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游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游戏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唱歌曲《点豆豆》,并能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2、能根据"点"到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唱出相应的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3、愿意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唱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豆豆卡片: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3、3个纸杯
活动过程: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你吃过豆豆吗?吃过什么味道的豆豆?"
2、教师通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一个豆豆(甜豆豆)的图片,带幼儿熟悉歌曲,并鼓励幼儿做一个吃了甜豆豆的表情。(猜教师口袋里的豆豆)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了豆豆来,你们猜猜在哪个口袋里?好!我们一起来点一点!
3、教师通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二个豆豆(酸豆豆)的图片,并在游戏中学唱歌曲《点豆豆》。(猜纸杯下隐藏的豆豆)
(1)师幼一起玩游戏"点豆豆",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游戏玩法、熟悉歌词。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点豆豆》。
(3)幼儿学唱歌曲1—2遍。
A、注意引导幼儿根据最后点到的豆豆回答游戏中的提问。如:点到酸豆豆就回答"酸豆豆"。
B、在游戏结尾时能根据最后点到的豆豆做一个相应的表情。如:点到酸豆豆就做一个酸酸的表情
4、通过游戏出示第三个豆豆(辣豆豆),玩游戏一次。
5、幼儿每人扮演一个小豆豆进行游戏。
幼儿每人贴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进行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依次点宝宝的头,最后点到谁就吃这个宝宝身上贴的豆豆;同时,和这个宝宝有一样豆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一起表演吃豆豆。
(2)师幼共同游戏。
6、分享活动:"尝豆豆"
教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各种味道的豆豆,我们一起来品尝好吗?看看你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豆豆。
活动反思
1、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3、教师教态自然、丰富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音乐游戏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并按节奏走步或跑步。
2、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同伴相碰,对听到的指令作出迅速反应。
3、体验与同伴交流、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动作与同伴友好交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复习韵律活动《小手爬》。
三、阅读画面,欣赏音乐游戏《碰一碰》。
(1)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说说,两个好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相碰的地方是哪里?
(2)教师与一幼儿边唱边表演《碰一碰》。
四、幼儿学玩音乐游戏《碰一碰》。
(1)幼儿坐在位置上听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在音乐休止的地方,引导幼儿心中默数1、2、3、4,尾奏时与邻座的同伴手拉手。
(2)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在空地方边拍手边走步,一拍一步,在休止符的地方点四下头,尾奏时与邻近的同伴拉起手。
(3)幼儿坐在位置上,边拍手边唱歌,尾奏时与邻座的同伴鼻子相碰。
(4)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边唱歌边完整地开展音乐游戏《碰一碰》。
五、创编不同的相碰动作,体验与同伴交流、游戏的快乐。
(1)教师:我们除了鼻子可以碰一碰,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呢?
(2)根据幼儿的想法,开展游戏活动,启发幼儿想象碰一碰不同的身体部位。
(3)在孩子熟悉游戏的基础上,加快了音乐的节奏,让幼儿根据即兴的指令作出反映,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活动反思: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鼻子。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幼儿能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不但能很好的边唱边游戏而且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师去碰一碰,所以当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围到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
音乐游戏教案3
【教材分析】
《弟弟不听话》这首歌曲,歌词风趣幽默,饶有儿歌情趣;曲调生动活泼,曲式浅简;节奏欢快,念唱结合,易学易唱,受到儿童们的欢迎喜爱。这首儿歌描绘了一位弟弟调皮捣乱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弟弟吃过饭以后,饭粒黏在脸上,连小鸡都追着他跑。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强,但是经常性的丢三落四,饭后总是忘记清理桌子上的饭粒,本次活动以游戏性的歌唱形式告诉小朋友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初步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2.在游戏中,能较合拍地随歌曲节奏传米罐,关注米罐传递到的位置, 并能较协调地接住和传递米罐。
3.在边唱边玩传米罐的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初步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椅子摆成圆形,米罐,钢琴。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上课前,椅子摆成圆形,教师将米罐放在自己的椅子下面)。
有个淘气的小弟弟,他做了件什么事?让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3.师幼共同玩传递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教师唱歌曲,幼儿练习传递的动作,初步熟悉节奏类型。唱“弟弟”时将手轻轻地拍在自己的腿上,唱“不听话呀”时将手放在右边同伴的腿上。
(2)教师演唱歌曲,师幼共同传米罐,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
(3)请幼儿反思练习接住米罐的方法。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幼再次传递米罐,验证接住米罐的方法。
4.分角色游戏。
(1)教师当大公鸡,在外面做公鸡的动作,幼儿传递米罐,最后传到米罐的幼儿就是小弟弟,教师追逐幼儿。
游戏规则:小弟弟如果及时跑回座位,则交换角色。如果小弟弟被追上,则由大公鸡指定下一个大公鸡。
(2)幼儿当大公鸡,继续游戏。
5.小结活动,共同演唱歌曲。
附:故事及最终游戏玩法
唱歌时,随乐句传递米罐,一名幼儿在外圈扮演大公鸡的角色。唱完歌曲后,最后拿到米罐的幼儿就是小弟弟,大公鸡追小弟弟。小弟弟如果及时跑回座位,则交换角色。如果小弟弟被追上,则由大公鸡指定下一个大公鸡。
音乐游戏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肢体律动、合作游戏等感应歌曲特定节奏(|x o|、|x x|、|xx x|、|xx xx|)。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各个手指的名称,有玩手指游戏的经验。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感应歌曲的特定节奏(|x o|、|x x|、|xx x|、|xx xx|)。
2、活动难点:学会与同伴合作,随音乐节奏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1、手指热身操
(1)教师表演小螃蟹、毛毛虫、小鸟等手指游戏,幼儿模仿
师:我们都有一双神奇的`小手,看,老师的小手会变魔术哦。变!看看这是什么?
(2)鼓励幼儿创编手指游戏,其他人模仿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小手会变出什么呢?哦,我看到这个小朋友变了一个xxx,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2、完整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地欣赏第一遍音乐。
师:小妞妞做了什么事呢? (幼儿答)
师:小妞妞一共亲了多少次嘴呢? (幼儿答)
(2)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初步感应歌曲里特定节奏。
(教师根据歌曲特定节奏,用亲嘴的动作引导幼儿感应。)
3、分段欣赏
(1)教师轻唱A段,引导幼儿感受律动|x o|。
师:我们除了亲嘴,还可以怎么做呢?
(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其他人模仿)
(2)教师轻唱B段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律动|x x|
师: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做这个动作。
师:我发现他们两个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学学吧。
(幼儿做动作,教师观察并激发幼儿创编动作)
(3)教师轻唱C段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律动|xx x|
师:小妞妞第三次碰了几下?
师:请小朋友们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碰一碰吧。
师:他们两个做的真好,我们来学学吧。
(4)教师轻唱D段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律动|xx xx| 师:这一次,小妞妞碰了四下,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碰一碰吧。
4、歌曲游戏
(1)单人游戏
师:小妞妞一共碰了四次嘴,每一次都不一样。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一做音乐游戏吧。
完整地听音乐进行单人游戏。当听到歌曲的部分,幼儿以小指勾手唱歌,当听到特定节奏部分,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敲奏或拍手。
(2)双人游戏
师:请小朋友们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小妞妞勾勾手的游戏吧。
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当听到歌曲部分,两人就互勾摇手;当听到特定节奏部分,两人就互拍或者双手对拍。
(3)交换同伴再次游戏
5、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小妞妞跟我们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开不开心? (幼儿答)
师:小妞妞玩了这么久的游戏,也累了,现在我们一起把小妞妞送回家吧!
(播放音乐《小妞妞勾勾手》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要上好音乐活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在活动前要分析实际幼儿的情况、水平,学会预测,例如:幼儿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活动哪各环节对幼儿来说有难度、要通过什么策略来解决难点等,还有开展音乐活动准备一定要充分,这样临场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音乐游戏教案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为此,设计了活动《大象和蚊子》,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音乐游戏教案6
设计思路:
木偶动作滑稽、幽默可爱的形象,是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故事《木偶奇遇记》更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文学作品,主人翁匹诺曹的形象深入孩子们的心。维塔斯音乐的魅力被成人世界所喜爱,我们希望能结合孩子的感知特点,让孩子欣赏感受经典音乐,提高艺术审美与音乐表现能力。在认真倾听分析后,我们发现《歌剧2》的音乐在形象与结构特点上非常适合表现小木偶人物与故事的情节,音乐会感染孩子,带给孩子创造表现小木偶的充分空间。以游戏为载体,在音乐的熏陶与提示下,让大班孩子感受理解、想象创造、自由表现匹诺曹的形象与故事情节,享受经典音乐给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是本节课教师的教学重点与追求。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理解音乐特点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间的联系,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基础上自由表现出小木偶的形象动作特征。
2、能在音乐的提示下,积极扮演角色、表现故事情节,体会在音乐中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木偶奇遇记》图片
3、音乐《歌剧2》
活动过程:
1、律动《牛仔很忙》
教:“哎!休息一下吧!”
2、导入:观看匹诺曹图片,激发幼儿用动作神态模仿、表现小木偶的兴趣。
教:(神秘)“我今天带来一个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皮诺曹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朋友,有谁知道他特别在哪儿呢?
3、欣赏音乐《歌剧2》,理解音乐特点与人物形象间的联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不断尝试用动作表现木偶的特征。
(1)完整欣赏第一遍,感受音乐的美与特点,初步理解音乐形象。
教:“今天,我带来一段皮诺曹最爱跳的舞蹈,来看看。(完整音乐)
教:“木偶是怎样动的,谁来告诉我?(幼儿回答:一节一节、硬邦邦…)你能做做吗?(请2—3个幼儿示范)你是木偶听见音乐会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木偶的动作。”(“啊”前的音乐)
(2)欣赏第二遍,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尝试用动作表现。
教:“我看见有很多小木偶做了很多有趣的动作,你们还有更好的动作吗?谁来教教我们大家。(提炼2—3个幼儿动作)
(3)引导幼儿不断感受音乐,用丰富的动作大胆自由地表现小木偶,激发孩子们的`相互启发与学习。
教:“刚才你们教了我,小木偶还能做什么事情呢?(扫地、看书)“我是木偶,我正在…”(教师提炼2—3个幼儿动作,合音乐)
4、看图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建立情节与音乐段式间的联系。分段玩游戏,引导幼儿深入欣赏音乐,掌握音乐节奏,在音乐提示下自由充分地表现人物动作与故事情节。
教:“你们都知道皮诺曹的故事。”
(1)教:“小木偶皮诺曹被爷爷做好后只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一天晚上,美丽的小仙女出现了,用她神奇的手指轻轻一点,小木偶就试着动动头,动动手脚,然后他就活过来了,做了他喜欢做的所有事情,最后和仙女跳起了美丽的舞蹈。”(结合音乐,边讲故事边加入提炼的幼儿动作和情绪)
教:“皮诺曹都做了哪些事情?(幼儿回答故事情节)
A、一动不动的匹诺曹
B、仙女点化匹诺曹
C、仙女和匹诺曹游戏
5、教师和幼儿交替扮演仙女和小木偶角色,完整游戏,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1)教:“老师来当仙女,你们当皮诺曹,仙女的魔法棒没点到你们时,你们应该…?(幼儿回答)刚开始皮诺曹是躺在地上的,一动不动,准备。
(2)教:(坐起来)坐着做手、脚的动作
(3)教:(站起来)“皮诺曹活过来了,终于可以做喜欢的事情了,你会做什么?
(4)教:“后来,小仙女来了,她的手指是有魔力的,仙女念咒语:我的魔法好棒,停!”就该仙女跳舞了,小木偶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看谁动作最漂亮,坚持的时间最长;仙女挥动手指:“交换”时,仙女就不动了,小木偶们又活起来了;仙女说“变”后,你们又停了;最后仙女点到谁,就是邀请你和仙女一起跳舞了。”
6、结束
教:“好玩吗?其实今天我们只玩了故事里的一个片段,在木偶奇遇记里,皮诺曹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呢!想知道吗?我们回教室,老师讲给你们听…”
教:“我们用皮诺曹的动作和语言给老师再见!”
音乐游戏教案7
一、设计意图
一次晨间活动,我带领幼儿到场地上玩起了纸条,没想到孩子们对纸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这些纸条的颜色真漂亮。""老师漂亮的纸条飞舞起来。""老师,快来看呀,我可以把纸条甩成圆圆的。""老师彩条也能像纸条一样飞起来,像蝴蝶"。。。。。。孩子们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我见孩子们对纸条如此感兴趣,便和孩子开展了"纸条变变变"的探索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对追求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小班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兴趣,要让幼儿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学会辨别和感受线条的变化。《漂亮的纸条舞》是小班的一节艺术活动,通过对纸条舞动的观察,比较,体会纸条舞动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美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跳一跳的操作尝试中,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情感,因此结合主题,特意设计了本节活动,让幼儿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感受跟着音乐和彩条一起跳舞的乐趣 。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纸条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2. 用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各种颜色的彩带 室外活动场地四、活动的重点: 能够让幼儿跟着音乐来和纸条一起跳舞难点: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让纸条动起来,跳起舞来五、活动过程1、认识纸条--大家手拉手,我们一起来打气,变成一个大气球,--"大气球,小气球"这个游戏好玩吗?你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条)2.和纸条跳起舞--纸条来到了幼儿园,它看到了小朋友和老师玩的这么开心,它也很想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来跳舞。
--教师将纸条举高,你看纸条想跳舞了。同时让幼儿感受一下纸条在风中跳舞的姿态--你看纸条长长的,软软的,漂亮吗?那谁愿意和纸条做朋友呢?
--谁愿意带着纸条让纸条的舞跳的更好看呢?
--教师给幼儿发放纸条(在发放中,可以让幼儿任意的挑选颜色)--那怎么才能让纸条在跳起舞来呢?(让摇动手中的纸条幼儿自由想象)--可以请跳的好的幼儿站到中间,把自己想象的动作交给别的幼儿,让大家一起来学学,并请幼儿观察纸条舞动的线条。
--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舞动的方法,可以是有节奏的抖动纸条等等3.和纸条一起跳舞--我们的纸条跳的真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让全部幼儿手拿纸条纸条,自己自由的跳。并能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下舞动纸条(教师在舞动纸条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横着甩,竖着甩,转圈舞动,或者加上刚刚幼儿自己想象的动作)--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刚刚你们跳的动作在跟着老师一起来跳跳学学,看看那个小朋友跳的最好,学得最好?
--老师把刚刚把你们所想的'小朋友的动作,编成一个简单的小律动,一起跟着老师来学学跳跳。
--小朋友学得真好,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带着纸条快乐的来跳舞吧--教师播放音乐,组织幼儿学这个简单的律动音乐游戏--在跳着这个律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怎样更好的舞动彩条,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利用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节奏,音乐慢的时候我们就让纸条跳的慢一点,音乐快一点的时候就让纸条跳的快一点。
4、活动延伸--小朋友跳的真好,现在我们请其他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跳彩条舞好吗?
音乐游戏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编风趣、富有韵律的儿歌、动作及声势,体验创编的乐趣。
2.引导幼儿自由分组并自选打击乐器为配乐儿歌伴奏。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打击乐器若干、多媒体课件(故事投影片)、一张带有旋律及儿歌的图谱。
活动过程
1、利用投影(课件)讲故事,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儿歌
有一个小朋友叫聪聪,他非常爱吃鸡蛋,所以他既聪明又漂亮。中午到了,聪聪的肚子饿了,他来到厨房打开冰箱。
拿鸡蛋拿鸡蛋拿拿拿
“鸡蛋皮上很脏,他走到水池边拧开水龙头做什么?”
洗鸡蛋洗鸡蛋洗洗洗
“鸡蛋洗干净该怎样了?”
打鸡蛋打鸡蛋打打打
“聪聪往锅里倒了点油。”
煎鸡蛋煎鸡蛋煎煎
“不一会儿鸡蛋就熟了,聪聪拿了一个小盘子。”
盛鸡蛋盛鸡蛋盛盛盛
“然后他美美地——”
吃鸡蛋吃鸡蛋吃吃吃
“很快聪聪就吃饱了,哈哈哈地笑了。”
分析:这个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听得非常认真,看得非常仔细,还边听边笑,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创编做好了铺垫。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师:“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你要向聪聪学习什么?”
分析:孩子们认为这个故事和别的故事不太一样,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说:“故事里面有儿歌,特别好玩,特别逗乐。”有的说:“故事里面有鸡蛋,我最爱吃鸡蛋了。”有的说:“聪聪是个讲卫生的孩子。”还有的说:“聪聪真能干,还会煎鸡蛋,我也要学煎鸡蛋,吃鸡蛋有营养长高个。”
3.师幼一起说儿歌,引导幼儿配上自编动作
拿鸡蛋拿鸡蛋拿拿拿
洗鸡蛋洗鸡蛋洗洗洗
打鸡蛋打鸡蛋打打打
煎鸡蛋煎鸡蛋煎煎煎
盛鸡蛋盛鸡蛋盛盛盛
吃鸡蛋吃鸡蛋哈哈哈
分析: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做得特别高兴,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还边放声地笑。练习了3遍之后,有一大部分孩子就掌握了儿歌的顺序,为下面的分组练习做好了准备。
4.带领幼儿练习儿歌
“故事里的.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教师引导幼儿按句子分成5组,每组依次说一句,最后一句大家齐说。
“吃鸡蛋吃鸡蛋哈哈哈”,幼儿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最后的
“哈哈哈”处拍手两次并上举双手,教师指挥幼儿练习两遍。
5.教师弹琴,幼儿随旋律唱儿歌,并加上相应动作
分析:有的孩子一开始就一边随琴唱歌词,一边做动作;有的孩子只唱歌词,不做动作,等唱了两、三遍熟悉了旋律之后,多数孩子都加入了相应的动作。
6.请幼儿创编声势,随音乐为儿歌伴奏
请幼儿创编声势,并让他们选择几种声势依次为儿歌伴奏,教师指挥全体幼儿练习几遍。
分析:孩子们非常喜欢创编声势,踊跃地举手表现自己,教师适时的鼓励更增强了孩子们创编的欲望。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5组,每组创编出与其他组不同的声势为儿歌伴奏。
7.创编节奏儿歌及相应动作
“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创编哪些有节奏、有趣味,又能动起来的歌词和动作?”教师和幼儿共同选择几个主题,为儿歌创作奠定基础。
幼儿自编节奏词和动作,教师引寻幼儿把同类的节奏词串联成一首6句儿歌,并加以修正。如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创作:
钻山洞钻山洞钻钻钻
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滑
转风车转风车转转转
投沙包投沙包投投投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
跳皮筋跳皮筋跳跳跳
又如以“早晨起床后”为主题的创作:
起床了起床了起起起
穿衣服穿衣服穿穿穿
梳头发梳头发梳梳梳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
吃早点吃早点吃吃吃
再如以“球类”为主题的创作: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
投篮球投篮球投投投
踢足球踢足球踢踢踢
传皮球传皮球传传传
滚皮球滚皮球滚滚滚
顶皮球顶皮球顶顶顶
师幼共同分享每个人的创作成果,幼儿说、唱新儿歌,并配上自创的声势。
分析:这个环节先由新儿歌的创作者带领大家一起说和做,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教师把幼儿的创作成果作详细记录,然后进行快乐大比拼活动,创编的节奏儿歌多者为胜。
8.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l)出示配乐儿歌图谱,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并视谱为儿歌伴奏。
分析: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先引导幼儿看懂图谱,再进行演奏。
(2)请幼儿自己协商分成5组,各组成员互相交流用哪种乐器为儿歌伴奏最合适,前5句各组为本组伴奏,最后一句齐奏,教师指挥。
分析:孩子们在这个环节表现得大方、自信,有的小组还选出了组长。
(3)幼儿互相交换打击乐器或小组进行练习,幼儿指挥。
9.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一个新节奏型或新主题,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儿歌,为下次的快乐大比拼做准备。
音乐游戏教案9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忆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PPT课件、速度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说唱,引发兴趣。
1、引出题目
(播放PPT封面“超级歌会”)
1、师:今天要和小朋友们开一个超级歌会。平时喜欢听什么歌?喜欢听谁的歌。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首歌《小鱼游》
2、播放音乐师示范《小鱼游》
(1)教师跟着节奏演唱歌曲《小鱼游》
提问:你们听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歌有什么不同?(跟着节奏演唱)
师:刚才应老师用儿歌跟着节奏演唱了这首儿歌,我们再听一遍好不好?你们听的同时,听听这首歌的小鱼在干嘛?
(2)教师再次演唱《小鱼游》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二、根据画面的提示,记忆并创编歌词
(一)第一段
1出示歌词,熟悉歌词
一条鱼水里游
孤孤单单在发愁
呦呦在发愁
师:是一条鱼,水里游,还有唱什么了?一条鱼嘛肯定是孤孤单单在发愁了。还唱什么了?(请幼儿补充)好像还有一句哦。哟哟,在发愁。是什么意思?(就是发愁得和厉害,叹口气)这个是我刚才唱的歌词,哪两句歌词是一样的?(在发愁)可是它的节奏是怎样的呢?
2出示乐谱,熟悉节奏。
(1)幼儿尝试练习说唱
师:其实很简单,宝贝们会了吗?我们跟着节奏试试看,好吗?星星的地方要很带劲的哦,红色的地方是相同的,很简单的,跟上节奏哦。
前面要来4下准备。
(播放音乐,幼儿尝试说唱,)
(二)第二段
1创编两条鱼歌词
师:我们这是唱的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词是一条鱼,第二段的歌词呢是两条鱼,可是这两条鱼歌词怎么唱呢?两条鱼怎么?水里游。你觉得那些要改呢?(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师:孤孤单单改不改,为什么?(是两条鱼了,肯定不孤单了,要改掉,还有孤孤单单在干吗,肯定不是在发愁了,所以在发愁也要改,哟哟不改,后面那个在发愁也要改,问好是要改掉的)应老师给你们时间,然后想一想问好地方怎么改,就是两条鱼水里游他们在干嘛?做的事情越和别人不一样越好。
2全班集体练习
师:这个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开开心心做游戏;在跳舞;吃东西;在微笑…、、)
(播放音乐,全班跟着节奏一起说唱二段)
(三)第三段
1尝试分组创编许多鱼歌词
师:刚才第二段我们唱完了,非常不错。我们在看看第三段会有几条鱼呢?三条吗?(24条)
师:这段歌词怎么唱呢?24条鱼,水里游,数得清的就唱“24条鱼”,数不清的就唱“许多鱼”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师:许多鱼,水里游,开开心心在干嘛?你们平时在幼儿园做什么游戏?(打篮球;捉迷藏;跳绳…、、)
2分组创编歌词
师:超级歌会现在开始了,我们来分组比赛,我们4个人一组,分3个组进行PK,看看超级歌会的歌王是哪一组。第三段我们比的是什么呢?就是许多鱼水里游,开开心心在干嘛?你们每组要一起商量一下,想一想,许多鱼水里游,开开心心在干嘛?然后4个人一起跟着节奏团结一致的`唱出来。(师到组上指导练习)
师:可以了吗?哪一组先来?(第一组先来)
三、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PK
1、分组比赛
师:你们看图片上的1颗星,2颗星,3颗星是什么意思?
(播放1——3星音乐)听听是什么意思?(节奏慢到快)超级歌会比赛开始了。
师:你们太厉害了,还要不要挑战2颗3颗星,但我得提醒一下。跟不上节奏就算输了,接着挑战4颗星,5颗星。
(播放4——5颗星音乐)请大胆尝试。
2、个人挑战4——5颗星
师:还有谁挑战4颗星5颗星的?哪一组是超级歌会的歌王?
3、幼儿全体演唱3颗星节奏
四、小结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学会的这个唱歌的方法叫做“说唱,”以后我们过马路时,看到公共汽车、自行车,我们不唱小鱼,唱公共汽车、自行车也是很好玩的,只要我们在一起多练习,说不定歌王就是你们,明天我们回到教室里,继续比赛,继续PK好不好?
音乐游戏教案10
活动目标:
1、结合音乐与情境,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木偶的不同动态,积累僵硬动作的经验。
2、引导幼儿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用游戏的方式和特定角色表演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3、能在游戏中说“定”时,做出各种造型,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安娜波尔卡》(剪辑)
2、图谱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淘气的小木偶,非常喜欢流浪,有一天,他闯入了普通生灵不可进入的地方一一野森林,这个地方是属于女巫和精灵的,淘气的小木偶被野森林里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看见了一群小精灵在向他招手,他高兴极了,和小精灵愉快的玩了起来.。小精灵看到小木偶滑稽的样子,也跟着学了起来,逗得小木偶开心极了。女巫看见了,非常嫉妒,便施了个魔法,把仆木偶和小精灵交换了一下,可是他们比刚才玩的还开心。最后女巫又把他们变了回去,自己灰溜溜的走了。
2、感受乐曲,初步感知木偶僵硬动作的特点。
(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一遍。
教师:天亮了,小木偶醒来了,准备出发。
(2)教师:小木偶是怎样走进野森林的?谁来学一学?他跟我们走路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小木偶动作僵硬,小朋友动作柔软、灵活)
(3)教师小结:木偶只会用大关节做动作,做的动作比较僵硬。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都能动,做的.动作柔软、连贯。(试着比较几个动作)
(4)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回忆小木偶做动作的顺序。
教师:小木偶都做了哪些动作?先做了什么动作,后做了什么动作?(走一一点头一一走一一招手一一和小精灵做游戏。做了几次?(四次)
(5)教师再次随音乐做动作一次,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动作做了几次。
教师:这一次请你们仔细看,小木偶每个动作做了几次?
3、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木偶的不同动态,积累僵硬动作的经验。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木偶漫游野森林的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来学学小木偶的样子,一起去野森林里玩玩吧。
(2)引导幼儿创编小木偶不同走路的动作。
教师:这次,小木偶要真正走进野森林了,他除了会这样走,还会怎样走?(请幼儿创编并练习做一做)
(3)引导幼儿随音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动作。
教师:小木偶来到野森林里,有礼貌的对着小精灵点了点头,笑了-一笑。音乐有点快,有没有信心跟上?
4、尝试两人合作,创编不同的造型,表现小精灵和小木偶做游戏的场景。
(1)两位教师完整示范小精灵和小木偶做游戏的场景一遍。
教师:小精灵看到我们来到了野森林,特别的高兴,瞧,他也来凑热闹了。小精灵是怎么和小木偶玩的?仔细看?
(2)引导幼儿回忆小精灵是在什么时候学小木偶变造型的?
教师:小精灵是怎么和小木偶做游戏的?(小精灵学小木偶走路,拍手做游戏)小精灵什么时候学小木偶变造型?(小精灵说“定”的时候)小精灵为什么要把小木偶定住呢?(小精灵要学小木偶做动作)正当小精灵和小木偶玩的开心的时候,女巫也来了,女巫说:“变变变变”是什么意思?怎么变换位置的?(小精灵和心木偶交换位置)
(3)请幼儿练习小木偶和小精灵做游戏的场景。
(4)请一名幼儿当木偶,其他幼儿当小精灵做游戏。
(5)请幼儿两两合作做游戏一遍。
教师:请小木偶站圈外,小精灵站圈内,这一次应该怎么变换位置呢?(请两位幼儿示范)
5、尝试将小精灵变换位置,体验做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如何和更多的小精灵进行游戏。
教师:你们玩得好高兴呀,可是小木偶和小精灵都想交换更多的朋友做游戏,怎么办呢?谁有好的办法?(小精灵顺着右手的方向找到下一个木偶)
(2)教师示范换位置的动作,并请幼儿练习一遍。
(3)请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教师:刚才小精灵告诉我,美丽的野森林里有好多千奇百怪的花,我们去找找吧。你会变一变奇怪的花造型吗?准备出发。
6、请幼儿随音乐完整做游戏。
7、结束。
音乐游戏教案11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
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活动重点:
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活动难点:
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2.物质准备: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
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 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
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 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三、结束。
音乐游戏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会歌词,愿意和老师一起唱。
2、能愉快地参加音乐游戏,体验与老师一起“躲猫猫”得快乐。
活动准备:小猫头饰若干,老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要带猫宝宝们散散步,我们一起学小猫走走吧。
二、和音乐一起唱歌词并有强弱变化,可学猫行走得样子(磁带放一句,跟唱一句)
幼儿念:许多小花猫,喵呜喵呜叫,我们今天真高兴,要和老师做游戏,找个地方躲躲好,老师快来找。
老师念:一只大花猫,喵呜喵呜叫,我的小猫快躲好,一会老师就来找,找呀找呀找呀找,小猫找到了。
三、和老师一起游戏,体验快乐
1、(按第一段歌词)幼儿扮演小猫“许多小花猫。”边唱边表演,到“找个地方。”时,分别躲在自己椅子后面,唱到“老师快来找”时伸出手向老师招手。
2、(按第二段歌词)老师扮演大花猫,唱“找呀找呀找。”老师逐一去摸幼儿的头,表示找到了小猫。最后一句歌词时,提示幼儿一起学学小猫叫。
3、反复游戏,请幼儿来当大花猫。
音乐游戏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五只小老鼠和黑猫的图片。
2、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幼儿拍手)
2、从背后出示小老鼠,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加表情),小老鼠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小小的'、圆圆的,还有个本领,会骨碌骨碌转;嘴巴尖尖的,幼儿学学,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3、小老鼠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老鼠,五只小老鼠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偷吃米来偷吃油,咬破了许多小人书,偷吃饼干偷吃肉……教师加以整理)
4、你们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家流露对小老鼠的憎恨)
5、老鼠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黑猫)教师叫:喵 喵 喵喵 喵。
6、你们想想,黑猫看到小老鼠会怎么做呢?(教师情绪表现为紧张)会把小老鼠吃掉(教师学猫吃:啊呜 啊呜 啊呜啊呜 啊呜(幼儿学学)吃掉了五只小老鼠。
7、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以问答的形式编)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听一听)。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根据幼儿的喜好师弹弹,幼儿唱唱。)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弹音乐,表扬个别小朋友)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黑猫很厉害的,谁做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小老鼠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 就为他们演唱。)
2、集体表演。(及时捕捉信息进行评价)
(四)延伸活动:黑猫休息了。
1、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老鼠,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休息了,睡觉了)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音乐游戏教案14
教学内容
游 戏
3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模唱法学习歌曲《火车开了》,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
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个
人设计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结合自身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火车开了》
2、扮演歌曲《火车开了》
3、三声部节奏练习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投影出示组图、火车叫声、大车轮转动声;大车轮的小车轮的转动声,
2、先研讨各种声响,再把节奏填写完整;
3、分组读各组节奏,再合。[可进行渐强(火车来了)渐弱(火车开走了)的练习以增强兴趣感。]
4、录音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要求同学小声模唱学习歌曲。提醒同学,在唱的过程中边唱边轻轻击拍。
5、、教师范唱歌曲《火车开了》,边唱边击拍,引导同学随教师的范唱轻轻击拍,并提醒同学注意歌曲的准确性。
6、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火车开了》,鼓励同学自创动作,并从同学的自创动作
中选编成歌扮演进行扮演活动。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
游 戏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
即兴扮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
二、以歌曲《火车开了》音乐为伴奏,结合歌谣,歌词组成“开火车”
三、游戏活动,引导同学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
四、通过自主创编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
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2、游戏《火车开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
1)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到什么?并说说;后引导同学通过乐曲轶事的简介,说说乐曲中的火车是怎样开的。
2)复听,鼓励同学进入角色地进行扮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同学参与即
兴扮演)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了》。
3、歌谣学习,要求读拍准确、清晰;
4、讲清游戏规则,先分组,再要求每人准备好自身要报的站名。
5、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
6、分组扮演。
二、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
游 戏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捉迷藏》,感受体验乐曲生动活泼的情绪,并能随
乐曲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扮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躲猫猫》,通过录音与教师的范唱,同学能够通
过默唱记住歌词,准确歌中一字多音处。
三、通过编创游戏《躲猫猫》,引导同学接触小数民族音乐游戏,拓宽同学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捉迷藏》
2、学唱歌曲《躲猫猫》
3、游戏扮演《躲猫猫》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谈话、结合生活,引导同学谈谈“捉迷藏”的心情与方法。
2、欣赏钢琴曲《捉迷藏》。
1)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经过与“捉”、“藏”两者的心情并能说出演奏乐器是“钢琴”。
2)复听,鼓励学自身创编动作(不限动作)进行体验。
3、录音范唱歌曲《躲猫猫》后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歌曲的内容、少数民族、苗族,和“躲猫猫”即“捉迷藏”。
4、教师范唱,让同学轻声随唱默记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时间内让同学学会歌曲。
5、游戏、师生一起商量后进行游戏。要求、游戏进行时参与或不参与者都必需唱歌伴奏。
二、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教学随笔
本课是围绕着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同学编创动作游戏,培养了同学的胆子,
和协作能力
音乐游戏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音乐游戏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游戏教案12-30
音乐游戏教案06-08
袋鼠音乐游戏教案03-17
音乐游戏《捕鱼》教案05-31
音乐游戏小班教案03-14
音乐游戏教案中班01-18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5-15
【经典】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5-15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01-11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