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98101页 学看整时。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
2、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认读整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 具:自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要求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一个钟表的模型,经过老师的检查,发现你们每个人都做得很漂亮!那老师还想问问,你们的家里有没有真的钟表?它有什么用啊?
2、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说:看时间用)
3、师:在你的生活中,都什么时候需要看看时间啊?
4、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说:上学时、看动画片时等等)
5、师:除了在家里,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钟表?
6、生自由回答。(电信局的楼顶上、火车站的大厅里等等)
7、师:看来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今天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发散、联想到哪些场所、什么场合用到时间,充分交流对时间的了解和认识,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感受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时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学看整时
1、认时钟表面。
①、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许多钟表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课件演示各种钟表图片) 它们虽然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但在它们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课件演示:钟表面)
②、师:钟面上都有什么?(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有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师随着学生发言引导小结)
③、师:每个钟面上都有12个数字,我们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生数)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生自由发言)
师:钟面上的12个数字,每个数字都表示一个时刻。1代表1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1点,1时是数学语言,在数学课上我们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2呢、3、4、(师指钟面说几个数字)
④、师:钟面上有两个表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课件辅助演示)跟着老师再认一遍,短的是?长的是?
注:③④的引导顺序要随学生的发言调整。
2、学看整时。
①、师:那你能告诉老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学生很可能会说出3时,师课件辅助演示)
师:为什么是3时?你是怎么想的?(生自由发言)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或你真有想法!)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就表示3时。(要训练孩子说完整话: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师课件依次出示三个钟面:7时、10时、8时
师:你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1: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就是7时。
生2:时针指着10,分针指着12就是10时。
生3: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③、师课件同时出示三个钟面:我们把3时、7时、8时、10时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板书:3时 7时 8时 整时)
⑤、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整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好了,可以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整时的判定对于学生而言不是很难,通过对四个钟面整时的判断,加上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这里设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⑥、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试一试:(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拨出整时)
①、活动要求:一组拨1时,二组拨2时,三组拨3时
②、生活动
③、反馈。(让其他组的学生作判断)
4、数字符号表示法:
①、(课件演示电子表、手机、电视屏幕上的时刻):你见过这样的时间显示吗?(师指课件:这是几时?)这也是一种时刻的表示方法。
②、(课件出示7时、10时、8时)7时还可以写成7:00,也读作七时
③、同样的方法写出10时、8时。
三、巩固练习
1、快乐的一天:
①、师引:有一个小朋友也上一年级了,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天,看看他是怎么度过的,好吗?
②、学生边回答边课件反馈。
2、过1小时是几时?
3、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四、数学文化
古代计时工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课题: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2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
教学过程:
预习:你平时走路靠哪侧走?写字用哪只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平时上下楼靠哪边走?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为此在走廊内学校还为我们贴上了小脚丫,以指示靠右侧行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交流反馈: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手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强调:左、右位置的确定要以观察者为标准。
三、检测与反馈: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练习二4——-6题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游戏说明
1.走错方向视为一次营救失败,队员必须出局。后面的队员继续活动。
2.前进路线的难度要适合学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课题:比大小
教学内容:P17-P18,练习三5、6、7、8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预习:
1、数出17页图中的猴子、桃子、梨和香蕉的数量,写在书上。
2、你能用“同样多”“多”“少”表示出它们间的`关系吗?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交流汇报: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做一做:p17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17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19页练习三第6、7、8题
3、完成19页第5题。
4、拓展训练:完成19页思考题:他说的对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直接写得数
1. 40÷2=650÷3=980÷4=680÷4=
2. 720÷4=800÷6=720÷4=230÷6=
3. 600÷3=160÷40=23×30=50×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课题:加减混合(教材67页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
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1、 教师课件出示数字1、2、3、4、5。 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2、师问: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吗?老师相信你,找找看。 (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小朋友们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帮老师找找图中的数吗?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个圆、2个三角形、3个桃心、4颗五角星、5个太阳)
三、说一说
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大家真棒!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一种方法说好吗? 大家先观察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的图,说一说:第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如果老师说4呢?5呢?2呢?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 2、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在4个杯子中放入围棋子,让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先排排队,再进行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1、观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1字像粉笔、2字像鸭子、3字像耳朵、4字像红旗、5字像秤钩)。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 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7-16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01-0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1-24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精选]02-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3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