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7 10:54: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汉语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2.学习成语,收集十二生肖图象和儿歌,初步学习积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学习仿照例子写句子,要做到清楚、完整。

  4.读、背《九九歌》,初步感知冬春季节的变化。

  5.阅读短文,了解传说中龙的样子、龙的身手以和人们对龙的尊敬。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十二生肖图片、“龙”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会怎样向他人表达祝福,如何与他人合作,体验胜利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人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

  2、板书:百花园。

  二、出示《百花园》中的第一题

  1、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有何特点

  3、小组讨论推荐

  三、出示龙的挂图

  1、指名说一说龙的词语

  2、齐读第二题

  3、说说这些成语有何特点

  四、出示第三题

  1、指名读一读

  2、引导学生写一写

  3、指名说一说

  五、出示九九歌

  读、背《九九歌》,了解冬春季节的变化。

  六、阅读《龙》这篇短文

  1、指名朗读,并说说你们小组读完这篇短文后,知道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说话,相机出示一朵樱花。

  2、.在神话传说里,龙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他身手高强,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爱!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子孙!让美丽的樱花把我们带人龙的世界,欣赏一下龙的风采!出示龙的挂图,学生欣赏。

  七、认识生肖动物,鼓励学生与生肖动物打招呼(如:鼠,你好!)o

  1、教读十二生肖歌。

  2、看图背诵。

  3、你知道生肖歌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4、教学小结:《生肖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假如你喜欢可以抄在你的采集本里。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听到长辈说一些反映生活常识的`句子,都可以像书中的学习伙伴一样,收集起来,积累并丰富自身的语言。

  八、总结收获

  同学们,在这个百花园里。你们识记了不少的成语,区分了一些词的不同意思,并阅读了短文和背诵《九九歌》。多有趣啊!请把《龙》的特征讲给别的小朋友听,把《九九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教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导入新课: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请看影片

  (背景音乐)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请看三幅对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3分钟)

  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

  附: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请问: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石壕吏》?(生答)

  杜甫就在安史之乱的年代里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仪等率领的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安庆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

  (三)整体感知全诗(8分钟)

  1.请听一听:配乐朗读《石壕吏》

  2.请看一看;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

  吏:lì 邺:yè 戍:shù 咽:yè 妪:yù 泣:qì

  3.请读一读:配乐朗读《石壕吏》

  4.请理一理:故事情节:

  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

  事件:(开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

  诗人的行踪:(投宿、住宿、告辞)

  5.请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主要叙述了官吏夜晚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四)语文实践:戏剧表演(理解课文、培养想象)(20分钟)

  请演一演:根据内容,结合体会,加以想像,展示你的才能!这是我的舞台, 秀出我的风采!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至少两人以上

  (1)组内全员参与

  (2)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

  (3)补充一些事实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4)表演符合人物身份

  (5)配合默契

  表演时,一组表演,另外三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文意和要求评分,满分是五分三组的评分结果相加为该组表演的总得分

  2、疏通文意,组织表演

  各组准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排练

  首先,疏通文意, 理解诗歌内容

  (1)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理解文意,提出疑难,共同解决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难,共同解决)

  (2)齐读诗歌,

  其次,当好编导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

  导: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编排人物出场简历表

  文中人物 出场时间 出场道具 主要事件或关键动作

  杜 甫 暮 天明 投 登 别

  老 妇 夜 拐 杖 看、啼、致词

  老 翁 夜、天明 / 逾、走

  吏 夜 佩刀、棍棒等 捉、呼

  同学们编好剧是演好剧的前提,课文是诗歌的形式,要编出来,得好好地领会文学的留白艺术

  点拨: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画画需要留白,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写诗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请想一想:

  (1)“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夜的景色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同样,“暮”、“夜久”、“天明”都可以合理想象出来

  (2)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藏问于答的手法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使用于答

  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多次“呼”,一再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要充分想象,都是可以的

  (3)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第三,分角色排练

  第四,表演

  3、点评(以课文为参照)

  学生评分,培养鉴赏评价能力

  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主题,作者感情

  请谈一谈: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的苦难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度憎恨

  (五)拓展:

  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还有哪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你如何看待战争和平呢?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六)背书比赛,事半功培(3分钟)

  A、形式男与女的比赛,组与组的比赛

  B、进行比赛

  结束语: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深刻理解,再一次齐诵课文

  (背景音乐)学生在朗读中结束新课

  教师寄语: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让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吧!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


化石吟


课型


诗歌


教材分析


《化石吟》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讲解时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但要注意不能讲的过多,否则成生物课。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吟”字的含义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生物史,从生物史的角度体味文学, 激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伟大。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化石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板书:化石


二、整体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给我们讲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化石爷爷今天将给我们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带着思考朗读全文


感知全文


本文是首诗,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语感,下面请听录音。



熟悉文本


三、文本探究


l .刚才听了录音,下面我们请女同学为我们朗读本诗的第一节,男同学思考:这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女同学朗读,男同学思考、回答(诘问句、排比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l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们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化石的故事。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三节,其他组同学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引出板书:平凡的真理


l .事实依据在哪里?请第二组同学朗读第四节找出依据。


学生思考、回答(黑色的躯壳……珍贵的密码)


引出板书:承载着古老的信息


l .同学们知道树的年轮是用什么来记录的?那么刻在爷爷奶奶的脸上的皱纹又说明了什么?请第三组同学朗读第五节。


学生思考、回答(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过程)


引出板书:镌刻着生命的档案


第四组同学朗读第六节。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像、回答。


拓展学生想像,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同学们都看过机器猫,是否都曾梦想有那么一只猫呢?我们现在假想有那么一只猫,可以钻到抽屉里,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远古。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看到的将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




四、升华主题


刚才,我们发现,化石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自然界已经有了许多生物,他们的生存和灭亡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以至于有很多事情至今也是未解之谜,众说纷纭,所以说:自然界是神秘的



引出板书:自然界是神秘的


l 自然如此神秘,但并不是一味的秘而不宣,我们有生物进化的理论,可以从黑色的冰冷的躯壳李发现珍贵的信息。那么我们是凭借什么来解读这些密码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科学的神奇


l 自然如此神秘,科学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又是通过神奇的科学来破译,那么是谁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谁渴望揭秘自然呢?又是谁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学呢?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人类的伟大


l 说到这里,我们好像忘了两节诗,请四组同学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最后一节。提问:两节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简述呼应的好处


l 全诗开篇既是化石在讲述古老的故事,我们改为化石“说”或“谈”之类好吗?


是诗的一种文体;“吟”含有赞颂之情,是诗化语言的体现;拟人手法。



五、想像延伸


l 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一些古生物




l 总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你希望你喜爱的小金鱼留在化石里吗?你希望美丽的玫瑰只剩一抹淡淡的石痕吗?那么从现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吧



升华主题






自然神秘 阐述着平凡的真理


科学神秘-——化石吟—— 承载着古老的信息


人类伟大 镌刻着生命的档案







课件


设计


思路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教案 篇5

  快乐读书屋一:

  马拉松的故事

  时间: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雅典士兵菲地皮茨在马拉松战役中3次长途奔跑传递战争信息,因体力耗尽而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者,将其奔跑的距离定为奥运会长袍比赛中的马拉松赛跑。故事传递这样的思想:奥运会比赛表现人类共同的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自学读懂此文,大对此文的'立意不一定挖掘太深,教师要加以引导。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三个生字,积累课文中有启发意义的句子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感悟奥运比赛项目中表现人类的共同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重、难点:抓住菲地皮茨三次传递战争信息的故事,理解奥运的精神品质。

  教具:搜集资料

  教法:读出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1.组织教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研读课题,质疑。

  3.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画出记号。

  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4.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5.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读课文

  (1)默读、填表:

  事件人物表现

  第一次报信

  第二次报信

  第三次报信

  (2)讨论:菲地皮茨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他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6.读了这个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7.积累内化:

  (1)识字: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复述这个故事。

  8作业: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更菲地皮茨的故事。

  板书:

  马拉松的地理位置

  马拉松的故事.菲地皮茨三次传递战争信息的故事

  将菲地皮茨长跑的距离定为马拉松赛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

  7 *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 (爱国)

  望大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

语文乐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