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时间:2024-11-14 08:02:4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篇(优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篇(优选)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以“描写”为说明文表达方式的效果。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记及他的《昆虫记》。

  2、制作课件。

  3、学生注意观察一种小动物,准备向同学介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童趣》一文中,我常“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些美好的小昆虫、小动物都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用蝉的叫声引出“绿色蝈蝈”。

  第二部分(3)描写绿色蝈蝈的叫声。

  第三部分(4—11)主要介绍绿色蝈蝈的食性。

  2、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是怎样的?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习性?有何特点?

  明确:①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生活习性: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物习性。

  A、叫声特点“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尖锐、短促、清脆、有时非常柔和。B、食性特点:喜欢吃肉食和甜食,属杂食类昆虫。

  3、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绿色蝈蝈的?请你举例说明。

  明确:①作比较:例如“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做作比较。”

  作用:作比较。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突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②打比方:例如:“在这暗哑njj00169_0088_1……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③举例子:例如:“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三、语言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效果: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好处:使文章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关于说明文的表达方式通常用“说明”,而本文却运用了许多“描写”,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四、小结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有关课件。

  学生

  1、收集莫迫桑及福楼拜的有关资料。

  2、预习生字新词,理解词意:简陋 吆喝 孜孜不倦 揣摩 烙印。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交流所收集的有关莫泊桑的资料,了解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

  2、揭示课题莫泊桑之所以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的一段拜师学习写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3、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4、交流并归纳。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拜谁为师?

  他是怎样拜师的?拜师后是怎么做的?

  事情的结果怎样?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一)学生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解决。

  简陋 吆喝 孜孜不倦 直截了当 烙印 咖啡 富丽堂皇 滔滔不绝 全神贯注 万般无奈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边默读,边思考,解决所归纳的问题。

  2、 找出文章重点拜师一段,理清三个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板书:焦急万分

  3、理解酷爱、孜孜不倦在文中的意思。

  4、指导朗读。

  四、品读课文,了解人物

  学习第一次请教

  1、轻声读一读25节。

  2、找一找,莫泊桑第一次请教时,福楼拜说了什么?哪句是关键?

  3、从坦白和急切两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学习第二次请教

  1、第二次请教福楼拜说了什么?哪一句是关键句?

  2、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交流板书:一无所获 再次求教。

  4、当时的莫泊桑心情怎样的?

  学习第三次请教

  1、 第二次请教后,莫泊桑是怎么做的?

  2、这第三次请教时,福楼拜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说的话中哪句最关键? 板书:勤学 善教

  五、创设情景,指导复述

  1、提出复述要求。

  2、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请来了闻名世界的作家莫泊桑,下面我们欢迎他来给我们讲一讲他拜师的经历。

  3、请一位学生上台复述。

  4、同学按要求评价。

  5、教师总结。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

  (一)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作业

  1、阅读莫泊桑的有关作品。

  2、在家门口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把各种车辆的特点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理由

  学习了莫泊桑的故事,但是莫泊桑是谁也许同学们并不知道。推荐一些莫泊桑的作品,建议同学们去读读看看。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莫泊桑的认识。

  学习课文写法,孩子们对汽车进行描写,在练笔的同时,也是一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莫泊桑拜师》课文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热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那富丽堂皇的马一回事,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3

  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重点)

  (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一、预习热身

  3、作家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

  4、相关知识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写出了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见证作用,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5、

  (1)预习内容:诵读课文,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解决字词问题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zhuóyuè()

  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

  (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③称赞而且佩服。()④(草木)青翠茂盛。()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B)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正音辨字,提问检查预习作业。

  2自学完成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诗中是怎样吟诵赞美化石的?请把相关词句画出来读一读,并理解意思。

  (3)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活动探究

  1诗歌开头一连用了六个问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在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三、盘点提升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3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延伸阅读

  《化石吟》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石吟》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化石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2.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自主预习】

  1.注意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

  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雅悄然

  叹服葱茏

  奇幻海枯石烂

  3.本文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然后根据下面问题梳理全文,感悟内容。

  【合作学习】

  1.《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5.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6.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7.“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8.“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9.思考: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你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

  2.选词填空:

  ①请向我一一讲述那的神话。

  A、奇异B、奇幻C、奇丽D、奇妙

  ②你把我的引向远古。

  A、思路B、思潮C、思绪D、思想

  ③时光在你脸上道道皱纹。

  A、留下B、写下C、埋下D、刻下

  ④黑色的躯壳着生命的信息。

  A、包藏B、隐藏C、裹藏D、掩藏

  3.课文3—6节诗歌紧承诗的第二节中哪一句展开。

  化石吟(方案A)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化石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四单元

  课题名

  化石吟

  课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第四中学

  教师姓名

  陈卫华

  教学

  目标

  1.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教具

  多媒体

  时间

  安排

  图片导入(2分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精读课文,品味探究(20分钟)小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

  小结

  在本诗的教学中,巧妙借助吟诵法和联想想象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鲜明地体现了想象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

  备注

  教案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一组化石图片。提问:它们是什么?什么是化石?看到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吟”的意思,本文中的“吟”指什么?

  2.读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听课文范读

  4.除了赞美之外,诗歌还表达了什么感情?

  板书:好奇赞美

  5.生读诗歌,点评

  三、精读课文,品味探究

  1.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诗人去吟咏、赞美?请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证明生物进化

  保存生命信息魔法师

  记录生命档案雕刻家

  重现远古世界

  2.诗人不仅对化石洋溢着赞美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从哪些诗句可以感受出来?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3.浮想联翩: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疑问的,你们能猜一猜吗?你看到这些化石时,能像诗人一样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4.逝去万载的世界会重现吗?从诗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5.妙语连珠:你心目中的远古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你能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

  6.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没有?从诗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7.奇思妙想:如果你就是一块化石,请生动地讲述一下你神奇的故事。

  8.诗歌的最后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什么关系?好在哪里?(生男问女答读诗)

  9.齐读全诗

  四、小结

  逝去万载的世界不能重现,诗人看到了。沉睡亿年的石头不能说话,诗人听到了。这有什么秘诀吗?(想象)展示爱因斯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教学重点:

  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1.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一、初步认知

  1.认读字词

  2.作家简介

  3.背景了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默读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⑴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看看每段写的是什么?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3.课堂讨论交流⑴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看花——繁华似锦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思花——振奋精神

  ⑵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⑶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业:

  1)抄写字词

  2)阅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3)思考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第二课时

  三、涵泳品味——奇文共欣赏请你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文章的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1.结构美:

  ⑴层次:花瀑—花穗—花朵

  角度:色形态香

  层次之美——和谐有序

  ⑵角度之美:立体丰富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成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语言美

  比喻

  ⑴“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⑵“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拟人

  ⑴“在和阳光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⑵“在笑在嚷:‘我在开花。’”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通感

  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

  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思想感情:

  3.情感美

  ⑴对紫藤萝花的喜爱

  ⑵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

  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与生命的长河的联系:

  没有生物永生不死,那为什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无数个体前赴后继,就汇成生命的洪流,贯穿时空;个人的光彩构筑出人类的辉煌,也因人类的辉煌而更显灿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

  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带来美好的人生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物”及“我”

  情由景生

  理从情来

  四、拓展

  美在何处?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思考、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作业:课后阅读席慕蓉《白色山茶花》、宗璞《西湖的绿》、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繁华似锦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思花——振奋精神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5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概括。

  2、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3、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

  2、②品味语言──体会美词佳句。

  【教学难点】

  概括,品味语言。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猜一猜

  猜谜语:

  教师出示谜语:

  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

  (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

  二、研习课文──读一读

  请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下面问题。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

  1、给加点字注音。

  2、看看哪段话的哪些句子照应了课文“绿色蝈蝈”?主要写的是蝈蝈的哪个方面?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点或二点为蝈蝈写一份求职自荐表。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列出生字词和自荐表:

  ⑴把你认为要注意的字音上黑板来写一写。参考:

  狩猎shòu喧嚣xiāo喑哑yīnyǎ

  静谧mì篡夺cuàn喙huì窸窣xīsu作响

  ⑵讨论哪段话的哪些句子照应了课文“绿色蝈蝈”?主要写的是蝈蝈的哪个方面?

  明确:第4段“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写的是外形。

  ⑶填写蝈蝈自荐表。(让学生读得有趣,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所收益。)

  蝈蝈自荐表

  姓名美称特长主要事迹自我评价所求职业

  三、品味语言──说一说

  1、《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行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总的来说是体现在使用修辞方法和运用优美的词语。请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选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

  (老师给同学们举个例子:我喜欢“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个句子,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流露纸上。或不举例,以免学生思维被束缚。)

  学生先写好后发言。

  2、对蝈蝈的称呼:如"绿色蝈蝈"、“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称号吗?

  讨论明确: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四、课堂练笔──写一写

  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看谁介绍得好。要求:

  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

  先不要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然后,再请你的好朋友来猜一猜你写的是什么。

  五、课外延伸──做一做

  1、假如一只蝈蝈要去找工作,请你根据它的特点,为它写一份推荐书。

  2、请同学们收集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3、请同学们再猜一个谜语: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四姐做活不点灯。

  【板书设计】

  绿

  色介绍:声、形、斗、食、居

  蝈语言:描写生动,拟人形象

  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4.小组调查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设计思路

  说明文给人以知识,学习本文要了解金龟子的有关知识,并且学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教师导人。

  (演示多媒体。)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法布尔(1823~~1915):穷毕生之力,混迹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3.掌握字词

  炫耀献媚抑郁鞘翅

  咫尺魅力衷心亵玩

  二、自主学习

  (一)小组交流

  法布尔告诉我们哪些他对松树金龟子的发现?

  (二)思考讨论

  1.松树金龟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松树金龟子的婚恋、发音、繁衍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结尾发出什么呼吁?你赞同吗?请说出理由。(用50-100字回答)

  5.第8段中有两个疑问句,读后你怎样回答?有根据吗?

  6.第9、10段给我们介绍了金龟子的发音原理,12段紧接着谈它为什么会歌唱,为什么还要第11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7.“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你作过或听说过与金龟子类似的其他昆虫的试验和故事吗?请用请用50-100字写出来。

  三、探究学习

  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法布尔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生活,进行长期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

  文中有“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要想观察清楚它们”等语句,文中还写用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等,都是佐证。

  四、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五、总结写作特色

  一、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

  二、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三、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准确选用动词,注意修饰限制词语

  六、课外探究

  假如你是农村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严重危害果树,请你制定防治方案及实施细节。

  七、阅读延伸

  吸引金龟子林清玄

  吃哈密瓜的时候,我对孩子提起童年时代如何抓金龟子的事。

  我们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树林或稻田,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到黄昏的时刻,就会有许多不知从何处赶来,闪着绿光、黄光和蓝光的金龟子,它们密密麻麻紧紧吸在果皮上,我们常常一口气就抓到几十只金龟子。

  然后,我们在金龟子的身上画了记号,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放飞,看着闪着光芒的金龟子在空中逸去。

  第二天,往往会发现一些昨日做了记号的金龟子飞回来,停在果皮上。“我童年的时候就很疑惑,金龟子是如何在遥远广大的田园辨味,穿过树林而飞回的呢?”我对孩子说。

  孩子眼睛一亮,说:“爸爸,我们为什么不在阳台上放一些果皮,来吸引金龟子呢?”“这怎么可能,这里是城市,我们的阳台又在十五楼,金龟子住在林间,怎么可能飞来呢?”我说。“试试看嘛!试试看嘛!”孩子央求着。

  好!我们就把正在吃的哈密瓜连皮留下来,放在十五楼阳台的花盆树下。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有四只金龟子正忘情地吮吸着哈密瓜的果皮,两只是黄金色,两只是绿金色。

  孩子和我都惊讶极了,这些金龟子是如何从山林飞过广大的城市,找到阳台的这一只哈密瓜呢?它们是具备了什么样的能量呢?

  我想到,在一些微小的众生之中,其实也隐藏着更广大、更深刻、更细腻的心,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我们把那四只金龟子作了记号,带到别处去放飞,但是金龟子再也没有飞回来。我们好几次把果皮放在阳台,总有各式各样的金龟子从四面八方飞来,可是那画了彩色笔记号的金龟子再也未曾回来过。

  孩子非常失望。

  我安慰孩子说:“城市到底不是树林,城市不是金龟子的家呀!”说的时候,我感觉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而那作了记号的金龟子,是从故乡的记忆中飞来,又带着我的乡愁,飞向不知名的所在!

  七、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中的“学后巩固强化”部分。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2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3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3表格及P14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5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引导学生读P16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

  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4.指导学生完成P17填表

  第二课时

  内容: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P17探索实验,引出对土地的破坏

  二、读P18图J-L,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认识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三、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8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

  它是怎样跑的'?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 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 她害怕了,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背景介绍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3、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四、探究新知

  1、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b、调整词序c、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2、赏析写景句

  讨论: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b、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4、小结: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写生机勃勃的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

  5、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c、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五、总结全词

  (由学生归纳本词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沁园春长沙学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

  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

  1、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重点难点:

  培养阅读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一、预习热身

  3、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4、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5、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称知识小品。它是一种科学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学知识于文章中,使读者长知识,广见闻。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自主学习

  1、预习内容与要求

  (1)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找出来注音,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整理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2)把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查阅工具书,写出它们的意思。

  (3)预习自测

  A.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扰乱()狩猎()哀号()喧嚣()

  喑哑()莴苣()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妒忌()窸窣作响()

  吮取()惊慌失措()津津有味()嗉()

  毫不犹豫()窃窃私语()更胜一筹()

  B.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2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名称:

  生活环境:

  叫声特征:

  外形特征:

  食物习性: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2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尤其是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字比较多,教师要加强指导。如,俱字容易把右半部分中间的三横写成两横;博要与搏进行区分,可以用组词的办法,通过它们的不同用法区分字义;截可以和载栽等字对比识记,并正确书写;慕要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慕和心情有关,所以是心的'变体,不能写成小;纠的右半部分可以和收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提出疑难的地方,并互相提醒。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书写特征并充分练习之后,要尽量连成词语写,如,俱乐部鸦雀无声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主席台观众纠正,让他们在词语中巩固汉字,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同音替代现象。

  2.抓住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先让学生整体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具体分析:课文的题目是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然后细细品读每个部分。

  3.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课文线索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如,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队员们!队长一定是想出了好主意,心情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所以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而在他讲这番话之前,气氛一定非常沉闷。太棒了!这个队员非常赞成队长的提议,大家的顾虑统统打消了:为什么只想到了把他藏起来,或是不让他去呢?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一分子,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呢?问题明朗了,大家的思想也统一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通过对文中儿童队员们是如何将博莱克放在游行队伍第一排这一过程的体会,学生一定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悟和体会。

  4.课文中的词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检阅,可以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棘手,可以联系上下文中儿童队员的语言和表情来理解;鸦雀无声,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做一做,以加深体会;情不自禁,可以通过说句子的方式加以理解、运用;盛大的节日隆重的检阅,则可以借助下文的具体描述,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和学生的想象来体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理解、运用词语的方法。

  5.课文中提出了两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质疑能力。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的地方思考的习惯。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感到非常为难的处境。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到为难的时候,再设身处地想想文中人物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并读出自己感受到的这种心情。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使学生感同身受:他一定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儿童队员心存感激。除了这两个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其他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6.课后思考练习二,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有哪些含义?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咀嚼,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再来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经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这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尤其是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权利的做法,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植根学生的心里。第三题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博莱克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引导。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意识: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这里,学生想说的话可能很多,敬佩,赞许,鼓励都有可能,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只要不偏离文本的主旨,都应该加以鼓励。

  四、参考资料

  波兰

  正式国名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心,北部是波罗的海水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人口38.6万人。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1949年10月与我国建交。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3

  《春雷》

  教学目标

  1.生疏“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开放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觉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宠爱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四周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把握字词

  1.师范读,同学观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诞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伴侣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多媒体课件帮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相互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老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竞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老师领读,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糊涂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沟通柳树醒了说明白什么?

  (4)竞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学其次节

  (1)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同学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同学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让同学做找伴侣的玩耍。

  2.说话训练

  用上“———”是柳树的好伴侣。(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看,正确书写

  1.同学观看“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提示留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同学描一个,写一个。

  4.呈现评价。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4

  1、深入理解文章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绿色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的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2、品味语言——说一说

  《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行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总的来说是体现在使用修辞方法和运用优美的'词语。请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选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请用这样的形式来交流:“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学生阅读思考,先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对蝈蝈的称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些不同的称呼?有什么好处?

  4、文中介绍事物时用了什么方法(对比,拟人),举例说明

  三、盘点提升

  1、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2、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理解诗歌中比喻、象征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研读理解诗歌的深刻主旨。

  3.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感悟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2.在品读与赏析中,把握诗歌的主题,在朗读中能体现诗歌涌动的激情。

  【课文提示】

  1.《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17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因此这是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是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

  2.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与旧体诗不同在于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而形式自由灵活。学习本诗,要重在体验节奏美、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积极生动的朗读中实现。以吟诵感其情,会其意,品其韵。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题目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土地”在这里是艾青本诗中的意象。

  2.诗中的三个“这”和一个“那”分别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那”指代“黎明”。

  与题目中的“这”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喉咙,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及其为祖国义无返顾的真诚和执著。

  4.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痴情和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怀有怎样的爱?

  这些不朽的诗句,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6.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提示: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7.诗中以什么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8.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正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解放,以及生机无限,表明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9.本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可是当时的祖国是怎样的?

  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等。

  10.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爱?

  我们的祖国是饱经沧桑,但它是我们的母亲,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的民族等。作者在用心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

  11.怎么理解诗中的“悲愤”、“激怒”、“无比温柔”?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比温柔”表达在人民斗争中,必将迎来光明、美好的祖国。

  12.怎么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形象地表达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13.抄录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学习小结】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乡愁四韵》: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5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02-08

[精华]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7

【荐】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12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集合】11-13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精)11-08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11

【经典】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5篇11-09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通用13篇)07-17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汇总(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