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4 14:03: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加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

  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教学准备:

  学生: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师:

  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一组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了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2、板书课题、作者: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3、学生展示自己所查询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4、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相关资料: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幻灯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师: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二、整体感知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认识、了解美丽的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文章的纲领句是:“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分组探究课文(分14个小组,每组4-5人)

  第1、2小组: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指导: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第3、4小组: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指导:

  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第5、6小组: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指导:

  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第7、8小组: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指导:

  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9、10小组: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指导: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第11、12小组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具体语句见教材圈画处)

  指导: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第13、14小组:

  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指导: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迁移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全文,突出要点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教案中粗体加着重号的文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赛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局面,表示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局部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豪放,强有力的和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动身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飞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出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悠扬、柔美,歌唱性很强;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在演奏技巧上加以变化,富有节奏感;第二次反复时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表示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局面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敢于大胆地创编,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较好的习惯。但音乐视野不宽,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战略

  根据同学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协助同学感受二胡曲《赛马》。针对同学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协助同学更好地感受音乐。

  另外,针对同学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缺乏的弱点,通过观看二胡演奏家扮演的短片,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示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音响、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媒体设计

  意图

  (1)

  准备阶段

  初听感受

  播放《赛马》

  师:你觉得这首曲子音乐情绪怎样?这种情绪表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听音乐自由律动入室。

  同学回答

  播全曲

  板书题目

  播视频

  初听音乐时的自由体态律动,可以协助同学轻松地感受音乐,

  联想情境。

  恰当地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同学打开文化视野,并在观察、表述、模仿中激活旧知识,顺畅地进入新课。

  情景引入

  师:这首曲子是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板书)

  师:让我们快快走进草原,一起参与那达慕盛会。(播视频)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局面最令人紧张激动?

  师:大家一起来模仿。我们来打鞭,让马跑得更快。

  师:刚才短片里,一群马你追我赶、马蹄是怎么飞奔的?

  师:除了赛马,蒙古族人民还用什么方式庆祝那达慕盛会?

  师: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会。让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吧。(师哼旋律)

  同学读曲名。

  同学观看录像。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赛马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2)展开阶段感受乐段

  师:现在完整地听一遍,请你们边听边用手指把乐段表示出来。(播放《赛马》)

  师:你们认为《赛马》有几个乐段?

  师:你们分的乐段各不相同,但你们的第一乐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聆听、律动,用手指表示乐段。

  同学回答。

  播全曲

  完整复听感受乐段,让同学更为专注地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

  分段聆听

  师: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板书A主题)这一段紧张而又热烈的音乐就是A段。

  师: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旋律。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旋律。

  师:我们再听A段,请你们把赛马的动作表示出来,听到前奏就做好准备。(播放A段)

  师:你们听到打击乐器伴奏的声音吗?是什么乐器?表示了什么?

  师:请你们用手模仿双响筒。双响筒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所以模仿马蹄声特别好听。

  师:我们以前探索过身边的哪些物体作打击乐器?

  师:今天,请你们再用这两种乐器找出两种声音来模仿马蹄声。

  师:除了双响筒,还有什么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表示了什么?

  师:我请这一行的同学上来拿串铃,请你们看着指挥,全班同学一起来合奏,

  师:这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板书:A段:热烈豪放)

  师:请你们带着热烈豪放的情绪来合作扮演。请这边同学伴奏,这边扮演。

  (播放A段+B1段)

  同学哼唱主题旋律。

  同学边听边律动。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

  同学回答

  同学探索。

  同学回答

  同学边哼唱边伴奏。

  同学回答。

  同学合作扮演。

  图谱

  A

  播A段

  小乐器等

  板书

  A情绪

  播A段

  在分段细听音乐时,运用体态律动和小乐器伴奏,更充沛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发明力、表示力。

  师:从刚才的动作看出,你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播放B段)

  师:音乐变得优美,有歌舞的感觉。(板书B主题)这就是B段的主题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蒙古舞动作来扮演。

  师:请你们边听边唱旋律,B主题出现了几遍?(播放B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哼唱B主题旋律。

  同学回答并扮演。

  小指挥带领大家边听边哼旋律,并用手指表示。

  播B段

  图谱

  B

  播B段

  师:第二遍有什么不同?

  师:顿挫的感觉,你的动作可以怎样变化?

  师:请你们两人相对,做硬肩的动作。

  师:把第一遍和第二遍连起来扮演一次。(播放B1+B2)

  师:请欣赏演奏家的扮演,看看第三遍二胡是怎么演奏的?(播视频)

  师:这种演奏叫拨弦。你觉得二胡在模仿什么声音?

  师:这种马蹄声是很激烈的,还是轻松、得意的?请你们用身体小乐队来模仿马蹄声。(请?列同学扮演)

  师;在二胡拨弦的同时,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请?列同学扮演)

  师:请你们合作扮演。(播放B段)

  (板书:B段:优美、歌唱性地)

  同学回答。

  同学回忆并扮演。

  同学哼唱并扮演。

  同学扮演,注意聆听。

  同学观看后回答

  同学读拨弦;想象马蹄声。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边哼唱边扮演。

  播视频

  播B段

  板书

  B情绪

  图谱、视频与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协助同学更为细致地聆听音乐,表示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师:听最后一个乐段。(播放A′段)它的音乐情绪和哪一段很相似?

  师:你们的感受很棒!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赛马局面。

  (板书A′段)(板书: A′段:热烈豪放)

  师:结尾局部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师:音乐结束时,请你摆出最特别的蒙古舞造型。

  师:我很欣赏把曲子分成?段?段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把B段分开了?

  师:B段的不同变化都听出来了。但由于主旋律没有变,还是合成一个大段。所以这首曲子分成了三个乐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回答。

  同学回答并模仿马的撕鸣动作。

  同学扮演,

  同学回答。

  播

  A′

  段

  当乐曲回到第一乐段情绪时,引导同学感受变化,创新扮演。

  (3)

  形

  成

  阶

  段

  完整表示

  师:现在,我们把全曲完整地扮演一次。

  (播放全曲)

  弹性环节

  【师:我们来领略演奏家的风采。(播课件)】

  同学合作,完整表示。

  【聆听音乐并模仿扮演。】

  播全曲

  播

  课件

  完整表示,师生分享扮演胜利的愉悦。【通过观看短片,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4)结束阶段

  小结出室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师:《赛马》的确是一首很美的音乐。其实,我们的民族音乐真的很有魅力,今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的。

  同学畅所欲言。

  播全曲

  采访式小结,让同学畅谈收获。

  引导同学对民族音乐的关注,激发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师生道别。

  随音乐自由律动出室。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③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④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⑤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一、春雨的色彩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二)环境及物质准备 利用三围空间布置春天景色,录音机、磁带、幼儿表演用的小鸟头饰若干。

  二、春雨的色彩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教手段,播放影片,启发幼儿说说春天的景色,丰富词语:“万紫千红”、“色彩”。

  第1.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幼儿逐一细致观察并描绘草地、柳树、桃树、杏树、油菜地、蒲公英)

  第2.师:谁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语言连贯、用词恰当,教师重点提示植物各自的色彩)学习词语:“万紫千红”、“色彩”。

  第3.师: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启发幼儿明白是气温、阳光、春天等各种自然条件,促进万物生长,形成春天美丽的景色)

  (二)教师制作投影片,出示小鸟,引导幼儿观察。

  第1.师:看,这里有几只鸟?它们是什么鸟?停在什么地方?这些小鸟在干什么?

  第2.师:原来小鸟都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知道是什么吗?(引出主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

  (三)播放配乐散文,让幼儿欣赏。

  第1.师:你认为他们的话对不对?

  第2.欣赏最后一段,师:“那你们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了吗?”

  第3.再次一边欣赏配乐散文录音,一边出示投影片,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

  (四)角色表演。

  师:小朋友,刚才小鸟们的话,你们还记得吗?现在请你们来做小鸟吧。

  三、春雨的色彩各领域渗透

  艺术:学会用鲜明的色彩画出美丽的春天。

  科学: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雨的'形成。

  四、生活中渗透 让幼儿观察周围景色,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

  五、环境中渗透 在音乐区设置各种小鸟头饰,让幼儿进行表演。

  六、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多让幼儿观察一些自然景色,多接触大自然。

  七、春雨的色彩活动评价

  八、春雨的色彩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第1.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欣赏散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含义,学习新词:“万紫千红”、“色彩”,丰富幼儿的想像。

  第2.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知道春雨绵绵是春天独有的景致,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第3.学习观察春雨的颜色,培养幼儿思维的批判性、求异性和发散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伴随优美的音乐朗诵散文,培养幼儿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三)人格目标 通过让幼儿积极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寻找春雨的颜色,提高幼儿探索性、兴奋性和自主性。

  (四)动作技能 通过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角色中的对话,并以抒情优美的动作进行情境表演,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动作技能和动作协调性。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品:

  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燕山( )鸣溅溅 ( ) 鸣啾啾( )胡骑( ) 戎机( ) 金柝( )著( ) 傍地走( )

  2.划分句子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6.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五、积累迁移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六。、个性化备课

  七、教学反思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iān jiū róng jì tuò zhuó bà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1.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2 .(1)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 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四、1.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

  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

  格、高贵品质。

  5.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五、1.(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

  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

  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五、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句读、语气

  六、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七、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余学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并进行纠正,然后投影一起朗读

  八、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内容

  第一段: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由

  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句含义

  (1)请学生放声朗读,自由翻译课文,提倡查工具书、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并求教于周围同学

  (3)最后将小组疑难问题记下准备向老师或全班同学质疑

  十、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2、吾师道也道理3、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5、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二)无

  1、无贵无贱无论2、圣人无常师没有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动词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名词

  第二课时

  本课重点是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用法,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作业情况二、学生呈现疑难问题

  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讨论、释疑、翻译,并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归纳: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必有师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5)特殊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b、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式

  四、研习课文

  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分析归纳,边讲边投影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思考:(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

  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

  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3、分析第3段:

  思考: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

  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4、分析第4段:

  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四、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五、作业

  1、归纳整理

  2、朗读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拐弯儿处的回头》,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感受到深深地掩藏在作者心中的那份浓浓的父爱。那么,本课的课后生字你们认识了吗?想把它们漂亮地写下来吗?那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拐弯儿处的回头》。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乘坐时光列车到生字王国看一看吧!真快呀,生字王国到了,同学们快睁开眼睛看一看,这里的生字宝宝多顽皮、多可爱!它们知道同学们要来这里,就把自己的王国设计了一道道障碍,向你们提出挑战,同学们有没有胆量接受挑战,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就给自己鼓鼓劲吧!

  现在我们开始挑战闯关: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关:积累词语(记忆在比拼)

  学习<<拐弯儿处的回头>>这课文时,你都记住了哪些好词佳句,展示,比一比谁记的得好词好句多!(生说)

  同学们展示的可真精彩!生字宝宝又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关:读准字音(读读我们的名字)

  这里有两个特殊的生字,一个是丧、一个是跷,是校本教材中要求同学们会认、会写的两个字,一起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看谁读的声音响亮又准确!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行啊!又闯过了一关,那下一关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进入第三关 记住字形(记记我们的样子)

  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好办法记住每个生字宝宝的样子?

  同学们的记字方法都很好!老师也用一种方法记住跷字,那就是基本字加偏旁的方法,基本字尧加上足字旁就是跷起脚的跷,给尧字也可以加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我们以前也学过几个这样的字,和老师一起想一想。没有学过谁知道?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你真会学习)你能给它组词吗?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口气连闯了三关,再给自己鼓鼓劲!同学们带着这种自信,继续挑战闯关。下面我们进入第四关,也就是最难闯的一关,书写漂亮(拍拍我们的照片)

  三、引导感悟 指导书写

  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的把字写漂亮?(生说)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告诉大家,想把汉字书写匀称、美观特别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掌握字的间架结构,一个是笔画的书写,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些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写法。

  请同学们按结构特点给这些生字分分类。

  请同学们看这组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是每个字的左右两半部分从起笔上又有宽窄、高低之分。

  郊 想把郊字写匀称,必须掌握郊字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郊字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左宽右窄 左高右低

  想把郊字写美观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郊字么第三笔短撇在橫中线上落笔,第四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长点在橫中线上起笔,在竖中线上落笔占田字格的左下格。

  :注意郊字的第三笔右点和第六笔长点写法及位置,这两笔点体现了汉字的一种谦让,是为了给右半部分的字留地方。

  跟电脑书空这个字。

  赶快在本上练写一个,看谁写得漂亮!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平两脚直,胸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字拿上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我们来欣赏欣赏同学写的字,大家评一评,指指他的优点和不足。

  疑 :疑字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上,第七笔是点,也是给右边的字留地方,右半部分第三笔是横钩,在中心点起笔横中线落笔。

  跷 :特别注意的是跷字有两笔斜横,汉字不仅讲究结构美,也讲究一种形体美,横有倾斜,能体现出字的动势。

  出示剩下的左右结构的字,想把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写漂亮也是先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特点,然后注意观察笔画书写及占格位置。这几个字老师想不指导了,同学们自己能不能把它们写漂亮,现在我们来个书法比赛,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谁最会观察、最会欣赏别人,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最好的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写字高手。

  刚才老师巡视发现 同学的字写的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弯 委 寻 看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仔细观察每个字上下两半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地方相同?

  这三个字地主笔都是横,并且都写得稍长一些。

  屈 想把屈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什么?

  :屈字第三笔是竖撇,舒展一些,出的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的右边,稍微从横中线的上面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父 想把父字写平稳、写美观应注意什么?

  父字是独体字,想把独体字写平稳、写端正,应找准每个字的重心,观察一下父字的重心应该在哪儿?

  四、升华 激发情感

  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大!老师宣布: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闯关任务胜利完成,为自己喝喝彩吧!生字宝宝看见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也非常佩服你们,想送给你们一句话,赶快读一读吧!

  提笔即是练字时,用心书写每个字。

  同学们,其实我们书写的每一个汉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所以,我们书写的每一个汉字的笔墨里都要倾注我们对祖国文字浓浓的爱。我们在写字时,都要仔细观察、用心书写,老师相信今后咱班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加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

  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教学准备:

  学生: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师:

  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一组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了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2、板书课题、作者: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3、学生展示自己所查询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4、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相关资料: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幻灯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师: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二、整体感知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认识、了解美丽的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文章的纲领句是:“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分组探究课文(分14个小组,每组4-5人)

  第1、2小组: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指导: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第3、4小组: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指导:

  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第5、6小组: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指导:

  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第7、8小组: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指导:

  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9、10小组: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指导: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第11、12小组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具体语句见教材圈画处)

  指导: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第13、14小组:

  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指导: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迁移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全文,突出要点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教案中粗体加着重号的文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赛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局面,表示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局部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豪放,强有力的和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动身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飞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出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悠扬、柔美,歌唱性很强;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在演奏技巧上加以变化,富有节奏感;第二次反复时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表示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局面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敢于大胆地创编,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较好的习惯。但音乐视野不宽,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战略

  根据同学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协助同学感受二胡曲《赛马》。针对同学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协助同学更好地感受音乐。

  另外,针对同学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缺乏的弱点,通过观看二胡演奏家扮演的短片,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示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音响、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媒体设计

  意图

  (1)

  准备阶段

  初听感受

  播放《赛马》

  师:你觉得这首曲子音乐情绪怎样?这种情绪表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听音乐自由律动入室。

  同学回答

  播全曲

  板书题目

  播视频

  初听音乐时的自由体态律动,可以协助同学轻松地感受音乐,

  联想情境。

  恰当地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同学打开文化视野,并在观察、表述、模仿中激活旧知识,顺畅地进入新课。

  情景引入

  师:这首曲子是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板书)

  师:让我们快快走进草原,一起参与那达慕盛会。(播视频)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局面最令人紧张激动?

  师:大家一起来模仿。我们来打鞭,让马跑得更快。

  师:刚才短片里,一群马你追我赶、马蹄是怎么飞奔的?

  师:除了赛马,蒙古族人民还用什么方式庆祝那达慕盛会?

  师: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会。让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吧。(师哼旋律)

  同学读曲名。

  同学观看录像。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赛马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2)展开阶段感受乐段

  师:现在完整地听一遍,请你们边听边用手指把乐段表示出来。(播放《赛马》)

  师:你们认为《赛马》有几个乐段?

  师:你们分的乐段各不相同,但你们的第一乐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聆听、律动,用手指表示乐段。

  同学回答。

  播全曲

  完整复听感受乐段,让同学更为专注地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

  分段聆听

  师: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板书A主题)这一段紧张而又热烈的音乐就是A段。

  师: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旋律。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旋律。

  师:我们再听A段,请你们把赛马的动作表示出来,听到前奏就做好准备。(播放A段)

  师:你们听到打击乐器伴奏的声音吗?是什么乐器?表示了什么?

  师:请你们用手模仿双响筒。双响筒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所以模仿马蹄声特别好听。

  师:我们以前探索过身边的哪些物体作打击乐器?

  师:今天,请你们再用这两种乐器找出两种声音来模仿马蹄声。

  师:除了双响筒,还有什么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表示了什么?

  师:我请这一行的同学上来拿串铃,请你们看着指挥,全班同学一起来合奏,

  师:这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板书:A段:热烈豪放)

  师:请你们带着热烈豪放的情绪来合作扮演。请这边同学伴奏,这边扮演。

  (播放A段+B1段)

  同学哼唱主题旋律。

  同学边听边律动。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

  同学回答

  同学探索。

  同学回答

  同学边哼唱边伴奏。

  同学回答。

  同学合作扮演。

  图谱

  A

  播A段

  小乐器等

  板书

  A情绪

  播A段

  在分段细听音乐时,运用体态律动和小乐器伴奏,更充沛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发明力、表示力。

  师:从刚才的动作看出,你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播放B段)

  师:音乐变得优美,有歌舞的感觉。(板书B主题)这就是B段的主题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蒙古舞动作来扮演。

  师:请你们边听边唱旋律,B主题出现了几遍?(播放B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哼唱B主题旋律。

  同学回答并扮演。

  小指挥带领大家边听边哼旋律,并用手指表示。

  播B段

  图谱

  B

  播B段

  师:第二遍有什么不同?

  师:顿挫的感觉,你的动作可以怎样变化?

  师:请你们两人相对,做硬肩的动作。

  师:把第一遍和第二遍连起来扮演一次。(播放B1+B2)

  师:请欣赏演奏家的扮演,看看第三遍二胡是怎么演奏的?(播视频)

  师:这种演奏叫拨弦。你觉得二胡在模仿什么声音?

  师:这种马蹄声是很激烈的,还是轻松、得意的?请你们用身体小乐队来模仿马蹄声。(请?列同学扮演)

  师;在二胡拨弦的同时,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请?列同学扮演)

  师:请你们合作扮演。(播放B段)

  (板书:B段:优美、歌唱性地)

  同学回答。

  同学回忆并扮演。

  同学哼唱并扮演。

  同学扮演,注意聆听。

  同学观看后回答

  同学读拨弦;想象马蹄声。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边哼唱边扮演。

  播视频

  播B段

  板书

  B情绪

  图谱、视频与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协助同学更为细致地聆听音乐,表示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师:听最后一个乐段。(播放A′段)它的音乐情绪和哪一段很相似?

  师:你们的感受很棒!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赛马局面。

  (板书A′段)(板书: A′段:热烈豪放)

  师:结尾局部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师:音乐结束时,请你摆出最特别的蒙古舞造型。

  师:我很欣赏把曲子分成?段?段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把B段分开了?

  师:B段的不同变化都听出来了。但由于主旋律没有变,还是合成一个大段。所以这首曲子分成了三个乐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回答。

  同学回答并模仿马的撕鸣动作。

  同学扮演,

  同学回答。

  播

  A′

  段

  当乐曲回到第一乐段情绪时,引导同学感受变化,创新扮演。

  (3)

  形

  成

  阶

  段

  完整表示

  师:现在,我们把全曲完整地扮演一次。

  (播放全曲)

  弹性环节

  【师:我们来领略演奏家的风采。(播课件)】

  同学合作,完整表示。

  【聆听音乐并模仿扮演。】

  播全曲

  播

  课件

  完整表示,师生分享扮演胜利的愉悦。【通过观看短片,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4)结束阶段

  小结出室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师:《赛马》的确是一首很美的音乐。其实,我们的民族音乐真的很有魅力,今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的。

  同学畅所欲言。

  播全曲

  采访式小结,让同学畅谈收获。

  引导同学对民族音乐的关注,激发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师生道别。

  随音乐自由律动出室。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③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④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⑤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一、春雨的色彩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二)环境及物质准备 利用三围空间布置春天景色,录音机、磁带、幼儿表演用的小鸟头饰若干。

  二、春雨的色彩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教手段,播放影片,启发幼儿说说春天的景色,丰富词语:“万紫千红”、“色彩”。

  第1.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幼儿逐一细致观察并描绘草地、柳树、桃树、杏树、油菜地、蒲公英)

  第2.师:谁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语言连贯、用词恰当,教师重点提示植物各自的色彩)学习词语:“万紫千红”、“色彩”。

  第3.师: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启发幼儿明白是气温、阳光、春天等各种自然条件,促进万物生长,形成春天美丽的景色)

  (二)教师制作投影片,出示小鸟,引导幼儿观察。

  第1.师:看,这里有几只鸟?它们是什么鸟?停在什么地方?这些小鸟在干什么?

  第2.师:原来小鸟都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知道是什么吗?(引出主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

  (三)播放配乐散文,让幼儿欣赏。

  第1.师:你认为他们的话对不对?

  第2.欣赏最后一段,师:“那你们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了吗?”

  第3.再次一边欣赏配乐散文录音,一边出示投影片,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

  (四)角色表演。

  师:小朋友,刚才小鸟们的话,你们还记得吗?现在请你们来做小鸟吧。

  三、春雨的色彩各领域渗透

  艺术:学会用鲜明的色彩画出美丽的春天。

  科学: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雨的'形成。

  四、生活中渗透 让幼儿观察周围景色,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

  五、环境中渗透 在音乐区设置各种小鸟头饰,让幼儿进行表演。

  六、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多让幼儿观察一些自然景色,多接触大自然。

  七、春雨的色彩活动评价

  八、春雨的色彩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第1.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欣赏散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含义,学习新词:“万紫千红”、“色彩”,丰富幼儿的想像。

  第2.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知道春雨绵绵是春天独有的景致,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第3.学习观察春雨的颜色,培养幼儿思维的批判性、求异性和发散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伴随优美的音乐朗诵散文,培养幼儿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三)人格目标 通过让幼儿积极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寻找春雨的颜色,提高幼儿探索性、兴奋性和自主性。

  (四)动作技能 通过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角色中的对话,并以抒情优美的动作进行情境表演,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动作技能和动作协调性。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品:

  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燕山( )鸣溅溅 ( ) 鸣啾啾( )胡骑( ) 戎机( ) 金柝( )著( ) 傍地走( )

  2.划分句子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6.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五、积累迁移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六。、个性化备课

  七、教学反思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iān jiū róng jì tuò zhuó bà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1.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2 .(1)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 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四、1.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

  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

  格、高贵品质。

  5.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五、1.(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

  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

  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五、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句读、语气

  六、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七、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余学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并进行纠正,然后投影一起朗读

  八、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内容

  第一段: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由

  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句含义

  (1)请学生放声朗读,自由翻译课文,提倡查工具书、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并求教于周围同学

  (3)最后将小组疑难问题记下准备向老师或全班同学质疑

  十、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2、吾师道也道理3、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5、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二)无

  1、无贵无贱无论2、圣人无常师没有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动词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名词

  第二课时

  本课重点是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用法,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作业情况二、学生呈现疑难问题

  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讨论、释疑、翻译,并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归纳: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必有师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5)特殊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b、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式

  四、研习课文

  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分析归纳,边讲边投影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思考:(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

  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

  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3、分析第3段:

  思考: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

  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4、分析第4段:

  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四、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五、作业

  1、归纳整理

  2、朗读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拐弯儿处的回头》,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感受到深深地掩藏在作者心中的那份浓浓的父爱。那么,本课的课后生字你们认识了吗?想把它们漂亮地写下来吗?那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拐弯儿处的回头》。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乘坐时光列车到生字王国看一看吧!真快呀,生字王国到了,同学们快睁开眼睛看一看,这里的生字宝宝多顽皮、多可爱!它们知道同学们要来这里,就把自己的王国设计了一道道障碍,向你们提出挑战,同学们有没有胆量接受挑战,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就给自己鼓鼓劲吧!

  现在我们开始挑战闯关: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关:积累词语(记忆在比拼)

  学习<<拐弯儿处的回头>>这课文时,你都记住了哪些好词佳句,展示,比一比谁记的得好词好句多!(生说)

  同学们展示的可真精彩!生字宝宝又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关:读准字音(读读我们的名字)

  这里有两个特殊的生字,一个是丧、一个是跷,是校本教材中要求同学们会认、会写的两个字,一起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看谁读的声音响亮又准确!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行啊!又闯过了一关,那下一关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进入第三关 记住字形(记记我们的样子)

  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好办法记住每个生字宝宝的样子?

  同学们的记字方法都很好!老师也用一种方法记住跷字,那就是基本字加偏旁的方法,基本字尧加上足字旁就是跷起脚的跷,给尧字也可以加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我们以前也学过几个这样的字,和老师一起想一想。没有学过谁知道?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你真会学习)你能给它组词吗?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口气连闯了三关,再给自己鼓鼓劲!同学们带着这种自信,继续挑战闯关。下面我们进入第四关,也就是最难闯的一关,书写漂亮(拍拍我们的照片)

  三、引导感悟 指导书写

  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的把字写漂亮?(生说)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告诉大家,想把汉字书写匀称、美观特别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掌握字的间架结构,一个是笔画的书写,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些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写法。

  请同学们按结构特点给这些生字分分类。

  请同学们看这组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是每个字的左右两半部分从起笔上又有宽窄、高低之分。

  郊 想把郊字写匀称,必须掌握郊字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郊字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左宽右窄 左高右低

  想把郊字写美观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郊字么第三笔短撇在橫中线上落笔,第四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长点在橫中线上起笔,在竖中线上落笔占田字格的左下格。

  :注意郊字的第三笔右点和第六笔长点写法及位置,这两笔点体现了汉字的一种谦让,是为了给右半部分的字留地方。

  跟电脑书空这个字。

  赶快在本上练写一个,看谁写得漂亮!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平两脚直,胸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字拿上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我们来欣赏欣赏同学写的字,大家评一评,指指他的优点和不足。

  疑 :疑字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上,第七笔是点,也是给右边的字留地方,右半部分第三笔是横钩,在中心点起笔横中线落笔。

  跷 :特别注意的是跷字有两笔斜横,汉字不仅讲究结构美,也讲究一种形体美,横有倾斜,能体现出字的动势。

  出示剩下的左右结构的字,想把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写漂亮也是先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特点,然后注意观察笔画书写及占格位置。这几个字老师想不指导了,同学们自己能不能把它们写漂亮,现在我们来个书法比赛,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谁最会观察、最会欣赏别人,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最好的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写字高手。

  刚才老师巡视发现 同学的字写的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弯 委 寻 看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仔细观察每个字上下两半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地方相同?

  这三个字地主笔都是横,并且都写得稍长一些。

  屈 想把屈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什么?

  :屈字第三笔是竖撇,舒展一些,出的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的右边,稍微从横中线的上面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父 想把父字写平稳、写美观应注意什么?

  父字是独体字,想把独体字写平稳、写端正,应找准每个字的重心,观察一下父字的重心应该在哪儿?

  四、升华 激发情感

  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大!老师宣布: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闯关任务胜利完成,为自己喝喝彩吧!生字宝宝看见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也非常佩服你们,想送给你们一句话,赶快读一读吧!

  提笔即是练字时,用心书写每个字。

  同学们,其实我们书写的每一个汉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所以,我们书写的每一个汉字的笔墨里都要倾注我们对祖国文字浓浓的爱。我们在写字时,都要仔细观察、用心书写,老师相信今后咱班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