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2、会识别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3、会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4、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能画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师:观察数学书第41页图片1
师:小丁丁他们班级每月有几个人过生日?生回答。
2、师:你是怎么收集到这些数据的呢?
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板书:
1、数一数
2、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统计表。
4、师: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比较出每个月过生日人数的多少呢?
生:我们可以通过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条形统计图
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出示数学书第43页图2
师: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师:这张条形统计图上,用来确定项目的叫横轴,用来确定数量的叫纵轴,横轴和纵轴可以无限延长,用来表示更多的数量和项目。表示数量的轴上有单位名称,这张统计图统计的是每个游戏项目活动的人数,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师: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一个表示几呢?
生:一格表示2
师:为什么要一个表示2呢?一个表示1可以吗?学生讨论
师:对呀,这里要统计的数据最多达到了20,如果一个表示1的话,要画很多格。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量来表示一格,有时候一格表示1,有时候一格表示2,有时候一格表示5,也可以一格表示10等等。
探究二:
1、指导画法
师:4个小朋友拿气球应该如何画直条呢?
生:画2格?
师:为什么画2格?画4格行吗?
出示画法:
1、每格表示2人,从下往上涂2格。
2、在纵轴上找到4,横轴上找到对应的项目,从上往下涂。
3、请大家按照刚才的画法完成其余的直条。
4、师:如果老师将划船的小朋友改成15人,你能画出直条吗?
学生尝试
师:我们知道图中一格表示2,所以在纵轴上找不到正好是15的格子,所以我们可以先找到14所在的格子,然后再往上画半格,这样就找到表示15的位置了。
师:找到14后为什么不往上画一格?
生:画一格表示2,那就变成16了。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探究三
1、小丁丁画了一张条形统计图,你看得懂吗?和组内小朋友交流。
将结果填入统计表内。并交流是怎么数的?
2、师:一格代表几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一格代表2人。
3、师:班级购买人数最多的是哪种冷饮?有多少人?
生:是冰淇淋,有16人。
3、师:从统计图上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买冷饮的人数一共有几人?
买雪糕的人数比买棒冰的人数多几人?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联系实际,调查同学最喜欢上什么课,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制作
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
师: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要先想好1格代表几人,再画条形统计图。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条形统计图是通过条形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要有名称,表示数量的轴上要有单位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
我们要会读、会画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复习表内除法。
2、巩固除法的含义。
3、加深对除法两种意义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乘除法含义的综合运用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这里面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索与发现:
探究一:
1、()里最大能填几?:
(1)师:同学读一下题目要求,填一填下面的括号。
(同桌互相交流)
生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要根据表内乘法进行计算,要熟练背诵口诀。
(2)师:请一位小朋友说出其中一道题目的'完成方法。
生回答。
探究二:
2、圈一圈,填一填。
(1)师:根据书上给出的图片和下面的算式圈一圈,填一填。
生回答。
师:请你在图上圈一圈。
生独立完成。
探究三:
3、填括号。
师:同学们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生独立完成。
师:45÷5+6=()4+9×6=()8-30÷6=()
这几道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回答。
练习与巩固提高:
1、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师: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乘法口诀表。
集体背诵。
学生独立完成。
找个别学生汇报回答。
2、在圈里填上“<”>”或“=”
师:看看谁是能够全部填正确
生汇报。
3、看图将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师:请学生上台圈一圈。
媒体演示学生完成的结果。
4、列式计算
师:读题,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目是怎样思考的?
课堂小结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不管是在做有余数除法,还是做分拆为乘与加,我们都要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同时我们还要特别牢记,做有余数的除法,一定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42页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收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 1 x 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1、认识统计表
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动物最喜欢的水果情况
种类
香蕉
苹果
草莓
只数(只)
7
3
5
这是统计表的标题
这一行是它的种类
这一行是它的数据
像这样就成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发现把它做成一张统计表之后,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里统计的对吗?有没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小朋友啊,先确定了一下水果的种类,然后在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进行了记录和整理,最后形成了这样的一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统计有关的知识,来读一下课题——统计表初步。(齐读课题)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集体记录
集体校对
通过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绍,集体学习“正”字法和画竖杠图法,让小朋友学会正确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再次通过动画情景,让小朋友用所学的新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通过动手做并交流使学生体验用“正”字、画竖杠统计的方法。
介绍统计表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标题、项目、人数)
此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数据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总数建议记录的正确性与否。
10分钟
巩固新知
1、填写统计表
打开数学书,翻到第40页,完成第二大题练习。
2、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育陈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这四项运动(拍皮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中,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开展哪项运动呢?请小朋友们先收集记录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独立完成
说一说
通过两道练习,巩固对统计表的认识,能将记录方式与统计表的数量对应起来。
通过让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经历数据收集、记录,与整理的过程,知道在生活中应用统计表。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统计表初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训练。
2.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口诀的能力。
3.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口算练习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乘法表,那就让我们先来补完下面口诀,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吧!
(学生填写乘法口诀)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看谁计算又快又准确(快速抢答)
(学生快速抢答)
2、师:请你根据答案把口诀分类(连线)
<25 36="">50
探究二
1、让我们来比一比谁造房子又快又好?利用什么口诀?
12学生练习
小结:同一条乘法口诀,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诀,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相同)
2、出示:书本P76-2
学生利用口诀练习
探究三
1、师:小火车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生:后一节车厢的数是前一节车厢两个数字的乘积
2、练习:你能找到合适的车厢吗?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书本P76-2
练习二: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练习三:书本P76-3
练习四:书本P76-4
课堂小结
同一条乘法口诀,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诀,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课后习题
练习册第50页、第5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第三册P69-70。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从教材来看,“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教材在一年级时已经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从学生方面来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能动手搭长方体框架。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教学难点:
1、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
2、搭长方体框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小球,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 入
1、出示长方体模型:生举例生活中 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方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你们 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长方体的一些奥秘。(板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小组合作,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说一说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是怎样的? (生回答)
1)认识面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长方体有几个面?
b、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c、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③生回答
④小结
2)认识棱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长方体有几条棱?
b、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c、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生回答
④小结
3)认识顶点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一个顶点与几条棱连在一起?
b、一个长方体有几 个顶点?
③生回答
④小结
4)小结长方体的特征:一个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 顶点。
三、搭一搭
1、准备工作:搭一个长方体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小棒应怎样选择?(生回答)
2、动手搭一搭。
3、师生交流。
出示:有8条棱相等的长方体框架,观察比较,有何异同?(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空
2、判断
(1)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
(3)长方体的12条棱都不相等。 ( )
3、动脑筋:要搭一个完整的长方体框架,还需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五、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件演示回顾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第3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 -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
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
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整理单元知识点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回忆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观察、思考、讨论中逐渐认识图形,总结数学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进而认识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法学法:
“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小卡片,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课件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乘法规律。
1、(出示课件:七巧板)你们认识它吗?这是古时候的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我们来一起摆一摆,玩一玩,好吗?(大屏幕演示)
2、怎么样?好看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
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我们知道,摆一个七巧板要用七片图形,摆2个图案呢,要用多少片?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加法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列乘法算式。)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小组
思考讨论,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的表格里。(生填)
3、(出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指名一生答)
生:2个图案用了14块七巧板……
4、我们在算的时候,每次都是加几?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几个7,2个7相加和是多少?3个7相加呢?那28是几个7相加?35是几个7相加?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齐说)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编制口诀。
1、小组根据以前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编出7的乘法口诀。
抽生回答编制口诀情况。师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一七得七)师生一起说 “一七”表示什么意思?“得七”呢?
2、学生回答每句口诀的意思。
3、思考交流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咱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四、探究分析,感悟口诀,发现规律,深化记忆。
1、发现规律了吗?小组先互相说说看。
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2、读口诀,尝试背诵,讨论交流记忆方法。
在刚才记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记?为什么?
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口诀不太好记呢?谁有办法来记住这句口诀?
3、试背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我说后半句,你们说前半句。
4、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计算。根据一七得七这句口诀,我们可以算哪两道乘法算式呢?那根据其他几句口诀,又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呢?
老师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放了一些算式卡片,请把这些算式和相对应的口诀放在一起。
在算7×3的时候我们想哪句口诀?算5×7呢?7×2?7×7?7×7?7×3?6×7?
五、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呢?(学生举例)
2、一个星期有几天啊?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诀?4个星期呢? 6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7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
3、一只七星瓢虫的背上有几个黑点?(出示七星瓢虫课件)5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2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7的乘法口诀以后,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事物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一些有关7的一些新发现。希望同学们多找些与7相关的新发现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七、作业布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7、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8、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提高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口诀:_________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 ) ( )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 ,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 做教科书第62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 做教科书第63页上面“想想做做” 1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 完成第二题
4、 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
5、 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 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师板书。
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起,什么时候睡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铺垫
1、师:上学期,我们就和钟交了朋友,看谁最了解它,谁来说说,你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子。
2、师:你会认这些时间吗(学生回答)
3、出示时间表,你会读这些时间吗?你们想知道,钟表还有哪些秘密吗
(二)认识60个小格
1、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吗?
从12至1里面有5个小格,数一数,再交流,指名生回答。
从12到2有几个小格,从12到3有几个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继续填完整吗?
打开课本,然后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2、师:想一想,怎样数更快呢?
生:5个5个地数
4、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小格有5个小格,有60个小格。
(四)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分针和时针它们之间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相信谁就能发现。
(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小朋友,刚才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呢?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钟走了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小时)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1时=60分),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称顺时针方向。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在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准确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1、(多媒体出示例1的钟面:4时
师:这个时间是我们上课的时间,谁认识?
生:4时
动态认识4时5分,4:10, 4:15……….4:45
2、教学8时25分的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强调8时25分电子表示法,让学生观察,)板书:8:25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1、学生拨钟(或同桌之间一组拨时间,一人拨钟,一人说时间)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说一说
3、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六、课堂总结,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时间,还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老师希望你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个时间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分针
8时25分
1小时=60分8: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58-(14+6)
=58-20
=3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7-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7-08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0-2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2-15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