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学习本文的写法,感受青铜的纯朴善良和懂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学习本文的写法,感受青铜的纯朴善良和懂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好故事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你回味一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芦花鞋》这个好故事吧!
二、介绍作者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作家。主要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三、初读课文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会认生字。
练
搓(cuō)
葵(kuí)
祈(qí)
遗(yí)
憾(hàn)
污(wū)
屑(xiè)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练
冬闲:指冬季农事较少的时节。亮堂堂:形容很亮。
寻觅:寻找。
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四、品读释疑
(一)品读第一部分
1、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从全家人编芦花鞋去卖,卖的钱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以看出青铜家是什么经济状况?
预设: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青铜家很穷。
2、作者描写青铜和葵花采芦花的内容用意何在?
预设:是为了让读者从青铜和葵花采芦花的内容中看出兄妹二人做事认真以及二人的兄妹之情。
3、芦花鞋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二)品读第二部分
1、读第二部分,你觉得青铜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青铜是个能吃苦且懂事的孩子。从“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可以看出天气的恶劣,与后文青铜的卖鞋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用天气的恶劣,雪的大来衬托人物冒雪卖鞋的艰辛,体现了青铜的能吃苦且懂事的特点。
2、你怎么看待妈妈提出的`同意青铜冒雪卖鞋子的条件?
预设:“妈妈说:‘那你选一双穿上,不然就别去了。’”妈妈明知青铜已经下定了冒雪卖鞋子的决心,就让他先挑选一双芦花鞋穿上,这体现了妈妈对青铜的关爱。
(三)品读第三部分
1、城里人是怎么看这些芦花鞋的?找出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预设:“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特别地好看”比“一般地好看”程度更深,这反映了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还有几个人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句中对城里人“走、抚摸、拿、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们对芦花鞋的喜爱。
2、从青铜卖鞋给城里人的过程中,你又看出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从“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可以看出青铜并没有因为城里人非常喜欢他的鞋子而涨价,这表明青铜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孩子。
(四)品读第四部分
1、“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本段中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表示看的词语:两个“目光落在”,两个“看看”。这四次看分别是看鞋,看天空,看雪地,又一次看鞋。青铜反复看鞋表明他在思考到底是卖掉鞋子还是留下鞋子,这反映了青铜内心的挣扎和对鞋子的不舍。最终青铜选择脱掉鞋子,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这反映出青铜的善良。
2、“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这两句话与前文的什么内容相照应?预设:这两句话与前文青铜在穿鞋前把脚洗得干干净净相照应,反映出青铜很喜欢和珍惜自己的新鞋子。
五、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冒雪坚持卖芦花鞋,最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买到他的芦花鞋,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青铜纯朴善良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芦花鞋》,我们感受到了青铜身上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板书
芦花鞋
第一部分:全家人一起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坚持在下雪天去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几个城里人争抢着把剩下的十双纯朴善良芦花鞋买了。
第四部分:青铜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要求学生拟写小标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纯朴善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新课教学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预设: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板书: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四、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3、作业: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
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 练习朗读课文。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 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 循规蹈矩
2、 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 演示一下切法。
(2) 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 横切面 果然
3、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 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
4、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 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 (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 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 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下列词语造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幻灯)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
过渡:学到这里,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在第1小节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两棵樟树,却要到第3小节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
(4)齐读第1-3自然段
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1、2、3自然段
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什么树呢?
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对,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幻灯)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像宋奶奶这样地位高的人,什么没见过,为什么会舍不得两棵樟树呢?(幻灯)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原因好吗?
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
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
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
(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
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一
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
(幻灯出示图、文)
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指名读。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
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
(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
(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
(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
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
(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
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
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奶奶不愿搬家情有可原,可天下樟树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
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
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
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
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
4、介绍写作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
四、拓展延伸
1、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
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革命者。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2、揭示陈毅的《咏松》
(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革命烈士)
同学们,借物喻人的诗、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去读读矛盾写的《白杨》,研究一下它写的又是什么?
推荐阅读:《白杨》——矛盾
3、(幻灯)老师模仿毛泽东的词自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卜算子·咏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宋庆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写一种植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积累“酬谢、叮嘱、发誓、倾盆大雨”等词语。
2、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
3、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阅读一些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
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
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己准备
交流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节
他热心帮助别人……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敬爱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节
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节
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
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指导朗读)
……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板书)
齐读最后一节
3、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想像奇特丰富,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四、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2、续写《猎人海力布》后记,想像小白蛇如何想方设法救活海力布,海力布如何生活等情景。
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
板书设计:
救龙女受感谢热心助人
25猎人海力布得宝石知灾难
救乡亲变石头舍己为人
教学效果反馈:
本文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教学时应避免繁杂的讲读分析。这堂课我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学习指导: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二、指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整理故事内容。三、根据记事的三要素,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收效不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
2、能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能大方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
3、在认识中草药、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口语交际中乐于表达,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学语文、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会使用药品说明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学重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知识,认识中草药,会看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等。
【教学难点】
懂得中成药的说明部分。
【课前预学】
了解一些中药的作用、药性,准备交流。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二、学习认识中草药。
1、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2、读一读课本中的.中药名,读准音。
3、图文结合,认识这7种中药。并大致了解7种中药的功效。
4。中成药的说明书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保质期到20xx年12月(过期),到20xx年12月(课件出示),则在有效期内。
三、指导学习成语
1、理解成语的意思。
2、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3、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4、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教师予以帮助。
5、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指导背诵。
四、学习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朋”。
2、找出共同点。
3、指导: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4、师范写“羽”。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展示字,师生共同评析
五、作业
背诵成语、三字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一、教材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手上的皮肤》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主题单元“手”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可以说课文选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自身,因此学生学来也能够饶有兴趣的学,或者是不屑一顾的学,这就学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看教学设计能不能既充分的联系生活,又要稍高于生活实际。
二、学情
基于“双手”是学生最常见的,而且是自己生活和学习形影不离的,正是因为双手是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忽略掉,因此我在设计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2、重视学生的情感基础
3、联系实际,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双手的情感;
3、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信息收集。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要从预习习惯培养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第一、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双手,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第二、请你收集有关于收的信息资料。
在学生充分预习、收集材料之后,现在我们就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我的手。”发布会的第一个环节在小组中交流“手的日记”,学生自由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现在进行发布会的第二环节,请各位专家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向大家作宣传”,在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在学生交流完毕了之后问学生“你们从干菜的介绍中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这既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同事也是对刚才介绍资料的同学的一个评价。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充分组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而且学生在记录、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能力,也让学习更加有效,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地进行课文学习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同学门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在学生们充分调查、观察之后,对文章写的内容一定会饶有兴趣的。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交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找出课文的总述段落或者是总述句的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瞧,金钥匙今天又有学习的好方法要教给大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之后,根据金钥匙的方法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句,记下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发布会进入自由交流时间,把你在学习中的所得和所惑提出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读出你划出的句子,再说一说你的批注。)小组进行总结,选出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一名为记录人。
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先问:“请问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手的皮肤?”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的起始段。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进入“你问我答”阶段,请问你们小组在第二小节有哪些批注?请小组进行交流,先一名同学读出课文的第二小节,再请发言人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另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习,质疑答难。在第二小节中处理“你还知道那些人的双手的特点?”为什么我手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工作?(学生的问题除外)
第二课时,3——5小节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在第三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要去看手相,你会怎样去劝他?”在第四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手指肚的纹路作用有哪些?”第5小节处理的问题是“手指的作用有哪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有交流学习体会。
你通过今天的学习,觉得今后应该怎样来保护你的双手?
作业:请你回家之后仔细观察爸爸的双手,写一篇文章,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爷爷、奶奶。
五、简单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尊重了学生,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教是勇敢的从课堂中退了出去,但是从处理课文2——5小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教师有是室的从课堂的角落中站了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谈话引入:
1、刚才播放的是八十年代流行的歌颂母爱的歌曲,母爱是永恒的主题,母爱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
2、谁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母亲
3、今天我们要学得也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母爱》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正音。
3、谈谈你对课文的了解。
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人读了之后,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大家也一定被老牛打动了。此刻,在你脑海里浮现出一头怎样的老牛呢?
交流(倔强、温顺、慈爱、瘦骨嶙峋……)
三、研读语言,品析课文
1、多么慈爱、倔强、无私的老牛,为了孩子,忍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让我们再次走进老牛,走进课文。把课文当作是从自己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用心灵去体会。读到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受感动的地方。教师随机评价
品读“慈爱”
(1)面对如此来之不易的水,老牛怎么做的?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四、倾诉表达
1、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2、 老牛对小牛的爱感天动地、催人泪下。其实很多时候母爱不一定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体现出来,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了无尽的母爱。联系自己想想,你的妈妈为你受了哪些痛苦?为你付出了什么关爱?
3、出示冰心奶奶《往事》中的'片段: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小牛心中,母爱是口渴时的一盆水,在冰心奶奶心中,母爱是风雨中的荷叶。在你心中,母爱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想法。(学生写)
4、交流让我们向母亲致以心底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5、感谢母亲,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敬。(播放《鲁冰花》音乐)
6、你知道这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 母亲节,你想怎么给妈妈过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和“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
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再读课文,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重点语句,深入探究
1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2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
4“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三、疑难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
2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梦寐以求”说明了什么?
“梦寐以求”说明父亲对拥有汽车的渴望。
3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交代百货商店将以抽奖方式将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馈赠给中奖者,这是故事的起因。
四、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六、课外延伸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中彩那天》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买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即便父亲在矛盾中徘徊,可他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那么,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在课后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还车之后,小作者一家人会是怎样的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给学生又留下了一个更广泛的想象空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够从“书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部分、精彩语段、读书感受”等方面,向别人推荐好书。
2.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给他人补充、评价,语言文明,顺畅、有条理。
3.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向他人推荐好书。
2.难点:表达清楚、有条理。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最喜欢的课外书。
2.填好《好书推荐》表。
3.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的书名写下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议论好书。
师:你们在课外都读过哪些好书?那你读过的这些书中,你最喜欢什么书?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二、探究“说法”,尝试推荐。
师:刚才,大家谈的这些书,都是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好书!你想不想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好书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大家都来喜欢你的书。
(板书课题:好书推荐)
1.请两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好书。大家认真听,比较一下,这两个同学,谁的推荐好?好在哪里?通过他的推荐,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重点提示推荐的角度:能够从不同角度介绍所推荐的好书,如:书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部分、分享精彩语段、说说读书感受、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
三、相互推荐,正确评价。
1.师: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荐,你是不是受到一点启发呢?推荐好书要做到什么?
注意用好文明礼貌用语,书的优点要说的清楚明白,关键是你的介绍能够打动别人,把课前准备的推荐办法适当地修改一下。没做好准备的同学,快速酝酿,准备推荐好书,可以同位互相提提建议。
2.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先向大家推荐你的好书呢?先推荐的老师还有小礼物送给你!指名推荐。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推荐的有什么优点?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并给第一个上台推荐的发小奖章--勇敢参与奖。
3.师:当别人介绍的时候,作为听众,要怎么做呢?
要做文明听众,认真倾听。除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外,还可以学习他的优点,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这样才能互相学习。
4.填《好书推荐表》确保人人参与。
推荐书目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精彩章节 读后感悟 读后启示
四、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师:看来,推荐好书还真要讲究方法呢,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就四人一组,练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小组的同学,稍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代表向全体同学推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推荐最有创意,哪个小组就获得今天的合作创意奖!
2.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互换《好书推荐表》,颁发奖章。
五、名言结语,形成习惯。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用学会了用能打动他人的办法向大家推荐了自己的好书,同学确实是一群爱读书、会选书的小书迷。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洋中遨游,学知识,长本领,人人成为博览群书的人!
屏幕出示读书名言,学生齐读积累。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六、扩展延伸,提高能力。
同学们互相借阅在课堂上推荐的好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小结。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02-04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14
四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01-17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6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2-03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1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11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