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2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0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生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使教学更方便有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适当补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上老师要作很大的'努力,而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三、学段目标: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认识色彩,了解美术学习用具,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多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形式和材料丰富课堂教学。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五、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情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性的绘画造型学习课,通过“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男女同学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种设问,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观察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学生描绘好朋友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去探讨绘画创作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造型练习:可用线描,也可线色结合或用色块表现好友形象。
本课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课。通过学习建议中的讨论题:“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体会团结产生力量、和谐、温暖的情感,促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难点: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
(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学生学习多种绘画手段的应用,启发学生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学生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现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现。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交流,传递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 认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 情感: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能力:让学生在乐曲的感受、体验中,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线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版画用具等。
设计思路:
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造型能力。因此,笔者摆脱了教材的束缚,结合生活,在“玩”线与“找”线的基础上大胆的把音乐、美术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动起来,在音乐中舞起来,充分体验线条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利用建瓯版画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让学生结合生活用单色版画把变化的线条给表现出来。在学生作业评价中,我注重学生评价的反馈互动,让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激烈的互动评说中学会欣赏,张扬个性,从而很好的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来,可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桌面上这根铝丝,你能把它变成不同的线条吗?好,动手变一变,变好了吗?拿起来给老师看一看。哇!你们真象一位小小的魔术师,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变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线条,有弯的、曲的、旋转的等等,出示学生不同的线条,其实小朋友们会变的线条还很多,今天呀,我们就来跟(多媒体出示):会变的线条交朋友。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新朋友的名字吧!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线,感受发现线条变化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授课埋下伏笔。)
二、审美与欣赏(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这些会变的线条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无处不在。小朋友们,找一找看(教师四处张望)你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哪里还有呀?(桌面、多媒体前台弧线、窗户、铁门、衣服、学具桶提手、墙、黑板角线)。除了我们身边的这些线条外,自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线条,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瞧一瞧,找一找,好吗?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直线(建筑)、曲线(雪景)、折线(建筑、斜线、连起来是什么线),弧线(彩虹)、立交桥(螺旋线)。这些线条还可以组合成美丽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联想与描绘(听一听、舞一舞)
1、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
这些线条不仅看得见,还可以用耳朵听,不信,我们跟着乐曲节拍的快慢、强弱来试一试,听一听,感受一下是否有线条在舞动?(第一次播放乐曲),你感受到有线条在舞动吗?
2、学生把感受到的线条画出来,并探究问题:线有什么变化?
那你能用笔画出来吗?请拿出白纸跟着乐曲的节拍的强弱、快慢把线条画出来(多媒体第二次播放乐曲)。(多媒体出示)你为什么这样画?线条有什么变化?学生概括: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为什么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学生概括:(音乐放得慢我就画得宽一些,音乐放得快我就画得窄一些)小朋友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还有不同的变化吗?
3、把变化的线条用彩带舞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张扬个性。 来,下面就让我们做做课间操,跟着乐曲的节拍把这些线条给舞出来,好吗?(第三次播放乐曲)如图3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让学生用体态、手势表演乐曲中线的旋律与节奏,感受乐曲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舞一舞”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线的优美变化,巧妙的把乐曲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了良好气氛使那些不善于当众表演的学生也能像模像样的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使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四、探究与创作(画一画)
1、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进行版画创作并明确创作要求,注意老师提示:
△ 你画的线有变化吗?
△ 线刻宽、刻深了吗?
这么美而有变化的线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来,今天呀,小朋友们能用我们喜欢的版画把刚才听乐曲感受到的线的变化用变化的线条画出一个美丽的画面吗?有信心吗?在画时除了按以前所学的版画制作要求外,还应注意老师的提示:
△ 你画里的线条变了吗?
△ 用铅笔刻线,刻粗了吗?
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画,在印时用一种颜色平涂,把线条给印出来。在画的时候,要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先画完的同学帮助没画完的同学,给小朋友15-20分钟的时间,看哪一小组最快画完。下面,就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小朋友们进行创作。看谁画中的线条变化最美。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伙伴。可爱的小猪、神气的小鹿、英俊的小马、笨重的大象、天真的企鹅……这些动物是小学生心中童话王国的嘉宾。利用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加以立体表现,引导学生探讨动物能站立的`方法,研究折法、剪法和画法等,使纸做的动物站立起来、漂亮起来,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美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怎样让动物生活得更愉快,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小学生思考得较多的问题。只要激发小学生这种良好情感与表现欲望,就能让小学生较好地去合作表现立体的折纸动物,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铁铸的小鹿、陶塑的疣猪、铜雕的群牛……形式多样,情趣盎然。具象与抽象、现实与想象、传统与现代并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这些精美的雕塑艺术品,主要是让学生真切感受雕塑之美、立体之美,懂得对于身边熟知的动物,可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大胆发现、认识、联想及灵活运用各种材质的媒材,应物造型,蓄情创造,就会使材料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个人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独立制作完成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当然也可以与同桌一起互助完成。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及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资料、纸折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引入。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材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能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提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与。
玩一玩: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表演,作。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有色卡纸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
(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展示讲评。
(1)参观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动物乐园”。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6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表面凹凸不平,但纹理却非常美丽的物品,把这些物品纹理拓印下来,就可以获得和拓印物相似的形象,观察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置此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拓印的简单方法,认识、发现、探索拓印产生的纹理所具有的自然美感。
拓印分为干拓和湿拓两种,其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性强,是一种易被儿童掌握的有趣的美术活动形式。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湿拓的简单方法,教材中出示的图例包括:
1、不同类别的拓印物,提示学生可拓印的物品种类很多,要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搜集。
2、湿拓的方法步骤,便于学生自学和探究。
3、学生的示范作品。有的用不同拓印物拼组而成,有的是同一件物品重复拓印的作品,还有的是拓印后再巧妙添画组成形象的。
这些作品构思巧妙,可用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拓印出有趣的作品来。
教学目标:
1、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而有趣的各种纹理。
2、尝试不同物品、不同方法的拓印;掌握湿拓的一般方法。
3、体验拓印花纹的'自然美感和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各种物品若干,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来变一个魔术,想请一个小朋友与我一起合作。
布下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
请你把手伸到布底下,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
你认为这里面会是什么花纹呢?
现在老师用不着看也能把底下的花纹“画”出来,你相信吗?
教师示范
用蜡笔拓印
请你检查一下这个图案是不是跟底下的相同呢?
这种方法就叫做拓印。
二、新课教学
1、摸一摸
那么另一块板能不能也印出来呢?我们也来试试(教师示范)
为什么它就印不出来呢?
动手摸一摸你身边的物品,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够用来拓印呢?
什么样的东西能拓印?(表面粗糙或有突起的花纹)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你看看哪些是可以拓印的,哪些不行?(请学生投影仪是分类)
2、说一说
看看你周围的物品,告诉你的同桌,你找到了哪些物品,哪些能够用来拓印。
(听学生的反馈,大家一起评评他们说得对不对
你觉得大自然中会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拓印?
学生举例
3、找一找
今天我们要到校园里去找一找了,把你认为能用来拓印的东西找来,放到自己的袋子里。
三、课堂
小朋友找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它们都有各自的纹理,回到家中再看看身边有没有好看且有突起花纹的物品,一同放到你的袋子里,并带好蜡笔。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找了很多有纹理的物品,今天我们就要动手来印了。
二、拓印
1、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把物品上的花纹印下来呢?(学生回答)
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示范错误的画法,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到:少用力,不移动,同一方向涂,选择较深的颜色)
2、试一试
试试你能不能印出好看的花纹。
3、比一比
比比谁印得最清楚,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印的,注意到了什么?
三、组合拓印
一张叶子印出来的还不算漂亮,我们可以把叶子组合成一张画,再印就更漂亮了。(出示示范作品)
四、尝试练习
尝试通过组合的方法再印一幅美丽的拓印画。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课里让学生玩黏土,不单单是为了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也是为了引导他们在玩泥中发展动手创造的能力。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培养他们掌握物体整体概念的能力。对花式“点心”的不同造型训练,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地观察事物。课中利用黏土的可任意塑造、随意揉捏的特性,让学生在揉捏造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
本课采用欣赏同龄儿童制作的.花式“点心”,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大胆进行造型练习。通过给花式“点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黏土造型,操作技法训练不易过难。同时加强教育工作,告诉学生,怎样保持衣服、桌面、地面和双手的清洁,怎样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创造的自信心,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创造成果。
2、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
难点:造型的变化。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
(教师)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
(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
2、探究泥塑方法。
(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
(2)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
(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
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
(2)收拾和: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06-17
(优秀)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6-11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篇(优秀)05-18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1-24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6-07
(经典)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6-12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16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2-11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15篇】06-26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篇【优秀】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