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10-21 11:21: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华]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教法学法】启示法、讨论法学练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引入

  猜猜他是谁?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名著片段,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我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猜出任务,引出作者抓住任务鲜明的特征,写出人物个性。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鲜活起来呢?出示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4、本单元课内人物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

  (二)走进描写

  1、肖像描写

  出示鲁迅图片《一面》中关于鲁迅外貌的`文字,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个性?

  指导: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强化“特点”。服务写作主题。

  牛刀小试: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一个人,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肖像描写。描写过程中不能出现对方姓名。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评一评:指名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1)特征描写是否突出,让人一看就能猜出写的是谁。 (2)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描写是具体生动。

  2、动作描写

  通过欣赏经典动作描写文段,从而归纳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可以例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精彩描写

  3、语言描写

  学生通过诊治句子语病归纳: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

  心情、性格。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精彩的短信欣赏:

  (1)妈妈回给女儿

  你哥哥说他已经三十岁,不再回家吃晚饭。你二十八岁了,却为了下面条,叫我千里迢迢去示范!我命苦啊!怎么出生两个这样奇怪的小孩!(妈妈的责备与烦恼)

  (2)妈妈写给爸爸

  儿子无情,不肯回家吃晚饭。女儿无能,连下个面条都不会,看来今后只能和你相依为命了。早上买了一条黄鱼,你想怎么吃?红烧?还是干煎?(一来诉苦,二来表贴心,却撒娇提问,让人啼笑皆非)

  (3)爸爸回给妈妈

  别无聊了!自己做决定吧!我几分钟后得开会,这可是关系到几百万的生意!万一生意泡汤,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吃炒鱿鱼了。(爸爸的身份?爸爸的职业?)

  (4)心理描写

  欣赏学过的文本中的心理描写,归纳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细微的心理变化过程。

  5、小结:细心观察: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

  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全面观察

  人物写出个性

  运用描写

  【作业布置】以“我的同学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1、补全题目,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3.字迹端庄,文面清洁,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小项为之强()鹤唳()怡()然

  土砾()壑()虾()蟆()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⑤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2、讲解联系答案。

  (备学生)有个别词语较难或教重要,教师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识记。

  3、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

  4、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

  五、小结(1分钟)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A)

  2、翻译全文。(B)

  3、找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C)

  七、说课精要: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词语,自主翻译课文。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3、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以旧联新,复习导入。(2分钟)

  1、请一学生回忆上界课的内容。

  2、教师明确今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三、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目标1)(1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备学生)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四、讨论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标2)(23分钟)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

  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

  丛草——森林虫蚊——兽类土砾——丘壑

  (富有创造性)

  (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备学生)这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五、小结(1分钟)

  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翻译全文。(A)

  2、《掌握语文》练习。(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C)

  七、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通过复述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务求能够让中下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还专门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学后记:xx

  九、板书设计:xxx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设想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三、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具体表现在哪里?(用笔画出)

  3、师评:朗读得真棒,很投入,不仅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灵活现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三、导读课文

  师:乌龟去参加婚礼,到底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究竟是怎样的困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可概括可引用书中的词语)

  师:面对沿途的这些困难,乌龟又怎样去克服呢?

  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评: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边说边简笔画),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

  四、分角色表演

  师: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表演的目的:

  1、预习时叫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

  2、提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

  3、角色分配共9个同学,1个当旁白,8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五、评选讨论

  师: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那么,下面的时间给现场的观众,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六、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七、标题讨论

  师:同学们在前头评选中说喜欢乌龟是一位它“犟”,有执著的精神,不喜欢乌龟也是因为它“犟”,不听人劝,一意孤行,那么如何评价乌龟这种犟性好坏呢?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评: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然而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

  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在作文本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导入新课

  导入: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用课文内容回答。)

  她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的孤独,当她走到池水旁时,照见了自己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为什么不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揉成团状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成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

  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婚姻法,让他们去创造后代。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人物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作手法

  1、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的作用。

  课文15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2、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

  ①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来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蜗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这一环节,解释什么是“神话”: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通过比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后一则写《女娲造人》的简短文章《风俗通》)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不足之处: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á)安分(fèn)恩惠(huì)赔礼(péi)纵然(zòng)契约(qì)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其语言魅力

  1.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不同人物拣麦穗的“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探究作品主题(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

  2.在体会人物情感和探究作品主题中,品味文章丰富细腻、精妙动人的语言

  3.赏析文章象征的表现手法(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细节,品味语言

  难点:探究主题,赏析象征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基于生本对话的多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策略

  (2)长文短教,化繁为简,重点落实文章的基本要素:人、事、物、情

  2.预习安排

  (1)熟读《拣麦穗》全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完成预习作业,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习作业:

  ①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

  ②姑娘们和“我”各是如何拣麦穗的?目的是什么?

  3.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

  拣麦穗

  2.文章写了哪些人拣麦穗?

  姑娘们拣麦穗,“我”(大雁)拣麦穗

  (二)生本对话:解读“细节”,品味语言

  1.阅读第二部分,解读姑娘们的“拣麦穗”

  指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姑娘们是怎样拣麦穗的'?她们拣麦穗是为了什么?

  时间(环境):“月残星疏的清晨”到“月亮又回到天边” ——从早到晚(辛勤)

  动作:“挎”“拣”(拼命)

  内心:“遐想”“想”“痴想”“想象”“梦”——兴奋、喜悦,充满憧憬

  收获:“装满篮子”“或许能拣上一斗”

  目的:“卖”“攒”“扯”“买”“剪”“缝”“绣”“装”——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

  板书:

  姑娘们——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

  2.阅读第三部分,解读“我”的“拣麦穗”

  (1)指一名同学朗读第1-8节,其他同学思考:

  “我”和姑娘们的“拣麦穗”相比,有什么不同?

  动作:“歪歪趔趔”“跟在姐姐们的身后”“跌跤”“追赶蚂蚱和蝴蝶”

  收获:“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稀稀拉拉几个麦穗”

  目的:“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板书:

  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纯真)的梦

  (2)指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结合第三部分有关内容思考: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为什么想到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我”:

  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贪吃、丑陋,少人疼爱,渴求并依恋老人那像“我”母亲一样的“朴素的爱”

  卖灶糖的老汉:

  衰老、孤独、居无定所,慈祥、纯朴,疼爱着“我”这个贪吃、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小女孩,给“我”依恋,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朴素美好的爱

  (三)生生对话:探究主题,赏析手法

  姑娘们和“我”拣麦穗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而这两个梦最终都破灭了,那么,面对梦的破灭,姑娘们和“我”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呢?

  1.阅读第二部分最后三节,思考:

  姑娘们面对梦想的破灭,有着怎样的反应?周围人又有着怎样的反应?

  姑娘们:“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不会过分地悲伤”

  ——甘于命运的安排,不再追求,不再梦想

  周围人:“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因司空见惯而漠然、麻木

  板书(接上):

  姑娘……——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

  2.有人说,姑娘们的“拣麦穗”是一个大背景,而“我”的“拣麦穗”是一个具体的“个案”,是对大背景的一个生动别样的“注脚”那么,“我”最终的命运会不会像姑娘们一样呢?

  (学生讨论,阐述理由)

  提示:从课文中找依据,一是要抓住姑娘们和“我”各自面对理想破灭的反应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二是要结合文中关于烟荷包与小火柿子的描写,揣摩其用意

  思考相关问题:

  (1)烟荷包寄托了“我”的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常常想找到它?

  (2)作者描写小火柿子有什么用意?

  烟荷包:

  寄托“我”最初的纯真幼稚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小火柿子:

  象征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暗示“我”不会像姑娘们那样甘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永存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接上):

  大雁……——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

  (四)对话作者:知人论世,延伸阅读

  1.点击链接——张洁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在20世纪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的心理……”她的作品“常会通过儿童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朴素、感人的一面”

  2.小结

  “我手写我心”,在“我”的心中,在我们的心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板书)

  五、布置作业

  1.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成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课外阅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附:板书设计

  姑娘: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

  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的梦——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爱,是不能忘记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9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01-17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1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2-23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02-14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02-10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01-08

七年级上册语文《繁星》教案03-02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01-19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