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10:41: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四册第7单元的一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前苏联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岁的萨沙。一家人在森林的空地上聊天、看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托丽亚把雨衣拿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幼小的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完这课文,我们会感到亲人间无微不至的关爱,并对小萨沙的自信和保护弱者的举动产生由衰的赞叹。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周末、父亲、弱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培养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能为人物的对话部分加上逗号、感叹号、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显示重点指导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强大)你知道这个词的反义词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词语卡片:周末、父亲、弱小、纤弱、映衬、雷声、聚精会神、倾盆大雨。

  ①小老师领读、齐读。

  ②你能用其中的词说句话吗?

  5、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标然段。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课件或挂图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看了这幅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一下吗?

  3、出示句子。

  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还有一丛野蔷薇。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4、指导朗读:(学生先闭目想象眼前的景色)

  这么美的景色,你感觉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读?你最想强调哪个词?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5、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①句子中加点的词你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鲜艳、美丽、好看……)

  ②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里用哪个词最准确?为什么?

  7、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下大雨了,托丽亚、妈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讨论、交流: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请同学上台演一演)

  ③指名读所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托丽亚赶忙从背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

  ④同学们,从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请你带着自己的那份感动来读这句话)。

  8、有感情地朗读3—6自然段。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

  ②指名同桌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议。

  ③全班分角色朗读。

  9、朗读感悟第7自然段。

  ①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朗读。

  ②萨沙看到大雨中的蔷薇花,心里会怎么想?她为什么把雨衣遮在花上?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④分组比赛读。

  10、朗读最后一句。

  ①学生自己试读。

  ②指名展示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③齐读最后一句。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内容,拓展延伸

  1、课题“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个问句,这句话换个方式还可以怎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你感觉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收获?

  五、巩固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七、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采集本。

  2、给句子补充上合适的标点,再读一读。

  妈妈 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哦 现在你是强者了

  八、教学后记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本人在《我是最弱小的吗》一课教学设计中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

  1、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上,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十分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的训练,抓住“典型语言”重点训练。在此同时,教师凭借语言,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

  2、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主动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也发挥比较好。

  3、在组织形式上,把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本人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重点句、关键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想象读、感情读,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案 篇2

  绽开 舒展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第 二 课 时

  板书设计 14 蜜蜂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 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的脊背

  疲惫的眼神 塞在 大声说

  龟裂的手指

  贫寒.辛苦 毅然让我买书

  感激爱.表达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课文。

  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课前准备: 字卡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1、板书:选 口头组词,理解意思。

  2、出示课题:我选我 读好课题。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课文到底写谁自己选自己呢?选自己当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反馈。

  (1)认读词语:劳动委员 补选 教室 王宁 愣住 亲切 集体 掌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老师这儿也会帮助你。

  出示:劳动委员_________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_______一名劳动委员, ________选________当__________。(交流,齐读)

  (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考虑到是低年级学生,用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

  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把课题读好。

  随机生字书写指导:青(范写) 宁

  三、重点阅读,拓展延伸。

  王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我选我的呢?赶快再读读课文吧!

  (一)出示: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1、你看,当时教室里怎么样?(静悄悄)能把这个词读好吗?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指名多位读。

  2、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干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声音低缓):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3、就在大家认真思考的时候,突然,王宁说了句“我选我”,谁来当当王宁说好这句话?指名多位说,随机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很有自信。你真勇敢。你这么坚定,看来一定得选你了?齐读。

  (二)听了王宁的话,大家都——愣住了。板书:愣住 愣住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愣住?是呀,林老师也很惊讶,于是,亲切地说——(出示老师的话)我们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提醒学生,读书的时候,要留心提示语,就能帮助我们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情感,读好句子)指名学着用亲切的语气读。

  王宁又是怎么回答的?学生读课文,用“——”画出王宁说的话,读一读,想想王宁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加提示语,并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个性化阅读。) 从王宁的话中你知道他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是为了什么吗?指名多位说。

  师生对读林老师和王宁的对话。

  (三)怪不得,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生)一片掌声,板书:一片掌声。 随机采访:**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王宁什么呀?

  小结:这事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事一片敬佩的`掌声,这也是一片欣赏的掌声,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读出同学们对王宁的敬佩、赞扬。生读——

  四、齐读课文。

  小朋友,王宁那种我选我的勇气让我们敬佩,他的那种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齐读课文——

  五、写字指导。

  出示:员 室 口头组词。师范写“室”。生练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我选我

  愣住→一片掌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书写余下的6个字。

  2、能转化“是”字句句式。

  3、熟读课文,对自己有信心,懂得应当为集体服务。

  教学重点:写字,转化句式。

  难点: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字卡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词语。

  2、认读生字(包括要写的字),用词语开花游戏组词。

  3、师范写“教、班”,生练写,注意“切”不是提土旁。

  4、拼一拼,写一写。(《课堂作业本》P12第2题。)

  5、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课堂作业本》P12第3题。)

  二、熟读课文,拓展延伸。

  1、多方式练读课文。

  2、你怎么看待王宁的发言?如果王宁在我们班,你会为他鼓掌吗?

  如果你想当班干部,应该怎么做?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引导学生做热心为集体服务的人;学习自信、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P12第5题。

  三、基本功训练。

  1、听老师说句子,听听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1)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2)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4)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老师说上句,学生尝试改变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A、济南是泉城。

  B、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3、照样子,写一写。(《课堂作业本》P12第4题。)

  (强调练习过程,读中感悟,加强引导,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5、你所知道的现代诗人,你所读过的现代诗歌中,有哪些带上了创新意识的色彩的.?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

  3.理解词语: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词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一、 目标展示:

  1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感知王几何的人物形象。

  3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自主预习:

  1 走近作者: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笔名小非。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

  2 字音、字形:

  须臾 徒手 屏息 绰号 嘈杂

  轮番 喉咙 铭记 高涨 弥勒佛

  三、 自主学习:

  1 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 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 合作探究

  1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第三自然段)

  (2)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第十自然段)

  (3) 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第八自然段)

  (4)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第十五自然段)

  3 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 交流分享、话说老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离开了生活六年之久的小学,离开了那里的老师,想必一定有那么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来说说他(她)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提示:一定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六、作业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

语文教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

  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怀旷达之美,欣赏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习古人写景叙事和写人的方法。2.领会语言运用的特点。3.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解决办法:加强诵读,老师帮助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儿时趣事,有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唐代以来的优秀诗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简洁。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简约的.语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美文背诵。

  3.名句默写。

  (三)帮助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四)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大漠孤烟直,_____。

  4.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三峡》2、3、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④绝献多生怪柏( )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极高。 ⑤繁荣茂盛。(2)①对偶 ②借代、夸张

  (六)能力迁移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1-4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

  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习惯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清·刘蓉)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蓉中时 少:数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顾而笑曰顾:看 D.浸淫日广浸淫:积渐而扩及。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低头读书,抬头思考

  B.足若踬焉——脚好像被绊了一下

  C.坦然则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经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过了很久,才安全了

  3.刘蓉习惯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觉是( )

  A.足若踬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则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二、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屏风(Píng 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

  纳凉(nà liāng)乘凉。

  帷幕(wéi 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缓冲(huǎn chōng):减缓冲击力。

  伧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别(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堂活动

  (一)、导入:

  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 ;“屏”特点、作用 ;“屏”的.分类 ;和写“屏”的目的)

  (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

  2、句段品读:

  (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

  (2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质疑:

  (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

  (从文中“屏” 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为餐厅、宾馆中的“屏”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3)文章结尾说“我写这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作者不徒劳?

  (制作者和使用者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