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4-11-04 07:03:27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实用】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课时安排:

  2课时

  7.美术中的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生:绘图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

  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样的比例美呢?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0.618这个比例最美。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赏

  (1)黄金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

  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

  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

  (2)欣赏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

  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7.5倍,这就是比例。

  三、绘制黄金分割

  1.要求:尝试用铅笔画有黄金分割比例的人体或建筑草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议

  说说你的同学或自己绘制的草图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吗?如果不符合,怎样修改会更好?

  五、总结

  8.美术中的比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花瓶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三、教学准备:彩色笔、学习材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

  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

  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乐的一家子。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动有趣场景,并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情亲的含义,同时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表现时画的比较散,画面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6

  教学目的: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4、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如何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七巧板的图形组合

  1、教师小结,图形组合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二、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三、课件演示图形的魔术组合:

  1、小结:根据画面的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重叠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将P6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

  小体验:将P6的图形重新组合,看谁组合的快,组合的好。

  五、作业展评

  六、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析P6《即兴表演》、《小女孩》

  1、运用了哪些基本形或是不规则的形体。

  2、教师小结:基本形的巧妙组合。

  二、赏析P7《生活联想》《魔术师》《汽车一族》《放风筝》

  1、运用了生活中哪些图形或是生活用具。

  2、根据图形或用具,还可以怎样巧妙的组合?还可以联想成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三、学生作业: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1、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2、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3、作业、辅导。

  四、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教学反思:

  3、添画人像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

  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5)师生梳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工具等。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色轮挂图,提问:以前我们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请在色轮上指出来

  2:用白纸将色轮遮住一半,只露出红、橙、黃等色彩。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什么东西?(学生答:太阳、火)由于這些色彩接近火與太yang的颜色,使人联想到温暖,因产生一种温暖、热烈、光明、突出的感觉,因此叫暖色。

  用白纸将色彩遮住别一半,露出蓝、绿、紫等色彩。提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了什么?和刚才说的暖色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冰雪、夜晚)由于这些色彩反映冰雪、夜晚和颜色,使人产寒冷、凉爽、幽静、阴暗、深远等感觉,因此叫冷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冷暖》

  3: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课件欣赏美术作品,讲解冷暖色调

  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大面积色彩是暖色,那么这幅作品就是暖色调,如果冷色点绝大部分,那这幅作品就是冷色调。

  《喂食》,画面呈橙红色调,也就是暖色调,充分表现了孩子活泼可爱及母子间亲热的温暖气氛,而用冷色调是难以表达这种亲情的。

  《清澈的湖》,画面呈蓝绿色调,也就是冷色调,渲染了大自然的`宁静、幽远、清新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反之,用暖色调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讲解并与学生讨论画面色调中的冷暖对比

  课件出示作品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不同冷暖倾向的色块摆在一起,便产生冷暖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秋日的蓝天映衬着红橙色的枫叶,使得色彩对比更明显,色彩更生动活泼,主体物更突出,艺术效果更佳。

  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逢图瓦兹的红屋顶》、《雪夜》、《金鱼》、《工厂》、《吹笛的男孩》等作品,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教师加以概括。

  四: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在作业纸上画一幅冬景(冷色调)或秋景(暖色调),强调色彩的冷暖感觉,注意运用冷暖对比方法。

  2: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作业,全课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11-15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09-22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01-07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6-0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7-0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06-27

小学美术教案(经典)03-05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5-29

小学的美术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