买一块橡皮吧!’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
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师:板书1角=10分
师:“如果老师这里有许多1角1角的人民币,我想买一把一元的小刀,应怎样付钱?”
生:“拿10个1角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是10角,10角也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这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呀?”(出示卡片。)
3角等于几分5元等于几角
10角等于几元80分等于几角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1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电脑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电脑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换几张?”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应用
1.兑换游戏。
a.1元换成零钱,怎样换?思考后,指名回答。(多种答案,略。)
b.小组合作。把零钱换成整钱,或把整钱换成零钱。
2.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的钱。”
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
师:“没买到玩具或买玩具剩下的钱,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捐给希望工程等。
师:“老师想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要8角钱买邮票,谁能帮我拿出8角钱?”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指名取8角钱。
[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谁表现的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表示的意思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小松鼠有多少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4)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向左)尖的—头向哪边
(5)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哪头小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5)指着“<”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
(板书:小于号)指导写“<”,在书第19页上先描后写。
(3)观察式子“3<5”,提问: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尖的那头对着什么领读“3小于5”,齐读,同桌互读。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5。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5呢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不管“>”还是“<”,开口对着大的数,尖的一头总是对着小的数。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啊你学了哪些本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集中。如何让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呢?我认为,必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五点尝试。
一、趣味引入
古希腊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课堂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时,我给学生出示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走出玻璃铺,”学生很快猜出是钟表。我问学生:“你会认钟表吗?”。这时我及时引入新课:“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这样,以猜谜语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设置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
例如,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我给同学们出示课件:六一儿童节来了,动物们准备召开联欢会,树上有8只小鸟在唱歌,树下有5只小羊在吃草。出示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动物?学生写出算式:8+5=13。课件继续展示跑来5只猴子。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13+5=18。不一会儿,刚才唱歌的小鸟飞走了,问题:剩下了几只动物?18-8=10。由于课件直观、形象,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很快就算出了问题的答案,消除了不少学生因见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例如,在学习7的分法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7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很快有了不同的分法。我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分,比如,一边按照123456的顺序,那么另一边就是几呢?同学们来试一试。”学生很快发现,一边是123456,另一边是654321。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你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9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9可以分成12345678和87654321。这时,有不少学生学激动地说:“我发现规律了,左面一组数和右面一组数的顺序是相反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学到了知识,还从中总结出了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直观演示
由于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我们就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以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应用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时,我出示了5个苹果图片,问学生:“图片上是什么啊?有几个?学生们边说,我边写上5。接着,我又贴上4个,边贴边问:老师又拿来几个啊?学生边回答我边写上4。接着,我继续问:“一共有几个苹果?”由于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加法,不少学生马上回答:5+4=9。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数的运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建立合作竞争机制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荣誉感比较强。因此,我采用同桌比赛、小组比赛、全班比赛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十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我设计了30道口算题,让全班同学抢答,每答对一题给一颗星星,最后根据星星数量的多少评出班级的口算小明星。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我进行了小组比赛,最后以得分多少评出优胜小组,还让学生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意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比赛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比赛中去。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开始,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07-01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