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
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小结、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对比色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在作品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一系列运用对比色的作品,充分理解对比色的概念,并尝试运用这一法则进行基本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对比色的运用法则,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对比色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PPT、卡纸、彩笔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鱼尼莫卡通形象并提出问题:小鱼尼莫要来做客了,老师要为它安一个家,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好呢?教师同时出示红、蓝两种颜色卡纸,学生自主发言选择,引入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 新课讲授
1猜一猜
教师拿出色相环让学生找到小鱼尼莫的颜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蓝色的'背景和橙色的小鱼放在一起颜色更好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对比色概念: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2找一找
教师出示不同画作让学生找出其中对比色,学生积极观察并踊跃发言,教师适时总结:基本常见对比色 红——绿 蓝——橙 黄——紫。
3看一看
以对比色为主题为学生进行演示创作一幅《我们的地球》,并分步骤讲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具体创作方法及对比色的应用。
三、 巩固提高
画一画: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自主进行创作,主题不限,要求至少运用两组对比色,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
说一说:学生创作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
四、小结作业:
以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内容。
作业:找出生活中的对比色,并在下次上课时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
小学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与纹样,从而感受它们的美,并且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常常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画,完成一幅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叶子的美。
2、赏识成功: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互,让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分析
一、导入
1、看视频,图片引入新课秋叶。
2、教师提问:你了解叶子吗,叶子的颜色,形态,结构如何?
二、新授
1、教师让学生网页,自己解决以上的总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教师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4、叶子形状的分类小测验,前五名奖励。
5、依据学习的内容,绘画叶画
(1) 教师让学生欣赏网页上的叶画。
(2) 教师演示一遍自己绘制。
(3) 对教师作品点评。
(4) 学生自己绘制。
6、同学间互相欣赏各自绘画的叶画
(1) 学生分小组合作绘画
(2) 学生点评
三、教师总结
1、你有哪些感受?
2、课后继续完善叶画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人。网络的视频播放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觉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叶子的美和神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工具。运用网络,学生获取大量有关叶子的'知识,加工和组合,初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叶子形状的多种多样。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承认,可以及时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这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养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小学美术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质以及分类、初步掌握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组探讨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难点】
能够简单评析云冈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伊斯兰)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敦煌壁画、佛像等)。(接下来看影片《飞天舞蹈》提升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直观感知
1、佛教的产生。(播放PPT诞生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释迦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2、佛教传入中国
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人间众生的苦难是多种多样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佛能够看到并且帮助众多受苦受难的人,并且满足不同人的愿望。
(三)具体分析
1、提问:中国四大佛教石窟?通过PPT分别播放四大石窟图片。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2、讨论佛像的一般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肉髻,螺发,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达宽博,造型平稳厚实。体现了当时高潮的雕塑技术。同时体现了当时佛教在人心目中的无上地位。
(影音欣赏佛像图片《金刚经》)
3、云冈石窟大佛欣赏。(重点欣赏第20窟大佛)
A、教师简介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凿窟,东西绵延一公里,创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达到高峰。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现存洞窟53个,窟龛约1100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有的二十石窟。
B、提问雕塑的分类?
————圆雕、浮雕。
C、雕塑的材质?
—————石、陶、木、铜
D、欣赏云冈石窟佛像后讨论艺术特色·
—————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四)情感升华
讨论:在你旅游时应该怎样自觉保护历史文物?
(五)小结拓展
1、本课总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强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无论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宗教美术作品,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宗教的神圣与威严,宗教到现在仍然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产物。
1、拓展:播放PPT配乐欣赏敦煌飞天壁画图片。
提问:为什么云冈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称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画闻名于世?
六、板书设计
净化心灵的文化产物————云冈石窟
一我国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类,材质
三云冈石窟佛像艺术特色—————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七、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5
课题:第6课 地球的新生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具学具: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2、装饰3、抽象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让学生教学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
(二)发展阶段
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解。
(三)课后拓展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
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作业并小结:
用陶泥塑造一个器皿,使学生加深对陶瓷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美的认识。
小学美术教案7
一、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昆虫的特点和种类) 和渗透对称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 察, 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 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 观察自然、描绘自然。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2)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 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三、 [教具准备]:
昆虫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
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体验创新:
要求: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5、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 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11、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奇妙的爬行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奇妙的爬行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奇妙的爬行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奇妙的爬行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奇妙的爬行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有关的图片、资料奇妙的爬行
六、教学过程
1、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爬行动物的资料
2、 观察、回忆不同爬行动物的外行和特点
3、 思考:
1)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2) 你能给大家介绍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3) 他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美感?奇妙的爬行
4、 接龙游戏:每个组将自己观察的昆虫画到黑板上
5、 联想:你是1只昆虫的话,你会爬到哪里?你会去做什么?
6、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7、 作品小结
8、 课后拓展:回家观察爬行动物,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纹样的连续性。它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小学美术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家
3、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看图,指导说话
3、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朗读
(2)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小组讨论
(4)交流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齐读
(7)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朗读
(2)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指导朗读
(4)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延伸阅读
我的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的家
我生活在一个快乐之家。这个家虽然平淡,但也不乏快乐。每一天都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这个家就是我们可爱的班级。 qq群上有一句话,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摇篮,它孕育了无数的梦想希望;我们的班级是一个美丽的花园,绽放出了张张灿烂的笑脸;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家,它永远是我们大家的心灵港湾。每想起这句话,我的脑海里便闪出无数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画面。记得在运动会时,天气并不是太好,但运动员们都穿上了短袖衫,在赛场上为了家的荣誉坚强地与别班的同学竞赛。赛后,啦啦队员们热情地递上水。不好,XXX同学出现了状况,大家都围了上来,着急地询问,都争先恐后地帮忙。多么可爱的同学们呀,如我们的家一样,充满着热情和朝气。碰掉了手中的钢笔,刚想弯腰去捡却又想起广播体操比赛时的情况。由于学业的关系,大家在离比赛开始只有几天时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比其它班级少训练,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勤奋地练习,争取比赛时有好的成绩。有些男生还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在练习时认真了起来,每个姿势都做得很标准。比赛时,大家精神抖擞,迸发出勃勃的朝气。从远处看,女生们就像一群舞动的天鹅,简单的手脚比划便勾勒出了人鱼般的灵秀神采,配合着白色的校服,宛如天鹅在湖边翩然起舞。而男生则像雄鹰一样,动作干净利落,散发着阳刚之气。比赛结束后,大家都为我们的家添上了一道不俗的光辉。我们的家,用心的奋斗和手脚的努力孕育。我们的家,收获着同学们的爱和付出。一份教人团结,教人学会付出的爱,便是家所给予我们的。我爱我家。
小学美术教案10
【设计意图】一提起孔雀,大家就会联想到孔雀开屏,非常的美丽。
小朋友到动物园看到孔雀开屏,都会觉得很漂亮,很神奇。于是想到了开展关于孔雀的的美术活动。
但因为小班孩子因为小肌肉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没有掌握用线条表现孔雀形象的技能。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色彩颜料以及辅助工具,能使幼儿在玩色的活动中,充分地享受美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颜色以及辅助材料棉签、纸团、莲藕或藕带装饰孔雀尾羽上的花纹,表现孔雀的美丽。
2、学习共同合作,互相商量使用材料,友好地和同伴合用颜料。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老师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孔雀的图片一张。
画有孔雀外形的纸,每个幼儿一张。
2、红、黄、蓝、绿水粉颜料、棉签、废纸、小的莲藕或藕带、湿抹布。
幼儿准备:
1、家长曾带幼儿参观动物园,欣赏孔雀开屏时的情景。
2、幼儿体验过手指点画、棉签画、纸团印画、莲藕印画。
【活动过程】
一、欣赏舞蹈《美丽的孔雀》,引出课题。
1、老师伴随音乐声,给幼儿表演舞蹈。
师: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
2、出示孔雀的图片。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孔雀)孔雀什么时候最美?(开屏时)孔雀开屏时尾巴上的羽毛漂亮极了,有些什么颜色呢?(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
二、老师示范,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棉签画、纸团印画、莲藕印画表现孔雀美丽的尾羽。
师:今天我们用各种方法、五颜六色的颜料画出孔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
1、点画师:桌上有红、黄、蓝、绿四种颜料,用右手食指或棉签蘸上一种颜色在半圆形的边线上点一排花纹,每个圆点要排得紧些,点好一排后手指在抹布上擦干净。
师:换一种颜色靠着上面一排再点第二排,第三排等,使每一排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才好看。直到每根羽毛上点满了,美丽的孔雀就开屏了。
2、印画用手指点画的方法,更换不同的材料纸团、莲藕、藕带印出圆形的花纹。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四、作品展览。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装饰好的孔雀剪下来,布置成一个孔雀园。
2、把装饰好的孔雀剪下来,制作成头饰,投放到表演区里,深受幼儿的喜欢。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五颜六色的颜料为材料,以手指、棉签、纸团、藕带为作画工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作画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作画,有的幼儿没有一排紧挨一排的作画,而是把孔雀的整个尾巴都装饰满了,我对他们的作品也表示了肯定,这样,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
3、孔雀怎么画最漂亮
每个人所画出的孔雀都是非常独特的,也是非常漂亮的,我是如下所示进行画孔雀的,如下所示:
先画一个圆形,代表头,空出嘴巴的位置,用圆形画出眼睛,涂成黑色
其次用折线画出孔雀的嘴巴,头顶画三条弧线,弧线顶端画三个圆形
再画出孔雀的脖子和身体轮廓,尾巴的位置用折线画
接着画出孔雀的双腿,用弧线画出它的翅膀
然后用波浪线画出孔雀尾巴开屏后的整体外形轮廓再在尾巴上画出长的弧线,接着在长弧线的两边画出短的弧线
然后在尾巴上画出双圆形或者椭圆形
最后画出背景图,先画一条弧线,用折线画出小草,用曲线画出花朵,用椭圆形画出石头,
小学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1、《无笔画》一课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课内容,《无笔画》教学设计。在美术创作中,无笔画是一种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也就是不采用画笔直接绘制,通过一定的技法来表现画面。
2、无笔画有其偶然性即随意性的一面,又有其可控性的一面。我认为加强其可控性而削弱其随意性,这正是形成无笔画作品的个性特征而防止雷同化的关键。没有随意性不行,因为这正是无笔画的形式所在;没有可控性也不行,因为这正是感情渗透的一个根本环节。许多人想了解无笔画的秘密,其实作品的背后躲着画家自己。我主张无笔画"始欲人意,终于天趣"。
3、课题《无笔画》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体会不同色彩技法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美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不用画笔,利用排水法、对印法、粘贴法、喷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来创作图案。
(2)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图案中,发现肌理,认识肌理,创造肌理,从而获得无笔画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无笔画的乐趣,体验肌理产生的美感,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图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难点:颜色搭配与色彩浓度的掌握。
二、教学设计:
(一)演示导入(给学生演示一个小魔术)
教学意图:
利用生动而有趣的排水法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无笔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我们的技法介绍,教案《《无笔画》教学设计》。
师:先拿出一张白纸,用蘸满深色的大刷在纸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纸上就会出现一张漂亮的图案。(在白色的纸上,老师事先用白色的蜡笔或白色的油画棒画上了漂亮的图案)。
(二)复习前面一节课学习过的图案技法
教学意图:
回想学过的图案技法,加深学生对线描法、平涂法的制作中必须用到笔的印象。从而与后面的无笔画形成对比。
师:学过的图案制作技法有:线描法、平涂法。
(三)讲授新课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各种无笔画的.制作技法。
师:除了上述两种制作技法外,还有许多不用画笔来制作的技法,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技法。
出示课题:《无笔画》
(一)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那些不用画笔制作图案的技法。
1.排水法:
利用水与蜡不相溶的原理,用蜡笔画纹样,再用颜料涂在纸上。(教师演示)
2.对印法:
用颜料在对折的纸上印、拖、拉,产生出各种机理。
3.粘贴法:
用胶水画出纹样,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纸屑或沙子等材料
4.喷刷法:用喷枪或刷子蘸上颜色后喷刷与画面上。
5.化水法:用颜色点在湿润的深色画面,造成柔和或渐变的渗化效果。
6、吹法:颜料滴于纸上,吹出各种图案。
7、刮画:
在自制的蜡纸上,用工具在纸上进行刮蜡创作。
8、拓印法:用准备好的模具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师:由学生总结:制作中,不用画笔,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堂练习:
要求:不用画笔,参考以上图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据自己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漂亮的图案。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展评、评比
教学意图:
通过评比,讲解学生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师:1、谈谈你的设计意图。
2、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3、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挖掘每幅作品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学美术教案12
课题:《在瓶子上的创意》
年级:一年级(下)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相关的设计知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技巧、技法。能结合所讲的知识和技法,通过学习,学会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选择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在瓶子上进行设计创作的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
空瓶、颜料、剪刀、纸、铁丝、黏土、白胶、钮扣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展示多种不同的瓶子、让学生发挥详细说说它们的用途
观察、欣赏
感受、分析不同瓶子的特点和用处
二、课题展开
1.多媒体演示,并根据内容相应提出有关问题并解说。
2.拿出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样品,得出结论:一种制作方法可以用不同材料来完成,而一种材料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1.欣赏多媒体演示:一个装满果汁的.瓶子成为了废品,又如何变废为宝。
2.尝试用水粉颜料涂在塑料瓶上。
3.欣赏图片并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
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作品分析
1.教师示范:如何在塑料瓶上上水粉颜料(添加一些洗洁精)
2.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准备用什么方法、材料来装饰手中的瓶子?”
3.3.(揭示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在瓶子上进行创意。
4.板书:在瓶子上的创意
1、欣赏美术品。
2、讨论其他表现点的方法和材料。
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练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一些材料和方法对瓶子进行变化。
各自、小组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的能力。
五、学生作品评价与教师总结。
1、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作品,或分组、或个别。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的分析、修改、调整。
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感悟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
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
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
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14
一、小学生怎样画扇面
炎炎酷暑,扇子不仅是人们驱暑纳凉之物,而且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传统的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结缘,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手持一把书画折扇,开合把玩,自有一种儒雅之风,扇子小巧精致,折扇能折叠成“袖中藏物”,便于携带,更便于保存,受到了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热烈追捧。
无论是团扇还是折扇,都有扇面。扇面书画艺术向来被称为“别体之作”。丰子恺先生在《扇子的艺术》一文中写道:“扇子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
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代,渐盛于魏晋南北朝。《历史名画记》中载:南朝画家道愍“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唐宋传世的书画作品中,不少是纨扇扇面画,山水、花鸟、楼阁、人物均有,不少文人雅士泼墨扇面,甚至连皇帝也在扇上书画。如宋徽宗赵佶草书纨扇上之“掠水燕翎寒自转,坠泥花片湿相重”诗句,运笔流畅,极为精妙。
到明清时,折扇扇面书画更见兴盛。明代中叶著名书画家文徵明,从事书画创作三十余年,名声显赫一时,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影响颇大。“吴门派”是明代中期最有影响的画派,其代表人物便是沈周和文徵明。在他的为数众多的传世书画作品中,扇面书画占有相当部分,有的堪称精品,价值极高。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考古发掘一明代官僚墓葬时,发现了一柄书画折扇,那就是文徵明留下的一件精品,此扇扇骨用乌木所做,泥金扇面。在泥金扇面上画雨中山水,近景以墨笔混点配合晕染表现山坡烟树,林中小屋三两间,以淡墨勾出。烟雨濛濛中,远山数峰隐约。扇的另一面书写一首《夏日睡起》诗。文徵明的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皆工,晚年书体尤见功夫。这首诗用的是行草书法,运笔遒劲流畅,风格苍秀。因此,这柄出土的文物扇,无论从扇面的绘画还是诗艺、书法来看,都堪称扇面艺术的精品。
明代的吴门画派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四大家,清代的郑板桥、任伯年等书画家的扇面画和题扇诗,均为珍品。清代“扬州八怪”也留有珍贵的扇面书画墨迹。
画扇面最多的画家,兴许要数任伯年了。他年未及壮已名重江南,声誉赫然。这位自称“山阴任颐”的大家不但融贯了民间艺术传统和文人画传统,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参用西方画法,至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形成了雅俗共赏、清新活泼的鲜明风格,备受人们喜爱。他的人物、山水、花鸟扇面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折扇上宽下窄,纸面高低不平,要在扇面上表现书画艺术,并非易事。书画家们一旦掌握了它的特征,加上巧妙的布设,在尺幅之中,亦能产生其他形式所不能展现的另一种情趣。所以同一作者,同类题材,同样尺幅的作品,画在扇面上价格就特别贵,一是扇面上作画的难度所决定;二是折扇盛行是在明清。明清以后,折扇很受大众喜爱,有的人还拿它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书画家在扇上创作也格外用心和讲究,这便是扇面和成扇备受藏家欢迎,并愿意出价珍藏的缘由。
历代团扇成扇存世极少,名人团扇以成扇形式流传的寥寥无几,收藏界以团扇成扇作为收藏目标的藏家更少,所以扇子的收藏一般是对折扇而言。折扇藏品中的好扇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那些材质精良、色泽纹理好、雕刻工艺高超的扇骨,往往被收藏家所珍重。扇骨和扇面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则此扇的收藏价值自然更高。
古代扇面多有书而不画,因文人都能书法,爱书法未必能作画。早先折扇正面书写,背面配画,后来才正面绘画,背面题书,渐成“诗、书、画、印”交相辉映。但也有以各种字体汇集扇中的,如吴湖帆集清代七十二状元扇,便都是书法扇。
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在扇面上表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品。齐白石的扇面多为大写意,但扇画上的鱼虫、花鸟、蔬果无不精细形象,栩栩如生。那柄设色《香菇冬笋图》折扇,仅香菇、冬笋两物,但见笔墨豪放,色彩强烈,真可谓涉笔成趣,于时鲜清蔬中蕴含意韵。
二、书法比赛团扇和折扇格式是什么?
南宋是绘画较为普及的时期,这一时期绘画已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是贵族豪门、文人雅士的'专利。
南宋的花鸟画基本保持北宋工细写实的画风,所不同的是北宋以坡石、花草、禽鸟俱全的表现宫苑小景的大幅卷轴画为主流,而南宋则是以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的扇面、册页和灯片小品为主流。虽然这些小品的气势大不如前,且往往在画面的边角做文章,但是,这些小品的特点却十分突出,如注意特定和瞬间的意境和情态的表现,形成构思新奇、主题鲜明、描绘生动、笔墨精妙、手法多样的风格,给人以清新优雅之感。
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有不少知名的花鸟画家,但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花鸟画作品却多数没有名款,因此,当时的多数画家现在难以利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东汉时,扇子开始流行,民间有纤巧玲珑的竹扇、蒲扇。
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达,出现了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形状有如一轮明月,称为“团扇”或“纨扇”,也叫“合欢扇”;也有长圆、梅花、葵花、六角等形状,扇柄用骨、木、竹等材料,雕刻精致;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三国第一次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
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
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是北宋宣和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扇面书画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 总结宋代的扇史,竹扇和蒲扇是最平民化的扇子,仕女用的仍是精致的团扇。
南宋时许多花鸟、山水、人物小品都采用团扇形的构图形式。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
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也兴于此。
扩展资料:
丙烯颜料的特点:
1、可用水稀释,利于清洗。
2、速干,颜料在落笔后几分钟即可干燥,不必像油画作品那样完成后需等几个月才能上光。喜欢慢干特性颜料的画家可用延缓剂来延缓颜料干燥时间。
3、着色层干后会迅速失去可溶性,同时形成坚韧、有弹性的不渗水的膜。这种膜类似于橡胶。
4、颜色饱满、浓重、鲜润,无论怎样调和都不会有“脏”“灰”的感觉。着色层永远不会有吸油发污的现象。
5、作品的持久性较长。油画中的油膜时间久了容易氧化,变黄、变硬易使画面产生龟裂现象。而丙烯胶膜从理论上讲永远不会脆化,也绝不会变黄。
6、丙烯颜料在使用方式上与油画的最大区别是带有一般水性颜料的操作特性,既能作水彩,又能作水粉用。
7、丙烯塑型软膏中有含颗粒型,且有粗颗粒与细颗粒之分,为制作肌理提供了方便。
8、丙烯颜料有毒,但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只要小心不要误食就行了。
小学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对称与均衡的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与均衡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课前准备:
师准备表现对称与均衡现象的活动教具(贴图),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对称与均衡形式的范画;生准备制作材料,百宝箱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师出示对称形式的范作,复习对称知识:左右两边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请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活动贴图,在中心线或点的一边摆放一个造型,请生选择合适的造型放在另一边,形成对称形式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三、学生创作: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师辅导:强调对称是两边或四周一样,而均衡是视觉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拓展:
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01-07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6-0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7-01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4
小学美术教案06-12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06-27
小学教案美术05-21
小学的美术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