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美。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近美丽的广玉兰,让我们美美地喊一喊她的名字,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作者陈荒煤非常喜爱广玉兰,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喜爱之情吗?(指一生回答)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作者爱的是广玉兰的什么呀?
(板书:幽香 纯洁 旺盛的生命力)
3.上节课,我们从花香入手,品味了广玉兰的淡淡幽香,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品味它的纯洁和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A:品花瓣的纯洁之美
1.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洁净高雅的花朵缀满枝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出了广玉兰花瓣的纯洁之美的呢?(板书:花色 花质)
2.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为什么连这样一个大作家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和质感呢?抓住关键词好好体会,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3.交流
理解“玉琢冰雕” (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4.广玉兰具有独特的美,白中泛青,柔中寓刚,富有弹性,美得连这样一个大作者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能读好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5.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纯洁,怪不得作者感叹道——(引读)总之……
B、品花朵旺盛的生命力
过渡:是呀,优美的词句也不能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这纯洁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它花开的形态更是美不胜收。(板书:花形)
1.请大家速读文章的第三小节,看课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交流: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完全盛开 已经凋谢
2.哪种形态的花更让你着迷呢?下面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形,再次细细地品读,可以根据花的特点写出喜欢的理由。
出示:
有的含羞待放,……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3.交流:(随机)
我最喜欢的是……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喜欢它 “含羞待放”的样子,象个害羞的娃娃,喜欢它“碧绿”的颜色,“鲜嫩可爱”的样子),老师可以根据回答说:你能读出她的可爱吗?你能读出她的羞涩吗?你能读出她的腼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好像不是广玉兰花了,而是一个害羞的娃娃。适时地指导朗读,读出可爱。(女生齐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喜欢它迷人的幽香,把小蜜蜂都吸引住了,也把我们陶醉了),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指导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哪个字写出了迫不及待呀?你能读一读吗?读的时候要稍微快一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花香引来的蜜蜂越来越多,男生齐读)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喜欢它如婴儿般 “洁白、柔嫩,惹人喜爱”的脸。如婴儿般娇嫩,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指名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虽然没有盛开的广玉兰花那样的洁白、甜美,没有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的羞涩……但却有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指导学生看图,教师讲述:这些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现在花凋谢了,但有了这些种子,这种子是生命的象征,来年还会生根、发芽、长叶,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想请我们六( )班的男子汉来读!把广玉兰花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多么可爱的小颗粒啊;)(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4.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广玉兰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还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远远看上去,——
出示: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齐读这句话。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联系广玉兰说)。
(理解得真好,能为大家读好这两个词吗?)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你的感受会更深。)指读,齐读。
师述: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数世同堂,生生不息,那就是因为它有着——指着板书(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5.是呀,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清香四溢,盛开着的洁白柔嫩,凋谢了的正孕育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广玉兰。(配乐齐读)
6.指导认识课文第三小节的结构
广玉兰美,文章写得更美。作者先写花开的各种形态,接着具体介绍了花开的四种形态,最后写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大家族,这就是 “总――分――总”的结构。
7.相信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充满生机的广玉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学生练习背诵这段)
出示第三小节相关词语帮助背诵。(师生合作背诵)
C、品叶子旺盛的生命力
1.过渡:广玉兰的花如此美丽,富有生命力,其实它的叶子也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板书:叶子)
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找出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⑴.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
密集油亮的绿叶,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萧瑟里,看不出有什么衰败的迹象,这就叫“终年不败”,这就是它旺盛生命力的又一体现。
生气和活泼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孩子)这里指的是什么?(广玉兰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谁能把广玉兰叶片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齐读
⑵.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
是啊,广玉兰的绿叶终年不败,多么富有生机,即使――引读“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这是一种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齐读。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
1.广玉兰是如此的幽香与纯洁,它的生命力又是如此旺盛,难怪作者要情不自禁地说——第6小节。齐读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爱,你爱吗?(板书:爱,更爱)
3.再次齐读。
4.广玉兰的确美,它本身就是歌,就是诗,让人倾倒。老师把今天所学的内容整理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小诗)
(四)、写法迁移,表达美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林荫道边平常的广玉兰,在作者眼里却是那么美丽、独特,我相信同学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花,如果你想把它介绍给别人,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具体介绍(师指板书述说)。
1.课后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总分总结构,写出花的特点。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
板书设计:
幽香 花香
花色
18、广玉兰 纯洁 花质
爱 花形
旺盛生命力 叶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以前爬过树吗?找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爬树的.经历。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
三、抓重点词句,品读体验
(一)分组阅读,讨论交流:在爬树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围绕课文第3自然段的重点词句“我开始担心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板书:担心)
2、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围绕第8、9自然段的语句交流。板书:紧张)
3、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围绕第17、18自然段的语句交流。板书:自豪)
4、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5、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浏览全文,思考: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
3、讨论:现实生活中,自己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想与大家分享吗?
五、总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担心
第一次爬树、紧张
第二次爬树、自豪
爬树后、快乐
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元朝的《宋史》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显现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读通文言文,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以读促悟,以演促情,以议促心,拉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站起来转过身去看看,坐在后面的就是来自邻水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亲临指导表示欢迎。常言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言叫做文言文,又称为古文,其特点是语言简练。
2、 我们一起来学习29古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救友
3、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说说课题的意思。(司马光救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于元朝的《宋史》。
二、 出示目标
师:那请同学们熟记学习目标,记住就举手。(大屏幕显示)
1、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6(4)班的学生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呢?(有 )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教师念自学指导
(一) 大屏幕出示: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分钟后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4课 第一教时 总第16教时
一、旧知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奏的诗。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简介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⑵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⑶指名朗读,正音。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在小组内讨论诗歌中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分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全班汇报。你已理解了哪些词语。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小组互相讨论后集体交流。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
1、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同学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请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2、背诵。
3、抄写词语。
第4课 第二教时 总第17教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
三、自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读诗并正音。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3、分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评议
1、指名读。说说读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3、谁能说说句子的'意思?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深化理解
1、轻声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六、自读全诗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七、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得最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园地二中的六组题目都非常有规律性,利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 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聪明。
2、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
3、 指名交流。(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一个字加上偏旁,两个字之间的音差不多。)
4、 拓展:(你能根据左边的字猜出右边字的读音吗?)
见——舰 爪——抓 常——嫦 马——码 然——燃
快——筷 风——枫 官——馆 章——彰 兰——烂
5、同桌记字。
6、卡片抽查。
二、我会读:
1、自由读一遍,发现带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动词)
2、还能照样子说几个词吗?(指名,同桌一人说一个)
三、读读比比
1、生自由读。
2、比出什么?(读音一样,字形不同)
四、比比谁记得快,记得牢。
1、红块里面的都是(人的姓),
2、让带这个姓的小朋友读这个句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2、独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等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教具准备:
教师:CAI课件,收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生齐)地球板书:地球
2、师问:地球,你还想把它叫什么?(花园、妈妈、母亲、摇篮。。。。。。)
二、以读为本,研读悟情
1、师: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地球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4、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了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6、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下面,我还想检查一下大家理解词语的情况。请看屏幕: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
7、指导理解“渺小”
生说渺小的意思。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是渺小的?指导读句子。
8、指导理解“慷慨”
师:地球很美,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它是渺小的。但是地球也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怎样才叫慷慨?地球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了些什么?
9、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10、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献给了它的孩子——人类,人类的祖先也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妈妈的呢?
出示课件:水污染、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意伐木等图片
师:这些图片都能用一个词概括——生态灾难。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学生举例)看到这些生态灾难,你的心情怎样?(痛心、难受、担心等)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课文中哪些文字也让你感到痛心、难受、担心呢?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仔细阅读批注,师巡视。
师:同学们批划很仔细,把你批划的那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呢严重的威胁。指导朗读。
11、师:读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老师也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还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到底能不能移居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
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生读——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现在,我们可以把课题补充完整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
师: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生补充完整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听一听。
2、师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使学生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会用“渺小”、“至少”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了解地球,更要懂得保护好地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1、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2、学生看图后结合课文自由描述。教师相机点出地球的美丽壮观。紧紧抓住:晶莹透亮、纱衣等词理解。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读句,用自己的话赞美地球的外观。比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5、板书:美丽壮观。
过度: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和蔼可亲?课文围绕课题概括地写了哪几方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一、美丽壮观、小;二、资源有限;三、不能移居。(板书)
二、解读探究。
(一)理解“小”。
1、自由读1、2两节,哪些词突出小意。
2、分析讨论。幻灯片呈现原句,抓住“只有、一叶扁舟”理解地球的体积小,面积小。加强个读、齐读,读中体会小。
3、学习对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幻灯片呈现原文: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抓住数字,分析人居陆地面积,以及人多而面积小,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5、小结:综合两者深彻体会地球之小。
(二)理解“资源有限”。
1、自由读3、4小节: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资源有限?
2、学生读后回答,教师板书:自然资源、再生资源。
3、理解自然资源有限。
①自由说,抓住“节制”和资源形成的年代久远理解:不加限制的开采,使得有限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板书:开采。
②理解“慷慨”: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蔼可亲,无私奉献。
4、理解再生资源有限。
①出示原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至少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齐读一遍。
②理解“再生”。学生举例说明。本来再生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
③总结原因:抓住“本来”一词,除去读,加上读,对比感知本来的作用。从而体会遭到毁坏的资源不再再生。
④出示幻灯片:灾难图片图景触目惊心!学生有感发言。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述环境受破坏的严重性。
⑤再读原文。提升情感:地球的易碎性。板书:毁坏。过度:有人说,浩瀚的宇宙无穷大,人类难道不可以移居别的星球吗?比如火星、月球。
(三)理解不能移居。不能移居的原因是什么?
①出示原文: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个读:每句是什么意思?
②分析讨论:抓住第一句中“至少、没有适合”;第二句中的“不能指望”理解双重否定的含义:地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唯一星球。突出“唯一性”。齐读加强共鸣。
③学生举例加以论证。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球目前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人类不可能移居它球。
三、提升情感。
1、出示原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可爱、易碎”怎么理解?
2、学生结合学习所得解答:地球美丽而可爱,和蔼可亲;资源遭受无节制开采而面临枯竭,再生资源遭受肆意毁坏和化学药品的侵害已不再再生,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太容易破碎了!
3、个读,比读,读出因为美而爱,因为破碎而痛惜的情感。再齐读一遍。
4、由衷地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强调“我们”。(幻灯片展现破碎的地球)
四、增强意识。
我们有哪些补救措施了?学生纷纷举例。
五、回顾板书,总结板书。
板书:建设家园、珍爱地球。
六、作业设计。
以“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评选好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发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古代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阅读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语的意思,练习说成语。练习表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根据提供的几个事物,想想它们中间发生的事情,编得要有意义,叙述要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表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根据提供的几个事物,想想它们中间发生的事情,编得要有意义,叙述要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背诵五组古代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文与刻画竹》,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启发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几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 引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互相朗读、背诵。
3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阅读”
1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 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与可画竹有没有什么秘诀?从什么地方看出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作者写猫玩纸团是为了说明什么?
(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 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与可画竹有什么秘诀?找出有关语句。从什么地方看出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作者写猫玩纸团是为了说明什么?
4 读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 讲“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师提示:讲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叙述的顺序。
(2)学生练习讲故事。同位对讲。
(3)学生找同伴讲故事。
作业设计
在课外书中找一些有意义的、给人启迪的`名言警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并背诵。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五
读读背背——名言警句
阅读——胸有成竹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深化对课文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学完课文《陶罐和铁罐》,文中陶罐和铁罐这两个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来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把这篇文章编成课本剧来表演。
二、组织学生讨论
1 怎样改编课文中角色的语言?怎样演出不同角色的神态?
2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
三、表演课本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提出学习任务
1。复习汉语拼音,辨析同音字、多音字,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练习修改前后矛盾的句子。
2。以介绍小制作为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3。练习阅读短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4。练习写景,注意做到作文有中心。
二、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五题的小黑板。
2。学生的小制作一两件。
3。学生作文一两篇,用大字抄出。
三、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完成“字·词·句”部分的五项练习。
二、学生自己练习前四题。(各自在课本上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第一题。
指名读写出的句子。有错的讨论纠正。(句子是:把祖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自己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2。第二题。
指名说说每组字的字形、字义的区别,再说说组成的词语。有组成不同词语的可以补充,有错的讨论纠正。
3。第三题。
(1)指名读词,说说不同读音时,词的不同意思,不同用法。(2)指名说说自己组的词。
4。第四题。
(1)指名读成语,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还可说说是哪篇课文中学到这个成语的。(2)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一类是带肯定色彩的词语:赏心悦目、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雪中送炭。一类是带否定色彩的词语:张冠李戴、张牙舞爪、自高自大、画蛇添足)
四、讨论第五题。
1。挂出小黑板。请学生说说句子有什么毛病,应该怎样修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句子的毛病,自由发言。
2。练习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请一人在小黑板上修改,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讨论订正。)
五、布置作业。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做一个制作,准备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练习听话说话。说话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大家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二、各人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座看,向同座作介绍。
三、全班交流。
1。指名介绍自己的小制作,讲后适当评议。
2。推荐同座的小制作。(可讲同座的小制作是什么,他是怎么制作的,自己从同座的介绍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表扬讲得清楚具体、听得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用课余时间继续交流小制作。
2。预习“阅读”练习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主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同座可互相讨论。
三、集体讨论交流。
1。指名读短文。
2。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中心思想是讲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3。短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围绕这一中心,短文着重选择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聂耳爱唱歌,勤奋刻苦地练习拉手提琴,这个材料可以说明聂耳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音乐家的;二是聂耳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特别是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称聂耳是著名的音乐家。)
4。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可从两个方面自由发言:一是从聂耳的勤奋刻苦中受到启发;二是从围绕中心写方面受到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朗读短文。
2。预习“作文”训练的要求,考虑下次作文的材料。
第四课时
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作文题。
(1)这次作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要求?(可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这个景物在冬天的特点;也可以写活动中的人物,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2)这次作文,在表达上有什么要求?(表达要有顺序,要做到有中心。)
二、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1。根据题目要求,你准备写什么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2。从学生讲的内容中挑选几项有代表性的`,请学生说说文章的中心可以是什么,怎样做到围绕中心写。在学生介绍的过程当中,酌情组织讨论,并作适当指导。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第五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对写完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学生认真修改。
第六课时
一、概述作文情况,肯定成绩和进步。
(教师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抓住重点加以表扬。内容方面,表扬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写景物的写出了特点;写活动中的人物的,写出了人的精神面貌。表达方面,表扬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注意做到有中心。还要注意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二、交流作文。
(多请些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部分,教师酌情评点鼓励。)
三、重点讲评。
1。将用大字抄写一两篇学生作文张贴出来,组织学生讨论:作文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2。请小作者谈谈是怎样确定中心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3。教师就怎样做到作文有中心进行小结。
四、指导修改语句方面的毛病。
教师读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让学生注意听,然后说说听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修改。
五、学生根据讲评的收获,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还可以写一写写作文的体会,或者是修改作文的体会,写在作文本上交给老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一、我能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sh īg ō ng)(j īxi à o)(chàl ù)(y ìrá n)(ch ǎ n chú)(pí ng yō ng)
二、正确读音我会选。(用“√”标出)
要挟.(xié xiā)阻挠.(náo ráo)藐.视(mǎo miǎo)竣.工(jùn qùn)轻蔑.(mi ni)隧.道(zuì suì)
三、辨字组词我最棒。
艰()甚()浆()诺()垠()堪()桨()惹()限()勘()奖()若()
四、多音字注意我能行。1.这个青年做了许多恶.()事,村里人都厌恶.
()他。2.他出差.()的路上,搭错了车,差.()点儿误了大事。
五、词语选择我能行。
争夺争执
他们都要(不下。选班长时,男同学坚持选小明,)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女同学提出
()选小红,双方()藐视轻蔑
3.没有出世呢。有一家外国报纸(”)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在中国工程师还4.六、句子万花筒。这个事给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1.(缩句。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
(改为肯定句)(1)清政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2他们不再过问。
这条路修不好,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第二课时
一、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近义词:
阻挠——()轰动——()艰巨——()竣工——()2.反义词:
讥笑——()杰出——()
二、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三、课文精彩内容回顾。
1.本文的中心句是: 文中哪句话与它相呼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呢。’”这句话更能反衬出詹天佑品质。
3.用自己的话说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中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
四、课文精彩段落赏析。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欣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 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周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 凶恶),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 请求)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自信)。
1.用“√”选出()内正确的词语。2.在这段话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塞外”的“塞”读音是,它的另外两个读音分别是。4.读这段话中画线的句子,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至少写两个)
5.把描写环境恶劣的词语抄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9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桥吗?清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题,说说什么叫远景图?
3、介绍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交流、讨论。
2、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一座桥由哪三部分构成?
二、细读课文、体会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 作者在文中设想的几种桥梁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选出一种它的特点你最喜欢的桥梁,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将主要内容勾 、点出来,总结归纳)
2、作者何以能设计出那么多特点新颖的桥梁的?
(原因: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你认为他的想象是不是异想天开呢?为什么?(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
3、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
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常常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出示句子,读句子,说说它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
4、总结
三、延伸创作
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 请同学们也设想一种具体的桥,并用图画和文字表述出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
2、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初识陋室。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代诗人。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王安石称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诗豪”,著有《刘梦得文集》。
诗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所作。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4、这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5、译一译:
(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①陋:狭小,不华美
②名:作动词用,出名,有名
③灵:灵异,神奇。这里作动词用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到远处的芳香,多用来形容德行的美好
⑥鸿儒:大儒。这里指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⑦白丁:白衣,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⑧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有什么简陋呢。
(2)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会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显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漫上台阶,青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达官贵人家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文书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这里)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以“(),()。(),()。”起兴,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统领全篇。
然后用“(),()”写室外环境之清幽;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用“(),()”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予以强调,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进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
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
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
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衬托,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这两句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小结: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是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故而陋室不陋。
4、主题思想:本文采用()的写法,通过(陋室环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课文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贤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写阅读,探究陋室
1、纵观全文,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现代人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刘禹锡)
称颂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的是:消极避世,脱离劳动人民,多了书生气质,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境界。
2、阅读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来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学情分析:
使用本教学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真实地向学生展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两种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精心保护。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出示课件)
因为(1)这个地球太 ,同时又太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2、指名练习填空,并齐读这段话。
3、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人类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马上就要跟随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去遨游太空了(播放课件)到了,快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家在哪儿?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内容:宇宙空间画面,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画面以及一组表现地球山青、水绿、天蓝的壮丽画面。
意图:联系时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宇宙空间的神秘氛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直观、真实、具体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拉近了学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2、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
3、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①.......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4、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
感受。
过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但它却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加以点拨。
①、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播放课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课件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意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4、(出示课件)练习填空
我是( )资源,( )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害,如( )。
(任选一种资源来填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体会资源的有限、宝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
5、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三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怎样说明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再说......”领悟第七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小结:既然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就更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篇相关的文章《地球万岁》学生自读感悟。
意图:这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2、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播放课件)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手写下来。
五、作业
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1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01-02
语文六年级小学教案01-02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2-16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案07-14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11-09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上册教案01-02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01-04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