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4 12:02: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优)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优)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过程: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2—7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找出2—7个数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 8的数字挂件一套,1—8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8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3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邻居

  ——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小1,后面的比它大1。可是陆老师这里有四个数字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所以我们来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找邻居”,在小朋友的胸前都有一个数字,我在黑板上拿出一个数字,如果你是它的邻居就很快的站起来,并大声地告诉他“我是你的`邻居。”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2、4、6、7,请幼儿找邻居。

  2、游戏:比一比谁找得快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找到了邻居,第一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二个游戏是“比一比谁找得快”,我请几个数字站到前面来,然后请小朋友边唱歌边找,你是谁的邻居,应该站在他的前面还是后面。(先请一组幼儿示范)

  ——教师请数字2、5、7上来,请其他幼儿边唱歌边找自己是谁的邻居。

  3、游戏:住新房

  ——第二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又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三个游戏“住新房”,陆老师这里有一间高楼房,要请这些数字住到他们的邻居旁边,小朋友一定要动脑筋,住在它的前面还是后面,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棒,三个游戏都取得了成功,你们高兴吗!陆老师下次在给你们带来更好玩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幼儿初步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准备:

  1、之前幼儿已制作了工资表。

  2、幼儿已有用木珠进行两数相加的初步体验。

  3、材料准备:木珠,雪花片,点卡,夹子,各种图片,纸,笔等。

  贴有各组标记的黑板四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工资表。

  “现在你们手里都拿着自己的工资表,那么谁愿意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资表呢?”

  “说说你做了什么事,得到了多少钱?”(提示介绍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个人统计):

  1、“今天我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请幼儿算出自己所得工资的总数。

  “你们可以请放在旁边的工具们帮帮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钱?”(简单介绍一下周围的辅助材料。)

  2、幼儿自由取材,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算好的`小朋友尝试其他的方法。

  3、小结:

  请先算好的幼儿(按小组)把答案贴在黑板上,并互相简单的检查得数。

  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简单小结。

  三、检查答案。

  1、幼儿自由检查贴在黑板上的别人的答案。

  2、小结:说说检查的结果。

  四、发工资。

大班数学教案6

  目标: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准备:

  ppt,数学本子

  一、复习10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三、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7

  设计背景: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活动延伸: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10-1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06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1-1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