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9 11:49: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百 合花的形象及其蕴涵的深层意义

  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 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二、读课文

  全班齐读 课文

  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

  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

  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三、读懂百合

  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2.百合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断崖边上开出了洁白的花,你 觉得它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 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 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感悟百合

  师:伴随着百合花一路走来,我们了解了一株特殊的百合,它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懈努力,战 胜了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成 功地开出 了明艳的花,以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向世人证明了它的存在。面对这样一株百合,思考它成功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迪呢?能不能用一 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出示:聆听百合开花的心路历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要求:1.语言简洁流畅

  2.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任意选择角度谈体会

  例:内因决定成功的重要性;创造和谐社会,给他人发展提供舞台,鼓励支持他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就要做回自己,坚守本性等。

  五 、赞美百合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我们看到了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看到了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看到了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这样一株百合值不值得我们赞美呢?那我们就来给这株百合唱一曲赞歌。

  出示问题:以“心田上的 百合花开”为题,创作一首赞美诗,形式不限。

  要求: 1.能鲜明地突出百合花的.形象

  2.可任意选择百合花精神品质的某一方面

  3.可适当选择文中的句子或词语

  先谈谈诗歌的特点:简洁、短小;语言生动含蓄;感情真挚;节奏鲜明;分行书写等。

  师先做示范:你,断崖边上的一株百合,/弱小而不起眼。/但你坚强、自信,/你以微笑回答他人的鄙夷,/你以开花证明你的价值。/断崖因你的存在而美丽,/生命因你的绽放而精彩!

  学生写作,交流, 评价

  六、齐读课文

  看了大家的赞美诗,看得出大家对百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对百合的喜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百合的魅力。齐读文章。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株开在断崖边上的百合花,相信经过大家的解读,这株百合花也一定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最后,送给大家一株百合花,祝愿你早日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花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4、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解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怀、坏、唱、嘴”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中秋即将来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时候。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真是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在这么好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欣赏那宜人的秋色,认识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吧!

  出示、齐读课题:乡下孩子

  2、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先听听老师的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找到答案了吗?看来,光听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5、抽读课文。分小节读。容易读错:曾盛菜撑逮难懂的词:野菜馋嘴旷野(一望无际的广阔的田野就叫——旷野)特殊词组: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

  6、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抽读第一节思考: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句式练说:乡下孩子是------------------,是----------------。

  2、引导感情朗读闭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妈妈轻轻的摇着你,给你讲故事,教你读儿歌,你也正给妈妈唱着那好听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欢快的黄鹂啊,这时你觉得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幸福的、温暖的)

  3、带着幸福温暖地感觉读读第一句。

  4、爸爸又喜欢背着乡下孩子到哪儿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师:对了,背着乡下孩子到处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乐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谁的笑最美。

  带着这样的笑,读第二句。教师板书:幸福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第一小节。(美读)

  过渡:在家里,乡下孩子过得是那样幸福,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他们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师板书:有趣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些乡下孩子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线在文中把描写事情的词语标出来。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读一读。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处: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小结: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带着蝴蝶一起去学习……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啊!

  引读第一处课文(美美的)

  第二处:如果你就是乡下孩子,你会用草叶吹出哪些动听的歌曲呢?(学生说)小结:是啊,多么动听的曲子啊,多么快乐的乡下孩子啊。

  引读第二处课文。(快乐的读)

  第三处:一篮野菜,可撑圆了小猪的肚皮,吃的饱饱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引读第三处课文。(舒服的读)

  第四处: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呢。看到这么多的小鱼,小猫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第四处(高兴的读)

  5、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一读第二三小节,体会乡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是啊,乡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与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吧。板书:生长(阳光旷野)

  四、品读课文,仿创诗歌

  1、课件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动词的准确使用)

  2、老师的创作: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兔。(学生认真读)

  3、学生创作,写在书上。

  4、交流展示(来得及的话)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幸福像黄鹂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叶生长(阳光、旷野)

  挖野菜

  逮小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 (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

  (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 右下半圆“b b b”。 6字“b”。……

  3.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 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

  (7)指名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母亲...》。”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平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语文教案 篇9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激兴趣:

  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学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听读、入诗境、绘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播放《浪之歌》的配乐朗诵,学生凝神细听听。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显示: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博爱者

  三、品读、察情感、悟意蕴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

  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多媒体显示:炽热深沉的爱

  四、美读、习技巧、传情意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

  ⑴生理停顿;

  ⑵语法停顿;

  ⑶强调停顿。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

  ⑴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⑵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⑶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⑷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五、实践,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

  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

  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

  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六、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