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了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
【难点】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品析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台湾是我国的一座宝岛,在宝岛上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放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欣赏日月潭的风光。
教师简介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在黎明、黄昏、晴天、雨天时的不同景象。
导入:多么迷人的日月潭呀,关于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这个美丽的'传说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日月潭、漆黑、拯救、聚集、躲、阿里山、剪刀、社、一筹莫展、翻山越岭、冒着、饿、荆棘、英雄
(1)指名读词,评议正音。
(2)开火车读词,及时纠正不足。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去降伏恶龙呢?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要想降伏恶龙,拯救日月,需要什么?为什么?
3.齐读文中人们说的话,理解两个关联词:“只有……才能……”体会降伏恶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如果学生回答的是砍刀、火把等,就引导学生“他们更需要什么呢?”】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5.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气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 说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做出了哪些努力?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6.学生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降伏恶龙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发生了什么变化?
7.为什么人们把这个潭取名为日月谭?
(四)拓展延伸
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播放日月潭风光片)
(五)小结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教学反思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小学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掌握13个新字的发音和意思。
2、准确书写8个新字。
3、能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小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重难点:字词认读、书写技能。
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孩子们,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些单词,也能通过阅读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来学习小作者写的两则日记,大家一起来看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字。
1、教师领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
2、自由阅读,每个人都要读清每个字的音和意思。
3、学习新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新字认读,并且组成词语记住。
(2)抽生回答记住了哪些字,以及是怎样记住的。
4、集体朗诵新字,并通过互相检查,标记一些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
1、以识字为基础再次阅读课文,要求阅读正确、通顺、流畅。
2、集体朗读课文。
3、思考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书写日记格式。
四、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自由阅读第一则日记,看出日记是何时写下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奇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是否实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妈妈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大包,里面有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迫不及待的理解)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其中一份给了我,另一份给了阿英)
6、小作者未能得到所渴望的裙子,她的心情是否愉悦?如果你是她,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抽生回答)(板书:希望母亲买一件漂亮的裙子-母亲未买-关心他人的帮助)
7、读出第四自然段表现生气的语气。
8、集体朗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女生一起阅读第二篇日记,男生请仔细聆听。这篇日记写于哪一天?内容包括什么?(这篇日记写于7月20日,内容是关于她做梦梦见阿英妹妹来到她家和她做了一个梦)
2、你能描绘一下阿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嘛?(她是一个苗族出身的贫穷小姑娘,勤奋好学)
3、阿英妹妹跟我说了些什么?(她说她的妈妈一直在寄钱支持她上学)
4、到现在你是否认为阿英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你还对你自己的母亲感到生气吗?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呢?请说出来。(请同学们依次回答)
5、作者又做了一个梦,你可已经猜到她又梦到了什么?(“自由”三段轻声读出来,然后想想她梦见什么)(她梦见她的妈妈想去买裙子,但最终并没有买,她花钱去购买了许多书籍送给苗族的小朋友,并与他们一起快乐玩耍。)(板书:妈妈想买裙子-我阻止了-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这位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轮流回答)
五、扩展训练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你回家后可以把这些想法写下来,然后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两篇日记
妈妈要买裙子——但我阻止了——学会关心他人
妈妈想买裙子——但她没有——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语文教案5
课前透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信息资料:
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谈话)而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做法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板题)
2、观察说话:出示课文幅图。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人?(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读题设疑: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初读
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把生字所在句子认真地多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本课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应成为本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
朗读
1、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如: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多么等等。
(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讨论:
1、深入研读课文,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
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体会。
3、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节,结合着对人物心里的深刻理解,读好对话,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对文章中蕴含情感和道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4、启发学生谈话:从对话当中,你体会一下,每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你读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从演中感悟。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
想象
1、自读13——14段。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小男孩不接受阿姨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售货员阿姨会把女儿准备的礼物送到小男孩手上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2、自由交流:从阿姨、阿姨的女儿的表现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节内容。
(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人?为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谈话交流,挖掘学生的认知体验,实现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升华并丰富对了文章的主题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文与做人的任务达到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目不转睛:眼睛凝神注视,眼珠一动不动。形容注意力集中。
兴奋:振奋、激动。
富裕:(财物)充裕。与“贫穷”意思相反
阅读在线:
疼爱父母(作者:张敏)
晚上下班的时候,天色尚未黑。经过输液大厅时,看见一个男人推着一辆轮椅缓缓地出来了。他很仔细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见那轮椅上坐着一位老人,面色腊黄,身体清瘦、腹部却很突出,可能是患了什么慢性病?她双目紧闭,整个身子都靠在了轮椅上。虽然气色是如此之差,可是衣着整洁,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倒不像一位病人。再看那男人,大约四十来岁,衣着很朴素,面目沉稳。他身子微微向前倾,慢慢地推着轮椅,小心地避着路上的小坑、小石子,轮椅很平稳地缓缓向前。我不禁暗叹:好细心的男人!那老人一定是他的母亲吧!
我走出医院大门,却忍不住又回头看他们一眼,看到了至今令我难忘的一幕:只见那男人停下了轮椅,侧身向前,伸出手温柔地把散落在老人额前的一络白发轻轻地夹在了老人耳后,又替她掖了掖颈边的衣领,然后端详了老人两秒钟,似乎满意了,又推起轮椅轻轻地走了。只留下我一人呆呆地站在马路边,几乎忘了身处何处。起风了么?有风沙吹进了我的眼,我的眼睛酸涩地疼,心里溢满了莫名的感动。有多久了,没见过这温柔的一幕?我见过青春的男孩体贴地为他的小女友忙前跑后,见过中年的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可爱的小宝宝身后怕他跌跤;却何曾见过这般痴心的儿女如此温柔地疼爱他年迈的母亲?这样轻柔细心地捋起她额前的乱发,为她牵动颈边的衣领,在她病时还顾及她年老的容颜与形象?
我想起年轻的我们曾几何时被父母怎样在手心里疼爱着长大,可是我们长大了,开始粗声粗气地对父母说话;面对父母的询问,开始满脸的不耐烦。在外面受气了,总是回来对父母发火,全是因为知道父母永远不会责怪我们,不会背弃我们啊!他们的爱是恒久不变的,即使知道我们总有一天会像离巢的'小鸟那样一去不复返。可是我们再长大些了,开始疼爱我们的爱人,疼爱我们的心肝小宝宝。我们的羽翼丰满了,再也顾不上回来看一眼我们的“老巢”了,而父母就一直在那“老巢”里,寂寞地等着我们回来,慰藉他们孤独渐老的心。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像那位中年男人一样,为病弱的母亲小心地整理她日渐衰老的容颜,深情地牵动她皱折的衣领——像呵护我们亲亲的小宝宝那般呵护疼爱我们亲亲的父母?
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这项练习由六个AABB式的叠词组成,而且每个词都是由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促进学生的积累。同进可以挖掘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对此类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过程建议
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教师揭示词语的特点,学生再读体会。
3、教师挖掘: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把自己认为较好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包含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
“读读认认”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八个字。由于构字上的特点,便于学生识字,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经验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练习,通过组词,学生理解形近字在音形义上的不同,巩固学生的汉字积累。
“我会读”中安排阅读一首小诗<一个石头小姑娘>,这首小诗充满童真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及含有的词语。
2、讨论: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字的含义,发现它们的规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进行组字游戏:先组字,再组词。
4、想一想,你还知道和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吗?说一说,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我会填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交流,从音形义上进行区分。
3、进行组词,组内交流。互相检查组词是否正确。
我会读
1、自读小诗,读通读熟。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组织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3、这篇短文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组内背诵练习,小组间进行背诵比赛。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对本组课文主题“好品质”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交际提供了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交际中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交际准备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辨认分组用的标志。
3、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出示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华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想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组内辩论:按“应该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观点,将学生他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组内辩论中评选出最佳辩手。
5、将各组推选出的“最佳辩手”他成两线,进行辩论展示。师生发表意见。
6、教师小结,引导同学为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7、根据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故事的全过程,重点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小华提出问题的有效解决。展示台这次展示台要求学生展示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搜集到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等。也可以展示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而办的墙报、写的诗歌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和资料。教师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布置学生的搜集活动,关注学生的准备,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组织展示过程中,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的搜集展示提供时间和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本组展示台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可采以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展示的方法,为大多数学生的展示提供机会。
3、引导学生全班展示。如:讲故事、说谚语、说成语,朗诵诗歌、出示报纸等。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资料相互阅,好的内容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布置学生课后举办专题的小展览。如:“庆六一主题展览”、“道德之窗”等。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认识生活中的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雨中的人与景,注意细节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播放器等。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雨中》
(2)提问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2、播放视频。
(1)雨中的自然景象:树干摇动(风向)、电闪雷鸣、雨滴下落。
(2)雨中的人物形象:路上的行人匆匆逃避,撑起雨伞,披上雨衣;路旁摊贩匆忙收摊;家中的人,收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
3、学生作画。
(1)老师指导画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 (2)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采用拟人的写法,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4、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写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4、巩固识字:抢读生字比赛、开火车读词语。
5、写字指导:教师示范讲解。(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分小节读课文:说说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写小鸟最快乐,写出小鸟的活泼可爱。
第二小节:写小鸟最活泼,写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第三小节: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
3、同桌间一问一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1、“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红领巾”指什么?
2、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应怎样读?
3、你觉得小鸟可爱吗?为什么可爱?
三、全般讨论得出答案。
1、指名读出赞美的语气。
2、借助图片理解可爱——外形、叫声、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全班读。
五、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一个爱鸟护鸟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8
母亲,是一本耐读的书;母爱,是一首永恒的歌。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因此,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策划了这次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册第一单元重在启发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解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与家长之间的话题在减少,代沟在扩大。同时家长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机会与孩子促膝谈心。因此利用母亲节这一契机,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爱和理解爱,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是十分必要的。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并以适当的方式报答母亲。
二、活动难点:
(1)把握一条主线:以活动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一种体验: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母子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
(3)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母亲的文字、声像资料等;
(4)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划分学习小组;
(5)预约学生家长,为实施亲子互动做准备。
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视频,这首歌极具感染力,深远的意境能够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导入: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永远走不出她关爱的目光;有一种爱,无论你怎样的索取,永远都不需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是母亲,这份爱是母爱!伴着深情的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母爱的世界,共同吟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一堂课提供给学生第一感知的是导入,它的先声夺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穿越时空,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采用分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成果时,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入情入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名言组:读作品——展示有关母亲的名言和俗语。同学们通过齐读、对句、领读的形式展示了大量的名言和俗语;
(2)诗文组:颂母爱——朗诵有关母亲的诗文。他们通过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自己创作等方式展示了《游子吟》、《纸船》、《母亲颂》等等作品;
(3)歌曲组:表心声——歌唱有关母亲的歌曲。该组同学通过自弹自唱、笛子独奏、合唱、对唱等形式,歌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懂你》、《鲁冰花》等歌曲。
(4)故事组:念母情——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同学们通过课本剧、情景再现、皮影戏等形式,讲述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藏羚羊跪拜》、《血色母爱》及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我为学生展示了公益广告《妈妈,您洗脚》,猴妈妈与猴宝宝嬉戏图,大腹便便的准妈妈等图片。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荡着学生的情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明白了:动物也好,人类也好,母爱是相通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的母爱,繁衍和传承了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了永恒的爱的诗篇。
多媒体课件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整合信息,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一环节将采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家长们的参与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我请学生们采访家长十月怀胎的甘苦。母亲们畅说欲言,有的讲述十月怀胎的辛酸,有的回忆孕育生命的幸福,在淡淡的背景音乐中,在轻轻地倾诉中,母子之间的心窗打开了,代沟消失了。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将接受学生的采访,为他们背诵了十月怀胎时写给女儿的日记:“亲爱的宝贝,你是我甜蜜的负担,尽管我身体臃肿,行动笨拙,但这些都不能削减我对你的期待……”。最后我让全体同学起立,向母亲们鞠躬,深情地说一声:妈妈,谢谢你!
淡淡的背景音乐不受思维空间的限制,能让你轻松自由的去遐想自己的快乐和伤悲,给你一片宁静以致远的透明与感动。学生明白了:母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线,总是伴随着我们延伸。欢乐的童年因为有母爱,记忆才显得那么鲜活;美好的青春因为有母爱,我们的脚步才显得那么从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很多学生肤浅地认为爱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更有甚者埋怨母亲太苛刻,不尽人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则故事:老鹰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强迫孩子从悬崖上试飞,稍有不慎,小鹰就会被活活摔死,而那些能幸存下来的,就拥有了搏击苍穹的本领。我让学生展开辩论:这种做法是不是爱?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家长也参与到辩论中。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真正的教学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快乐。”采用辩论这种方式,让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都幡然醒悟:理性的爱应该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为我们的未来奠基。
感恩是做人的支点。为了将热爱母亲的感情幻化为实际行动,我先讲述母亲节的来历,并用多媒体出示汪国真的诗《感谢母亲》: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并请学生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送给母亲,预祝她们节日快乐!看着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礼物,母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念之情的表达,又是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己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要想写好字,首先应该坐好,摆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请小朋友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2页,看第2、3两页下面的`几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1)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
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2)练习要点(重点练习第四个要点)。
①老师按要求在讲台上做规范的写字姿势,边做边讲解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握笔点离笔尖3-4厘米”的实际概念与操作要求。
②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前,按要点尝试着摆好姿势。
③引导学生注意对照要求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④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巡查,逐一点拨纠正。
(3)巩固练习
①说说写字资势的的要点。
②同座位或小组反复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给练习认真、姿势正确的同学的作业本上打上五角星或盖上大红花。
③出示《写字姿势歌》,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写字时,要做到:
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三、总结
1、强调写字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学得好的同学。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后也要做到。
3、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读写姿势,填好检查表。
小学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以自学为主,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后练笔。
二、教学重点
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理解作者借旅行家树所抒发的感情,即: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难点
运用本课作者抓重点、按顺序观察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笔。
四、教学方法
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带问题独立思考,培养阅读能力。注意写、读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五、学生学法
运用边听边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自学课文。
六、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本课“预习要求,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想想旅行家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旅行家树。画出描写旅行家树样子的语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别墅、土壤肥沃、炙烤、贫瘠、荒凉、跋涉、通都达邑。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
3、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4*旅行家树
1、前提测评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联系课文解释带横线的词。zhuō dí yā zhái shù yǎ
非洲布隆迪枝丫住宅别墅幽雅rǎng jìng máng yǎng shì
土壤肥沃竟然茫茫沙海仰望解释jí zhì kǎo yì báshè y?u贫瘠荒凉炙烤通都大邑跋涉幼苗
2、认定目标
明确学目标,引入新课。
3、导学达标
(1)释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问】旅行家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18页预习中的1、2句话)
【学法指导】做预习作业前,要读读“预习要求,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
指名分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词句(课件演示):①旅行家树都生长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学法指导】别人说话或读课文时要养成边听边想,专心致志的好习惯。指名回答以上问题,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生长在别墅门前和茫茫沙海中的旅行家树,引导学生用“既……又……“句式回答问题①。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问题②。
(3)细读课文
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下列问题(课件演示):
①查字典弄清下列词意:腹地、挺拔、别致肃然起敬、土色土香。②旅行家树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如何观察、描写的?
③文中的“不同环境”指那些环境?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④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里怎样造福于人?用笔画有关句子。
【学法渗透】“边读边想”是下一个训练组的训练重点,这里要求边读边想,将为下一个组的学习做铺垫。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以上问题,检查细读情况。
指名读出有关旅行家树样子的句子。课件演示树的婀娜姿态,并齐读描写其样子的句子,感受树的美。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③(文中的”不同环境”是指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和贫瘠荒凉的茫茫沙海,前者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优越,后者则相反。)
【板书】(生长地点)通都大邑茫茫沙海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④(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都是姿态优美,翠绿欲滴充满了勃勃生机。这说明了旅行家树外柔内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板书】(外形)姿态优美翠绿欲滴
指名读出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里怎样造福于人的句子。
【板书】(用途)增添幽雅情趣供旅行家解渴
(4)突破难点
【问】作者是怎样赞美旅行家树的?找有关句子读一读。该句子中的“它”指谁?“性格”指什么?
【板书】(性格)充满生机造福于人
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认为把树移至庭院仅是一种形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旅行家树的优秀品质在自己的心中生根发芽,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为人类造福、意志坚强,不因环境不同而改变信念的人。作者的这一愿望表达了对旅行家树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指名谈一谈自己如何细读课文。
【学法小结】阅读文章时要带问题边读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弄懂问题,理解课文。
4、达标测评
(1)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说明分段理由。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后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积累词汇。
(2)把课文中带有“像”“仿佛”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板书设计】
4*旅行家树
(外形)(生长地点)(用途)(性格)姿态优美通都大邑增添幽雅情趣充满生机翠绿欲滴茫茫沙海供旅行者解渴造福于人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旅行家树》第一自然段,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2、运用抓重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观察“满地金莲”,完成课后练笔。
二、教学重点
学会抓重点、按顺序观察“满地金莲”,先说后写。
三、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问】本组训练重点是什么?(按顺序、抓重点观察)
读《旅行家树》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着重抓住什么来写?怎样写具体的?(按下→上,干→叶的顺序抓住它不同于一般的.树的特点写,运用优美词句、想象、比喻的方法写具体。)
2、认定目标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3、导学达标
(1)读“练笔”要求,明确题意。
(2)简介观察的必要性与要求。
【板书】观察要实事求是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抓重点观察要细致
(3)出示盆花“满地金莲”,按要求观察。①确定观察顺序
【板书】茎叶花果远→近(观察)②确定观察手段、观察重点
【板书】眼看手摸鼻闻③引导学生从远处观察
用一句话描述远看”满地金莲”的样子,突出”叶绿花黄”的特点。④引导学生从近处观察,着重观察叶、花。观察茎
说说茎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细长、柔嫩、翠绿)用手摸“茎,说说感觉。(光滑细腻)用一句话简述“茎”。
重点观察叶(课件演示大叶和小叶特写画面)
思考讨论:它的叶有什么特点?叶子什么颜色?可用哪些词表述颜色?(翠绿、碧绿、青绿、绿油油、翠绿欲滴)用上比喻句来描述“叶子”。用通顺连贯的话说说“叶”观察果实
用一句话简述果实特点。
(4)小结观察植物的方法,指导写作。
4、达标测评
抓住满地金莲茎、叶、花、果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词汇,按顺序说一段话,突出叶、花的特点,然后写下来。
【课后作业】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它植物,写一个片段,要按顺序、抓重点、写具体。可写植物的外形,也可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用途等。
【板书设计】
观察要实事求是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抓重点观察要细致远眼看茎
观察手摸叶运用优美词汇花语句通顺连贯
近鼻闻果详略得当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妈妈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蒲公英吗?你喜欢她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金色的蒲公英》看看她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掌握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后第一题:“我”在念小学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说说你的想法。
4、重点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叙述“我”的经历。
③妈妈假说要拔掉我喜欢的蒲公英,从而借机机对我讲明道理: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从“微笑、、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字的左半边不要写成“历”。
2、“卷”字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匕”和“已。”
3、“肃”字的笔顺是: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2.师:小朋友以前听说过拔萝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听了这首有趣的童谣,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谣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又成功了呢?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5.小朋友,这么多的精彩的谚语,你最喜欢那一则呢?为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课外拓展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