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
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游客,而老师是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
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学生: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等。)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按游览的顺序;把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参考第3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同学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身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俺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身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同学说说自身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同学自身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身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身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同学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优秀出让自身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同学。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同学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缺乏,以指导同学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身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身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3. 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文中指导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
1、听了同学们的,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初稿,回忆一下,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该同学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
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己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目标,对自己的进行综合,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
全课:
通过这节课评改课,同学们的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板书:
观美景 写感受
按 顺 序 ( 时间顺序)
内容具体
要写已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堂互动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交际话题。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现情境。读"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3)小组、全班交流,形成观点。
(4)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如果我是妈妈呢?)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己的问题。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
2、全班交流展示 ,师生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展示有关父爱母爱的诗句、名言。
三、课堂、拓展延伸。
1、老师。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
一、提出习作目标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提出习作目标
(1)确定习作内容: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2)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3)结合本次习作,展示习作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确定习作的内容。
2、全班汇报展示。
3、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4、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5、小组交流习作
6、全班交流习作
三、作业
回家再修改,写完整。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听写生词:
红彤彤 晚霞 陪伴 睡梦 趁着 浪花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合作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学习1、2小节,思考:一天中太阳为大家做了哪些好事?
2、展开想象,太阳还可能做哪些好事呢?根据提示,创编一两句小诗。出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 ……
3、引读3、4小节,想想太阳到别的国家会做什么?
她也会把金光 ,
她也会把小树 ,
她也会陪着小朋友 ,
她还会 ……
三、课堂小结
太阳是我们的,更是 !
四、拓展延伸
想象写话:
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 。”
五、课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晚霞 ( )的鲜花 ( )的小树
( )的大海 ( )的浪花 ( )的太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 ),
她把( );
她陪着( ),
看他们( )……
六、课后反思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 hēi bí zi shuāi dǎo chéng zhèn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竖( ) 胆( ) 踪( ) 换( ) 摊( )
坚( ) 担( ) 棕( ) 唤( ) 滩( )
三、填量词。
一( )红旗 一( )巨石 一( )小镇
一( )商店 一( )面包 一( )鲜花
四、选择正确读音。
1、我把它系(jì xì)在筏子上。
2、他冲(chōng chng)我竖起大拇指。
3、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chù chǔ)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草原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