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时间:2024-10-21 09:02:50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

  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能力目标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

  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突破方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体验论证效果。勾画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先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共同探讨交流解决。

  难点

  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

  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做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

  突破方法:设计语文活动:格物致知离你并不遥远。重读《绿色蝈蝈》,回忆《昆虫记》的内容,并结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两篇文章,亮出你的观点。不要让学生觉得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很遥远,法布尔观察绿色蝈蝈那么亲切,离我们那么近。让学生在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树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也能成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

  2.对话讨论。通过对话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

  3.语文活动。设计语文活动突破难点,让学生一方面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树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也能成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锻炼学生搜索论据资料的能力、写小议论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考试都得近百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启示。

  二、交流预习内容

  生字词的读音和词语意义。

  A.读准字音:朱熹(xī)彷徨(páng huáng)肇(zhào)

  B.弄懂词义:

  彷徨: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辨析结构

  1.学生快速默读原文,圈点批注。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勾画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各段的关键句、过渡段、过渡衔接的词语等。不懂的句子勾画出来,以备下面的小组交流和质疑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圈点批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交流本文的思路脉络,弄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分小组进行交流,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论证。

  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接着,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

  四、探寻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先回忆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论证方法;然后浏览本文,标注本文的论证方法,再小组交流。

  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正反结合论证有力、充分。

  1.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作者在课文第4段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第11段摆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轻视实验的事实;第12段又举了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的苦头。这些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

  在讲道理上,课文第3段结合《大学》中的理论,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第6~10段从理论上记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13段记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也是讲道理。

  2.对比论证。

  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使论证说理更加鲜明。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了对比,突出新的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3.作者现身说法。

  现身说法,举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体验,亲切而有说服力。

  五、质疑问难,合作交流

  对学生交流阅读时勾画的疑难问题,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对话,通过思考交流弄明白疑难问题。在平等的氛围里积极探讨明确下列问题: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

  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谈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提倡“格物致知”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语文活动

  活动主题:格物致知离你并不遥远。

  要让学生觉得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法布尔观察绿色蝈蝈那么亲切,离我们那么近,就像我们在拿一只蝈蝈在观察。让学生一方面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树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像法布尔关注昆虫一样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就是一个能够拥有创造力的人,不断地努力就会成为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结合《绿色蝈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文章,谈谈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认识。

  亮出你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谈谈怎样能具有格物致知精神,交流分享。

  七、布置作业

  语文活动: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现代中国人。

  活动方法:查找资料,阅读思考,学写小议论文。

  活动目的:培养搜索论据资料的能力、写小议论文的能力;体验树立格物致知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2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先让学生各自在课上诵读全文,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书上注释中没有的,从工具书上查找,然后老师检查。

  3、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段落层次。

  先让学生齐读全文,对生疏的字音、词义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引导修正,投影显示。

  明确:论点: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题目)

  第一部分: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12自然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简答“格物致知”。

  明确:从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识。

  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提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习题精选】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a、丁肇中b、朱熹c、论语

  d、儒家e、测量f、向导

  g、彷徨h、适当

  2、解释下列词语

  a、格物:

  b、致知:

  c、袖手旁观:

  d、儒家:

  3、给下面的一段文字加标点符号。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的大《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

  【参考答案】

  1、a、zhào;b、xī;c、lún;d、rú;e、liáng;f、xiàng;g、páng;h、dàng

  2、a、推究事物;b、获得事物的知识;c、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d、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理关系。

  3、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精选11篇)04-25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08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0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同步教案08-17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9-0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篇03-0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9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02-05

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