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30 09:10:08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指名回答,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1.想,2.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

  (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推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典型例题

  ☆例1.根据得数大小,把下面的算式从大到小排列。

  分析:这是算式大小的比较题目。得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根据得数大小 确定相应算式的大小。

  注意,写的时候,要写算式,不能写算式对应的得数。

  答案

  ☆☆例2.6=( )-( )

  分析:此题也可写成( )-( )=6.先想减数可以是几,再想几与6合起来是几,这最后的“几”就是被减数。

  此题答案多种,在目前所学知识范围,有10种答案。

  答案:

  6-0=6;7-1=6;8-2=6;9-3=6;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例3.从下面五个数中,选数写减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11 16 9 7 2

  分析:用11、9、2三个数:11-9=2 11-2=9

  用9、7、2三个数:9-7=2 9-2=7

  用16、9、7三个数:16-9=7 16-7=9

  答案:11-9=2,11-2=9,9-7=2,9-2=7,16-9=7,16-7=9.

  例4.6+6=□+5 □+5=8+3

  分析:解答这两道题时,先要计算出不含有未知数的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这个得数推算出□里填几。

  想几和5相加等于12,所以□里填7.

  想几加5等于11, ,所以□里填6.

  答案

  例5.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列共有多少人?

  分析:这一列学生共包括3个部分,一部分是小明前面的5个人,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6 个人,第三部分就是小明自己,因此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三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题一,“做一做”第一题,练习十二第1—6题及相关的扩展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含义,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鸡图、本课教学的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尝试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听算练习.(每人一题)

  二、准备题:贴图并出示题目.

  原来有3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提问:A: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B:怎样列式?等于几?

  C: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要把原有的小鸡和又来的小鸡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三、导入:再贴一只小鸡.

  提问:1、谁能说出图意?

  2、还是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只是比原来又多了1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试着列出算式?

  3+2+1=5(只)

  3、谁会读这个算式?全班齐读.

  4、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不同,它有几个加数?几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算式.

  5、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连加”.

  6、谁能照例说出几个连加算式?(举不同的例子,包括多个数的连加.)

  四、新授:

  刚才教师没讲,但是你们都知道3+2+1=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将3只小鸡与先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是5只小鸡,再用5只小鸡加上又跑来的1只小鸡,一共是6只小鸡.)

  3+2+1=6你们同意吗?

  五、二次尝试:

  请同学们摆小棒列算式.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再摆2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指名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

  六、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

  2、先说图意再列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能搜集信息,并从信息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难点: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20内的加法,运用这些加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口算题:

  8+5= 9+7= 15-10= 4+7= 3+8= 7+6=

  5+9= 9+3= 2+9= 4+8= 5+6= 7+5

  学生先在本子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指名学生口答并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想一想,填一填

  8+5= 9+7= 4+9=

  (1)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计算过程。

  (2)请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及时板书。

  小结:我们用“凑十法”来计算这些加法,可以把前面一个数分一分,让后面一个凑成十,也可以把后面的数分一分,让前面一个数凑成十。

  三、看图写算式

  1、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图后写加法算式。

  2、出示:复习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

  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复习第7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问:我们班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说,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4、复习第8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看着图写出算式。

  5、复习第9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

  6、复习第10题。

  讨论:小明最少的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对平时教学中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重点指导。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 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 听口令做动作。

  (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 排排座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 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

  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 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 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 ?? 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

  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 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四、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 辨左右,答问题

  3 ,9, 7 ,6, 4 ,2 ,10 ,8 ,9 ,11 ,0 ,5 ,1 ,数字6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 数字0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 将这4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2.(出示课件图片)

  小灰兔出去玩,看见小白兔从( )边走来。小白兔的( )手拿着花,( )手拿着气球。小马从小灰兔的( )边走来,正在和它( )边的蝴蝶游戏。

  3. 想办法使左、右两边的柠檬同样多。

  左边有___只柠檬,右边有___只柠檬。如果从___边拿走___只柠檬,就和___边同样多。 或在___边添上___只柠檬,也和 ___边同样多。 还可以从___边拿___只柠檬放在___边,两边也是一样多。

  动脑筋:(出示课件)

  1. 小丁丁整理铅笔盒时把铅笔放在尺的左边,橡皮放在尺的右边,那么铅笔在橡皮的( )边。

  2. 看电影时,小红坐在小兰的右边,小兰坐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华坐在小红的( )边第( )个位子。

  五、总结

  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算子,让学生看着算式说说:这些算式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写出结果。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5. 8 6 4 3

  6. 8 6 4 2 0

  7. 6+2=8 7+3=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7

  一、比较——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八、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第一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认识10以内的数

  课题、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课题1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课题:有趣的数字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分一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玩泥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合与分

  课题:合与分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7的组合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如: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6和1组成7,5和2组成7,4和3组成7.

  课题:分一分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动的情境中,经历8、9的分解过程,根据“分”的结果体会“合”的情况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⒈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题: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例题: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5-2=3

  第四课时: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⒈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⒊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只猴子”

  观察情景图,能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或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第十课时整理10以内减法表

  教学内容: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1.区分时针和分针呢?2.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3.画时针,分针

  第二课时: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一年级上数学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数学方法的探究,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9加几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运动场情景激趣引入,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运动会上看看,你看到什么?

  生随意说

  2、找朋友:相加是10的朋友连线

  3、口算。(生自主算后抽生说)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运动会场景

  (1)同学们比赛的特别辛苦,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水,你看到了什么?

  (2)若学生关注的不是水的数量,那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把这些水分给运动员们,首先要知道有几瓶水?

  2、师: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啊?

  生:12瓶,可以让多个人说。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有12瓶水,请把你的方法跟你同桌说一说。

  生1:我是用数。

  那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请生数

  生2:我是接着数。

  生3:外面拿1瓶,放到箱子里,正好是十瓶。

  为什么要放1瓶到箱子里呢?(多人说一说)

  3、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总共有12瓶水,那谁能列一个算式。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请问盒子里有几瓶水?板书:9

  盒子外面呢?板书:3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盒饮料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9+3=

  得数是几呢?9+3真的等于12吗?

  教师指导学生摆。9根代表盒子里9瓶水,再拿出3根代表盒子外面的水,放在右边。想一想你们可以怎样移一下,就能马上看出9+3等于12了

  请两名同学说一说,演示一下。是这样移的吗?接着问:现在盒子里有几瓶了?(10)外面变成几合了?(2)现在是不是变得很好算了?一共是几瓶水?(12)10+2=12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移的?

  刚才我们把3瓶水拿掉了一个,实际上是把3分出了一个,我写在这(板书:1),还有几瓶水?(我写在这),这不就是把3分成了1和2,盒子里本来有9瓶水,我们又拿来了一瓶水,合起来是几瓶水?让后我们再把10加上2个,就是12(板书:12)

  小结:现在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来计算9+3的?

  现在我们也来比赛一下:看谁先把小棒堆成一堆,放好。

  4、看主题图提问

  (1)我们继续回到运动场上,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提个数学问题,(出示)

  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远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

  算式怎么列?板书:9+5

  (2)再用小棒来摆一摆,踢毽子的小朋友用几根小棒来表示?跳远的呢?想一想怎样移动小棒就可以马上算出9+5等于多少了呢?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思维图。

  (4)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问——老师提)

  那老师来提问:

  1、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小棒的吗?

  请让小棒回到口袋里

  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我们不摆小棒,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摆小棒?

  5、小结:怎样计算9加几?学生自主说,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同桌进行)

  2、说一说。(师示范后同桌交流)

  3、我们去看看数学问题馆里有什么问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解决

  出示:你能给大家说说图的意思吗?(先圈10,在计算)

  提高练习(给小动物找家)

  学生先自主算后集体交流反馈。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得算式都是和几有关的?那么你学会了吗?

  板书

  9加几

  952500157162510

  10

  15525757327901

  2

  1

  2

  17811755143501019175552450 9 + 3=12想:9加(1)得10。

  10加(2)得(1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9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1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6)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总结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比 一 比

  长和短  高和矮  轻和重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钓鱼图片 7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

  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扛着鱼竿,提着水桶来到小河边钓鱼。小猫刚把鱼钩放进水里,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小猫丢下鱼竿,去追小蜻蜓。小猫扑来扑去,蜻蜓没捉到,只好失望地回到河边。这时,猫妈妈已经钓上了一条大鱼。小猫赶紧坐好,认真地钓起鱼来。没过多久,一只小蝴蝶飞来了,扑扇着翅膀,美丽极了。小猫又去追蝴蝶,追来追去,蝴蝶没逮到,时间也白白浪费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好难受呀!妈妈走过来,摸着小猫地头说:“不要难过,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只要一心一意,一定会钓上大鱼的。”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决定不再贪玩了,认真地钓起鱼来。蜻蜓和蝴蝶又飞来了,小猫连看也不看,两眼一直盯着鱼竿。不一会儿,小猫也钓到了很多大鱼。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钓上了很多大鱼呢!”最后,猫妈妈钓到了7条大鱼,小猫钓到了4条大鱼。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评析: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猫妈妈钓了7条鱼,小猫钓了4条鱼,一共钓了几条鱼?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4=11)

  师问:7+4=11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数数法:从1、2、3、4……11,一共有11条。

  接数法:猫妈妈钓了7条,然后接着数8、9、10、11,一共有11条。

  凑十法;我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指着钓鱼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4条鱼分成3条和2条,7条和3条凑成10条,10条再加剩下的1条个,等于11条。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今后做题时哪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就用哪种方法。

  (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独立提出问题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2.教学例2.

  想一想

  7+5=□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7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三种方法。同时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巩固反馈

  师:回到家以后,猫妈妈把它们今天钓的鱼做成了丰盛的晚餐,馋的小猫直流口水,小猫能吃到香喷喷的鱼吗?老猫还要考考它。同学们你能不能帮帮小花猫。让小花猫吃到香喷喷的鱼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猫吃鱼”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条鱼的后面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如果你算对了,小花猫就能吃到你这条鱼了。

  (通过游戏的练习方式,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总结

  师:你知道今天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7加几。

  师板书:7加几

  师;计算7加几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有的用凑十法算的快;有的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算的快.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1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2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九 十五 十一 二十

  (3)学生数数

  (4)两个两个的数

  (5)填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数位顺序图

  提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提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学生做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3小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什么?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1)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2小题。

  先让学生口答,再在教材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我是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我比8少1,我是几?我是14和16之间的一个数,我是几?等等……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06-1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7-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6-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0-2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