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集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美丽的景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 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初读课文 ,观察看图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 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 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 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 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 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 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 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 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 和“召”一样长。
3、师范写
4、生临摹
5、展示写得比较好的同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池- 课堂实录小池- 教学设计,小池-教案,小池-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指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指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指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指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指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指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教学思考: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2.运用学过的看拼音识字和问听读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中插图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和好朋友丁丁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板书)
(一)播放课件
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我们在丁丁的带领下,来到一个热闹的地方,这就是丁丁居住的小区。快乐的丁丁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图中画了什么?你能回答吗?
(二)这些地方给丁丁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怎样把这些地方都记下来呢?老师有个小窍门,你可以从一个地方开始,像表针一样转一圈(大屏示范)。请你试一试。
(三)记住丁丁住的小区有哪些地方了吗?(大屏)如果鼠标指着的词语在丁丁住的小区里出现过,请你大声读两遍。
(四)现在,我们要把这些词语贴出来,方便小区的人们。
请一位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举词语卡,老师来贴。
我们大家一起读。
二、学习灵通姐姐的一段话
丁丁住的小区,生活很方便。外面的世界,可远不止这些,精彩的东西多着呢!要想了解他们,先来看看灵通姐姐说的话。
(一)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二)灵通姐姐想为我们朗读,好吗?(课件)
(三)灵通姐姐读得真好。你想为大家读一读吗?这段话里有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呢?
生:看拼音、问老师、家长(他们一定夸你会学习)。
听别人读(你真虚心)。
小组互相学习。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我们学习不认识的字,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快乐。
(四)你先自己练一练。
(五)用你喜欢的形式读一读。
和同桌一起读、和灵通姐姐一起读、读一句话、自己读。
(六)读完这段话,你懂了什么?
(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就是外面的世界;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外面有新奇有趣的东西,能让我们认识许多字。)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你们的回答同样是精彩的。
三、学习这段话中的生字(大屏幕)
(一)仔细看,这些生字刚才在句子妈妈的怀抱里,和你们成为了朋友,现在它们单独出现,你们还能认识吗?(大屏幕)我们来试一试。
(二)小组学习,可以使我们每个人体会合作的乐趣。在你们桌上,有个信封,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把音节和字组在一起。(学生示范)
(三)你和大屏幕上核对一下,正确了,你把字再读两遍,然后放进信封中。
(四)现在,你一定能把句子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读一遍。
四、这是外面的世界,你认识哪些字?还想学习哪些字?(大屏幕)
(一)自己认读,有不认识的字请认识的同学告诉你。
(二)会读的同学大声读。
(三)在学生读字的时候,老师做以下旁白:环保,不光是清洁工人的事,靠我们大家来维护;如果爸爸妈妈要用钱,你可以推荐他们到这里来取;学生专车,为我们上学提供了方便。
五、这些仅仅是外面的世界的几个场景,有一些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可要留心观察呦!(大屏幕)看看你认识哪些?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示范)问问同桌。
六、认识了这些字,你都能当小设计师了。
(一)(出示图片)这是冬冬的新家,有山有水,还有很多给他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地方。请同桌一起来设计,为冬冬的新家挂上牌子。
(二)学生活动。
(三)你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成果吗?
感谢你们为冬冬的家园进行了精彩的设计。
七、总结全文
我们的大设计师们,古老而美丽的北京是精彩的。(大屏)
看,养育着人类的地球是精彩的,神秘而伟大的宇宙是精彩的,这一切,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去认识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本文是八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题是“人与环境”, “用心感受品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2、品味本文富有感情的语言,明确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善心、爱心、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灵,使之与人类友好共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抓住了苏州园林特征,突出这个特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理解作者爱护动物,并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欣赏感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栖( ) 息 黄鹂( ) 鹈鹕( )
硕( ) 大 老鸹( ) 围剿( )
肆( ) 无忌惮( ) 抿 ( )
二、导入新棵:
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歌曲导入
三、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中“精灵” 原来指什么?文中又指的是什么?
2、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都市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
四、交流互动:
1、现在这些小精灵们走进我们的课堂,要说说它们的遭遇呢!请从小动物的角度,用“我是一只 ,我来自 ,我 ”作为开头,转换课文语言,并适当加以联想和想像进行描述。
例:我是一只小松鼠,我来自中国的北京,我居住的地方喧闹、繁华、车水马龙,稍不留神,那些快快速行驶的车就会要了我的命,我生活得可不容易呢?
2、这四处的“小精灵”中, 为什么北京的“小精灵”特别不幸呢?
北京的小精灵之所以不幸,是由于北京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们忽视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小动物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数量也自然越来越少。
3、课文写了北京城动物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呢?
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和北京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
4、作者为什么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城市里人、鸟、鱼、兽应该和谐相处,同在蓝天下,同饮一江水,但是人类如果过于霸道,那么鸟、鱼、兽就会退避三舍,就会灭绝。因此作者这么认为。
5、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现具有现代意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与狼共舞”其实是与鸟、鱼、兽共存的代称,似乎荒诞而寓有深意。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有想象力;说它“荒诞”是因为不可思议而具有危险性。
6、欣赏画面,说说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都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呢。
明确:
要让城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就必须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应该做到:
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
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
禁止滥捕滥涝;
设立保护区;
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
加强宣传教育。
…….
五、延伸拓展:
1、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2、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在校园中,在自己的村子里,你有没有见到课文中提到的‘精灵’呢?它们生活在哪里?
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人们与它们的关系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六、自主小结:
分析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疑: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什么含义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即使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题为“都市精灵”,传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会写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和谐美。
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动词,在阅读中感悟词义,在运用中加深对词义的感受。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喜欢读课文,有主动阅读课文的兴趣。初步形成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格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这首歌;在美术课上学画手。
教学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质疑激趣,引入新课。
读课题和文末的一句话,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平平有一双怎样的'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平平画了一双小手,长辈们都夸平平的手真能干。)
三、自主识字,互相评议。
1、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桌互查互评。
2、 交流难点之后,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四、再读课文,自主释疑。
平平有一双怎样的手? (尊敬长辈的手,劳动的手,给人带来欢乐的手。)
五、升华情感,总结学法。
1、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用自己的双手做过什么?给大家介绍介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这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