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
黄娅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的互化,在实际应用中能合理地运用好单位。
3.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理解本单元知识,能够理解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规律与方法,从而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复习重难点
1.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如何正确用好棱长、表面积或体积方面的知识。
2.掌握应用棱、表面积、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棱,面,点基本知识,并展示长方体拆开成平面图的过程。
二. 回顾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S表= (a · b + b · h + a · h) ×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底面积×高 V= Sh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 ×6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S=a2×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 a × 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 V=a3
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对比,三. 体积与容积
立方米(m3)
立方分米(dm3)----升(l)
立方厘米(cm3)----毫升(ml)
体积(容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0。
四. 巩固练级
练习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填空,判断。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3
2、实际比计划节约了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3/8
4、乙数比甲数少2/5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出示课本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巩固训练
1、做课本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着“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集体讲评。
2、做课本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投影显示:
4/5×2/3+1/3÷1/6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看题后回答: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二、整理回顾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 4/7×8/9 2/7÷6/7
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
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5×4/7 2/3×1/4
2/5÷3/7 8/9÷1/4
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3/4×3/5+1/4÷5/3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观题口答出顺序。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
②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5×(3/4+1/4)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3、整理比的知识。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学生汇报。
(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 )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0.45:0.9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2、完成课本第112页第2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
3、完成课本第112页第3题。
指名口答。
4、完成课本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课本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3页第6、7题。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一、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二、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具准备: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
教学过程:
一、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
1、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欣赏奥运会场景,问题:2008。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
2、点动成线
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很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
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
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
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而各个比赛地点离住所较远,他们要从住所到各个比赛地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可以自己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展开时)刚才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经论: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
4、面动成体(演示多媒体)
比赛完了,运动员们回到酒店,他们开门了,你们看酒店的旋转门,观察这个旋转门,你们想象得出这个门经过旋转后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先来看长方形,猜猜它转动后成什么图形,(圆柱)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小旗。你发现了什么?绕哪里旋转?(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形成圆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两个图形,绕轴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刚才我们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小旗,经过旋转分别成了什么立体图形? (圆锥、圆柱、球体,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5、 总结
能用自己话总结一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吗?(板书:点———线———面———体)
(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圆柱形的压路机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长方形的面经过折可以得到一条线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个点呢?点是构成线的基本要素,线是构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构成体的基本要素,这里点是最基本的要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模型
颗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在这些立体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我们已经研究过它们的特征、还学过表面积和体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
1、圆柱的认识。
①把你们准备的圆柱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圆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②师将圆柱体透视图贴于黑板。
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征?先独立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④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在圆柱透视图旁板书。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个圆
1个侧面,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无数条高
(在教学侧面展开图时,师让学生用剪刀将圆柱形纸筒剪开,体会沿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斜着沿直线剪,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圆柱的高时,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让学生描述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高?体会圆柱有无数条高及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再让学生指出透视图上圆柱的高)
⑤学生边总结圆柱的特征,师边演示课件,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圆柱、圆台、圆锥的`过渡与比较。
师课件出示圆柱透视图,演示上底面逐渐缩小,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现在还是不是圆柱?为什么?师告诉学生这样的形体叫做圆台。
课件演示上底面继续缩小,变成一个点,它叫什么?
3、认识圆锥。
①能不能和圆柱对比着研究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②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有序归纳,并在圆锥透视图旁板书。
1个顶点
1个底面,是个圆
1个侧面,展开是扇形
1条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几条高?先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尝试在透视图上画出圆锥的高)
③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4、圆柱与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
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
(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所以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不必教师的讲解,就可以自己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三、练习应用
1、下面哪些形体是圆柱体?
2、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四面第四题)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是圆锥体积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对:“是3倍”。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还是3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研究的。)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6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3.通过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迁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掌握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二)导入新课
通过分数乘以整数意义的学习,使我们看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确列出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书)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师:结合题说一说,把谁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书)
投影:
先观察图,然后列式,结合图说出算式意义。(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3)不出示投影图,你自己还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别列式,说意义。
列式?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5)观察概括:观察(2)、(3)、(4)几题的列式,乘数是什么数?(分数)(板书)被乘数是什么数?(分数、小数、整数)我们统一叫做一个数。(板书:一个数)
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练习:说说算式意义。
2.推导法则。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那么一个数乘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耕地多少公顷?
(把一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时耕的。)
拿出发的纸,说明:这张纸表示1公顷,你能折出一小时耕的公顷数吗?并用红斜线表示出来。(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①再贴出一张折叠后的结果。
这1份占1公顷的几分之几?怎样理解?(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边说边用虚线延长5等分的线。)
论,后订正,板书)
分数有什么关系?(原式两分数的分母相乘。)
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订正并板书。
贴出在折纸上表示的结果。
观察:原式和结果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概括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讨论、订正)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一练
投影订正三种做法:
比较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好?注意:先约分再乘。(板书)
(四)巩固练习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计算例2中算式的`结果。
投影反馈时,强调先约分。
3.第7页,第1题,看图填空。(做书上)
4.先说过程,再说结果:
5.第7页,第4题,列式计算。
6.判断: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意义是什么?法则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案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意义;用动手折叠、画,讨论等形式推导法则。使学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结合,如例3第一问,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问则是放开让学生依照第一题的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列式、画图、说意义、推算结果。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复习旧知:
(一)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的带分数是()。
2、1米的3/7是()米,3米的1/7是()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厘米,时针扫过了()平方厘米。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9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1/3×9/14 2/3 × 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6。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
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
分步:
135×8/9 =120(朵)
120×3/4 =90(朵)
综合:135×8/9 ×3/4
2、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
4、练习。
做“练一练”。
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①3/7 与2/3 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3/2 的1/9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2、长方体的长是5/6 米,宽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6、8、9题。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王大妈买了3只鸡和1只鹅,已知1只鸡的价钱是一只鹅的1/3。如果把鸡都替换成鹅,那王大妈的钱可以买( )只鹅。如果把鹅都替换成鸡,共可以买( )只鸡。
2、张师傅和王师傅合作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做3小时,张师傅做4小时,张师傅每小时比王师傅多做5个,如果按王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减少( )个;如果按张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增加( )个。
二、解决问题
1、王强家买来3大瓶果汁和5小瓶果汁,一共有3000毫升。每个大瓶中的果汁比每个小瓶中的果汁多200毫升,每个小瓶中装有多少毫升?
2、一只羊和四只兔子一共重48千克,一只兔子的重量是一只羊的1/4,一只兔子和一只羊各重多少千克?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3、做练习十一第9-12题。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创新练习
1、一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的题不得分。小华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84分,她做错了几题?
2、甲数比乙数多8,甲数的5倍与乙数的7倍一共是772,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以上创新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练习,不作为统一要求。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8、13、14题。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3.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
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 ∶ 173。
4.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 ∶ 20,第二杯是1 ∶ 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 ∶ 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外延伸
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4。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 (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 (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6、第11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第14页练习三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有两个例题及其随后的试一试。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的概念。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书盒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了容积的概念。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玻璃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玻璃杯的容积,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容积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体积与容积意义的学习是后面学习体积(容积)单位、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到大小各异的物体,还感受到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纸盒所能装的东西有多、有少,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体积与容积的原型。现在要把这些生活原型概念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能会受到表面积的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也可能会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体会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操作与交流中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数学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容积实际含义的理解和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准备:
杯子,水,水果若干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占空间"
1、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动画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
2、大家觉得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是瓶子里的水增多了吗?
师:这说明石子占据了空间,石子的投入把水的位置挤跑了,水面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
【设计意图】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乌鸦的聪明,而且初步体验到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实验操作、充分感知
(一)教学例6,认识体积的意义
实验一: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板书:物体 空间
实验二: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还是这两个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李子(教师准备时,可选择大小差异较大的两种水果),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 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李子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
实验三:深入理解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板书完整体积的定义。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物体越大,它所占的空间越大,体积就越大;反之,体积就越小。 【设计意图】"体积"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可能知道体积的意思,但让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把它准确表述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借助直观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猜测、验证活动中一步步概括出"体积"的定义,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练一练:比一比,小红和小青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二)教学例7,认识容积的意义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盒子里装的书,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讲述:左边的书体积大,说明左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大,右边书的体积小,说明右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小,可见,不同的盒子,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的定义)
提问:那么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容器所容纳的体积越大,它的容积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的方法可有多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简单可行的。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借助直观的大小不同的书盒子理解容积的概念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到一个容器容纳的空间越大,容积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三) 比较体积和容积的不同点
图片出示一个泡沫箱,如果说泡沫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你同意吗?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是指物体的外部,容积是指物体的内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根据题意,让学生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吗?
2、你还有些什么收获?
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收获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2、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外部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物体内部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15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5/6:3/4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 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8-30
[精选]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0-24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7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6-3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精选)06-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5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