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24-10-24 08:49:37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计算。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计算工具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

  教学难点: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预习作业:课下搜集计算工具的发展资料

  课前准备:师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学生每人一张阅读资料。计算器、算盘各一只。

  学生可把家中的算盘带来。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

  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手中的资料。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计算工具?

  (2)算盘的结构是怎样?

  二、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但这种方法不能记录大数目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想出样一种新的计数方法--算筹。

  (2)介绍最古老的计算方法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师讲解26034的摆法。

  学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筹摆出6357、20435、1818三组数字。

  第二版块:

  小组合作,了解算盘的结构和指法。

  三、介绍算盘认识其结构。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是我国同四大发明齐名的重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17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的指法:

  四、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算盘)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到前边讲解。

  (2)生报数,拨珠,如6125,4037……

  (3)尝试:计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较80与8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

  体会定位点的重要性。

  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下面算盘上算珠表示的数(标记处表示个位)。

  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块:

  探索交流,认识计算器:

  六、认识计算器:

  师;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1、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自主学习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

  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第四版块:

  学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结果,看看谁最快。

  999999+123456=()

  999999-123456=()

  777×123=()

  53372÷4852=()

  二、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个算式的结果,再按规律写出第四个算式的得数。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四、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 MR MC 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 )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xx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6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xx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一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

  分析:7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都是7,6,9,8,3,4,5按规律排列在不同数位上。百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是7+6+9+8+3+4+5=42,表示42个百万;十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是42,表示42个十万……以此类推,其余各数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都是42,表示42个相应的计数单位,用这个和分别除以7,把得数相加就是此题最后的结果。

  解答:(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42个百万+42个十万+42个万+42个千+42个百+42个十+42个一)÷7=6个百万+6个十万+6个万+6个千+6个百+6个十+6个一=6666666。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观察被除数的特征,再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读数原则

  1.要有前10个自然数及零的名称。

  名称如下: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要有一系列的十进制计数单位。

  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并且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即通常所说的“满10进一”。

  3.要有数的命名方法。

  数的命名是由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组合而成。如:一个数含有四个十万、三个万、八个千、六个百、二个十、五个一,这个数就命名为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改写。

  2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掌握省略和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掌握改写的方法,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教学重点:

  四舍五入法与改写的.区别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70000=( )万 12756≈( )万

  3200000=( )万 598080≈( )万

  怎样改写?(口答结果: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再加上单位“万”字)

  四舍五入到万位?(看万位后面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四舍还是)

  这节课我们来学: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数的改写

  1、自主学习:

  出示: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共安排退耕地造林9260000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17600000万公顷,中央累计投资191100000000元,其中,直接补助退耕农户161400000000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

  (!)谁愿意先读读这些数?

  (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小组讨论交流改写的方法

  小结并板书:58000000000= ( ) 亿 120600000000=( )亿

  注意:只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再写上“亿”字(不要有几个“0”去几个“0”)。改写后,不要丢掉原题的单位名称。

  汇报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2、练习:

  700000000= 亿 80000000000= 亿

  6100000000 = 亿 300200000000= 亿

  小结: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写一个亿字)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整亿的数)

  (二)求近似数

  1、 出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据20xx年统计,有1034500000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46750000000株。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求?怎样求?学生汇报并板书:出示线段图(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观察线段图,确定方法。)

  想:分级以后,找亿位,看亿位后面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5比较,再进行四舍五入,在后面写上“亿”字。

  所以:1034500000≈( )亿 46750000000≈( )亿

  2、练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改错)。

  2165140000≈21亿

  82030000000≈820亿

  26957000000≈269亿

  3、小结: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省略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而且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如:26957000000≈_____亿

  省略尾数是按一定的要求去掉尾数,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所以要用≈表示。

  4、说一说,改写与省略之间的区别在哪?

  三、巩固练习:

  1、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512000000≈ 3958000000吨≈

  860000000≈ 10639000000米≈

  2、判断下面各题。

  (1)499000 ≈ 49万 ( )

  (2)1804500 ≈ 180万 ( )

  (3)2400000=24万 ( )

  (4)548600000 ≈ 6亿 ( )

  (5)2000000000=20亿 ( )

  (6)969000000 ≈ 10亿 ( )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拓展延伸

  19□0874321≈19亿 19□0874321≈20亿

  活动2【练习】练习导学案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导学案

  一、猜猜我是谁?

  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70000= 万 3200000= 万

  2、省略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756≈ 万 598080≈ 万

  二、新知探究:

  (一)数的改写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700000000= 亿 80000000000= 亿

  6100000000 = 亿 300200000000= 亿

  想一想:怎样把一个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我来帮帮他!

  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2165140000≈22亿

  82030000000=820亿

  26957000000≈270亿

  2、巩固练习

  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512000000≈ 3958000000吨≈

  860000000≈ 10639000000米≈

  想一想: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三、自我检测

  1、我是小判官!

  判断

  (1)499000 ≈ 49万 ( )

  (2)1804500 ≈ 180万 ( )

  (3)2400000=24万 ( )

  (4)548600000 ≈ 6亿 ( )

  (5)2000000000=20亿 ( )

  (6)969000000 ≈ 10亿 ( )

  2、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拓展延伸:

  19□0874321≈19亿 19□0874321≈20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三、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师小结:这些自然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属于文化性知识,通过介绍记数方法、数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学生会积极地去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上面情境图)

  (2)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师:这样的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么办?(向前一位进1)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我们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生汇报)

  强调: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的计数单位。

  (3)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

  师:用阿拉伯数字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些计数单位是怎样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生汇报)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的直观演示,既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

  (4)补充整数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把表补充完整,再看看个级、万级、亿级上都有哪些数位以及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五位和第九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①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②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③个级右起第一位是个位,万级右起第一位是万位,亿级右起第一位是亿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理解计数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回答)

  说明: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1、2题。

  2.画正字游戏。(见课堂活动卡)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数的产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史,同时还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些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多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收集一些比亿大的数据,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基础上学习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既是对亿万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言语表述强等特点,而且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接触过较大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通过前面知识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但随着数据的变大,相应的数位、数级的增多,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并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迁移、探究的过程,归纳出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

  2、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

  2.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看书说说三亿是如何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看这个数有三级,亿级上是3,其他数级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三亿 写作:300000000。

  ②、这个数亿位上是3,所以在亿位上写上3,其他数位上都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300000000。

  (2)、说说三十亿九千万是如何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看这个数有3级,亿级上是30,万级上是9000,个级上都是0,所以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②、这个数十亿位上3,千万位上是9,其他数位上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3090000000。

  (3)、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请2~3名学生写一写,并要求说说是怎么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分级,有三级,亿级上是7003,万级上是20,个级和其他没有数的数位上都写0占位,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②、这个数千亿位上是7,亿位上是3,十万位上是2,其他数位上都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700300200000。

  2、练习巩固

  (1)、出示以下题目:

  ①、今年6月份福建省经历了持续的暴雨洪水袭击,导致三十五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达到十一亿五千六百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达三亿八千六百万元。

  ②、海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四十五亿零四百万千米。

  ③、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广东省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

  (2)、让学生先读读内容,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3)、要求学生上台汇报。

  3、总结汇报

  先想想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4、出示例3

  (1)、说说例3的要求是什么?(学生都题目)

  (2)、让学生说说200000000在没有改写单位前它的单位是什么?

  (3)、请一名学生说说200000000是如何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

  预设:

  先分级,然后找到亿位后将亿位后面的0全都改写成“亿”字。

  (4)、让学生说说200000000在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后它的单位是什么?(即改写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请学生独立完成1000000000和530500000000的改写,并汇报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5、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3题。

  八、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

  写法: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改写:

  1000000000=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板书只有课题,其余部分的设计只是在展台上进行了展示,但在黑板上没有呈现,这些内容应当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此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并对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的准确的写法起一个示范作用。其次,环节设计的不是很紧密,对时间的把控也不是很好,导致课上都没有做相关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0

  教学内容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那么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求近似数呢?(板书课题: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1页例4。

  (1)出示问题。

  师:比亿大的数,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大家试着做一下这两个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教师点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边讲解边板书。

  先分级找到亿位,再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加上“亿”字。

  使学生明确: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时,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2、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师生共同归纳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点2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1)9 10

  (2)428000000≈4亿

  526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

  (课件出示题目,点3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使学生再次明确“=”和“≈”的正确用法)

  答案:10600000000=106亿

  503000000000=5030亿

  7200000000=72亿

  527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6900800000≈269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反思

  1、亿以上的数比较大,求其近似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类比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求法,迁移类推,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自主探索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同时借助分级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关键,使学生更好地对亿以上的数的近似数进行求解,并掌握其方法原理。

  2、我的补充。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将187500000,211600000两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都约等于2亿,哪一个数看成2亿,误差较小?

  分析:所谓误差小,就是指哪个数离2亿更接近,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出它们的差。

  200000000-187500000=12500000,211600000-200000000=11600000,11600000<12500000,所以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答: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分别求出两数的差,比较大小后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知识阅读

  延续四百多年的数字联

  数字对联,生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

  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利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出课题

  1.出示口算题1354×367,要求30秒钟内完成。

  2.师: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问题,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

  二、介绍几种计算工具

  1。认识算盘。

  (1)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的上轴上每颗珠子代表5,下轴上每颗珠子代表1。

  (3)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运用算盘计算要根据珠算的口诀,正确地拨珠。

  (4)完成教材24页看算盘,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的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2。认识电子计算器。

  (1)现在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2)拿出自己的电子计算器,结合第24页图示,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3)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板书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自己试一试:26×39 312÷8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3)练习用计算器计算:63×7842 365×734 327180÷492

  (4)完成教材26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例2几个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2)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写在书上)那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3)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111105÷9=()

  9÷9=1 1111104÷9=()

  108÷9=()11111103÷9=()

  1107÷9=()111111102÷9=()

  11106÷9=()1111111101÷9=()

  四、应用反馈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4题。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再找规律,最后直接填写后面算式的得数。

  五、作业练习

  教材练习四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120+35 234—123=234—()

  345—()=345—()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

  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6.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7.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一、十进制计数法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及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读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数的'产生

  1.探究数的产生(质疑激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猜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看书)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自学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页的教学挂图:

  (1)让学生看图,图上说明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

  (2)你读过这方面的书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几名同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

  教师: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旧知。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6-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3-08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选)10-18

【实用】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18

[合集]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6-09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2-25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7-15

[精选]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