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9 16:21:10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轴对称的物体,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过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圆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很多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设计美丽图案——花瓣。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观察思考:4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可参考课本第59页的步骤。

  (3)交流画法。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

  (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3、设计美丽的图案——太极图。

  指名说一说画太极图的步骤:

  (1)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一条直径。

  (2)分别以组成这条直径的两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画半圆。把大圆分成上、下两部分。

  (3)把圆的一半涂上颜色,如图所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

  五、拓展提升

  观察图案,说一说下面两个图案的画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和第10题的第1、4个图案。

  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汇报。观察图案,找到各个圆、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观察图案,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首先要对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体会到探索之趣,经历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教学建议: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创造,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4课时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材首先安排了例1和例2,通过教学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与除法的关系,进而描述比的意义,介绍比值的概念。然后通过随后“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把3:5分别改写除法算式和分数,进而说明比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接着启发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比的后项不能为0。“你知道吗”结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介绍了有关“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希望有参与活动、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不仅仅只满足于从老师的传授中习得知识,同时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的认识,而这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设计了“洗洁液配比”动手操作环节和小组探索“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在动手操作环节中他们都很跃跃欲试,很好地体验到了比不仅是具体数量的比,还可以表示份数的比;在小组合作环节中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积极交流,并在交流中去发现规律,习得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为了让孩子更好感受比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还设计了生活中的比,学生也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谈体会这一环节中,看到孩子也深刻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并让学生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初步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识“黄金分割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课前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用这个杯子倒不同的份量,满杯为一份,再倒进烧杯里,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变化?这些颜色一样吗?

  不同的份量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板书:蓝色杯数黄色杯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比。

  刚才我们调配了颜色,换一换果汁和牛奶吧。

  1、引入比

  示例: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课件)

  师:用学过的知识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说到比,师:你用到了比的知识,真厉害,但是要把他说完整,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等会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生: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怎么算的?

  小结:可以用减法比较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3|2;(连着说)

  师:怎样列式?(随机板书)2÷3=2/3;3÷2=3/2;(指着板书说)

  小结: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认识比。(板书)

  2、用比表达

  师:刚才我们说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齐读)那这里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真是会变通!(齐读)

  3、看书自学,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比还有其他哪些知识呢?好,翻开书本68页,自学例1部分的全部内容。有一个要求哦,看完以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了比的其它哪些知识?

  师:掌声示意停,谁来?

  生:2比3可以记作2:3,师:比怎么写?两个小圆点写在哪个位置?——中间,它叫——比号

  生:3比2可以记作3:2。

  生: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2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3是——比的后项

  一齐说——2是比的前项,3是比的后项。3是比的前项,2是比的后项。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质疑,明确比是有序的,加深对比的理解。

  师:哎,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2杯果汁,这里是比的前项,这里又成了比的后项?

  生:第一个2在比的前面,叫比的前项,第二个2在比的后面,叫比的后

  师:是由它在比的位置决定的。

  师:第一个比代表的是谁和谁的比?第二个呢?

  生:第一个比是果汁比牛奶,第二个比是牛奶比果汁,师:位置不同,表示两个不同的比。(及时板书)

  小结:所以写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谁和谁比,不能随便颠倒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帮老师释疑,加深学生对比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由表及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应用比。

  孩子们,像这样的比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没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里不是吗?谁能用比来说

  (1)蓝色杯数和黄色杯数的比是()(引导学生说完整)

  比还在我们班里,刚才老师了解过了:

  (2)我们班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3)一个正方形方格纸被涂成了红白相间的图案。红格与白格个数的比是————;白格与红格个数的比是————。

  过渡:比在生活中的作用也很大,谁来读题介绍一下

  (4)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蓝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物分表示加进的水)。出示第一个比

  ①动画演示:把洗洁液看作1份,水是这样的几份?让学生说完整:洗洁液是1份,水是4份,一齐数来验证一下

  ②关系:那么1:4是谁和谁的比?不能颠倒位置。用比还可以怎么说?

  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4,水和洗洁液的比是4:1

  它们的关系不用比又可以怎么说?

  洗洁液是水的1/4,水是洗洁液的4倍;

  ③老师动手操作:老师这里有一瓶洗洁液。

  先倒一杯洗洁液,我准备把它配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4。怎么做?(学生——倒4杯水)

  ④1:8,但我觉得这杯太浓了,怎么办?——加水,我打算把它调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8,谁来?

  生:操作(不要出声,小声帮他数)

  师:不加了,说说你的想法,现在烧杯里洗洁液一共是几份,水是几份?

  生:一杯洗洁液,8杯水。

  师:现在你喜欢怎样说洗洁液在和水的关系?

  ⑤1:1这个比又说明什么呢?(相等)洗洁液是几份?水是几份?

  师:如果我想把它配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1,怎么办?同桌之间说说

  生:倒7杯水

  师:为什么?

  生:这里有1杯洗洁液,8杯水,再加7杯洗洁液就有8杯洗洁液。

  师:那烧杯里一共要有几杯洗洁液,几杯水?也就是把8杯洗洁液也看做一份,8杯水当成一份。刚好相等。

  师;那如果这里一共有6杯水,要有几杯洗洁液——6杯洗洁液;说说你的想法(5杯水呢?要几杯洁液)

  小结:所以比有时表示的是具体数量的比,有时是份数的比。有时还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一齐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05页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课前准备:

  1、调查目前水资源现状,有条件的同学上网了解知识。

  2、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出来。

  3、学生分组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铅笔、直尺、橡皮、量杯。

  教学过程 :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这是谁?

  生:这是水。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水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课题,既简单又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这样吗?(不是)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师: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信息向大家汇报

  生1:地球上有70%多的地方都是水域,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3%,而在这3%的水当中,又有很多淡水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水才能被人利用。

  生2:我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是世界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生3:今年4月发生三起水污染事件分别是:兰州、武汉、靖江。导致城市供水中断,市民上演“抢水大战”。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师:对呀,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

  师:水资源组成,扇形统计图并简单讲解。(虽然全球水覆盖面积约70%,远远大于陆地,但陆地上的淡水仅占世界所有水资源中的2.6%,而可供人类轻易采用来维持生命的淡水,又仅占所有淡水的0.4%)

  下面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大声齐读

  生齐读:(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山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资料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的缺水?

  师小结:正是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缺水,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

  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

  (学生可能回答:节约用水。)

  师:板书课题:节约用水。

  [实时评析:课堂上连续呈现几幅部分地方缺水的生活场景图,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因而从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教育学生应节约用水,并感受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二、实验探究、综合运用

  (一)估算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想办法去关掉。)

  师:那么我们来估算一下一个漏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二)收集信息

  师:到底谁说得最接近?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一个漏水龙头的漏水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将收集情况汇报一下。包括收集地点、漏水量大小、收集时间。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生汇报,师输入信息)

  (三)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水龙头漏水量统计表

  小组编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收集用时 (分)

  收集漏水量(毫升)

  每分钟漏水量(毫升)

  1、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1)师:每个水龙头每分钟漏水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

  那大家把每一个水龙头的每分钟的漏水量算出来吧。(生齐汇报,师输入数据)

  (2)师:我们任意选其中一个龙头的漏水量能代表所有水龙头的漏水量吗?(不能)

  2、复习统计知识

  (1)师:怎样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

  (生:选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较合适。)

  师:那么这组数据的是中位数是多少?是怎么算的,哪位同学汇报一下?

  生:答略

  师:板书:中位数25毫升

  3、计算,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1)计算平均每一个水龙头一小时的漏水量是多少升?(注意单位是升)

  (2)现在我们就用这组数据具体计算一下,究竟一天能滴多少水呢?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填入老师发下来的表格中。

  (3)师输入数据

  (4)根据统计表格绘出一个相应的统计图。

  (5)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6)出示师绘制的统计图

  (7)说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们感受到什么?水龙头的漏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是怎么变化的?(生:1.发现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2.漏水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始终不变(即每分钟漏水量一定)。3.时间是原来的几倍,漏水量也是原来的几倍。)

  4、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

  师:到底浪费的多吗?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呢?师:1000升水是1吨,想一想,一个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了多少吨水呢?

  [实时评析: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和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不仅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而且使学生经历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师:虽然一个漏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并不多,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控制,一小时、一天、一年浪费水的量是惊人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里、学校有没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生(答略)

  师:有哪些?

  生(答略)

  2、师:昨天午餐,我在我们学校水池边看到同学们在洗碗洗手时,老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在洗碗洗手时能不能节约用水?于是老师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

  (1)如果洗手时把水龙头拧小,每次大约能节约几升水?

  (2)照这样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洗手5次,一天可以节约多少水,一年呢?

  (3)师:照这样计算,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多少吨水?

  (4)师:如果每吨水2元,大约浪费水费多少元?

  (5)师:如果每套新桌椅200元,可购买多少套供全国小学生使用?

  [实时评析:通过计算的结果,他们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意识到浪费水的严重程度如此触目惊心,感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四、讨论深化 明理导行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在今后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用水),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在平时用水的时候,应注意把水龙头开至适量的位置,用完后要拧紧水龙头。)

  (学生可能回答:碰到水龙头没关紧的,要把它关好。)

  (学生可能回答:用了的水先把他装好,可以用来打扫卫生用,或者浇花、种草。)

  2、节水措施

  五、小结

  1、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究知识,老师很开心!老师有不少收获感受,那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呢?(生略)

  2、节水倡仪:

  师:同学们,水资源是有限的,让我们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声读这段话(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实时评析:让学生意识到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而且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欣赏水之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可贵)

  师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下面请欣赏水之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课后总评: 这节课,努力营建了多层次、立体型的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节约用水”教学中,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这里的9和4分别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分别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三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怎样算?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可能性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学重点: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

  (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2.出示天气预报的情境:

  长沙,11月22日,气温8-16摄氏度,降水概率10%。

  问:同学们,看了这个天气预报,你明天出门时会不会带雨伞?为什么?(不会,因为降水概率只有10%,说明下雨的可能性比较小)

  3.我们以前只知道用语言描述可能性,而这里的降水的可能性却用了10%这样一个具体的数,一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与交流

  1.同步体验。

  (1)师出示袋子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

  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你怎么想的?(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问: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1呢?

  (2)老师在口袋中再放入一个绿球。

  问:现在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3。)

  师:都是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这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可能性的大小和球的总数有关。)

  板书:球的总数

  (3)追问: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0,口袋里该怎样放球?1/100呢?

  (5)你有什么发现?分子都是1:表示红球个数;分母都是球的总个数;球的总数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越小。

  2.迁移与提升

  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图。

  师:在图中你看到了哪几张牌?

  (2)师将6张牌反扣在黑板上。(师边说边演示)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它牌的可能性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可能性吗?

  (3)师:看了这6张牌,你还能提出关于可能性的数学问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四人为小组活动,互相提问。)

  师: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

  你能具体地说一说,为什么任意摸一张,摸到3的可能性是1/3吗?

  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总数有关,还和某种物体的个数或张数有关。

  (4)对比提升:去掉一张黑桃3,还剩五张,你能用分数表示哪些可能性?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任意摸一张,摸到黑桃的可能性是2/5”。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吗?

  师:如果老师说一个分数,你们能说出怎么拿吗?

  师:课后同学们继续可以做这样的游戏,一人说分数,一人拿牌,比一比,谁的思维最敏捷。

  三、实践和应用

  1.练习十八第1题。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本第95页练一练。

  追问: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动80次,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

  3.设计中奖规则:课件出示

  超市将在元旦进行中大奖活动,购物满100元,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指针,如果你是超市的老板,你会怎样设计中奖规则?学生凭生活经验阐述。

  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指针停在红色区域是一等奖?

  (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有利于商家)

  4.完成练习十八第六题。

  同学们平时在游戏的时候要想最快决定两个人的胜负经常会用什么方法?(石头、剪刀、布)那你样想过没有,这种决定胜负的方式是否公平呢?

  小芳和小娟在做这个游戏,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呢?

  出示表格。

  把表格填写完整。

  回答问题。

  我们以后在游戏时就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判断是不是公平。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1.提问: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价值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能用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比如:两个厂生产同一种产品,价格等其他条件都一样,甲厂的产品有百分之十返修,乙厂生产的产品有百分之一返修,你选择买哪个厂的?

  师:生活中不确定得现象太多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3、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5、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1/5个,有几个3/10,再计算。

  3/5÷1/5=3/5×()3/5÷3/10=3/5×()

  你发现了什么?

  6、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3、14题。

  五、阅读与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数学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1、出示例2。

  师问:1.15倍是指什么?110%是什么意思?讨论: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再问:求谁完成的个数多?

  2、师明确: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是要比较1.15和110%这两个数的大小。

  二、讨论比较方法

  1、师: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

  归纳:(1)可以把1.15改写成百分数,与110%比较。

  (2)也可以把110%改写成小数,与1.15比较。

  3、体会互化方法

  (1)师问:怎样将1.15改写成百分数呢?

  师板书:1.15=115%

  (2)完成比较

  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

  想一想:那怎样将110%改写成小数进行比较呢?

  三、归纳改写方法

  1、完成试一试。

  师呈现去掉中间环节的两个等式:

  0.3=30%0.248=24.8%

  问:百分号前面的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师:根据刚才总结出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想一想,怎样直接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呢?

  指名说一说,并相机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再说一说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发现进行逆推,并在应用规律解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13-15题。

  (1)指名说一说:1.36和3.9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和结果。

  (2)师:200%和0.7%是怎样改写成小数的?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P94--9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理清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分析、思考、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进一步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或小黑板、 “收获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4÷20= 11.2-9.8= 1.5×0.04=

  43÷0.01= 0.8×125= 3.8﹪+4.2﹪= 80﹪-30.6﹪

  集体订正,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做题的正确率。

  学生汇报:90﹪、100﹪、86﹪、98﹪……。

  利用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引入新课,这节课就一起来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梳理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百分数已经不再陌生,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并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在“收获卡”上。

  (二)展示成果:谁愿意把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图给大家展示展示?

  (三)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意义(读法、写法)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

  百分数的应用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某农场去年产小麦20吨,今年增产二成,今年产小麦多少千克?

  2、一种商品,先提价20%,再降价20%后,现价和原价相等吗?为什么?

  3、某种商品,原定价为20元,甲、乙、丙、丁三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促销。

  甲店:打九折出售。

  乙店:降价9%出售。

  丙店:买够百元打八折。

  (1)明明买一件商品花了18.2元,他是在()商店买的。

  (2)兰兰买了10件这种商品用了160元,小兰是在()商店买的。

  (3)如果买的多,到()商店去买最便宜。

  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组交流:

  (1)百分数、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2)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超过能100%?

  (二)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完成教材“整理和复习”第2题

  师生共同回忆转化方法,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巩固。

  (三)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的(多几或少几)百分之几

  1. .你还知道哪些常用的.百分率?这些百分率表示什么意义?

  李师傅某天生产的零件经过检验合格率100%。他这一天生产的产品中有不合格的吗?他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还能提高吗?

  2、练习:

  ①一批产品共200个,经检测有196个合格,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

  ②一批产品共200个,经检测有4个不合格,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

  ③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有196个合格,4个不合格,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学生解答后对比:这三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计算,而后面的题目不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一起来谈谈你的收获吧?

  利用基础训练进行检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尝试用假设法解决连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2、掌握用抽象“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用假设法解决连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抽象“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2、分析问题

  (1)已知什么?求什么?

  (2)商品的原价不知道,怎么办?

  3、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

  (2)汇报思路:找好对应关系

  (3)质疑:可不可以将商品原价假设成1?

  (4)验证:发现可以直接假设商品的原价是1

  4、回顾与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91页“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九的9-1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六年级人教版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位置(2课时)

  2、分数乘法(12课时)

  3、分数除法(13课时)

  4、圆(8课时)

  5、百分数(15课时)

  6、统计(2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1、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

  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

  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

  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

  【新知探究】

  (一)、定义:

  1、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

  2、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引导学生操作:

  师:(拿出一个圆片)我们怎么剪?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直径、半径)

  生:(圆的大小由直径或半径决定。)沿直径或半径剪。

  师剪第一刀,再问:第二刀怎么剪?

  师:我们要把圆通过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多份。

  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好。请学生观察四组图。

  师: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

  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

  (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

  1、拼摆

  师: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演示学生的作品。

  师: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不变。

  课件出示:把圆等分成不同等份时的图形的趋势。

  2、推导面积公式

  小组讨论:长方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

  请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汇报:(2~3名学生说,老师说,全班说推导过程)

  (4)学生齐读圆面积公式(S=πr2)。并说说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半径)给直径怎办?(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知识梳理】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半径2分米

  (2)、直径10厘米

  2、一个雷达屏幕的直径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8

【推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1-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1-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2-09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02-1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5-2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