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时间:2024-11-08 10:09: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精)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表示一种事物数量用什么词,并且要符合语言习惯,逐步积累量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引出各种文具,说说这些文具有什么用。

  二、课堂上创设购文具情境

  在创设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要学习购物,怎样问价,准确找出相应人民币,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售货员”要准确、清楚地报价。注意使用“一个”“一只”“一把”“一块”“一条”等量词。

  三、正确朗读课文

  1、先自由小声读,再抽读。最后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2、除课文的内容外,学生可根据其他东西的价格提问。在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根据实际,找出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生字。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二、精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二、练习。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2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

  它是怎样跑的?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 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 她害怕了,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课文里有一幅的情境画面。

  教学目标

  1.知道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的意愿。

  2.说话时表达清楚、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并给予纠正。

  4.创设情境,体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

  文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欢快的乐曲引入,渲染气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二、板书课题:

  三、演示、述说的过程

  (训练目的:引导学生表达完整、清楚,要使用礼貌用语。)

  1.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图意:一个小学生正在与售货员阿姨对话。另一个小学生在挑选文具。老师指点学生仔细观察售货员阿姨和小女孩此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2.学生同桌一个扮演售货员,一个扮演小学生进行对话,互相说说的`过程。

  3.指名说。

  要求: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说话完整、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明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评论。

  小结:从学生的听说两方面进行小结。

  四、表演的过程

  (训练目的:引导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商品的意思,要用上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1.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文具放在课桌上,老师扮演售货员,找一位同学扮演顾客,进行表演,范说。

  2.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演练、说说。

  3.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演练、述说。老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五、进行实践活动

  1.全班学生都把自己的文具拿出来,模拟文具店现场,同学们自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的实践活动。

  2.老师巡视、指导。

  3.请几位表达好的学生,再表演的情景。

  4.让全班学生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第二,评思路,即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通顺、完整;第三,评仪态,即声音是否洪亮,态度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礼貌。

  六、拓展练习

  1.让学生进行购买其他物品的口语交际练习。

  2.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 寓教于乐。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 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3、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 寓教于乐。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 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1、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 课《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这些生词都是在课文中出现的,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二、学习生字

  (拿出事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

  1、第一个字,我们每天上课都要遇到,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对,我们在课本封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是语文的语,再来看老师的板书,这也是谜语的语。它的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说是什么偏旁呢?

  下面我们拿出纸笔,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2、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门字旁的.字,它中间是什么字呢?这个间是由门里面一个日组成的,是中间的间。谁能用这个字造句子?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3、这个字我们来观察一下,是由果和页组成,就变成了颗,一颗糖、一颗星星。谁能用它来造句?那么它的偏旁是什么呢?这个字是页字旁,我们见天又学了一个新偏旁。来我们先把这个新偏旁写一遍。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这个字是四点底的,它是白的反义词,就是黑。那么我们这里什么东西是黑的呢?

  大家注意了,黑的里面不是一横,里面是一点一撇。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5、我们再来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右边是青,我们是学过的。那么它的左边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反犬旁,是由犬字变化而来的,但是它的样子和犬已经不一样了,同学们先跟老师来把偏旁写一遍。我们再把整个字来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这个就是猜谜的猜,谁能拿它来造句呢?好现在随老师来书空一遍。

  6、我们知道这个字是和眼睛有关的,它是目字旁。我们平时说的瞧一瞧,看一看就是用了这个瞧字。它的左边是焦,但是焦是四点底的,我们能不能说瞧是四点底呢?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瞧是目字旁的。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7、这个字笔画比较少,谁能来说说什么东西是一片一片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三、初读课文

  1、学了上面的生词我们就可以看课文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这里有两个谜语,大家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

  3、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为什么答案会是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其他的呢?

  4、作业。

  把生字每一个写三遍,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每个词也同样写三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老师问了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为什么答案是眼睛和耳朵呢?同学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二、分析课文

  1、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象不象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2、中间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象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3、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4、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象,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三、课后练习

  1、(板书棵、颗)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而且也很象,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是木字旁,第二个是页字旁。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

  第一个木字旁是用来修饰树木的,我们可以说一棵树。谁来用它造句子?

  第二个颗我们上节课举过例子,一颗糖、一颗星星,这个颗一般是用来修饰

  圆形形小颗粒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等,谁能用它来造句子呢?

  下面我们来做题目。

  2、(板书坐、座)这两个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而且也是很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别他们呢?

  坐是个动词,座是名词。所以我们说请坐(板书)时要用坐,座位(板书)时用座。我们请两位同学来造句。

  好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中的题目。

  3、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量词,如:一位学生,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下面我们就来做题,这些我们平时遇到的词的搭配是需要我们用新去记忆的,我们要用得合适。

  4、试背诵课文。

  5、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新词,预习下一课。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背景介绍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3、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四、探究新知

  1、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b、调整词序c、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2、赏析写景句

  讨论: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b、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4、小结: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写生机勃勃的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

  5、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c、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五、总结全词

  (由学生归纳本词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沁园春长沙学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6

  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史料: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侯子雅言》的作者侯仲良,是程颐的`内弟,对谁是尊师重道立雪程门的第一人,应该是更清楚、更明确,所以他把游酢放在前面,这就是证明游酢是程门立雪第一人的最有力的依据。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建阳县人游酢求学的故事。

  释词:

  1、盖:大约。

  2、瞑坐:打瞌睡。冥,闭目。

  3、侍立:陪立在旁。

  4、去:离开。

  5、既:已经。

  6、觉:睡醒。

  7、闻:听说。

  8、见:拜见。

  9、程颐:北宋著名学者。

  10、洛:洛阳。

  11、游酢:北宋学者。

  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4、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重难点点拨:

  1、正音解词: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土砾(lì)

  壑(hè)庞(páng)然大物蛤蟆(háma)

  2、读好停顿,注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9)盖/一癞蛤蟆。

  【自主学习】

  1、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4、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合作探究】

  1、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

  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主谓间,取独。)驱之别院(代词,它。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其: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所观察之物)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⑤成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3、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诗意,冰心称赞童年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

  童年是一块糖,甜在心里;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

  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群蚊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变成鹤了;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因此高兴得拍手称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看,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丘陵,低陷的部分当成沟壑,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仔细观察,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东西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导、学、练

  训练一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 )

  ⑸凹者为壑(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轻松课堂】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

  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3分)

  张( )昂( )素( )

  6、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2)鹤唳( )(3)土砾( )

  (4)丘壑( )(5)癞蛤蟆( )(6)藐小( )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2)项为之强( )( )

  (3)果如鹤唳云端( )( )(4)以丛草为林( )( )

  (5)方出神( )(6)兴正浓( )

  (7)驱之别院( )(8)则或千或百( )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

  ——————————————————————————————————————————————————————————

  2、( )

  ——————————————————————————————————————————————————————————

  3、( )

  ——————————————————————————————————————————————————————————

  4、( )

  ——————————————————————————————————————————————————————————

  五、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童趣》答案

  【预习感知】

  1、略

  2、注音略。⑴能“僵”,僵硬;⑵鸣叫;⑶愉悦,高兴;⑷碎石;⑸山谷

  3、略

  4、“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定神细视,以丝草为林”等句;“神定,捉虾蟆……别院”

  5、略

  6、因此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着。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掀倒“山”压倒“树”地走过来。一、填空《闲情记趣》清沈复鹤唳云端庞然大物

  二、(略)

  三、

  (1)我

  (2)脖子同“僵”僵硬

  (3)果然鸣叫

  (4)把当作

  (5)刚刚

  (6)兴致

  (7)驱赶

  (8)有的四、

  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五、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10、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8

  一、预习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言,重点理解“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这个说法的含义,并试着想一想还有什么类似的比喻,可以说明诗歌与散文的差别,比如“写字”与“书法”的区别等。

  2.学生大声诵读《老虎》一诗,直接感受诗歌铿锵的节奏,思考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句式,形成了这种节奏效果。

  二、作品讲解

  1.介绍诗人布莱克的生平(见参考资料),可以侧重于布莱克诗人之外的画家身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绘画特征。

  2.分析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疑问句式的不断重复,形成了一种密集的、追问的节奏;色彩的`对比、反差,更鲜明地呈现了老虎的形象;诗歌速度、节奏的变化,使得紧张中有松弛。

  3.这首诗在理解上有一个难点,是它的宗教背景,诗人实际上借用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老虎”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圣经》中创造万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这一句,更是说明了这一点。羔羊与老虎,是典型的基督教意象,它们虽然是对立的象征──羔羊,代表善良、温顺,老虎则代表野性、暴力──但都是上帝的造物,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涵。讲解这首诗的宗教背景,可给学生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4?围绕“老虎”形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作为诗人想像的产物,“老虎”象征了什么。无论在语言的节奏上,还是在老虎的刻画上,这首诗都有一种强烈的可感性,但诗人书写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他更多地是书写一种主观的想像,亦真亦幻,恰恰是这首诗的神奇之处。老虎,作为一种清晰可感的幻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直接就是生命创造、反抗激情的化身。

  三、扩展与比较

  以“动物”为吟咏的主题,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型。写“老虎”,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名作,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作品,如牛汉《华南虎》、博尔赫斯《老虎的黄金》与布莱克的《老虎》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山梨的特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类型(阅读、略读、作文或语文实践) 略读

  教学过程: 环节设置 教与学 备注 谈话导入

  1、梨是一种大众水果,你对梨有什么印象?

  2、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大多甜蜜可口,皮嫩如膏。然而作者家乡的特产山梨却不是这样。它一身酸味,皮厚得像一层老布。尽管这样,李辉英对它还是情有独钟。是什么让他牵挂一生呢?让我们一同去品味李辉英的山梨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作者故乡的`山梨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做了具体介绍?

  2、检查自学

  (1)归纳课文中心。

  (2)理清文章脉络,分段,归纳段意。

  (3)读词,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

  1、读第二部分,思考

  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具体是怎样写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出产地野生 外皮皮厚 肉质肉嫩 味道味酸

  点拨:

  (1)第4自然段关联词语运用。

  (2)在描写山梨时主要采取了哪种方法?

  3、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读句子说体会:

  (1)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辛酸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2)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联想到自身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常常是含着不少酸味的,也许,以后的日子还是会要体味这种味道的呢。所以,故乡的山梨就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4、佳句赏析

  (1)谁没有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恐怕是人人少不了的。

  (2)我爱故乡的山梨,更爱山梨的故乡。

  总结测评:

  1、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2、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为家乡的名优特产写一首小诗。

  我们爱你 ( )的______, ( )的______, ( )的______, ( )的______。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理解诗歌中比喻、象征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研读理解诗歌的深刻主旨。

  3.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感悟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2.在品读与赏析中,把握诗歌的主题,在朗读中能体现诗歌涌动的激情。

  【课文提示】

  1.《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17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因此这是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是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

  2.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与旧体诗不同在于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而形式自由灵活。学习本诗,要重在体验节奏美、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积极生动的朗读中实现。以吟诵感其情,会其意,品其韵。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题目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土地”在这里是艾青本诗中的意象。

  2.诗中的三个“这”和一个“那”分别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那”指代“黎明”。

  与题目中的“这”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喉咙,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及其为祖国义无返顾的真诚和执著。

  4.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痴情和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怀有怎样的爱?

  这些不朽的诗句,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6.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提示: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7.诗中以什么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8.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正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解放,以及生机无限,表明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9.本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可是当时的祖国是怎样的?

  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等。

  10.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爱?

  我们的祖国是饱经沧桑,但它是我们的母亲,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的民族等。作者在用心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

  11.怎么理解诗中的“悲愤”、“激怒”、“无比温柔”?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比温柔”表达在人民斗争中,必将迎来光明、美好的祖国。

  12.怎么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形象地表达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13.抄录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学习小结】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乡愁四韵》: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

  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

  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

  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

  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

  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2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心理健康课教案。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课前准备:

  1、学生烦恼小调查。

  2、体验活动

  用具:

  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学生听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3、教师导语: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戏:《猜一猜》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4、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找到快乐,教案《心理健康课教案》。(板书:改变想法)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

  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义,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还要学会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为他送去快乐。请记住:一份烦恼和别人分担就只剩下一半烦恼,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收获两份快乐。愿大家永远与快乐同行。

  (板书:分担烦恼分享快乐)(放音乐,分享快乐小贴士。)

  课后反思:上完了这节心理健康课我比较快乐,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积极有序的参与体验活动,这是我最为欣喜的。引入新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最近班上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当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引导学生倾诉更多的烦恼事,然后在互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可以排解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清晰且过渡合理。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让孩子们谈烦恼还不够深入。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时,的最后两个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到位,并且学生没有体验可以不必出示,也以免方法引导过多过杂。;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说出心声,这是我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3

  【课前寄语】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

  3.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与作品

  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个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在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了解作品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3.文体常识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4.字词积累

  黔之驴(qián)好事者(hào)庞然大物(páng)远遁(dùn)

  益狎(xiá)跳踉(liáng)噬己(shì)慭慭然(yìn)

  5.解释加点词语。

  (1)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2)憖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3)他日(另外)(4)虎大骇(害怕)

  (5)益习其声(渐渐)(6)驴不胜怒(忍受)

  (7)计之曰(盘算)(8)技止此耳(本领)

  (9)虎因喜(于是)(10)乃去(才)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2.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交流点拨】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且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声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觉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

  1.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交流点拨】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2.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交流点拨】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3.黔驴之技有哪些?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交流点拨】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驴的这种本领可用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来表示。

  4.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交流点拨】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本则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交流点拨】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强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归纳妙点

  (1)妙在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妙在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妙在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二)拓展延伸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从驴子和老虎身上还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从老虎身上得到的启示

  【交流点拨】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②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③要克服畏惧心理;④遇到困难,不应逃避;⑤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⑥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应该多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⑧不虚荣买弄;⑨正确估计对手;⑩坚持,不放弃。

  (2)从驴子身上得到的启示

  【交流点拨】①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②没有本事,不能逞强;③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④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⑤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驴虎

  形态:庞然大物——以为神畏驴

  声音:鸣——甚恐↓

  动作:踢——喜(技止此耳)食驴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八年级语文驴和人的新寓言

  五驴和人的新寓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王小波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

  2.通过把握文章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进而准确深入地体会作品主题。

  3.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含蓄、幽默且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4.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1.形成认真读作文,认真评价的好习惯,能使自己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2.具有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学会写评语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写出简单的评语。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评语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写出简单的评语。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

  作文教学评语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吃饭时,我们常常说饭菜,如何如何好吃。看了一篇文章,我们有时候就会与同学老师,谈论这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写好这篇文章还可以怎样写更好些。从这儿我们知道,(学生回答:评论文章的话语,就叫评语)。你们会给文章写评语吗?下面我们出示一篇文章,大家用嘴评价评价,怎么样?

  二.出示作文尝试说评语

  泡茶

  外公和爸爸都爱喝茶。从没喝茶习惯的我,今天也想品尝一下。午饭后,我拿出茶叶罐,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稍微倒了一些茶叶到,放玻璃杯里,冲了大半杯开水。盖上杯盖,只见茶叶慢慢浮了上来。没过两分钟,又见水面上茶叶陆陆续续沉了下去。一片片叶子渐渐涨大,透明的水也变成淡淡的绿色。于是我打开杯盖,捧起杯子轻轻呷了一口,有些苦,不过还夹着一丝香甜。

  初步要求:

  1.在给同学的习作写评语前,首先必须认真阅读。

  2.要注意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地方,看看它有没有独到之处。

  3.思考、讨论怎样评价这篇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指出学生的不足,出示:作文评语的原则。

  给同学写作文评语的原则:

  1.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顺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

  3.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让学生再评价《泡茶》,教师再评价,指出不足,如评语不具体,无特色等。要对一篇作文做出有个性的评价必须……出示作文评语小贴士。

  三.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作文评语小贴士,对评语逐一进行讨论,拟出评语的切入点。

  作文评语小贴士(略)

  切入点:

  作文的书写、内容、语句、层次、详略、题目、标点以及鼓励的话语等,说时先优点,再不足,最后是建议。

  四、出示作文《看日出》再写习作评语。

  看日落

  我阿姨家在海岛边,那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那天,我兴致勃勃地到阿姨家作客。下午4点事左右,我站在窗前,太阳正在一座小山上空,黄中泛有白色,非常耀眼。周围的白云给太阳织了一件白衣裳。到了5点,金灿灿的太阳变成了深红色,映红了深蓝色的大海。过了一会儿。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先芒,变成一个粉红色的大圆盘,周围的云更加绚丽多姿,像桃子,像长城……小山在太阳的映照下,仿佛潦上了一层红粉,显得异常美两。渐渐地太阳靠近海面,拖着白绸般的云彩,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快6点了,太阳更加贴近海面。最后,突然像个精灵似的,快活地一跳,便在海面上消失了。

  教师强调要求:

  (1)熟读作文;

  (2)思考、讨论怎样评价这篇作文;

  (3)汇报;汇报时强调给同学写作文评语的原则。

  (4)评价(师生、生生)。

  五、出示作文《一块橡皮》写习作评语(提建议)

  一块橡皮

  今天早上,刚过八点钟,爷爷就去办退休手续。大约十一点钟,他回来了,买了一大包糖果,分给我们。因为我喜欢吃“怡口莲”,爷爷特地给我买了一包。

  傍晚六点钟左右,我见爷爷正用一把小刀在削一块橡皮。我便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这块橡皮全身“斑痕累累”,我问爷爷:“这块橡皮怎么会这样的呢?”爷爷刚要回答,奶奶叫爷爷吃晚饭了。爷爷吃得津津有味,乐呵呵的.,话特别多。说着说着,爷爷就说起了橡皮的事。他说:“那是被老鼠咬的,单位里老鼠猖狂极了!”我听了心里挺不自在,“被老鼠咬过,多脏呀,扔了算啦,还削什么?”爷爷听我一嘀咕,不知是多喝了酒,还是生我的气,脸通红,说:“你给我闭嘴!从小就有这样的大少爷脾气,长大了可不得了!”

  六、总结,出示寄语

  让学生总结读作文的要求、写评语的原则、切入点等,教师学生补充。

  对同学们的寄语

  1.要经常看文章,先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再看别人写的评语,想一想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差距。

  2.多与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讨论同一篇文章,多吸收同学的评价方法技巧,做到虚怀若谷。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 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 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教学难点:

  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课文

  学习生字你喜欢下雨吗?雨后你踩过水吗?

  你有哥哥弟弟妹妹姐姐吗?你们在一起玩得高兴吗?

  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

  指名说。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1、雨后小哥哥和小妹妹开心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2、领会骄傲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雨给你带来什么?

  这里主要是认读生字的学习,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然后进行开火车抽测。重点讲解三点水旁的写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如果还不能很好掌握,这里有必要复习,教师进行示范。

  样、妹、提这个几个字的左边部首,都有横竖相交,注意竖笔出头要长些。

  二、学生畅所欲言

  自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做记号。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和同学说说,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把你的`感受也写一写。

  写生字。

  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如果学生说不到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瞬时记忆,在读中强化对字整体感知,从而达到正确认读,不再进行逐个分析,因为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级的一个学期的学习对生字已经能够领会,一些分析的方法已经掌握,冗长的分析只能导致他们的厌烦。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02-08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5

[精华]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7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汇编【10篇】11-06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篇(热门)11-06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篇【实用】11-06

(推荐)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篇11-06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汇总(15篇)11-08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通用13篇)07-17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实用(8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