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1 09:09: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自读

  1.结合注释,将课文通读一遍,扫清文字障碍。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意义:

  徜徉(chángyáng):随意漫游。

  肆恣(zì):放纵、任情。

  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

  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比喻句,并反复诵读,

  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

  ①“岂信然邪”;

  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②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

  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简介作者及其文学创作特色。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予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赏析本文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思想,并联系作者的文学主张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本文是曾巩在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君之请而作。文章从墨池落笔,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以精力自致”,而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要深造道德,更应该坚持刻苦学习。

  全文把介绍古迹人物和记事议论结合在一起,借事立论,内容精警,用小题目写出了严肃郑重的大主旨,却又写得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曾巩行文的风格。

  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设问句的大量运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古以来,有关王羲之的故事广为流传。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人收集2~3则,然后准备参加班上的交流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夏、冬两季自然界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引导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形象感知。

  (出示四季景象)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

  你们看,大自然这位画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着截然不同的季节特点。平时,我们也一定留心过周围景象的变化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感受两个季节的不同情趣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

  注意读准词语:打卷儿煮熟转圈口哨麦穗

  ②指名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季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评读井交流感受。

  教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热?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教师相机贴出“柳叶”、“小花”、“有鱼的湖水”3张图片)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理解:“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湖水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着再说几句。(如:大树垂下双肩。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蜓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小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象,

  2、山示课件(雷雨景象),听雨声录音、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

  雨前

  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引导想象:结合平时你的观察,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

  4、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晚霞,空气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光彩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5、雨过天睛,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也来到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可以一个人朗读,也可以和小组内同学合作朗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2、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或背诵并评点。X k B 1 . c o m

  五、习写生字,交流学法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自己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2、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课后拓展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的景物;搜集文中或课外的描写夏天的词句,并进行摘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看图读词,了解书记的发展历程。

  2、读8个思考与写作的成语,初步感知它们的意思。

  3、书写并积累有关读书与思考的格言警句。

  4、阅读趣味故事,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5、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效果不同。

  6、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籍的发展历程,积累词语。

  2、读成语,感受读书与写作的妙趣。

  3、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人类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大家想去看看吗?今天,让我们打开文化宝库的大门,一起去游览一番,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二、发展历程厅——观“语”

  1、看图读词,读准字音。

  师: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五种形式的书籍,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甲骨文、简书、帛书、纸制图书、电子图书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观“词”思考,交流发展。

  (1)全班交流,各自说说知道了什么?

  (2)师简要介绍这五种形式的图书。

  (3)全班读词。

  3、走进生活,拓展延伸。

  三、成语空间站——赏“语”

  1、认读成语,读准字音。

  2、讨论交流,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3、顺水推舟,迁移运用。

  4、再次赏读,细细品味。

  四、名言展示廊——储“语”

  出示三句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无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自读感悟,感受内容。

  2、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配乐比赛读。

  (2)同桌互背互查。

  (3)全班背诵。

  4、抄写名言,展示交流。

  (1)发书签,抄写自己喜爱的名言,把字写正确美观,注意行款整齐。

  (2)学生制作书签,作品展示,下位互赠。

  5、交流名言,丰富积累。

  (1)还有哪些与多读书、多思考有关的名言呢?

  (2)交流,展示在“名言展示廊”上。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咱们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让我们到“图书阅览室”去参观一下吧。

  二、图书阅览室——品“语”

  1、自读故事,了解内容。

  学生自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地朗读句子,了解故事内容。

  2、再读故事,边读边思。

  默读,思考:同学们为什么笑话小勇?

  3、交流发现,全班互动。

  (1)你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2)学生互动游戏:拿一本字典(或词典),说含有某一字或词语的句子,请学生说说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读者互动堂——悟“语”

  师:现在请同学们到“读者互动堂”去开动脑筋,活动一下。

  1、读一读,想一想。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2、比一比,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春天来了,谁不高兴呢?谁不是充满活力呢?

  春天来了,人们都高兴,人们都充满活力。

  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肯定句。(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

  3、找一找,读一读。

  你还能从书本上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朗读。

  四、总结回顾,课后延伸

  1、同学们,咱们大家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生交流)

  2、师:是呀,语言文字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承载着人类的思想。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学会结合生活实际,让我们自己说的话、写的字更有魅力!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读一读这本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兰兰和文文的对话:

  兰兰:我推荐大家读一读《格林童话》,这里面的童话故事非常有趣。

  文文:《十万个为什么》很值得一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增长很多知识。

  2、师:兰兰和文文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同学们也读过不少书,你们喜欢哪一本,能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二、互动交际,畅所欲言

  1、师:兰兰和文文向别人推荐书时,说了哪些内容?如果你向别人推荐,你打算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交流一下。

  2、明确交际的要求,指名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

  3、指名对上来的同学作出评价。

  三、全体交际,拓展延伸

  1、师:如果没有同学想读你推荐的书,你可以问一问他们不愿意读的原因,然后你认真准备一下,再向他们推荐。

  2、下位和自己的小伙伴互相交流,说一说。

  3、指名上台表演,全班评价。

  4、指名说一说,谁为你推荐了一本什么书?怎么推荐的?你为什么接受他(她)推荐的书?

  四、总结,评选“交际小明星”

  将评选的结果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第四课时 习作《我喜欢的歌》

  一、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先将自己喜欢的'歌的歌词抄写下来,上课时备用。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乐乐、文文和兰兰的对话

  三、自由歌唱,表达想法

  1、请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喜欢的歌词朗诵给大家听,激起大家表达的愿望。

  2、让学生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3、说说自己是什么时候会唱这首歌的,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四、学生习作

  1、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1)写清楚自己喜欢的是哪一首歌;

  (2)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唱这首歌;

  (3)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唱这首歌的感受,想到的情景。

  2、学生习作,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教师巡视,随时指导。

  五、互动修改

  1、学生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请别人提点意见。

  2、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花、朵、是、空、的、节、们”7个生字。会写“火”字,学习新笔画“点”;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祖国的美,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火”;

  2、难点:从读中感悟祖国的美。

  课时安排 一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读韵文的同时认识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看图说话。(屏幕显示:星光灿烂的夜空、焰火、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这幅画有关的课文《花朵》。

  3、 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 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看谁进步最快,读得最好。

  3、 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 四人一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给读的同学以指导和帮助。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诗中带拼音的生字词:花朵、星星、是、夜空、的、节日、我们)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2、自己认读,多读几遍。

  3、读给同桌听。

  4、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自己先试试,再齐读。

  5、(只出现生字:花 朵 星 是 空 节 的 们)现在,谁还会读?师指名读后再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6、你能给哪个字找个朋友?用自己喜欢的词再说话。

  7、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能把好方法教给同学们吗?

  8、指导书写“火”

  学生先观察笔画的位置及顺序,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写字要领(注意笔画“点”的`写法):先上后下,第三笔、第四笔应从竖中线上起笔。学生仔细看,最后自己写,老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给大家。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知道了什么?

  2、继续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直到你有了新发现。你又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一句?反复读,直到读好为止,并把你喜欢的词写进词语花篮中。

  4、师生合作,老师引读:星星,是( );焰火,是( );我们,是( )。

  5、诗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什么是“花朵”?为什么“星星”、“焰火”、“我们”是花朵?其实还有更美丽的,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也是我们的祖国让一切变得光彩夺目,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献给祖国,让我们把爱读出来吧,能背的同学就背出来。

  6、同桌互读互背,会背的同学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五、理解课文,进行延伸

  1、我们的祖国这么美,诗中写得太少了,让我们来补充,看谁把祖国打扮得更美!老师先来(示范):

  2、海浪,是大海的花朵;白云,是天空的花朵……

  3、小组合作,集体朗诵。

  板书设计:

  1 花 朵

  星星 → 夜空

  焰火 → 节日 花朵

  我们 → 祖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读对联,辨字音,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的不同意思,区别多音字“好”的读音。

  2、让学生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3、读背五个科学名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爱科学、学科学、才能在关键时刻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

  5、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对联、名言”的兴趣,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如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确定有意义的主题,个别生的练笔辅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汉字”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古至今汉字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仔细研究起来还很有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的读音和它的词语之间有哪有趣的关系。

  二、出示对联,探究问题

  1、出示:读对联、辨字音

  “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2、这是明-徐渭写的对联,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四个“好”的读音不同)

  “好”在不同的读音时,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读hǎ时:意思是条件优越,词性:形容词;读hà时:意思是喜欢,词性:动词)

  3、再读对联,感受(个别生读)

  4、你还想到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多音字:“舍”读shě的意思是:舍去,舍得;读shè时意思是:宿舍,茅舍。一个是动词,另一个是名词。

  5、我们会知道,一个字在表示不同的意思时,会有相应不同的读音。

  三、教学关联词语

  1、生活中我们说话或写作时,会时常用到一些关联词语,你知道哪些关联词语?用它们造一两个句子好吗?

  常见的有“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但 而且 ”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关联词语:“既……又……”

  3、读一读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个别生读句子)

  4、例句中的关联词语“既……又……”可以换成“不但 而且 ”吗?为什么?

  5、交流讨论中知道:“既……又……”这个关联词语前后两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是一种并列关系,无轻重、先后之分。

  6、用“既……又……”这个关联词语试着造几个句子。

  四、教学“科学名言”

  1、出示例句,个别生读,齐读,多种方式读句子。

  2、教学第一个名言:“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可以把生活的什么比喻成科学的钥匙?

  3、小组合作学习其它名言。

  4、背诵这些科学名言。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名言?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一、读对联、辨字音“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二、关联词语“既……又……”(并列关系)

  三、科学名言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与“火”是不相容的。但是,有一个人却能用冰取火,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二、质疑课题,明确重点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为什么用冰可以取火?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2、带着你的问题,认真读课文,看看你会知道什么?

  三、交流探讨,深化理解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这个探险队员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这个办法的?(生命受到威胁,大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

  3、这个年轻的队员能想出“用冰取火”这个挽救大家生命的宝贵办法,关键在于什么?为什么他能想出办法? (平时积累的丰富知识、他坚强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面对危险时镇定自若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4、当大家从死神手中逃出后,在高兴,激动之余,会想些什么?

  5、如果这个年轻队员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话,结果又会是怎样?

  四、扩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怎样解决的?”

  3、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发明,我能行”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

  本来是“水火不容”,却能“用冰取火”

  探险队队员 丰富知识 顽强不屈 镇定自若

  第三课时

  一、话题导入

  读了《小树的死因调查报告》一文,我们都深受感动。不仅知道了有关环保和节能的知识,也学会了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让我们也组成小组,到社区。学校、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写一篇调查报告。好吗?

  二、活动准备的教学

  (一)确定调查主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主题,例如:居住区环境状况、社会用字情况、校园午餐情况、花园里的花草长的怎样等。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1、板书几个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共同关切的主题选择分组(教师应调节人数合理、组员能力均衡的作用,以利用开展调查活动。)

  2、确定小组组长,组名,人员任务等方面。

  (三)选择调查方法。

  1、复习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方法。如问卷、走访、测量等)。

  2、根据调查的`主题让学生选择可行的方法、同时,安排组员的不同任务。

  三、实地调查:

  1、成立调查小组,落实调查任务。小组长根据小组每位同学的特点分配任务,尽量做到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圆满完成任务

  2、约定好时间,制定好方案,强调安全问题等。

  3、要求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出结论,提出建议,而且将自己的调查、分析、结论和建议整理一下,准备在小组内汇报。

  四、课堂交流:

  1、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调查情况讲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互相讨论,大家评一评谁的调查最全面,谁的分析和结论最准确,谁的建议最合理,最有可行性。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投影展示调查结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评议优点查找不足、积累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调查时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

  3、指南针

  我们收集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真的很棒,但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我们如何使用搜集到的资料呢?

  (1)、请同学们读读对话框中学习小伙伴说的话,说说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提示学生:一是要对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前阅读这些资料,再按一定的顺序归类整理。二是引用资料要注意准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4、写调查报告:

  (1)复习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方法、

  (2)写的时候,注意用事实说话,还要注意格式。

  (3)调查报告写成后,可以送交或寄给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合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我的调查报告

  一、确定调查主题。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三、选择调查方法。

  四、实地调查:

  五、课堂交流:

  六、指南针: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百花园的知识兴趣深厚,不但能读准对联中的读音,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对于阅读内容能独立完成,理解"用冰取火"的内容,还积极地准备调查报告的内容,小组合作效率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关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课题“18、做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这两个故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

  (1)为什么要说“谢谢”

  (2)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3)想一想,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分别叫奥莉娅和莉达的小姑娘。

  学习生字:莉(形声字,组词: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为组词的内容出现)

  3、完成填空:

  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老师给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故事一:爷爷和孩子口干舌燥,这时,()的河水()地流动。他们喝了起来。爷爷喝完后对小河说()。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因为她当着( )。

  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细细品味。

  故事一:

  1.出示故事的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后说“谢谢”?)

  2.学习描写小河的句子: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爷爷和小男孩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你划一划描写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地潺潺声。

  理解词语:缓缓、潺潺(翘舌音)

  3.理解小男孩的话。

  爷爷喝了这么清的河水后对小河说谢谢!小男孩听了,他笑了起来。

  出示: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1)指名读。找找提示语。说说如何读好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自由感悟。交流朗读。合作读。体会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

  4.理解爷爷的话。

  (1)读爷爷的话,想:人与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

  (2)平时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谢谢”的?

  5.听了爷爷的话后,小男孩沉思

  起来,他会想些什么?(人应该讲礼貌,也可以说人懂得感恩。)

  6.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故事二:

  1.出示题目: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师述: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边听夜鹰唱歌,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他们各自怎么做的?用“ ”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习生字:

  剩:给乘加个部首。

  撕:做个撕的动作。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体会两个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

  3.你能说说她们不同做法的原因吗?奥莉娅把垃圾扔进灌木丛是因为——,而莉达则是觉得——

  奥莉娅——谁也看不见。

  莉达——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4.想想:莉达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为什么当着夜莺的面羞愧?(人要讲卫生。)

  5.齐读第二个故事。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拓展:

  1、锻炼口头表达: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锻炼阅读能力:朗读《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五、课文:

  受人帮助应适时表达谢意,而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应该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能因为“谁也看不见”,就忘记做人的原则。这两则故事教会我们两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描写和抄写本。

  2、熟读课文。

  3、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这两个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编成一个故事吗?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做人的道理

  讲礼貌

  讲卫生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多读几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结论。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答。虽然有些孩子问的问题比较幼稚简单,但学生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活动,使得课堂活力四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说的话还是多了点,也许是心中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出更多元化的个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果你有一支神奇的.笔,你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就用神笔做出了他想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神笔马良》。(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①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

  ②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你最感兴趣?

  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思考题②题。

  (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①画了一头大耕牛。②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③为农民画水车。④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

  四、质疑

  哪些地方读不懂、或有新的看法提出来。(师生讨论)

  五、讨论

  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

  六、总结

  1.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胜似马良,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内容。(指名有感情读课文。)

  2.你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

  七、作业

  l.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品读文章重点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意。

  二、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进而产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学会在困境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进取。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看似写外婆手艺好,实则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语句,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而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设计时重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谁能谈谈自己收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礼物?为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对礼物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

  1、师:自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默读,归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明确:手纹

  2、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

  明确:一、(1—6)回忆外婆缝补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准则:做衣如做人

  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二、(7—8)“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灵感和作品。

  四、(14—20)“我”临摹外婆的作品。

  教学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三、质疑问难

  1、师:分小组活动:

  1)、小组准备朗诵。(形式不限)

  2)、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认可的较为合理的回答。 (可关注词、句的含义)

  3)、时间8分钟。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并挖掘其深意。

  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预设的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而不是“手”或“手艺”?

  2) 理解第11、12、14段对外婆绣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用意。

  3) 现实中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结合具体段落和词句分析:保存、复制

  4) 我为什么要亲手复制外婆做的私人文物呢?复制的目的是什么?(延续、传承)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讨论分析

  2、沉浸文本,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师注意引导对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因为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所以,开展质疑问难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手纹”的内涵。从而体会外婆的人格之伟大。

  四、小结

  手艺体现的“三美”不该失传,刺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不该失传;外婆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精神也不该失传。

  五、作业

  细微之处见真情,请以长辈的某个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⑴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⑵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⑴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⑵归纳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⑴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⑵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⑶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1、 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朴实

  语言简洁朴素

  2、杨绛作品────────────真实震撼

  叙事琐碎平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