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练习用比喻词造比喻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搭配 想一想每一个搭配的上下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交流:一个指具体事物另一个则不是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读一读 自由读句子 想一想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比喻句) 师:三个句子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好象、像、是 再读句子 你能用这些比喻词再造几个比喻句吗? 三、读一读、记一记 自由读句子 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练习背诵 四、读一读 自由读短文想想朗读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如何做到
全班交流
第二、三课时 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事情经过 2、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有真情实感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一、谈话导入 师: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欢笑,也有泪水,你一定有过流泪的经历吧,你愿意谈一谈吗? 全班交流 师注意点拨:你为什么会禁不住流泪?现在当你回想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
二、指导书写 师巡视辅导 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 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 整件事情写具体,尤其是令你流泪的部分 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能打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 生自由习作、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激趣导课: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话吗?“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钱能使鬼磨。”对于以上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师小结:当今社会,钱固然重要,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情、亲情、友情。由于人们对待金钱的程度不同,所以在金钱面前的表现迥然不同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为我们展开?人间百态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下文做好情绪铺垫。在这里,交流的不必过深,严格控制时间,教师在小课时最好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预习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的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板在托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这个环节的设计的同学提供广阔的文流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2、在学生初步感悟内容的基础上,追问:
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与文本进一步对话,从具体的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如:文章第二小节,托德接到钱时,态度马上转变,满脸堆笑,当看到钞票的面值后,呆若木鸡。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点词,重点句细读、品味、揣摩人物的特点。
在指导有感情得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人物对话中语气的变化,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这是一个很棒的课本剧素材。
三、领悟写法:
(学生再次读课文,感悟作者怎样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2、阅读《百万英镑》
板书:
24、金钱的魔力
老板、拖德、--势利
教学资料库:
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尊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父亲是一位乡亲律师,家中生活拮据。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呀亚历险记》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是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给范斯顿将军辩护》《游记》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拓展阅读:《丝绸之路》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重点: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具: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教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大家对于纽约的认识有多少呢?
2。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 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 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 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 纽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师: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之一,联合国 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为一座 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生机和活 力,生活节奏快速异常,同时也存在竞 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灯)请大家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 魅力。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读完这篇游记的初 步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质文明的两面性。
三、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 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大家阅读 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体地层示纽约市 的面貌。
3。师: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两种方法,如第1段中写 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静态 描写。第4段写纽约市的交通状况, '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 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则是动态 描写。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总结。静态描写作用:勾勒出纽约景 物的轮廓,使读者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纽约市的真实面貌。动态描写作 用:将景物写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四、宇词积累
指导学生准确认读下列词语,并释义、 造句。(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字词积累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摩天
分道扬镳 风风火火
第二课时
教程:
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 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 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 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 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
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表现 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虽身处他 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 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 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 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 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 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 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
1。叠词、叠句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
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
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学过程:
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国画大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课题:齐白石与李苦禅(齐读)
2.观看齐白石、李苦禅的国画,阅读有关文字介绍(幻灯片播放)。
师:先来欣赏几幅画,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留意画面上的文字介绍。
师:从刚才的欣赏和阅读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齐白石与李苦禅都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品具有纯真的民间气息,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徒弟,擅长画鹰)。
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
师:昨天请大家预习课文(同时出示预习的要求),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
指名交流师徒间发生的两件事:
(李英杰仰慕齐白石的人品、画品诚心拜师学画;齐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确对待拉洋车,李英杰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拜师
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
引读:当时李英杰正是因为……(同时“仰慕、人品、画品”变红)
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李英杰仰慕齐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作画格调,满怀诚意特来拜师学画。
同时出示板书:拜师
人品画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读好李英杰的这段话。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
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1)引读: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
2)师:其实,齐白石能成为一位国画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经历了种种坎坷,备受冷落。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艰难历程,感受一下。
出示补充材料:简介齐白石的艰难经历.
学生自由散读有关资料。师引读:出身贫寒的齐白石,在早年学画的历程中备受冷落。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才拜师学画。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学画。那时他生活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40岁之后,齐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励与资助下,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3)师: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热爱艺术青年,此时此刻,自己年轻时放牛、木匠的生涯、伴着松油学画的艰难历程仿佛又浮现在齐白石的脑海中。他被两位青年的真诚所打动,他不想让这两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欢,他要尽力培养他俩,想到这,……(读句)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师: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
板书:收徒
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书:教徒悟理
师:齐白石教作画更教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
随即板书:教徒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
师:课文讲述的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
——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齐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书点出)
3.过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东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艺专之后,不仅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下决心拉洋车,赚钱学画。
师引读:当时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艺专后,不仅……,甚至……,但是对画画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放弃,于是他……(“不仅、甚至”变红)
4.指名一人读10—17节。
师:事由凑巧,在一个风雪之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个别读课文)
5.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就在李英杰拉着洋车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
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注意描写李英杰动作、语言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急出一身冷汗、调头;低着头、跑;没敢、空荡荡、硬着头皮”点红)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交流学习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想调头走开。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组织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小结:就像你们刚才所写的那样,被师傅撞见自己在拉洋车,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会对师傅说……(读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又是怎么说的呢?(个别读)
出示:“你胡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轻声读齐白石说的这段话,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适时引导到齐白石早年的苦难经历)适时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在文中变红)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由读。
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性,使之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不仅是齐白石在教育李英杰,这更是齐白石人品的体现呀。板书:自尊自爱
师:李英杰将师傅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白石也越发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出示: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怀着意趣:意味和兴趣
师: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读好词语
8.补充拓展,理解“驰骋”在文中的意思。
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白石老人曾这样盛赞李英杰……(齐读)出示补充材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画品堪称一绝,日后必将超过我的成就,驰名画坛。
师:白石老人还曾特意画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
师:从师傅身上学到的自尊自爱的品格让他受益匪浅。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驰骋”两字红色)
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禅”名字的含义。
师:李英杰学作画、学做人,为了牢记师傅的教诲,在好友的提议下,他将李英杰改名为“李苦禅”,“苦”意味苦难的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写意画正是他的擅长。
出示:李苦禅:苦——苦难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师: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摸索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更悟出人品即画品的含义。于是,便有了他的这句话……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独具风格的国画作品。
板书:
齐白石与李苦禅
收徒 拜师
人品 画品
(自尊自爱)
教徒 悟理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相关内容。
2.通过体会本文精彩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激发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导入】
“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顺口溜,是《红楼梦》中对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描绘,作者以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由盛而衰的经过。我们今天就来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贾芸谋差》。
【作者及作品简介】
1.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他从小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直到雍正即位之后,曹府被抄家之后是一落千丈之后,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小说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阅读文章】
1.初读文章,识别字音词意。
2.再读文章: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读出来,让同学欣赏评议。
(目的: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3.对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班探讨解决。
【讲解】
1.你能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吗?
答:第一部分:打探消息(1-4)贾芸在贾链处打探消息,为后文谋差做准备。
第二部分:筹钱买礼(5-10)○1在舅舅家受训、受辱。偶遇倪二,受资助。
第三部分:送礼奉承(10-17)给王熙凤送礼,为谋差铺路。
第四部分:得差遂愿(18)贾芸得到了园中种花的差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卜世仁在回绝贾芸的请求后,就是对他的责怪,怪外甥不干正经事,从中可以看出卜世仁什么性格?
答: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3.卜世仁与娘子的对话,有什么含义?
答:表面上看是想留外甥吃饭,实际是在赶走他。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冷漠无情。
4.本文主要刻画了凤姐和贾芸这两个人物,试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来。
凤姐: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
贾芸: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本题答案为开放试题,只要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均可。)
5.文中写了四个人物,请选其中一人,分析其性格。
如:
王熙凤:语言甜蜜,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
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
卜世仁: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倪二:为人豪爽、热心、重情义。
【小结】
贾芸思维灵活,说话圆滑、为人孝顺。他在贾琏、凤姐之间穿插的游刃有余,从舅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 脂砚斋评“芸哥亦善谈,井井有理”、“孝子可敬”。
【延伸】
课外阅读《红楼梦》。
语文教案 篇7
摘要: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
正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秋天和思乡的古诗、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夜书所见优秀教案设计
一、导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
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板:夜书所见
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文,看着拼音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诗文,看看是否都能读正确,如果能读正确,你就竖起大拇指夸一夸他,如果还有的字读得不正确,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读诗文,集体订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1、【课件出示】促织:
①指名读。“促”字在哪见过?组词。
②谁知道它的意思?【课件出示】挑,想一想,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上声)“挑促织”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用心读书的孩子)
2、告诉学生怎样使用“注释”:
“注释”一般都是针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3、借助注释和图画诵读诗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读懂了什么?
相机指名读相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书:梧叶 寒声
秋风 客情
一灯明 挑促织
4、师【配乐】朗读诗文大意。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窗外,秋风瑟瑟,梧叶飘飞,寒声阵阵,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多好呀,家乡多美呀,家乡多么温暖呀!如今我一个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独呀!突然,我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小小的灯笼在晃动,料想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写什么?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
②第二句写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此时作者可能会想起什么?那他此刻的心情会是怎样?指名读。
5、师引第一句,指名读第二句读。
四、诵读诗文,引导背诵。
1、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诗文。
2、指名背诵、齐诵。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认读,组词。
3、谁来说一说:你平常写这俩字的时候哪个地方特别容易写错,我们来提醒提醒大家。
4、写“促”字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师范写。
5、谁有勇气上黑板来写一写“深”字?全班订正。
6、学生写字、组词。
六、延伸拓展:
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 寒声
秋风 客情
一灯明 挑促织
作业设计:
1、背诵《夜书所见》
2、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说给爸妈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ín íng) 骏马(ùn zùn)
依恋 (luàn liàn) 匕首 (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 )里
一( )莫( ) 自( )( )勇 如( )如( )
( )( )不 安 ( )死 如( ) ( )眉 不 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三、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四、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五、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方:“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 zhòu ”,不能读“ jū ”或“ zòu ”。
3、解释重点词语,协助理解课文。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同学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知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知名。)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 工具 洞内外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板书: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身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板书:柔弱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板书:住宅建造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板书:时间 建造 整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板书:十月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板书:长时间 加深加阔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局部,你有什么想法吗?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锲而不舍,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导同学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身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观察一种小动物。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的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写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为住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很形象,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
二、朗读全文,体会拟人句
课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请同学朗读全文,找出以上词语,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这种练习要求同学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也要写它的活动情况。
教师指导这种练习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进行习作指导,这样同学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
语文乐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