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1
对于低段的孩子们,数学学习是即喜欢、模糊又繁杂的事情。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发挥课堂魅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背景分析
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人教版第五册104--105页的内容,是教材改革后新增的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的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低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适当的数学情景,让数学从生活游戏中来。
我首先与学生玩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初步感知现实世界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2、故事引入课题,激起学习欲望。
刚刚做完游戏后,紧接着听故事,学生的学习欲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由此引入课题,学生已经明白所学内容,并且为后交流做好铺垫。
3、通过生活实例,体验学习内容。
听完故事后,动手实践操作生活实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同时,并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实验与验证交流,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剪刀、石头、布
师: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我们现在一起玩一玩吧!(请一生上来和老师玩)
玩每轮之前请学生猜测谁会赢?
生:可能老师赢,可能XX赢,可能平。
师:玩得开心吗?玩得开心,希望你们学得也开心。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感知、发现
师: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寓言故事,请看《守株待兔》的动画课件。
2、思考:这个农夫天天等着捡兔子,结果会怎样?
生:结果一只兔子没抓到,庄稼也荒了。
师:你们猜测一下,他还会捡到兔子吗?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可能性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1、一定与不可能
师:还想玩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摸奖比赛”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每组每人轮流从盒子里摸一个球,给小组内的同学看过以后再放入盒子里,摸到黄球算中奖一次,小组长做好记录。哪一组摸到的黄球多,哪一组就为胜利者。
(1)学生小组活动,师指导。
(2)小组长汇报。
生:我们小组每人摸一次,一共摸了6次,中了6次奖。
生:我们小组每人摸一次,一共摸了6次,中了0次奖。
师:老师宣布,一、二小组获得了这次“摸奖比赛”的胜利。其他4组的同学有什么想
说的吗?
a 、请在小组内猜测一下:为什么一、二小组会胜利,而三、四、五、六组会失败呢?
b 、生汇报猜想结果。
c 、动手验证:揭开盒子看,每组小组长汇报看到了什么?
师:获胜小组盒子里装的全部是黄球,所以每人任意摸一次,会怎样呢?
生:一定是黄球。
师:其他4组可能摸到黄球吗?为什么?
2、可能
师:这种比赛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变得公平呢?
生汇报方法:将黄、白球放入同一个盒子里。
师:各放几个?
师: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呢?
生:从盒子里摸出的球可能是黄球,可能是白球。
生动手验证。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什么情况一定能摸到黄球呢?什么情况不可能摸到黄球 呢? 什么情况可能摸到黄球呢?
3、深化、发散思维
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盒,如果老师想从盒子里摸出的可能是黄色的球,该放些什么颜色的球呢? 盒子里一个黄色的球也不放,可以吗?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盒子里全部放黄色的球,行吗?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这就不仅仅是可能了,而是变为一定了。
(四)联系生活、拓宽视野
( 师朗诵题目)
师: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们集体讨论、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例2。( 生合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解决很多关于可能性的数学问题了。你们也能用这三个词来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一些事情吗?
(五)拓展、铺垫。
(出示转盘)生观察转盘中的颜色。
师:转到红色是一等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转到绿色是二等奖,奖品是一辆玩具汽车;转到黄色是三等奖,奖品是一个铅笔盒。
1、转前猜测:你会转到什么颜色?三生上来转。
2、师:我给你一个圆片,自己设计转盘。有两个设计要求 ,自己任选一个: 你作为顾客,你会怎样设计?你作为商场经理,你会怎样设计?
(六)全课小结(略)。
五、教学反思
(一)课前有游戏,初步感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影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课前从学生的生活游戏中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前我设计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样调动学生兴趣,并让学生猜测、感知游戏中存在着可能系性。
(二)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从课前的游戏到寓言故事,都是学生所喜爱的事物,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深体验不光游戏中而且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能确定的事物,并由此引出课题,使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知欲。
(三)游戏比赛,探索新知,推波助澜。
首先,由“摸球比赛”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到什么情况下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什么情况下事件是一定发生的`。由“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事件什么情况下是可能发生的。
(四)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体会学数学的用处。
整个教学思路我采用的是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学习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运用于生活中或阐释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1、“剪刀”、“石头”、“布”游戏中感知事件的不确定性。
2、“摸奖比赛”中体会事件的不确定性。
3、设计“转盘”运用事件的不确定性。
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领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能不“活”起来吗?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探究活动
游戏:张冠李戴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重量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
活动准备
一些空白纸条,三个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三个纸箱放在讲台上.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人名(或物品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一个纸箱.
3.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状态(如身高、体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4.教师再次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数值及单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5.三次写的应能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
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张三”,第二张纸上写“体重”,第三张纸上写“36千克”,合起来就是“张三体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铅笔”,第二张纸上写“长”,第三张纸上写“18厘米”,合起来就是“铅笔长18厘米”.
6.教师摇动三个纸箱后,随机地从三个纸箱依次取出一张纸条,连在一起念出来.如有“张三长36千克”这样单位搭配出错的,请学生说明错误的地方.
制作简单天平
活动准备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活动过程
1.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坐电梯
活动目的
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吨的概念.
活动准备
一张电梯乘坐规定表(应注明限载人数、载重量)
活动过程
1.请学生观察乘坐规定表.
2.教师进行提问:如果老师要带你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3.学生根据自己对吨的认识及对信息的观察,经过计算及讨论,得到不同的解答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3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
3. 情感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明天是双休日,今天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送给福利园的小朋友。那么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出示家乐福)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大家想不想去买东西啊?
〔利用书本上的大买场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
点击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师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1)342是3个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
2.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你们看小巧的计算方法和一样,只是写的过程不一样。(出示)
342= □ 340= □ 32=□ □+□=□
3.师:谁能够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个别学生复述)那么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
4.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描述形式的直观,使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和口算奠定基础〕
5.模仿练习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716= 117= 233=
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328= 958= 686=
三、学习竖式
1.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交流汇报。)
〔在学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更好的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伸展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2.小结:小丁丁他们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但是我们在列竖式时,都会把中间环节省略。
绍竖式一般写法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3.模仿练习
书上17页练一练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4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用纸。
一、课前练习
1、认识钟表整点和半点
2、填空:3时30分=(:)11时=(:)6:00=x时
二、情景设疑
1、师生谈话
师:令人振奋的运动会刚刚过去,还记得当时的口号吗?
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刻苦锻炼,振兴四小。
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看,咱班的张彬在做什么呢?仔细听认真看,你知道了什么?
2、情境质疑
情境1
彬:作业写完了,干什么呢?对了约张洞名去跑步吧(嘟…、、嘟…、、0
铭:喂,找谁啊?
彬:张洞铭,今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跑步。
铭:哦,今天不行,我有事,明天行吗?
彬:好吧,明天6:00在明珠花园见,不见不散。
铭:好的。明天见|
师质疑:他们俩个能按时见面吗?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6:00)
生:A不能,因为没说是上午还是下午
B能......
师·: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情境2
(门铃响叮—————咚)
彬:谁啊,一大早就来敲门?
铭:我是张洞铭,你怎么还在家?
彬:怎么了?
铭:你不是说6:00在明珠花园见面去跑步吗?我等了你两个小时了
彬:嗨,我是说下午6:00
铭:啊?
彬:真笨
师:为什么张彬和张洞铭没按时见面?
生A:他们没说是上午6点还是下午6点。(师板书:上午6时、下午6时)
生B:......
师:如果是你约同学你会怎么说?张彬你准备是什么时候的6时跑步呢?
生:......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有两个6时,分不清了、、、、、
3、图片引入
师:老师再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幻灯),看看是几点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生:9点
师:怎么有两个9点呢?它们是同一时刻吗?(板书:上午9时,下午9时)
生:......
师:看来一天不仅有两个6:00还有两个9:00呢。
三、探索新知
1、趣味引入
师:度量一天的时间工具是“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里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动画,边看边回忆一天是怎么形成的同时大家都想一想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课件演示:钟表上时针在一天的时间里的转动过程)
师: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一天有24个小时,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在绕着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的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就定为一日。一日是24时。也就是一天一夜时间规定为24小时,从夜里0时——————24时。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前一天的结束,是今明两天的分界线。(幻灯)
师:想想在哪里见过0时?
生:......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春节晚会倒计时视频)
师:24时也叫0时,我们再次看课件。(师指明学生描述图中同学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呢)
生:......
(板书:晚上12时,早上7时,上午8时,上午9:30,中午12时,下午2时,下午4:30,晚上7时,晚上8时,晚上9时30分)
师:刚才我们说的早上几时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晚上几时都是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节目预报,看看这里是怎么计时的,你能知道对应的时刻吗?我们给这种计时法起个名字吧。
(幻灯出示课本节目预报表)
生:......
师:(板书:24时计时法)
2、比较2种计时法
师:你认为普通计时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早上、上午、下午”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不要加这些时间词,上午钟表上是几就我们就说几时,中午12点后,钟表上是几时就把钟表上的几时加上12就可以了。
3、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计时法?为什么?
生:交流——24时计时法简洁、简便
师小结:生活中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计时,为了简明不易出错,都采用24时计时法。(幻灯)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24时计时法?
生:......
(师出示课件:电子表、火车票、肯德基营业时间、车站站牌)
4、转换方法
师:归纳说一说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
生:上午的时间不加12,下午的加12,把时间词去掉
师小结:上午的时间,也就是钟表第一圈走过的时间不用加12,直接吧时间词去掉就行了,下午的时间也就是第二圈的时间加上12并且把时间词去掉。
(完善板书,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师:说说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
生:......
师小结: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把相应的几时减12就可以了,用普通计时法时一定要注意在全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就可以了
(师出示CCTV———少儿的节目预报表)
四、巩固练习
1、运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记时法记时了,老师希望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24时计时法,现在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就是要用24时记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
(师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
师:可以给它加一个开头和结尾,例如: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下面先向你预报今天的节目......节目预报到此结束,欢迎同学们到时收听。
2、作息时间
师:夏季快到了,这是一份夏季的作息时间表,你能把里面的两种计时法进行转换吗?
3、课本25页
4、课本25页“练一练”1题
五、小结
师:经历这次时间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学完这节课,张彬你再约朋友时可以怎么说?
彬:……
六、作业
1、制定作息时间表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下面是老师的作息时间表,课下请同学们也制定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坚持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幻灯)
2、观察日出日落时间课本26页3题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0÷230÷1040÷460÷32000÷2360÷6720÷9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6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难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教师: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出想法。问: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出示分桃图。
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1)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6 12 24 ( )
(2)128 64 32 16 ( )
(3)8 24 12 36 18 54 27 ( )反思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7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x。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x。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8
课题:商三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判断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师出示下面的两道除法题,指名两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参照上面做的两道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总结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二、新课
(一)教学例11、
1、出示例11:“计算9730÷78,并用乘法验算、”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计算的数都比较小、如果计算的数大了,同学们还会不会算?”
(1)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这道除法的竖式,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哪里?”(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先说一说从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看题,问:“这道除法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因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97,比除数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这样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数了、)
(3)教师:“这道除法最后除尽了吗?”(没有,余58、)“那么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道题计算的数比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现在大家就一起来用乘法验算、”(指名一学生口述验算过程,教师板书,并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2、巩固练习、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61页,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着重检查学生写商的位置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如果有共同的错误,要一起说一说、
(二)教学例12、
1、让学生看课本第59页例12、指名学生读题,教师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2、教师:“谁能不经过计算就说出它们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判断最快?”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让我们计算,当算到哪一步时,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只要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几位数了、)
3、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指着例12的第1题说),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指着例12的第2题说),说明在被除数的前两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两位、我们看对不对?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例12的第3题,商是几位数、
4、巩固练习、
让学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仍然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只是被除数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数(板书课题)、除的时候,要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去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特别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写错、我们还学会了不用计算就很快地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有没有错、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9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x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x分2分=x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x分,1时比45分多x分。
(2)一节课是x分,课间休息x分,再加上x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课堂游戏教案02-02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化”02-20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02-22
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02-22
打造有实效的数学课堂02-28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04-06
让数学课堂成为创新的天地02-22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3-24
数学课堂在“有效”中绽放02-27
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