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动脑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谁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板书:风)
2、有时我们能听到它,有时我们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板书: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巡视)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相机指导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画风)
3、好,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他们三个分别都画了什么(教师巡视)
4、找完了吗,都找对了吗,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是非常自信的,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呀
(课件:连线,整体感知课文)
三、在读中领悟文本。
1、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我们大家一起到书中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书中画出来,然后再轻声读一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老师呀,也把这三位小朋友的画请到了大屏幕上,看看你能不能配上课文里的话,读出风的感觉呢
(1)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画
生读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她的`风藏在了旗子里(再读)
(2)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
生读
过渡语:哦,我听到了,她又把风装在了风车里,风车被她读得已经呼呼转了,奖励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生再读)板书
(3)课件随机出示陈丹的画。
生读
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小丹把风又送给了谁(相机知道朗读语气)
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来读一读。(再读)板书
(4)课件出示随机赵小艺的画。
生读。
过渡语: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吗,风又钻进了雨丝里,雨丝被风吹斜了。老师也想读,你们想听吗(师范读)板书
四、回归整体,再次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1、过渡语:同学们可读得真认真呀,老师把你们的发现藏在了一首小诗里,自由得朗读一遍吧。(生自读自悟,回归整体)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2、老师读课文里的句子,同学们找诗里的句子读,再次感受。
3、这个故事读完了,同学们还想不想换一种方式再读一读呀(引导学生,在人物很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读课文)
生读,其他学生做简单评价。
4、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小伙伴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优秀品质,提升全文主题。)
五、在悟中激发创造。
1、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们的作品在“阳光杯”创意儿童画的评选中获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参加比赛吧。
2、那么如果让你去画风,你会怎样画呢(练习说话)
3、过渡语:好,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说的画下来,并配上一段文字。(激发创造,练习写话)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五分钟左右时间)
4、张贴作品,适时鼓励。
六、练习生字。
1、板书“艺”、“丝”。
2、让学生观察两个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3、找一找书中还有没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法上应注意的。(生观察)
4、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写出你想画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小探索家:搜集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板书设计:
画风
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资料的。“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干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自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四、课堂教学程序布置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天下奇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同学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我的教学思路的依据是: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3.符合作者的思路。叶老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二)课前准备:投影仪、胶片、放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目的是要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缩短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课题是什么?板题(11、观潮)“观”是什么意思?“观潮”是干什么?回忆2节学习内容,本课是写作者在哪儿观什么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个称号何时有的?从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来”一词)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介绍这天下奇观的?(结合同学的回答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即培养同学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语和句子。同时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同学阅读课文,回顾写作顺序,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局部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课文
(1)过渡学习第二段
过渡语: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好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同学明白,要用心听、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动身,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同学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接着教师利用文中的语言继续渲染气氛: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浪潮来了没有?关于潮来之前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书上哪儿告诉我们?
引导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2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静,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依照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这一局部是文章的非重点地方,且语言通俗易懂,教师略讲主要是让同学通过读之后,谈谈“潮来之前”的景观特点,使同学理解这些特点反衬了“潮来时”天下奇观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学习。
(2)过渡学习第三段
教师过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放江潮来时的录音)请大家发挥耳朵的作用,用心听,一会儿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在文章哪儿详细告诉了我们?引导学习第三段(3、4小节),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学来朗读3、4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自由朗读,用“____”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齐读“哪声音”指什么?“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山呼海啸……)?相比之下哪个词更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颤抖”可否换成“抖动”、“震动”?(不行,颤抖是指短促而频繁的振动,幅度最小,用于此处较恰当),引导读这句,要读出排山倒海之势。请同学们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描写江潮声音的句子朗读一下(自由读、分组读)。
b.江潮由远和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好,不过老师呢要提两点要求,第一要用心听,仔细看;第二把你看后的体会告诉大家(师放录象)。
听录音、看录像、说感受,可以让同学对“潮来时”先有感性认识,随后再学习文章,易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种惊心动魄的局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是怎样描写的?轻声朗读文,用“……”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从远处看怎样?抽读相关的这句话:“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理解“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逐渐”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练习说句话?再近些呢?抽读“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联系实际(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两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会是“白色城墙”?这与“线状”相比方何?再近些呢?抽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3
一、复习
1.抽读声母卡片"d t n l"。
2.抽读单韵母卡片"a o e i u ü"。
3.读带调的单韵母:"á ǎ ī í ǚ ù ú ǘ"
二、用游戏的形声学"d t n 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1.学"d t "与"i u"相拼音节
(1)请两名同学带上"d、t"的头饰,另外再找两名同学带上"i、u"的头饰,做找朋友游戏。
(2)学生们边拍手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
(3)找到的好朋友站在一起,组成"di、tu"。
(4)学生用学过的拼读方法自己试着拼一拼。
(5)指名拼,教师纠正做示范,讲的拼音方法。
(6)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7)开火车拼读。
(8)四个字母朋友重新结识好朋友,再做找朋友游戏。学生边唱边找好朋友。重新组成音节:"du、ti"
(9)自己拼、指名拼,同桌拼、开火车拼读。
2.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学习"n l"与"ü u"相拼音节。
3.巩固练习:
dì dú tī tù nù nǚ lù lǘ
(1)自己试拼音节。
(2)学生可选择音节进行拼读。
(3)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4)同桌互读。
(5)选择音节进行组词。
三、看图拼读音节
1.课件出示P14页的图(不带音节)
提问:小明的家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小明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明。小明在拿玩具车。)
2.点击鼠标:电脑出现"n——á——ná"
(1)自己试着读,(2)指名读,(3)教师纠正后进行范读;(4)同学互读,(5)指名读。
3.生:爸爸在打电脑。点击鼠标:电脑出示:"d——ǎ——dǎ"学生练习拼读。
4.生:妈妈提着篮子对小明说话。点击电脑:"t——í——tí"指名读音节。
5.看图:桌子上有什么(梨)点击鼠标,电脑出示:"l——í——lí"学生练习拼读。
6.巩固练习:同桌同学互读四个音节,相互纠正,达到正确拼音。
四、读儿歌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儿歌:请同学读读红色的字母。
2.找出学过的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de"读一读。告诉学生:没有声调读轻声。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同学读儿歌。
4.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指导学生读全文
1.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读书的顺序。
2.教师领读,学生随读。
3.自由读。
4.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朋友"d t n l",不仅读准字母的音,还学会了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会了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非常好!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诗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淙”、“垛”的读音。
2、开火车读诗句,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1、2、3节。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这几节。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交流,板书。
(3)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气。
(4)感情朗读这一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2、学习第4节。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光呢齐读第4节,并思考。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和感受。
(3)这一节中,(5)有计划、有信心、有理想,我们的新年就是我们去实践、去奋斗的.起点,“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让我们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3、结合课后2题、3题学习第5节。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叶叶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气)。该如何珍惜这珍贵的日子呢默读最后一节。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朗诵,拓展感悟
1、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
谜底:风
2、板书: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身手(想)好,那俺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身画风的身手。
4、板书: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俺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同学字的身手。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
⑴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⑶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
⑷做个小游戏。
⑸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局部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2、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俺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身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
2、汇报:
⑴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
板书:旗子飘
⑵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
板书:小树弯
⑶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
板书:雨丝斜
⑷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
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俺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⑴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4、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方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俺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小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6
一、教材
1、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课堂上,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没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父母祝贺生日。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2、根据课改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沉默的可贵。
二、教法、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听、说、读、写想结合的特点,根据以上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同时渗透学生自学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为:检查——质疑导入——初读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
(一)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质疑导入
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读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会想知道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在沉默等一系列问题。
(三)初读感知
学生带着质疑读课文,更具针对性,在些基础上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相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框架:热闹——沉默——热闹。
(四)研读探究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热闹哪些地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把读文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板书感受爱)
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二幅图提问:是什么让兴奋的孩子们霎时沉默了呢孩子们沉默中想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入怀入境,深入思考)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精读的基础上我出示句子:我想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问: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又出示: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码的神色之中问:为什么学生犯了错还说他们可爱呢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现,知道要回报父母的爱。(板书回报爱)原来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回报父母,这也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这些总是的设置紧扣主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男女生赛读的方法加深体会。
(五)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开放化,生活化,为了将课堂融入生活我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歌曲《感恩的心》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泄,主题得以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读写结合的宗旨。
(六)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四、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间的红色爱心,一看就知道是爱的教育,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在设计《可贵的沉默》一课中的几点想法,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7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师: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玩过雨,蒙蒙细雨中,伸出小手接一接凉丝丝的雨点,张开嘴巴尝尝甜甜的雨丝,再看看小花小草上鲜活的水珠儿,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今天,洪老师把雨点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多媒体课件雨点儿)
谁来亲切地跟雨点打声招呼一起亲切地叫一声雨点儿(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
1、雨点儿还为我们带来了他自己的故事想听吗(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朗诵课文)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这个故事就在课文第12课,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自由朗读,问: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数不清,问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数不清出示词语飘落,请学生演示纸片、树叶、橡皮等落下的情景,问那些东西可跟飘落做朋友出示句式:﹍﹍﹍﹍从﹍﹍﹍﹍﹍飘落下来。
(3)指导朗读第一节。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你听懂他们的'谈话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3)导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的意思。
(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角色扮演大雨点,小雨点。
3、第五节
(1)问:小雨点,你们去了哪里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导读好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一句。
(3)问:大雨点,你们去了哪里在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荒地有花有草)出示句式﹍﹍﹍﹍从﹍﹍﹍﹍﹍
指导读好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为什么光秃秃的土坡会变得这么美请听歌曲《小雨沙沙》。理解雨水跟植物生长的关系。
4、(看图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雨水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很重要,大地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他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9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理解:
1、理解本课“凶残”等6个词语。
2、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3、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运用:
1、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喻句。
2、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53狼和鹿)说说()的狼()的鹿
2、假如你在森林里看到狼在追赶小鹿,你会怎样
3、根据同学回答出示句子:
师:是呀,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提问“居然”的含义,追问文中为什么要用上“居然”)
4、读了这句句子你有什么想法
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片宁静的大森林里发生什么
(出示课件)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着。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问:狼在哀嚎什么(请学生想像并模仿狼会说些什么)
师:鹿的数量成急剧的增长,森林里一定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啰生从课文中找
出示:凯巴伯森林中原来生活着只鹿。狼被人们杀了以后,鹿的总数超过了只,师:后来呢,森林该是一片繁荣了吧
生根据课文回答
(课件)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生读第4小节
4、问:狼被捕杀了以后,造成了几种危害生答
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森林变化的原因。
5、问:这都是狼的过错吗生答
请你再来填()的狼
三、小结
1、、说说你们学过本课之后的感悟
2、师: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又想起咱们这学期学过的第11课《大自然的秘密》中小乌龟的死,请你们再来读读这一课的最后一节。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萧条、荒芜的情景。人们本来是处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不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一切
3、出示: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生态才能保持平衡、稳定。
4、、完成课后阅读新体验2选词填空
果然居然突然
1、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题目很难,而方方()得了满分,真不简单!
2、气象台预报今天下午有大雨,吃过午饭后,()倾盆大雨。
3、走着走着,()从草丛中钻出一条蛇,把他吓了一跳。
4、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从人群里钻出来,做出可笑的鬼脸。它知道大家拿他取乐,就放肆起来,()拿了船长儿子的帽子戴在头上。
附板书:
狼和鹿
捕杀糟蹋
人间接破坏森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读“y ”而不是“y”,注意“潜”的读音,读“qi”而不是“qin”。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
2、阅读教学
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
(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
(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
(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
(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
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怀丙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什么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什么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3、朗读指导
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联系,再在试读中体会怎样把这种联系读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
参考例句:
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文为什么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
2、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
从课文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的姓名与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代,说明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这样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关资料
1、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吨,最重的达45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博览会大厦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县。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2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3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啊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调皮了,你们看它来了,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呢!
师: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找到了新朋友了吗
师:你能来说说小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我们认识了小松鼠,如此可爱的一个小生灵在作者笔下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呢你们想知道吗
师:那就打开课本读一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手画下自己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的字词,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书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读了几遍告诉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字词拦路虎”
生举手
师:同学们,字词拦路虎并不可怕,不是有句话说“集体的力量大”吗下面咱们同学就以小组为单位,依靠集体的力量,扫清这些字词障碍,如果小组仍旧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提到班级上来,老师和大家一起解决。
生小组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热情都非常高涨,那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还有哪些词语没有解决
生汇总解决不了的词语
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
三、再读课文、读有所得
师:我们扫清了词语的障碍,相信大家再来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更多的.收获,想不想再读课文寻找新收获
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大声读出来吧,许多知识的果实还在等着大家去采摘呢。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得遍数多了,加上自己的思考,自然就会有很多收获,谁想把刚才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①生:老师,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松鼠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我觉得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小动物。
②师:谁还想继续交流
生:我知道了松鼠喜欢在树枝间活动。
我还知道了松鼠怎样搭窝……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4
教学内容:
云会告诉你(第1课时)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悠扬”写一句话。
2、能说出山村这所小学校的样子,体会学生喜爱自己学校的感情。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小朋友对自己学校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晴朗的天空,飘着一朵朵洁白、美丽的云,那美丽的白云,会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它们还想和我们说话哪!你们想知道他们要说些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布置读的要求。
2、在学生完成自读与组内学习后,教师检查反馈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出示学习题:
理解课文内容
1、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阅读练习:
读读课文,文中有()()()()向我们介绍了山村小学的情况。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你从他们的介绍中都知道了什么
2、你有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吗(老师指导学生质疑并解疑)
3、小组学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所学校什么样了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作介绍。
4、班上交流,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注意: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怎么说都行。说“美丽”可以;说“大”(与城里的学校比)也行;说“很小”也很好。无论说什么,都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然后通过填空或对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中自豪的情感。(指导朗读)
例如:
(1)填空,再读一读。
那()的瓦房,就是()的课堂。
(2)对比着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那瓦房,是课堂。
那漂亮的瓦房,是我们的课堂。
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3)激情朗读:我们的学校什么样如果你向别人介绍它,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体会山村里的这所小学校什么样。
5、练习用“悠扬”说话:
①学生汇报时,涉及到这个词的时候,先让学生说说它的意思。
②填空练习:()悠扬(即弄明白悠扬应和什么事物进行搭配)
③练习说话。
三、小结:你觉得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作业: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1、云会告诉你
那瓦房,是课堂。
那漂亮的瓦房,是我们的课堂。
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象之美。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四个太阳贴画
2、《种太阳》的音像视频。
3、搜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设置悬念
1、看到你们坐得这儿端正,老师奖励你们猜个谜语:"一个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你真聪明!板书:太阳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的,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是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自读读文,整体感知
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让我们赶快到文中去看看,请自读课文,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思考:小画家画了__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感受奇妙
这四个太阳,藏着作者的四个不同心愿。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上台说到哪个太阳,相机出示哪一个。
(一)感悟金黄的太阳
师:请闭上眼睛,想想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致吧!
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你知道有什么水果是秋天收获的吗
随机出示:果园里,果子熟了。(葡萄、苹果、柿子、橘子,梨,山楂等)引导学生用"果园里,果子熟了,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
②你们看,金黄的落叶飘来了,它正忙着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读)
2、选择金黄太阳的小组请起立,请你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尝尝水果的香甜,开心地把这一句读一读。伴乐朗读!
(二)感悟红红的太阳
⑴寒冷的冬天到了,小画家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此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冬日的温暖!(齐读)
(三)感悟绿绿的太阳
当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绿绿的太阳,瞬间你会觉得_____。清凉能换个词吗———凉快、凉爽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中表现出这种舒服吗现在请男生来舒服地读一读。
(四)感悟彩色的太阳
1、多彩的春天可美啦!老师也想读读,谁愿意和我合作读啊
出示:因为春天是个__________的季节,所以小画家画了________。(贴"多彩"卡片)
品读完学生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后,自学其余三个季节的太阳。
出示学习方法:
1、读一读(圈出表示颜色和感觉的词语)2、写一写(补充小诗)
(五)小结
师:小作者想要画四个太阳送给四季,让四季都那么美丽、可爱,如果是你,你会画个怎样的太阳送给谁
课件出示:我想画个____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_____ 。
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5中的第1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遇到事情,想想办法。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画家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小画家有着十分美好的愿望,他希望绿绿的太阳在夏天给大地带来清凉,金黄的太阳在秋天给大家带来丰收,红红的太阳在冬天给大地带来温暖,彩色的太阳在春天给大地带来多彩的颜色。表达了小画家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本节课我主要进行课文第一、三自然段的教学及与这两个自然段有关的生字教学。
课后,黄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了评价,很多话语点醒了我,让我茅塞顿开。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01-06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案03-24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1-18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03-18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