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31 07:58:5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3.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

  教学难点:

  1、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蕴含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说——悟——练,三步一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以“说”导入:以学生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

  1、课前让学生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

  2、学生上讲台“说”:① 简介朦胧诗(特点、产生背景)②什么是变奏曲?③谈谈星星的天文知识。 ④朗读一首与星星有关的诗歌。

  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熏陶。诗歌与诗人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诗能传情。诗人江河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大革命时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星星变奏曲》。(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说”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诗歌《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概念,变奏曲的认识对理解诗歌背景,理清诗歌构思特点是有必要意义的,所以要让学生课前弄明白;同时,星星知识的补充,有关星星的其它诗篇的的阅读对课堂解决重点意象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联系讲课内容之余,提高学生“说”的自主性和“说”的表达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 读中悟学

  (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理清结构:

  第一节

  (前4行):

  (后12行):

  第二节

  (前4行):

  (5至12行):

  (后4行):

  (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

  【析主题】: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的问题,领悟诗中星星的象征意义。

  1、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解释阐述

  (1)诗中出现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学生先在判断上对认识意象的特征。

  (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义: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象星星落满天空: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学生联系具体语句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星星”这个意象在诗中出现次数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单独依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意思了解其具体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领悟

  感悟 我读 ,这句话象征

  表达诗人 情感。

  设计意图:领悟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确解读意象之象征意义的方法:“星星”指代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征光明。

  感悟部分让学生懂得通过诗歌意象作用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主题的地步。如:我读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句活象征着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次环节主要以课堂合作的形式,通过“星星”这个意象特点来领悟象征意义,最后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语言】:

  1、找出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主要然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节诗的形式,绝大多数同学能找出来。

  如果…… 如果……

  谁不愿意…… 谁愿意……

  温情、浪漫 ———— 寒冷、残酷

  对比

  2、结合构思的特点,说说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此题难度系数稍微增加,主要让学生结合“音乐变奏曲”的特点来认识诗歌结构相称,意境变化的特点,回应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从诗中找出“如果……谁不愿意……”与“如果……谁愿意……”这两个句式,欣赏诗歌诗节对称,意境对比的手法。课后再学会仿写。

  修辞特点:

  选出两则例题,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从中领悟修辞的分析手法。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会颤抖?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心灵的寒冷孤寂,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而平静的夜间,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接着,让学生从中领悟解答修辞的分析层次。

  领悟 比喻、反复、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能营造优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在典型例题的示范下,让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修辞,并对修辞作用能够从象征意义——反映的情感作逐层分析。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走出课外,从而学到语文的学问而不仅仅是《星星变奏曲》的知识。最后,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演练。

  三、课堂演练

  (1)“柔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

  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

  这一过程,老师选派2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余学生座位上完成。完成后,我让下面的同学仔细审视黑板答案,并不急于判断其对与错,而是从答案中获取启发,完善自己的.答案,进而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有实战的演练。动脑还要有适当的动手,才能真正将知识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实时的反馈。演练过程中,如何理解如何运用都带着学生个性化的感知,不应以教师的思维习惯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练习完成的时候,老师并不急于为学生定夺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去审视黑板上的答案,从中得出启发与借鉴,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题方法。

  四、小结(板书)

  1、意象:“星星”象征光明。

  2、语言:变奏曲式的构思;精妙的修辞。

  作业:

  【同步阅读】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这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并想想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2、“寂寞地燃烧”意味着什么?

  3、诗的最后四行,用“谁不喜欢……”的句式,着重表现什么?

  4、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巩固,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补充。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总结】

  我准备的是初中三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以作者简介,朦胧诗简介作为导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此诗前了解相关内容,包括文章背景,情感基调,朦胧诗的主要艺术风格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导入过程的5分钟内,其实很难,学生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老师一直在灌输这些基本知识,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接受,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如果作为改正的话,可以让同学们在上课前自己查阅相关作者资料,提前预习诗的内容,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

  接下来的上课内容是从六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的,一个是圈画诗中的意境,四个问题是围绕两节诗的相关问题来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是思考回答两节诗的关系。问题是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和诗的内容联系很紧密。本来很自信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困难重重,同学们在找答案的时候会有很多疑惑和困难,最后讲完了,很多同学也被绕进来了,表示没有听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充分预习,对诗的内容把握不好;第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所以跟不上课堂节奏;第三,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速度稍快,讲的内容不仅凑。所以如果改进应该在这里方面多下功夫。

  上课内容是诗,本来就有一定难度,上的过程中真的就是有点艰难。所以,教学技能、技巧还需要多加练习和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熟字带生字法。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设计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计

  画一画桂林山水。

  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秀峰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五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忧患 众说纷纭 弱不禁风 归宿 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情散文,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情色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

  二是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疑难句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联系上下文文意。这一步比上一步更进一层,学生必须对课文有全面、较深刻的理解。

  三是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展开讨论。文中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学习时找出几个例句,分组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赵州桥及现代的桥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

  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先分小组朗读,再小组之间比赛读。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品读体验

  1.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

  美观

  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

  2.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

  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

  3.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演一演: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

  3.练一练: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三巩固延伸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

  a.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

  b.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c.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

  1.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根据老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学习写作方式,积累美词佳句。

  2.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ie üe er》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复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过程与方法: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er的拼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er和ye。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ye

  出示ye,引导读ie。但已经变成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跟他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分组读。带调读,并选择其一联系生活说话

  (二)教学特殊韵母er

  猜谜引出er的教学

  1.猜一猜。

  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指名说(耳朵)

  2.出示er,耳朵的“耳”读第一声就是他的'名字。教师范读er,出示特殊韵母er,讲解它是由e和r合在一起,但不是复韵母,它发音时舌头要往上卷。

  指导学生跟读,练读,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

  3.教师重点说明er很特别,他不像其他韵母喜欢跟声母交朋友,他喜欢独来独往,人们都叫他特殊韵母。瞧,他带着帽子走来了。带调读er的四声。并选其一联系生活说话。

  4.变化指导读er,练习er的四声。ér(儿童)ěr(耳朵)èr(第二)

  5.小结:er发音时舌头往上卷,是个卷舌音。它只能单独做音节,不和声母相拼,用法很特别,所以叫它“特殊韵母”。

  三、巩固练习

  1.出示:ie ue er ye yue 开火车读,齐读。

  2.比一比,读一读。

  ie---ei ei--er iu---ui ie---üe

  3.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聪明。打乱次序认读带调ie üe ye yue

  4.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ē椰子 yé爷爷 yě田野 yè树叶

  ér儿童 ěr耳朵 èr一二三四

  5.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拿出自制的复韵母卡片,老师找一位同学读韵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四、总结

  这几节课我们ie ue er ye yue,同学们要多读多练。学会正确书写和发音。

  五、作业

  课后练习读写复韵母er

  板书设计:

  ēr ér ěr èr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难句的理解,感受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二)教具准备:

  小推车、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词语。

  雷暴爆炸揭开钥匙不足为奇

  上帝推测毙杀骤然欣喜若狂

  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可用哪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人们把他看成什么?这说明什么?读这段时应用怎样的语气?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5自然段。

  第2自然段:

  介绍富兰克林。

  这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作用?介绍过渡段。

  第3自然段:

  富兰克林观察到雷暴与静电有哪些相似之处?得出的大胆推测是什么?“人们熟知”指什么?人们的`态度怎样?什么叫“冷嘲热讽”?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

  自读讨论富兰克林做了个怎样的实验?这个风筝特殊在哪里,怎样放的,发现什么,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复述内容。

  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讲什么?“震惊了世界”?(使世界上人们大吃一惊)“宣告”?(公开告诉人们)“无稽之谈”?(没有依据的话。)“天火之谜”已被富兰克林解开,与第2自然段设问自答的内容互相照应,“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指导朗读。

  (3)你觉得富兰克林是怎样的人?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朗读。

  3.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进行了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研精神,说明了只有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4.练习用“推测”和“不足为奇”造句。

  (1)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2)指名口头造句,集体评议。

  (3)书面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5.布置作业:

  凭借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早就观察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放风筝--震惊世界

  (四)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

  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

  1)、本文是( )说明文。也可是( )说明文。

  说明对象:( )

  2)、对象的总体特征:( )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本文结构特点:( )

  5)、说明顺序是( )。具体是从( )到( ),

  从( )到( ),从( )到( )。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

  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2、师生交流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3、课件展示说明文相关资料。

  4、寻找苏州园林美点:

  学生自由读文

  圈划出文中语

  句加以说明。

  5、组织交流、评价。

  6、小组讨论:宣传苏州园林。

  7、师生共同总结本基恩、内容。

  二、〖课堂练习〗——技能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1.第二段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层次”,四个排比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体会说明文结构的严密性,和多样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小作文:我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可用逻辑顺序,也可用空间顺序,也可二者穿插使用。

  字数为150字。

  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