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31 10:07: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例(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例(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正确选择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谈成语”。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桌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

  2. 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完成习作,语句通畅,用词准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向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我这里也有一些小动物,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它们不愿自报姓名,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猜对了可获精美礼品一份。

  1.出示谜面,请同学竞猜。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谁总是叫妈妈——羊

  一个小贼头,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专在夜里做坏事——老鼠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们是谁呢?(抓住特点)

  2.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跟小动物拍的照片或搜集的相关图片,说说拍照原因。

  4.指名回答。(可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5.请几位爱好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其它同学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一首儿歌,不会编的可说一句自己想对小动物说的话。

  6.欣赏学生绘画,听儿歌。请同学交流为什么画得这么好,你编儿歌的依据是什么。(外形 生活习性 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二、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1.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美的画,编出了如此好听的儿歌,真棒。现在,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刚开辟了“欢欢动物乐园”这个新栏目,需在本班招小记者两名,小主持人两名,用什么方法推荐自己呢?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2.讲特征,议说法。

  现在请你来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外形、吃食、叫声、睡觉、和我发生的事等)

  (一)分组讨论

  要求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交流自己观察了什么小动物,分别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推荐,班级交流。

  1.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讲这种动物的一个特征。学生结合观察纪实卡自由汇报自己观察的小动物。

  2.师生评议,评选出预备级小记者与小主持人。

  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三、合作学习,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可能还有的同学对你喜欢的动物生活习性还不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你喜欢的动物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可以互相补充。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画动物、说动物、找习性,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能按一定顺序把它描述出来,老师感觉到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所以才把小动物介绍得如此可爱。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五、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学生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朋友们最喜欢动物啦!机灵可爱的小猴,性格古怪的小猫,色彩斑斓的孔雀,勤劳的小蜜蜂,……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写写它们,也挺有意思,今天咱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评: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评:准确简洁地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师小结:介绍动物外形特征确实要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描写小动物习性时,应该把它的特点写清楚,并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好词。在表达你对小动物的感情时,必须选举一个生动有趣的真实事例,才能吸引读者。(写外形——抓顺序 写习性——抓特点 写感情——举例子)。

  4.学生作文。

  A、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B、自由布局谋篇。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1.学生拿出读书笔记,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好词好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教师出示为学生搜集描写动物的资料。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四人小组内轮流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三、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板书设计:

  我喜爱的小动物

  观察 外形

  简说 生活习性

  详写 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包括组词、分类、连线、做统计图、写话、阅读、编故事、金钥匙、期末总结等内容。

  比一比,组成词语,是比较形近字练习。

  看谁组的词多,是积累词语练习。

  分类练习,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不管怎样划分,并列的几类应该用上所有的词语。

  读一读,连一连,练习拟人的说法,这个练习重点不是教给学生什么是拟人手法,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把词语搭配正确的水平上,而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对夏天景物的感情体验上。

  记录夏天的气温变化,填统计表,做统计图,这一练习中,填表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对温度计的观察或听本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预报,不能凭自己的'感受、想象去填。曲线统计图可以与数学老师配合做。

  观察夏天的变化,写一写,这一题与上一题紧紧配合,学习效果会更好。上一组句子要求写夏天新产生的现象;下一组句子要求写在夏天生长、发展的事物。两组句子的区别体现在更上。

  读一读,是自读《特蕾西的冷饮店》,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

  编故事,根据教材中创设的地方,瓜地里冰箱前池塘边去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读一读,背一背,背诵古诗《小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转瞬即逝的自然美景,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金钥匙向学生提示了三点:一是告诉学生看报纸也是学习;二是问你经常看报纸吗?提示学生应该经常看报;三是问喜欢看什么报?提示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看的报纸。

  自检这项练习,提醒学生运用音序查字法解决实际问题。

  期末总结,从学习兴趣、识字、背诵、口语交际等方面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做了总结。

  教学建议:

  比较形近字一题中,对前两组字,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汉字的知识和识字方法鉴别。第三组可以在认读、组词后问学生:怎么才不会把这两个用错?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第四组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集中力量记一头,可以集中力量记酒,因为酉字的字于酒有关,像醉、酣。记住酒,洒字就不会读错写错了。

  看谁组的词多,可以开展词语比赛,然后再扩展一下,看看每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一些或全部词语写在本子上。

  分类,教学时,可以先按照丁丁的办法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什么分类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读一读,连一连,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配以轻快的音乐,朗读《多彩的夏天》,营造吸引学生想象的磁场。学生连线后,要读一读,画一画,这个练习可与学习课文《多彩的夏天》结合。

  填气温统计表,画统计表,这项练习中,填统计表要求学生在做的事情一栏中做到:①仔细观察生活的变化;②这个变化应该与气温变化有关系;③组织好语言并写出来。开始一两天可能只有部分同学会做,老师可以组织大家交流,互相启发,再观察,再写。观察的对象不必局限在家里,可以观察街上、学校里等地方的变化。统计图做完后,让学生看看曲线的发展趋势,说一说,再写一句话,或者直接填写下一题。可以把本题所有填写的事物统整起来,分成两大类分别造句。

  《特蕾西的冷饮店》这个童话,故事有趣,语言贴近儿童,可以由学生自读。读后请学生说一说,特蕾西为什么能从北极熊夫妇招的工人变成冷饮店的主人?

  编故事可以分小组编,每小组选一题,每人都得说上一两句。然后全班汇报,可以一个代表讲,可以边画边说,可以用对话的形式,也可以表演。然后全班评议。

  古诗《小池》,除了熟读背会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教师不要讲得太多。

  金钥匙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一是请看过报纸的同学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二是创设条件,想办法与报纸经常接触,有了报纸,还要培养看报的习惯。三是要引导学生讨论:从报纸上收获多的同学,你看的什么报?

  自检,可以在这时举行比赛,比赛查不认识的字,查不会写的字,成绩好的,最好有一点小奖励,作为两年来学习的一个总结。

  期末总结这一项内容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操作时,可以做到两项升一个星,六项共三个星,老师要特别关心那些得星不多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结合平时的教学,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认字是识字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互查评价;写字方面,可以以平时的写字本、造句本、日记本为检查对象,让学生自己检查完的这些本子为评价依据。独立识字能力,需老师检查。背诵可以由学生互查,必须保证题目画线的课文全部会背。口语交际方面,可以采取自查和小组评议的办法。最后一项是总的评价,因为每个学生起点不同,彼此又有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上面各项中有的情况不理想但孩子自己很满意;二是有的孩子学得不错,却对自己不满意。对于这两类学生,老师要尽量把工作做到每个人。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二年级

  播放歌曲:小白船

  师:你看过什么动画片。

  生:看过蓝猫三千问。

  生:神奇宝贝。

  师:我也喜欢蓝猫。

  出示面具。

  师:我想把这个面具送给会上课的同学。

  师:这些生字能读好吗?

  生读词。

  师:宽阔,宽广这两个词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八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看图,我们一起看。

  看图,了解词的意思。

  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拦桥。

  师:词语大家读得真不错,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读课文,大家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三位)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河水真的很清,清澈的河水,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碧绿。

  生:一尘不染

  生:清清。

  生:一望见底。

  师:一眼见底。

  师: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眼见底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鱼儿和水草。

  生:我看到了海市蜃楼。

  生:我看到了金光万道。银光闪闪的光芒。

  生:小青蛙。

  生:看到了大楼房。

  生:绿绿的大荷叶。

  生:粉色的荷花。

  师: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亮晶晶的星星。

  生:白白的鸭子。

  师:在玩水呢。

  生:树叶上有一滴露珠。

  师:在清澈的河水时,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再读一读。谁能读出来。

  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真会读书,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二三四自然段,看谁读得好,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二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的?

  生:第二自然段中什么叫大鼻子的货船。

  师:问得好!你猜它是什么?

  生:就是货船前面的部分。

  生:我觉得就是货船前面很长。

  生:因为运货的'时候。大鼻子的货船。可以提高……

  师:你真会学习,蓝猫最喜欢会学习的孩子了。

  师: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

  师:读这几句。

  生读。

  师:能读得更宽广些。

  指名读。

  齐读。

  师:三四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雄伟的斜拉桥。

  课件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师: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生:斜拉桥真长啊。

  生:斜拉桥的柱子多高啊。

  生:斜拉桥很壮观。

  生:斜拉桥边上的灯真美啊。

  师:谁来读一读。

  师: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相会不懂。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一直聚会。

  生:相逢重逢。

  生:牛郎织女是在鹊桥上相会的,怎么会在斜拉桥上相会呢?

  师: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师:真会学习。奖励。

  师:每年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牛郎织女才能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经常能够相会。谁来读读。

  生读。

  师:陈老师听出了你美好的心。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你一定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师:陈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河面读得再宽广一点,就更好了。

  指名读。

  师:看图,上面的座是拦河大坝,另一幅图是葛洲坝。介绍葛洲坝。

  真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谁来读一读。

  师:学完了四个自然段,现在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来读第一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

  师:银河呀,我还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

  师: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如果是你,你想问银河什么呢?

  生:银河呀,你里面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啊?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大啊?

  生:银河呀,你是不是河。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银河是一条光带。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长啊?

  生:银河呀,你的里面有没有高楼大厦啊?

  生:银河呀,地球上的东西能不能到你那儿去啊?

  生:银河呀,你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呀?

  生:上节课我们说过,是由星星。

  生:银河呀。你那里有东方明珠吗?

  生:银河呀,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银河呀,在你的上面有没有海市蜃楼啊?

  生:银河呀……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

  师:介绍杨利伟,播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杨利伟叔叔真伟大。

  生:杨利伟,你真了不起。

  生:上天下地。

  生:杨利伟,你真厉害。

  师:有没有什么想问杨利伟叔叔什么?

  生:有没有看见长城。

  生:问天上有没有…

  生:我想问,你在天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生:……

  师:是啊,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杨利伟叔叔。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师: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

  生:我也会驾驶着……

  师:编书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飞船还没上天呢,但是现在……

  坚定信念,总有一天,我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

  齐唱……蓝猫。

  师: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5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

  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阔的海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像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

  缝,一点

  光,一分

  钟。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背景及设计理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这个话题着重于帮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第1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三、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一面放大镜。

  2、有关校内某棵大树附近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的卡片。

  3、选择好校内一些可供学生寻访调查的场地。

  四、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1、同学们,我们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迷语,猜猜它是谁?

  2、出示迷语:

  身体半球形,

  背上七颗星,

  棉花喜爱它,

  捕虫最著名。

  3、说说七星瓢虫是怎样的动物?

  (迷语导入,既能迅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迷语本身又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迷语中隐含着有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等描述,对后继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九月里,我们如果去寻访小动物朋友,估计你能找到哪几种小动物?

  2、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老师去拜访了几位小动物朋友,猜猜老师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 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

  l 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2、交流与沟通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母爱,使学生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4、养成思考生活的习惯。

  重点:

  理解母爱,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难点:

  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导入:

  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看过之后你要告诉我母爱是什么?(多媒体)(将学生的回答提炼成诗)

  母爱是滋养生命甘甜的乳汁

  母爱是连夜整理的沉甸甸的书包

  母爱是那枚柔软温暖,爱意绵绵的枕头

  过渡:母爱如淡淡的风,浓浓的酒,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深林里有母爱,在小巷深处同样有母爱,就让我们走入小巷深处去感受一份普通又别致的母爱。

  二、品读文本,增进情感

  1、请看小导航1:(多媒体)

  ○A、请用为了我为开头诉说盲母为作者都做了什么?

  ○B、汇报中可以补充、辩驳。

  ○C、可以评价同伴的回答。

  (把学生的回答落实到母亲的内涵上,如:勤劳,忍耐,容忍等)

  过渡: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而悠远,在盲母所做的这些事情当中,哪一件使你最感动。(多媒体)

  小导航2、

  ○A、哪里最感动,为什么?

  ○B、说一句以母爱是为开头的诗。(可选择,如是B而且好就写上黑板)

  过渡:这鲜活的感动,是因为母爱,这芬芳的感动,也是因为母爱,盲母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感动,它是否使你联想到了你身边的人给予你的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多媒体,母亲形象)

  三、思维拓展,升华情感

  1、谈身边人给自己带来的感动。

  过渡:我们生活中一直不缺少感动,虽然我们曾经忽略了如此美丽的感动,但是,今天我们终于能够理解这份母亲恩赐的感动,我们该如何回报给爱我们的.人一份感动,让爱我们的人觉得爱我们就是一种幸福。

  2、谈感恩回报。(要点拨学生说出,行动的,想法的,语言的)

  过渡:母爱是极其普通的,他就是那枚枕头,他就是那根竹竿,他就是

  就让我们将这份感动传承下来,分享给身边每一个爱我们的人。就让我们把母爱美丽的感动分享给在座一直陪伴我们的所有人吧!(齐读黑板上的写成的诗)。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学习难点 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第⑤句进一步申说。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解说:这两道题的设计很有匠心。第1题考查归纳推理(概括能力)。第2题所用的材料曾在旧高中课本第六册选用过。摘录马南邮貌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及论据,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选这两题作为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对本课中心论点的认识,并初步培养对读书的正确态度方法。)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文章论证结构的把握、段落层次关系的分析以及典型语段的品味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我们还通过做课后第二题,达到对作者观点的进一步认识,并初步评价了作者的观点。

  (解说:此小结旨在使学生明确本课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的教学目标进行的,专心致志,决不旁鹜。作者的观点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不可拘泥,也不可不看所读对象及读书条件等刻意套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题。

  2自选一个段落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即怎样运用实例充分展开证明论点的?

  [课堂板书设计]

  (预先写在投影塑料纸上,按授课程序逐步显示)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教后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将“活动式”教学思想体现在常规阅读教学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落入常规教学的窠臼,不过由此获得的几点感受当可作为进一步“活动式”教学实验的经验。

  一、阅读课的“活动式”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否则仅仅依靠课堂的当下阅读将使讨论活动流于肤浅化和形式化。

  二、每节课的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单一集中,不宜宽泛分散。应使学生思维兴奋点集中于一、二点,精心安排好活动程序,活动讨论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体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