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4 09:18: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学具:长方体模型、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新知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发现

  先算一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再读一读,想一想。(单位:dm)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sh

 三、小结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和验证的方法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推导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体积是()立方米。

  ① 4 ② 6 ③ 8

  (2)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长、宽、高的长度()

  ①一定相等②一定不相等③不一定相等

  2、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2、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一只青蛙(2)只眼,一只青蛙(4)条腿。

  请问:这只青蛙的体积有多大?

  2×1×(1.3—1.1)=0.4(立方分米)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 × h

  ﹦sh

  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一练“的第4、5、6、7、8题。

  2、长方体的长为6分米,宽为5分米,高为20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表面积和长、宽、高的和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比较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空间构造多个长方体堆叠模型。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分别计算下面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cm)

  你有什么发现?那么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引导:计算各个长方体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得出结论: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长宽高的和越小,表面积就越小。

  2、把多个相同的长方体包装起来可以拼成若干个不同的大长方体,所需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所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3、把两本新华字典堆叠起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堆叠方案,每种方案所堆叠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学生分小组操作探究)

  4、如果把每种包装方案的表面积都算出来再比较会很复杂,有没有能比较准确的确定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呢?(先算各种方案的长宽高的和,再比较,计算和最小的那种方案的表面积就可以了)

  5、把三本字典包装起来,求所需包装纸的最小面积。

  课件展示每种包装方案的包装草图,学生自助计算。

  三、拓展创新

  如果把四本这样的字典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PPT、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量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教师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

  (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土豆和红薯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A、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B、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生理解:土豆和红薯放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4)、观察实验,认识容积的意义。

  A、认识容器。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

  B、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哪个水杯装的水多?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四、总结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五、谈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指容器所容纳物体的多少

  一种物体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2、通过涂一涂、算一算、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师出示口算乘法

  师(阅读课本第55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读:本节主要讲了( )除以( )的小数除法。(各自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二读:这一节以4/7÷2=为例,它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自己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三读:动手画一画,想一想,4/7÷2=和4/7÷3=分别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过程,你对分数除以整数有了怎样的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通过刚才的口算练习,发现大家对分数乘法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三、大组汇报,质疑问难

  我发现了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课堂检测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2、8/9÷4=8/9×( )=( )

  3、5/6÷2=5/6×( )=( )

  4、教材5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材56页“练一练”第二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6、教材56页“练一练”第三题

  (设计这道题的主要目的是渗透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也是为后面用到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拓展提高:

  如果a是一个不为零的自然数,那么

  1/3÷a等于多少?

  1/ a÷3等于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的面数,熟练计算长方形面积。

  2、知识与方法

  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提高空间构想思维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方体有哪些特点: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2、长为3、宽为4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

  3、长为10、宽为8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80。

  4、边长为5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5。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填写下列表格。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70左、右两面的面积和42上、下两面的面积和30长方体的表面积142

  2、你能想出别的方法计算上述展开图的面积吗?

  3、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4、总结归纳

  (1)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5、练习

  在下面的长方体展开图上,先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再标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单位:cm)

  说一说,如何得到这个长方体的面积。

  解:

  三、例与练

  例一:做一个长54cm、宽50cm、高95cm的`洗衣机包装箱,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解:

  答:洗衣机包装箱需要12580cm2的硬纸板。

  例二: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cm)

  例三:制作一个棱长为35cm的正方体无盖玻璃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解:

  答:鱼缸至少需要6125cm2的玻璃

  练习:淘气的房间长3.5m、宽3m、高3m。除去门窗4.5cm2,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

  解:

  答:这个房间至少需要45cm2的墙纸。

  四、课堂小结

  五、扩展延伸

  如图,包装一个长方体纸盒,选择下列哪种尺寸的包装纸比较合适?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解:

  答:选②更加合适。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相对应折叠后的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理解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主动手探索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二、新课引入

  1、自主实践

  沿着棱剪开要求携带的`正方体盒子,并将你得到的剪开图画出来。

  2、交流思考

  全班交流,剪出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展开图?说一说,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3、总结归纳(正方形折叠图和展开图范例)

  4、可与同伴合作,把每一种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

  5、图示

  这是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分别说出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

  (1)1对6,2对4,3对5

  (2)1对5,2对4,3对6

  6、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哪个盒子的展开图?想一想,说一说。

  1对2,2对3,3对4,4对1

  三、例与练

  例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

  ②③ ④⑤

  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是的画“√”,不是的画“×”。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谁能说一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研究新知:

  1、猜一猜: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85毫升=( )升 5.36升=( )毫升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  )、厘米10面积平方米、(  )、平方厘米100体积立方米、(  )、立方厘米1000

  (通过汇报,使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45页练一练第3题。(选取其中的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a、课本45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b、课本45页练一练第3题及第4题

  对于第5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 …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整数与分数乘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生活中的实例数学化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巩固以利于更加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并提高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1/2,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2/3。

  笑笑和淘气分别吃了多少块饼干?

  6x1/2=3(块)

  6x2/3=4(块)

  答:笑笑吃了3块饼干,淘气吃了4块饼干。

  (2)8的3/4是多少?

  8x3/4=6

  2、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3、练习

  植树节,我们女生植了20棵树,男生植树的棵树比女生多1/4,男生比女生多植多少树?

  20x1/4=5(棵)

  答:男生比女生多植5棵树。

  你能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三、例与练

  例1:门高2m,奇思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奇思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x3/4=1。5m=150cm

  答:奇思的`身高大约是150厘米。

  例2:

  练习:一场洪灾将村里960m长的公路冲毁了2/3,被冲毁的公路长多少米?

  960x2/3=640m

  答:被冲毁的公路长640米。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某种松鼠的体长在20cm到28cm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3/4,尾巴最长约有多长?最短约有多长?

  20x3/4=15cm

  28x3/4=21cm

  答:尾巴最长约有15cm,最短约有21cm。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统计,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开课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由于条件原因,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所以我录制了其他孩子实验视频,尽力拉近材料与学生的距离,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教材安排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地域局限性。我把第一个练习题换成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统计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统计图能发现更多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学会思考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课下作业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亲身实践与切身体验,再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学生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全班学生随机访谈喜欢上什么课?

  做过投球游戏吗?70%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20%的学生做过投球游戏在以前的统计学习中有哪些收获?80%的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掌握较好。

  70%的学生会绘制统计图。

  60%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处于北方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我班的学生有三种情况,个别中途转学来的学生没学过统计,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磁铁,练习卡,彩笔(不同颜色的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操场上也可以发生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投球视频)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多找学生说)

  生:找几个学生,他们在做投球试验,看哪种方式投球远,分别用两种方式投球,测量并记录投球结果。

  师:那你觉得在投球的时候,用单手投和用双手投,哪样投的远?

  想不想知道他们投球结果?

  师:这里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师:这是五一班孩子整理的数据(贴黑板上)。

  投球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单手投球的距离/m12、513、012、511、512、010、513、0双手投球的距离/m11、09、511、013、09、010、512、5

  师:你能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思考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可以。1号单手是12、5,双手是11、0,所以1号单手远,依次类推……,单手投球距离比双手投球距离远。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怎么更直观地表示上面数据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之前学过单式统计图(PPT展示以前的方法,这是单手投球,这是双手投球的,不好比较),能不能合成一张图来表示两组数据呢?(可以2人为一组,或者独立尝试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动手试试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构新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班学生经验层次不一,差异较大,所以学生在讨论交流,绘制统计图中引发认知冲突。所创作品会有很大差异。)

  三、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有的小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有的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还有图例。有的没有想法。)

  师:出示一副,让学生说说能否看懂,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这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哪幅统计图能正确清晰地表达出统计表的信息,并且便于比较?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生:众说纷纭

  师:选出优秀作品,请作品主人简单叙述绘制思路。

  师: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横轴竖轴,数据,介绍图例,我们把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1号、2号、3号、5号、7号5位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远等。

  师:通过图中的信息我们很直观清楚地看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远些。老师收集了一些原因:1、这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单手是一个方向,双手是两个力的合成,由于两个力不可能方向相同或者两个手作用于球的力量不相同,都会使球的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就会出现一只手没有两只手投的远的情况,1+1有时会小于2。再比如投铅球时,一般用单手投。

  总结:对比复式统计图我们发现优点是:直观清楚、便于比较。

  师: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用到统计,比如天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作品展示,对比,分析中,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优势,通过从图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更加体会统计图的优势,直观清楚,当得出结论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良好的数学习惯。)

  四、我会解决问题。

  1、

  (1)如何比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2)下面是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

  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月份9月10月11月12月20xx年17161592016年182682

  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哪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五、实践活动。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的活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把得到的结果与第82页中提供的数据相比较,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不盲目相信课本的知识,要有亲口尝梨知酸甜的精神!)

  六、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比谁的体积大:

  1、师: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xx,谁的体积大?(老师的体积比xx的体积大)

  2、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预设:我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

  3、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它们哪个体积大些?

  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二、例题讲解

  (一)引出体积单位

  1、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

  (学生猜想: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2、师: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40)

  (预设:左的体积大些。还是不能知道它们哪个大些?)

  3、师:为什么还不知道?(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4、师:对了,你思考得真全面。所以,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5、回顾常用的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

  6、师: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体积单位)

  7、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回答: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二)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师: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呢?

  下面,同学们小组内学习课本38页内容,完成学习报告表(出示报告表)。

  2、小组内学习并完成报告表。

  3、学生汇报,并感受1cm3、1dm3、1m3的大小。

  学生通过看,摸感觉1cm3、1dm3、1m3的大小,师小结: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cm3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dm3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m3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测量录音机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游泳池、大货车、钢笔……)

  师小结:一般情况下,表示体积小的物体时,使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表示体积大的物体时,用立方米作单位。

  2、课本39页“练一练”第1、2题,第40页第6题。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描述路线的过程,并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描述路线。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ppt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方向和角度来确定位置,请看这幅图,看谁对上节所学知识掌握的最扎实。(课件出示)

  生:

  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都很不错。在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有同学在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它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确定位置的重要用途。(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二)

  二、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1、 描述简单路线

  (出示渔民遇险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渔民遇到危险了怎么办?

  生:赶快救援(很着急)

  师:大家急切的心情老师很理解,但实施救援不能盲目,要有计划的进行。只有先找到渔船出事地点才能第一时间赶到进行有效救援。这也正用到了我们的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

  请大家拿出学习卡一,看海上平面图确定平面图的方向。

  生:图中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要想找到渔船,我们应该先确定什么?

  生:观测点

  师:要想找到渔船,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确定方向

  师:那么渔船在救援船的什么方向?

  生:东偏北方向

  师:救援船的东偏北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要在这么大一片区域里快速找到渔船的具体方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到解决办法。

  哪个小组有结论,介绍一下。

  生:生汇报,渔船在东偏北方向上。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以救援船为中心点,东边的线为0刻度线,到渔船的位置是。(一组汇报不完整的师指导其他小组补充改正。)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已经知道了渔船就在救援船东偏北方向上,现在可以确定渔船的具体位置吗?

  生:不能

  师:要想确定渔船具体位置,还需要什么?

  生:距离

  师:好,那利用学习卡快速确定下距离。

  你是怎样做的?

  生:汇报

  师:现在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渔船的位置?

  生:整理汇报

  师:想一想,我们确定了哪些因素才确定渔船的位置的'?

  生:汇报,并整理顺序(师板书: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师:按照我们所制定的路线渔民们被成功的解救了,这就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以后可不要再小瞧数学了哟!

  2、知识巩固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的知识再来帮一帮乐乐。

  (出示情境图)生读内容,并利用学习卡二小组合作确定位置。

  你是怎样做的?

  生:汇报(边汇报边幻灯片演示)

  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大本营的位置。

  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3、理解数学迷画中大本营的位置

  下面这幅图师数学迷用自己的方法画出的大本营的位置,请同学们来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他是如何确定位置的?

  生:他是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的

  师:具体如何做的?

  生:把大鸣山看成(0,0)每1厘米为一格,确定大本营位置是(4,4)

  师:根据此图,谁能说说宝塔和小清山的位置。

  生:汇报

  三、课堂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已经具备了描述简单路线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和能力,下面老师要考验你们一下。请拿出学习卡三

  (课件出示,学生在学习卡上测量完成)

  生:完成后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什么想法?(学生反馈汇报)

  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多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二)

  要素

  观测点 方向 角度 距离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解形如ax+bx=c的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形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作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优势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1、重点:画图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方框图。

  3、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2、同学们,乐乐和姐姐都喜欢收集邮票,同学们来看一下图上给出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能够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

  1、姐姐和弟弟一共收集180张邮票;

  2、姐姐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

  教师: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乐乐和姐姐各有多少张邮票?

  那我们今天就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2、找等量关系,画图表示

  教师: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图片中给出的信息很少(乐乐和姐姐的都不知道),只给出两个数量关系。

  那我们来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请同学自己独立找一找,试试看。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等量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全班提示。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到了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发言:

  1、姐姐的有票张数+乐乐的邮票张数=180张;

  2、姐姐的邮票张数=乐乐的邮票张数×3。

  教师:我们能看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不太清晰。)那我们来对这些数据进行画图表示。来,跟上大家的节奏。

  师生共同作图,作图如下:

  3、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应该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吧,大家说一说,试一试。

  学生发言:我们可以设乐乐有x张邮票,那么姐姐就有3x张邮票……

  师生对话,列出方程:

  x+3x=180

  解方程,得出结果:

  x+3x=180

  4x=180

  x=45

  3x=3x45=135

  教师:那我们计算的是否正确呢?同学们进行验算一下。

  学生验算。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师生共同得出:答:乐乐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4、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教师:如果把“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改为“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可以怎样列方程呢?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后:3x-x=90。

  三、课堂小结

  教师:来,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的。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找出已知量,设出未知量;(前提)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关键)

  3、解方程,得出答案; (核心)

  4、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保障)

  四、随堂练习

  1、出示习题,学生思考;

  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辅助指导、总结。

  2、出示习题,学生板演。

  其他同学自主练习,然后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点评,发现并指出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出示的四个方程。

  家庭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邮票的张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解方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问题在用列式计算来解决很难找出思路。这时候就会发现用方程解决问题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方程的优势和价值就显而易见。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怎么来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上。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一方面它为后期解方程的前提,另一方面解决问题的思路都在这一步骤上。同时在最后引导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教材解析及设计思路

  1.教材解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数学好玩》环节的第二课时,是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尤其是该单元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对展开与折叠有了初步感知,本节课是进一步认识和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尤其是对折叠的深入了解以及折叠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因为我所带班级之前在第二单元已经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了解,所以我对该课部分环节和习题进行重新设计。

  2.体现“数学好玩”

  本节课是《数学好玩》的一个环节,所以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涂一涂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数学好玩”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数学,这才是学习的持久动力。

  3.落实“生本教学”

  本节课的多个教学环节中均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组员之间分工明确,自主学习,自主汇报,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20xx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参考了高效课堂中的“独学、对学、群学”学习方式,本节课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并辅以随机指名学习和教师带领集体交流学习等,目的是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变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过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在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学习难点: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四、学习用具

  PPT课件、学习任务单、折叠图形

  五、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法、独学对学群学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展开与折叠》相关知识的回顾,引出“平面图形折叠后就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展开后就是平面图形”这个关系,今天的学习重点研究折叠,从而顺利引入今天的课题--《有趣的折叠》,并板书课题和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折叠的仓库

  (1)让学生先观察仓库展开图,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折叠后的形状,指名两到三位学生交流反馈,学生可能会说到仓库、房子、甚至五棱柱等,只要合理即可,最后统一为仓库。

  (2)学生独立操作,利用裁剪好的展开图折叠成为仓库,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刚才的猜想。

  2.活动二计算仓库占地面积

  (1)组织学生同桌对学,互相讨论后,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写出计算仓库占地面积的算式。

  (2)展示汇报,选取一对学生上台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可能在单位上或者计算哪个面上出现一些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教师也可适当提出质疑或追问,例如“为什么是8×3而不是8×2或者8×4的那个面?”

  3.活动三标出位置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图形等标出房屋立体图中的小鸟、烟囱、窗户在展开图中的对应位置。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上台汇报,学生可能会对左侧有没有窗户以及烟囱所在位置是横中线正中间或下面出现一些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教师也可适当提出质疑。如由于门的位置已经给定,因此,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就大概确定下来了。只要学生的'表述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折叠连线

  (1)组织学生同桌对学,互相讨论后,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相关连线。

  (2)展示汇报,选取一对学生与大家交流,正方体的折叠比较简单,直接连线下1即可,而长方体有学生可能会在下3和下4之间犹豫,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从侧面四个长方形的大小形状这个角度分析,最后达成共识选择下4。

  2.练习二三棱柱和四棱锥的折叠连线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相关连线。分工合作,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并利用裁剪好的三棱柱和四棱锥展开图折叠,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进行汇报,而三棱柱有学生可能会在下2和下3之间犹豫,这时最好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因为上一环节练习教师已经引导从某些面的大小形状来分析,所以由学生补充分析较好。如果进行得较顺利,没有学生出现问题,则由教师提出上面的相关质疑,最后达成共识选择下2。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三棱柱与四棱锥的知识,而是借助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动手操作解决此问题。

  (四)拓展提高

  1.生活中的折叠

  (1)引导观察PPT上4组图片,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观察后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在脑海中连好线。

  (2)随机指名,选取四名学生进行交流,如有问题师生集体订正。

  2.神奇的折叠

  (1)让学生不动手操作也不画图涂色等,大胆猜想折叠后的立体图形,这里学生可能会说出五花八门的名称来,教师都要予以鼓励。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认识正八面体的简单知识。

  3.附加练习

  判断正方体展开图(看时间情况而定取舍)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判断三个展开图是否可以顺利折叠成正方体,可以空间想象,也可以利用裁剪好的三个展开图折叠验证。如果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并由该组其他同学进行涂色,利用彩笔把正方体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汇报。在这里因为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正方体展开图的数字口诀和判断相对的面的口诀,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会比较顺利,如有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的判断与折叠出的结果不同,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由此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关于折叠,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七、板书设计

  有趣的折叠

  平面图形折叠展开立体图形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20-21页“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

  2、经历探究过程,激发主动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谈话引入,出示放在墙角的包装纸箱图,让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

  2、顺势导入新课:露在外面的面;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将一个正方体放在墙角,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2、将四个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3、变换方法堆放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

  4、将正方体1个、2个、3个…排成一层,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3N+2

  5、引导学生探究竖放一排的规律:4N+1

  6、引导学生探究多排多层规律:5N+4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练习二第4题

  2、用正方体模型摆出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找出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24页“到数”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1、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方法:(1)看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2)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每个方位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

  2、平放一排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3+2即露在外面的面=3n+2;

  3、竖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4+1即露在外面的面=4n+1;

  4、多排多层放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竖排数×5+4即露在外面的面=5n+4

  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立足于“导”,积累探索图形表面积的经验;

  2、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数学教案01-1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二》数学教案06-04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01-23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7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11-10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7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2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