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搭石》,(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当中知道什么?(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很会思考,也很会提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课文内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这些疑问都能解决,明白了吗?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自由的大声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咱们看一看在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谁会读?(指名领读)把词变成字还会读吗?谁来试一下?
(指明读、齐读。)
2、读得都不错,看来大家的识字能力都很强,那课文能读好吗?咱们来检查一下!
(指5名同学读。)
3、课文读完了,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能不能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哪里还需要提醒一下?
(学生评价。)
4、书读到这里,前面提到的问题能解决了吗?谁来说说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解决,教师擦掉已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1、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刚才的问题都解决得非常好。搭石不过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间隔摆放的天然石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石块呢?大家读课文2、 3、4自然段,把特别能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动你?
(学生边读边勾画。)
3、谁来把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4、这么多打动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谁?(搭石)难怪作者说这普普通通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书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学生畅所欲言)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板书: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靠的是什么?(板书:用心)下面,用我们的心再次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好好的体会这风景里饱含的美!
5、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6、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
⑴ 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一名学生读)老师听到这位同学在读无论、只要、一定这些词语时,都加重了语气,我们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把那些词语读得重一点,更能体会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学生说,)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
(指生读、齐读。)
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风景美、音乐、动作协调。)
②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老师范读。)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感受了动作的协调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景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遍。
(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⑶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被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学生说:互相谦让,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你在平日里做过帮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吗?
(找一两个学生说。)
③ 你在帮老人做事时,你想过得到别人的表扬了吗?你们也像这个村子里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 你们自己读一读,把感受的美读出来。
(学生自读、指一名学生读。)
7、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在你的心中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学生说。)
搭石虽然还是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但是它默默无闻,任人走,人任踏,不仅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们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后延伸,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在平凡的搭石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乡亲们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搭石这样普通的事?你发现了吗?
(学生说。)
小练笔: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美,我们不能一一都说出来,那就把它们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用心
21搭石
美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我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的调控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驾驭整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反思,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讲课的语调平缓,没有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准备得太仓促,心理上还是较为紧张,底气不足,很多设计好的环节没有把握好,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4、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在感悟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表达。
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课堂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还应该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
这堂课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5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这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6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生:老师,我抓住了一只“西瓜虫”。
师: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就在那!
师:能具体说明白吗?
生:就在假山边的泥土中。
生:我也发现了,就在花坛的边上。
生:草地上也有,老师,你看就在这些岩石的下面。
师:这可不能称作岩石,还是叫做石块更形象。
生:我知道“西瓜虫”因为怕太阳所以住在泥土和石块下。就像蜈蚣和蚂蚁。
师:蚂蚁是住在石块下吗?想想。
生:噢,不是,是在窝里。呵呵
师:对,“西瓜虫”有窝吗?
生:没有看见,可能它不修窝。
生:老师,这有个洞,他是不是就住在这里?
师:你仔细看看。
生:不是的,我将“西瓜虫”放到洞里,它又爬了出来。
师:“西瓜虫”有几只脚呀?
生:不知道
师:仔细看看。
生将“西瓜虫”翻到过来,仔细的数着。
生:哈哈,我知道了,有十二只,还有两个触须
生:老师,你快来看,“西瓜虫”会爬墙。
师:它这爬墙的姿势,多像一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呀
生:我知道,是蜘蛛侠
生:它和蚂蚁一样
生:它和壁虎一样
师:所以你可以猜想它脚上可能有什么?
生:吸盘
生:老师你看这两只“西瓜虫”见了面还是不理睬,各走个的。
师:为什么它们没有撞到一起?仔细看看相遇后的情况。
生:他们像蚂蚁一样,对着触须。哈哈……
生: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叫它”西瓜虫“。因为我们一逗它,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圆圆的,身上还有一些条纹和西瓜上的'一样。
师:你观察仔细,联想贴切。但是“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的“弯”,能不能换个更合适的词?
生:缩
课后反思:
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们去共同发现。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观察层叠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逗弄着“西瓜虫”(一种甲虫)。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领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浓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四、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1)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3)全班自由交流。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1)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3)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语文教案 篇5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景,出示话题:
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自主选择话题,选出自己最想说的一个。诱发写作动机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在交流中达到共赢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根据本课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在读中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表达情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整个过程以孩子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团结合作的精神。
3、为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采用激情导入法、游戏法、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导入
1.边播放音乐边朗读诗:
秋天到,秋天到,
园里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彤彤的是枣。
2.启发谈话
儿歌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你还喜欢哪个季节?
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春夏秋冬
3.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四季》(板书课题)
二、对课文进行感知性阅读:
提出要求:
1.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自己指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个别小朋友来读。教师及时地正音,并且鼓励。
三、图文结合,边看图,边读诗,边了解四季的特征。
1.教师提出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
(1) 请每个小朋友在组里读读诗。
(2) 看看图上画着什么?想想诗中告诉我们什么?
(3) 组里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怎么知道诗中说的是哪个季节?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提问:
请每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学这节诗的?(注意引导抓住描写四季特征的词。)
板书:春:草芽尖尖
夏:荷叶圆圆
秋:谷穗弯弯
冬:雪人顽皮
3.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诗中把四季的特征描写得那么生动,春天草芽是尖尖的,夏天的荷叶是圆圆的,秋天,金黄色的谷穗成熟,挂在枝头弯弯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堆起个雪人,那顽皮的样子多么可爱。而且诗中都是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如草芽对小鸟说:让我们感到亲切。课文该怎么读呢?请小朋友试着读,如果能适当地加些动作就更好了。
4.生动表演,加深记忆
把文中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给每组小朋友发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特征有关的头饰,结合挂图,进行表演。
四、扩展知识,进行语言训练
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通过图片和你对四季的了解,你还知道四季有什么特征?能否也用文中形式来说一说?
五、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了,下课要和大家一起玩,和同学友好相处。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拍、冬、有、个、叫、家、起”,
新偏旁“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
掌握“下课、大家、一起”等词,
能用“有”说一句完整的话。
重点理解:
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3个偏旁,1个句式。
难点理解:
“大家玩得真快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朗读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二两句话的意思。
2、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卡片认读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
2、指名读音节词。皮球 有 一个 叫 一起 真快乐 玩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操场上,小朋友们在一起拍皮球。)
2、指名完整得说说图的意思。
3、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板书:6 拍皮球)
4、指导学习生字“拍”,说说怎么记?拍手因为要用手来拍所以要用提手旁。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准带有拼音的生字。想一想,他们玩的皮球是谁的`?他们玩得怎么样?是怎么样玩的?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读字,重点正音?(冬、叫、家、玩、真、快)
3、自己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四、学习课文:
1、这个皮球上谁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
2、指名读课文第一句:冬冬有个大皮球。
3、学习生字:冬、有、个,指名读一读,齐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边书空边说笔画
4、用“有”说一句话
(1)读句子,说说冬冬有什么?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那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
(3)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我们祖国有什么?
5、学第二句
(1)看图说话:冬冬有个大皮球,你看,下课时,冬冬在干什么?
(2)读课文中的句子。
(3)学习生字叫、家、起指名读一读,学生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认识三个新偏旁。
(4)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来叫一叫?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请学生演示。小朋友们真友好,下课了在一起拍皮球,他们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样?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读课文。
五、书写指导:
1、自己看请“拍、冬、有、个“的书写位置,指名说说。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词,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应和同学友爱相处,一起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认读偏旁扌、口、走、宀
3、朗读课文前两句。说说冬冬有个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拍的?
2、他们一边拍一边念儿歌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念的儿歌是怎么样的?读课文第三句话。
3、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练一练。
4、说话:谁来说说你们玩得怎么样?冬冬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呢?“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
5、你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小结:当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特别快乐。
三、朗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说话训练:
1、冬冬有个大皮球,她叫小朋友们一起玩皮球,大家边拍皮球边念儿歌,玩得真快乐呀。
2、看课件说话:丁丁有几本故事书,我们来看丁丁是怎么做的?
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编几句儿歌。大家看得怎么样?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仿照课文说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巩固复习,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判断,知道该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用卡片认读生字。用“一起”进行口头说话。
二、朗读全文。
1、放录音课文,学生轻轻跟着读。
2、指名读,集体读。
3、完成课后第二题我们半哪些同学象冬冬?
4、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操,这样大家才有快乐。
三、课堂作业指导。
1、看图用“有”说一句话。
2、把两句话合长一句话。
3、说话: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支钢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
语文乐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