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书P、63—65页。
教学目标:
1、对第三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各个概念的理解。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经历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与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各个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好几张6厘米长,4厘米宽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1、 先仔细阅读教材,对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对每个专题栏目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然后与同学交流,最后根据自己的体会,简单地说明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2、 你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并与同学交流。
二、练一练。
1、第1题,猜一猜他俩各有几本书。主要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决,并体会分数的相对性。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画一画直观图,以帮助理解。
2、第2、3、4题,请学生们独自完成。
3、第5题,将下列分数分类。分成接近 的和接近1的这两类。学生先填写,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建议他借助第33页的分数图进行思考。
4、第6、7、8、9、10题,请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5、第6题,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第7题,填一填。
7、第8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第9题,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第10题,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0、第11题,剪一些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纸片,至少需要几张这样的纸片才能拼出一个正方形。先请学生拼一拼,试一试,观察所拼出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然后概括出运用求最小公倍数直接进行计算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1、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得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 ,怎样列方程。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解:略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 ÷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你怎样判断x =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3.教材第75页第1、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 ,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P54例3及练习十二第4、5、6、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 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 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 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 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重点: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阅读理解例3(1)完成下面的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阅读理解例3(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长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试写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长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师引导思考:在叙述时有什么感受?
(比较麻烦,有时表达不清楚。)
结合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能变简单些?
学生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数。
5.揭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乘号的简写。
先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学习,再进行交流汇报。
明确: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如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
2.引导观察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启发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一目了然,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质疑: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这三个字母可以分别表示我们学过的任何数。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状,问:这是什么?(正方形)
让学生先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面积=长×边长;周长=长×4。
引导: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试着写一写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书看课本是怎样表示的。
S= a2 C=4a
2.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对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确:S=a·a可以写成a2,表示2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 a2。
出示:32,b2,52,指名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
(32读作3的平方,表示2个3相乘,等于9;b2读作b平方,表示2个b乘;52读作5的平方,表示2个5相乘,等于25。)
出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
引导学生先说出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再计算: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S=a2,当a=6时,S=62=6×6=36(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是C=4a,当a=6时,C=4×6=24(厘米)。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4题。
先让学生分析信息,说一说”今天卖出多少个足球“怎么表示?(48+m)
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第(2)、(3)小题,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此题有两个容易迷惑学生的地方:a2、62及6×2、a×2。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方“与”2倍“:a2表示2个a相乘,即a×a;2a表示2个a相加,即a+a。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归纳: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3.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n相乘。
4.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5题、第10题,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a×b=b×a,可以写成a·b=b·n或ab=ba。
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28-2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会区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0.7=45.6 0.08=703.4+1.7=5.1
2.8+0.45=3.250.9 08=0.723+11.7=1.4
0.06?0.7=0.040.05 0.8=0.40.75?0.5=1.5
6.3?0.07=9064 0.08=8008.1?0.03=270
2、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7.1084=1.77781 1=0.72.。.。.。
6.0650=0.121214 15=0.93.。.。.。
二、新授。
1、教授循环节。
指着刚才计算出的:0.72.。.。.。、0.93.。.。.。告诉学生: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0.72.。.。.。的循环节是72,0.93.。.。.。的循环节是93。写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各记上一个圆点。例如:
3.3.。.。.。:3.3
5.32727.。.。.。:5.327
6.416416.。.。.。:6.416
巩固练习:
课本28页中间的做一做
2、教授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比较:①3.3.。.。.。与②5.32727.。.。.。有什么不同?
得出:①的.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②的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
告诉学生: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纯循环小数。如3.3.。.。.。循环节不是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如5.32727.。.。.。
巩固练习:
1)课本P28。做一做。
2)做练习七的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七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2道小题。
让学生按照要求做题,巡视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怎样将循环小数表示成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否忘了用“?”号。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第6题。
先让学生审题后,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七第5题中第2行的2道小题。
课后: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56()
我们的学校占地面积大约()
2.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3.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字母符号是:ha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可能是多大呢?
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西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东西长大约50米,南北长大约120米。计算:
120×50=6000平方米
大约要有两个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1公顷到底有多大啊?
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3.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太湖水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250000000平方米=225000公顷
225000公顷比2250000000平方米方便的多了。
练习十四第1、2、3、4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算理
教学目的:
1、复习小数的组成和意义,为小数乘整数作准备。
2、通过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重点让学生理解将小数变成整数,进行计算,在得出积后再还原倍数的方法。为第二课时作准备。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口答:
0.517=()×0.1+()×0.01+( )×0.001
0.909=()×0.1+()×0.01+()×0.001
8个0.1与2个0.01组成小数()
9个0.01与7个0.001组成小数()
0.5=()×0.1=()×0.01=()×0.001
10×0.1=()10×0.01=()100×0.001=()
30.07÷10=□ 0.062×1000=□
3 .732×10=□ 37.32÷100=□
小结:小数的意义,为小数乘整数打下基础。
二、新授
1 、出示课件
创设了一幅小胖画的浦东景色的儿童画。
师:这幅儿童画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能算出这幅儿童画的面积吗?
2、师提示:这里有3种方法,你能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得出结果的。(演示课件)
让学生分组各讨论一种算法。
小结:小胖是通过数的组成;
小巧是将单位变小,数字变大,使算式变成整数之间的乘法,再将积按小数点的移动将单位变大数字变小;
小亚是将其中的一个小数扩大成整数,在得出积后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3、试探练习
完成书本的8页试一试1、2,让学生选择任意一种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说明算理。
4、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用了其中一种方法得出了结果,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哪种更实用,更方便?
得出结论,将其中的一个小数扩大倍数到整数,再从积里缩小相同的倍数最方便,它只改变一个数的大小,利用整数的计算法则继续计算,比较可操作。
三、练一练
1、口答:
①一个因数不变,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
②0. 7×3表示();3×0.7表示()。
③计算2×4.8当把两个因数看作2×48时,积要();为了使积不变,乘得的`积应该()。
2、完成第8页先估算,再计算
6×0.9 1.8×2 7×3.5
要求学生做在书上。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几种方法来解答小数乘一位整数的乘法?
五、作业
六、板书
小数乘一位整数
1、数的组成
2、同时扩大两个因数,进行整数的乘法运算,再从积中缩小相同的倍数。
3、扩大小数的倍数,进行整数的乘法运算,再从积中缩小相同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习课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1.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教学建议
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导的过程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加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提出统一的操作要求。
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2)和(3)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可以第(1)种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2)和(3)种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页的方法,注意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
推导过程:
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3.例3及“做一做”。
编排意图
(1)例3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做一做”是计算引入部分提出的车窗玻璃的面积,注意是求两个梯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例3可结合图片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横截面的含义,找到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结合例3和“做一做”,检查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的情况,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
4.关于练习十七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题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第1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计算;第3题要选择条件进行计算,有些是间接条件要转化为直接条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第2、4、5、6题都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第4题,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第5题,要结合示意图先让学生理解水渠的横截面。水渠的渠口宽、渠底宽和渠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第6题,可结合教材中的图使学生理解圆木堆的横截面可以看作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长相当于顶层的根数,梯形的下底长相当于底层的根数,梯形的高相当于圆木的层数。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木的总根数。
第8*题是选作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 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 1.35(cm2)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 0.8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律和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应用相关知识熟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3分钟左右)
知识整理单(3分钟)
1.理一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小数的.计算?打开书本,看看目录,再找到相关内容,仔细浏览一下。
2.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3.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4.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做个标记。
导学要点:在学生自主整理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第3和第4条的知识点,以便调整后面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5分钟左右)
几位同学围绕第1、2条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
交流3、4条掌握不够好的知识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三、巩固练习。(22分钟左右)
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
在探索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111页8—14题
(说明: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适当从中选择些题目。)
第9题追问:比较一下这几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时,分别有哪些注意点呢?
第13、14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其中13题要引导用不
同的方法思考。
二、创编题
圣诞树圣诞帽圣诞风铃圣诞蜡烛
32元2.2元10.6元1.8元
(1)猜一猜:
老师买了两件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单价大约是另一件的3倍。你知道老师买了()和()。
(2)选一选:
如果用10元钱买圣诞帽,最多能买()顶。
(3)做一做:
如果买3顶圣诞帽和3个圣诞蜡烛一共需要多少元?
(时间15分钟)
四、课堂总结。(9分钟左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xx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4)教师板书“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xx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xx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xx年的只数与20xx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 (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数。)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用小数表示分数,用分数表示小数。
3.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
1.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教学难点:
1. 小数的加减运算。
2.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数的教具。
2. 学生准备小数的练习册。
3. 教师准备小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预习,复习小数的概念。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表示,,等小数。
3.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
1.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数是指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它们的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数字。
小数的性质:小数可以比大小,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前读整数部分,小数点后读小数部分。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以此类推。
3.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小数转分数:将小数的小数点右移n位,分母为10的n次方。
分数转小数:分子÷分母。
三、练习
1. 小数的加减运算。
例:+=?
解:将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
例:-0.4=?
解:将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减,注意借位。
-0.4=
2.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例:转分数。
解:=6÷10=3÷5,所以=3/5。
例:8/10转小数。
解:8÷10=,所以8/10=。
四、总结
1. 小数是指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数字。
2. 小数可以比大小,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3. 小数的读法是小数点前读整数部分,小数点后读小数部分,小数的写法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以此类推。
4. 小数和分数可以互换。
五、作业
1. 完成小数的练习册。
2. 完成小数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一个棋类特色学校,下个月马上又要进行各棋类比赛了,老师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你能算一算,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分步计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算式:12×3+15×4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题。
1、谈话: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综合算式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
2、提问:比较一下,12×3+15×4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那么这个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尝试一下吗?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说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 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完整板书: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二)练习。
1、出示:240÷6-2×1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对。
3、提问:这两个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
不同点:三个运算符号不同。
相同点:都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加减法,计算原则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150+120÷6×5
谈话: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你觉得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板演。
4、指名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四)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不含括号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说说运算顺序。
全班校对。
2、第2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改错。
(2)指名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分析错误原因。全班校对。
3、第3题。
(1)学生一组一组进行计算,比较上下两题,思考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先分步计算,再根据分步计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美术组:18人书法组:18人的2倍合唱组:比两个组多6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业:书本P36的第4、6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2-15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22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08-28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2-11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22篇)12-09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2-08
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12-29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2-2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