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1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08
小学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9-0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3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8-27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6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5篇)02-07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5篇01-25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