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
教材分析: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不连续进位加法中安排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将计算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算理。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迁移法、动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你们认识这几种野生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2、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学生观察这份统计表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湿地部分野生动物的种类,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算一算
38+55=
1、几十加几十怎样笔算?(学生独立演算后,集体点评)
为什么十位不是8?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3+5+进位1=9。
2、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互动新授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要想算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71+122=
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集体点评。
教师再次运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2:我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31=
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并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4、比较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四、知识运用。
啄木鸟治病夺红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学的计算,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
教学重点
确定解题思想,制定多元化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确定解题思想,制定多元化的解题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年的中秋节,要吃的传统食品是什么?月饼有各种不同的.包装方式,我们去看看吧。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1、第82页第2题出示题目信息,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以上算式,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2、第82页第3题获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说说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怎样估算的。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估算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获取信息,确定解题思想,制定解题策略,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十五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方法,交流时说说各组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练习第84页思考题。小组讨论:怎样求正确结果?要求除法题的结果,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求被除数?怎样去求被除数?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3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4元16元()元()元
①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②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③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问题: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64(户)64+20=84(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 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及第118页课堂活动,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苯岷暇咛宓那榫常体会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2苯岷仙活实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感受不同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蓖ü24时计时法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钟面。
学具:每小组准备一个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备惺苋鲜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科书118页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了解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小王和小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小王为什么出错了?那怎样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3)指名交流后教师:除了同学们说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合作探究
1苯樯24时计时法
2碧骄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那么,怎样具体使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下表找到规律后填写完整。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表略)。
(2)小组合作完成此表格,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教科书119页的.“议一议”。
三、拓展应用
教学例1:
(1)用24时计时法说说:下午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什么时候放学?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再用24时计时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周末主要活动的时间,并用钟面拨出来,全班交流。
(3)比一比谁快:用钟面拨出15时、21时、20时40分、23时17分。
四、课堂活动
(1)教科书12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找朋友。
(2)教科书120页课堂活动。
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计时法把它表示出来。
五、课堂
说说今天学习的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关于24时计时法的知识还有哪些?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和第3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6
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作业设计
1、P53练习十一1、2
2、圈一圈、填一填
板书设计
倍的意义
胡萝卜2根红萝卜3个2根白萝卜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教学反思]
在小兔吃萝卜的情景中进行探究,孩子们在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了倍的意义,建立了倍的表象,得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孩子们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
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51—52例题2、3,练习十一3、4、5、6
教学目标:
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请圈一圈、添一添,□是◎的几倍?□是○的几倍?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
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试一试画图法:
擦桌椅的:□□□□ □□□□ □□□□
扫地的:□□□□
试一试计算法:12÷4=3
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
(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2、教学例3:
出示P52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
(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
画图法:
军棋:8元
象棋:是军棋的4倍。
象棋多少元?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
(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
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
3、练一练
(1)完成P53—54 3、4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2)完成P54 5、6
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3)以上四题分别和前面的哪个例题是相同的?
三、作业设计
1、跳棋:9元
飞行棋:是跳棋的.5倍
飞行棋多少元?
2、1辆小客车可坐9人,8辆这样的小客车可以坐几人?
3、笑笑手里有28支铅笔,聪聪手里有7支铅笔,笑笑的铅笔是聪聪的几倍?
四、板书设计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2、擦桌椅的:□□□□ □□□□ □□□□
扫地的:□□□□
12÷4=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例3、军棋:8元
象棋:是军棋的4倍。
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8×4=32(元)
答:象棋的价钱是32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画示意图、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孩子们明确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回顾与反思环节培养了孩子们反思的习惯。
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P54—55练习十一7、8、9、10、11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 □□ □□
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8个□里面有()个()。
()是()的()倍。
二、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
◎◎◎
(1)□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
(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
2、完成P54————7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3、完成P55————8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4、完成p55————9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5、思考p55————10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6、思考p55————11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三、作业设计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
(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四、板书设计
练习
(1)□□ □□ □□ □□
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2)8个里面有()个()。
(3)()是()的()倍。
□□□□□□□□□□□□
◎◎◎
(1)□□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
(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倍的含义,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
一、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的运动,使学生认识、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五、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七、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1)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2)电梯在上下运动。
(3)小朋友玩电缆车。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平着走的。
(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认识平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平移。
板书:平移。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
(1)风扇的转动。
(2)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3)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平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1)推拉窗的运动。
(2)国旗的升降。
(3)拧水龙头。
(4)拨算盘。
(5)旋转门的转动。
(6)拉开抽屉。
(7)转转盘。
(8)vcd光盘的进出仓。
(9)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平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平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平移。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金鱼图向()平移了()格。
火箭图向()平移了()格。
2、确定平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3、确定平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平移了6格呢?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平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平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观点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图形在方格纸上怎样平移?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平移图形,要平移图形中的点。
(七)作业: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运动,看看还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并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你的同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1-15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1-17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2-1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9-29
初三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2-23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02-1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1-18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12-05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1-2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