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三、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师小结:这些自然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属于文化性知识,通过介绍记数方法、数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学生会积极地去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上面情境图)
(2)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师:这样的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么办?(向前一位进1)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我们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生汇报)
强调: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的计数单位。
(3)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
师:用阿拉伯数字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些计数单位是怎样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生汇报)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的直观演示,既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
(4)补充整数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把表补充完整,再看看个级、万级、亿级上都有哪些数位以及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五位和第九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①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②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③个级右起第一位是个位,万级右起第一位是万位,亿级右起第一位是亿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理解计数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回答)
说明: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1、2题。
2.画正字游戏。(见课堂活动卡)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数的产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史,同时还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些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多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收集一些比亿大的数据,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 MR MC 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 )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游戏互动,感知计算器的作用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动脑筋,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师:同学们能很快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生:不能。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快。
⊙引导探索,认识计算工具
1、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过程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示教材23页阅读资料,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
请大家阅读资料,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感受)
2、算盘的认识。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1)认识算盘。
师: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吗?(课件出示算盘结构图)
明确算盘的各部分名称,算盘上方的每颗算珠表示5,下方的每颗算珠表示1。在算盘上记数时,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为个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强调:“5”一般不用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1颗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个位上的1颗上珠和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的1颗下珠表示;空档表示0。
(2)拨数练习。(见课堂活动卡)
(3)课件出示教材24页练习题: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计算器的认识。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计算器越来越普及。它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比如:在餐馆吃饭结账时,用计算器计算,又快又准。
(2)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教材25页情境图)
下面是一种计算器。
①拿出计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强调: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
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你知道哪些按键的功能?和同学交流一下。(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交流)
③生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计算器上的一些最基本的按键的功能,并在计算中灵活应用它们。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按键。例如,b/c、a、x2等,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学习计算器功能键的机会。学生自己摸索、实验,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寻找、发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巩固练习
算盘上每颗上珠代表(),每颗下珠代表()。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工具,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了算盘和计算器,还知道了计算器上每个按键的功能。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算盘的认识。
(1)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2)算盘的作用:计算和记数。
2、计算器的认识。
ON/C开关及清除屏键
AC清除键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利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出课题
1.出示口算题1354×367,要求30秒钟内完成。
2.师: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问题,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
二、介绍几种计算工具
1。认识算盘。
(1)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的上轴上每颗珠子代表5,下轴上每颗珠子代表1。
(3)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运用算盘计算要根据珠算的口诀,正确地拨珠。
(4)完成教材24页看算盘,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的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2。认识电子计算器。
(1)现在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2)拿出自己的电子计算器,结合第24页图示,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3)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板书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自己试一试:26×39 312÷8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3)练习用计算器计算:63×7842 365×734 327180÷492
(4)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例2几个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2)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写在书上)那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3)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111105÷9=()
9÷9=1 1111104÷9=()
108÷9=()11111103÷9=()
1107÷9=()111111102÷9=()
11106÷9=()1111111101÷9=()
四、应用反馈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4题。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再找规律,最后直接填写后面算式的得数。
五、作业练习
教材练习四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上)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学过的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的数为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学生展开思维,大胆叙述)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探究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提问: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介绍)
老师讲述: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时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样就产生了数。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4……来数物体的个数,而是借助其它物品:(课件演示19页图。)如摆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小石子计数,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和用绳打结计录捕猎的个数,都是同样的道理。
你们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这样太不不方便了)
2、各国的记数符号:
师: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课件演示)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小资料: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
3、自然数:
课件演示: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齐读)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数字计算的发展,才出现了“0”,同桌讨论一下:0是不是自然数呢?(“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学生回答后板书:0)
师:前后桌四名同学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看黑板观察、思考、交流一下。
思考题:
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
2、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5、自然数有多少个?
三、探究十进制计数法:
1、探究亿以上的数位
①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你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数1295330000人。
②出示我国的人口数后,提问: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师: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一说,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③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
你能填出剩下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吗?
说明:教师可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2、认识数级
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哪些数位是亿级?
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探究亿以上的计数单位
(1)复习已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亿)
(2)小组合作探究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说明: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出亿,边拨珠边数: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电脑演示:1295330000谁能试着读出这个数。
4、引出十进制计数法
(1)提问:
①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师总结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并说明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5、个级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万级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万。亿级上的数就表示几个亿。如:1295338000,个级上的8000表示8000个一,万级上的9533表示9533个万,亿级上的12表示12个亿。那么这个数怎么读?
6、要想快速读、写亿以上的数,需要牢记它们的数位顺序。特别是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九位呢?第十二位?亿位右边是什么位?左边是什么位?
请同学们记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提问。
一个数是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十二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7、练习:
先把下列各数分级,再说一说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9200000000
26705000000
82
820000
8200000000
四、巩固练习
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拓展知识
在“9□2006500”的□内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省略亿后面尾数约等于10亿.□内可以填什么样的数字?
五、全课总结
关于亿以上的数究竟怎么读、怎样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师: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与远古计数相比,她的优点是有数位。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出示资料,并且讨论:你在这段资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计算器:
师:现在,计算工具不仅要满足计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轻便,快捷。计算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计算工具。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62-12=1000×5=
第二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4
教学内容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那么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求近似数呢?(板书课题: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1页例4。
(1)出示问题。
师:比亿大的数,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大家试着做一下这两个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教师点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边讲解边板书。
先分级找到亿位,再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加上“亿”字。
使学生明确: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时,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2、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师生共同归纳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点2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1)9 10
(2)428000000≈4亿
526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
(课件出示题目,点3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使学生再次明确“=”和“≈”的正确用法)
答案:10600000000=106亿
503000000000=5030亿
7200000000=72亿
527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6900800000≈269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反思
1、亿以上的数比较大,求其近似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类比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求法,迁移类推,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自主探索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同时借助分级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关键,使学生更好地对亿以上的数的近似数进行求解,并掌握其方法原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将187500000,211600000两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都约等于2亿,哪一个数看成2亿,误差较小?
分析:所谓误差小,就是指哪个数离2亿更接近,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出它们的差。
200000000-187500000=12500000,211600000-200000000=11600000,11600000<12500000,所以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答: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分别求出两数的差,比较大小后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知识阅读
延续四百多年的数字联
数字对联,生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
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xx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一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
分析:7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都是7,6,9,8,3,4,5按规律排列在不同数位上。百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是7+6+9+8+3+4+5=42,表示42个百万;十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是42,表示42个十万……以此类推,其余各数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都是42,表示42个相应的计数单位,用这个和分别除以7,把得数相加就是此题最后的结果。
解答:(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42个百万+42个十万+42个万+42个千+42个百+42个十+42个一)÷7=6个百万+6个十万+6个万+6个千+6个百+6个十+6个一=6666666。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观察被除数的特征,再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读数原则
1.要有前10个自然数及零的名称。
名称如下: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要有一系列的十进制计数单位。
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并且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即通常所说的“满10进一”。
3.要有数的命名方法。
数的命名是由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组合而成。如:一个数含有四个十万、三个万、八个千、六个百、二个十、五个一,这个数就命名为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6-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3-08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选)10-18
【实用】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18
[合集]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6-0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2-25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7-15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3-03
[精选]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