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到处寻找时碰到了四兄弟,四兄弟将这头骆驼的特点描述得十分准确,丢骆驼的人误认为是四兄弟偷发骆驼,后来在法官的帮助下四兄弟澄清了事实,并帮这个人找回了骆驼。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日里看待问题的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
3、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兄弟能找到骆驼的原因。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具体,并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四个年轻人是怎样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骆驼的样子的。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具体,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 悟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
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
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
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
这些情况是:
(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
(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
(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
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身的追求,直到胜利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考虑《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身的追求,直至胜利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身的遗产毫无保存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绩;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绩。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考虑: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考虑: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安排: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考虑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 同学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同学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发明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示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发明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考虑:(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发明的文明,假如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同学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资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是日本作家五味太朗的作品。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单一(只是一只兔子),形象生动、可爱,让我爱不释手。第一次阅读时给我感觉这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标志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可是在仔细阅读时里面还暗含了情感教育的内容。如兔子先生从斜坡上摔下来会有小猫马上去扶起来。当兔子先上掉进洞里了小老鼠会去安慰它,带它去家里做客去航海,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细细品位这本绘本图书,如果将它介绍给孩子的时候,我想我会有好几种思路。第一是重点放在社会方面去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了解各种标志的意义,从而拓展幼儿的知识。二是从艺术方面出发,让孩子自己动手设计标志,制作符号。还有就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进行诠释,利用书中的标志进行故事猜想、图画猜谜等等,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选择了第一种方式来进行此次的绘本教学。首先以故事简单的导入活动,幼儿猜测故事里的标志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标志,知道这些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是通过拼图(各种标志)幼儿巩固对各种标志的认识。最后是幼儿根据自己拼出的标志为兔子先生去散步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
2。兔子标志一个
3。《兔子先生去散步》PPT一个
4。五个大标志图,二十四份小的标志拼图。
活动过程:
1。 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师:绿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大胆猜测可能是谁的家。
总结这是兔子的家因为门上有个兔子的标志。(在草地上贴上人物兔子先生)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哦,原来它是带领带的兔子先生,看的真仔细,能从小地方发现秘密。
师: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2。 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
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去走走)
你们想去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想)
(2)播放课件:
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我们好象有点知道的,但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有点难了,你猜是什么?这个形状象什么?(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
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平坦的桥面。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对,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3)继续播放课件:
他继续朝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可是,兔子先生没有看懂,他继续往前走。
①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
②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③这是谁啊?
咦!小老鼠来帮忙了。你们猜,他和小老鼠会怎么样?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起去看海,你看这是什么标志?(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最后一个就是好朋友的标志,他们成了好朋友。
3。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这个故事确实很好听,还很有趣,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我们的小朋友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一说)
师:这个标志上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
总结看来呀,这个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4.玩拼图,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师:今天这些标志也来到了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他们藏在你的小椅子下面,你能拿出来拼一拼,把它们找出来吗?
幼儿尝试拼图,巩固对这些标志的认识。
5。根据标志,为兔子先生联想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标志,如果兔子先生又去散步了,看见你手上的标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比如兔子先生在哪里看到了这个标志,他会怎么做呢,会发生什么呢?
6。 延伸活动:尝试合作设计新标志,续编新故事。
师:我们小朋友现在知道这么多的标志,那如果兔子先生又要去散步了,你能为它设计一些新标志吗?又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呢,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用盐巴玩游戏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盐的溶解和结晶。
2、能制做不同浓度的盐水。
二、活动准备
盐、糖、杯子、水、小勺、棉棒、实验记录表、已制作好的盐水画。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糖和盐,让幼儿辨别哪个是盐,哪个是糖?
2、启发幼儿进行观察:
盐和糖是什么颜色的?(当它们堆在一起是白颜色的,当它们放到水中是无色的)
盐摸起来感觉如何?
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什么样的?
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回想我们前面做过的为认识糖的颜色而做的实验。请幼儿说一说盐和糖是否都会溶解到水中?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4、将幼儿分成四组做溶解实验,让幼儿做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并学会简单地记录。
5、出示盐水画,让幼儿了解盐的结晶并激起幼儿画盐水画的兴趣。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回到班里自己制作盐水画。
教师的讲课技巧
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时间分配的技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课堂举例的技巧
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举例也不能太随意,以免得到相反的效果。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课堂提问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讲课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成具有特色的讲课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也是教学重点。
⑵把握作品主旨,针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严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A激发兴趣法,补充相关情节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B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循循诱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C激发思维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设置创新性问题,激发性思维。
学法: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发现创新。A早读时检查有关材料,预习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问题。B合作探究: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以表演,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传神的动作描写,进而把握小说主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那么,其他三位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呢?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学生发言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老葛郎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二。简
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至下文故事的展开。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葛郎台的个人档案内容?就像,“非常周末”等娱乐剧场里介绍嘉宾的个人档案一样。
老葛朗台档案
年龄:七十六岁
职业:箍桶匠投机商
性格:吝啬专制执着狂
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人生信条: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课文思路(板书设计):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爱财——惜财如命、凶狠、冷酷)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骗财——狡猾奸诈、虚伪)
看守密室:守护金子——保管金子(守财——贪婪、执着)
临死抓金:抓取法器——“看住金子”(恋财——至死不变)
3、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的形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爱好金子
曾用名箍桶匠、老头儿、老家伙、守财奴
事迹抢梳妆匣、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金”
性格吝啬、贪婪、蛮横、冷酷、狡诈、骗子
人生格言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评价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个视金如命、狡猾欺诈、贪婪执着、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爆发户、守财奴形象。
4、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明确:他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三、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郎台,紧紧扣住他的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人!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一)“财”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称得上是“财”的东西。
——匣子、路易、遗产、首饰、密室、金子、十字架……
[板书:匣子遗产密室十字架]
(二)“守”当葛朗台面对这些财宝时,他是什么态度?
1。匣子
A(动作)
①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瞪着金子的眼光”
②“瞪”的意思是睁大眼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在这里葛朗台的眼睛却瞪得可怕、厉害、非同一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③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用得怎样?
——一“纵”一“扑”。葛朗台76岁的人了,身手是多么敏捷、迅猛,看似于年龄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又怎能成其为葛朗台呢?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④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评语,是什么?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板书:抢]
B(语言)
①当女儿看到自己的亲人寄存的梳妆匣被父亲占有时,是什么反应?——阻止
分角色朗读这一个片断(“欧也妮四肢发抖。……‘她会的,老爷。’母亲说。”)
②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
a。“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这实际上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对葛朗台先生来说根本不顶用,他是怎么辩解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b。“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
——这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劝阻,西方人非常信教,可是对葛朗台这样的人管用吗?不管用。他又是怎样讲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c。欧也在手边抓到了一把刀子……“父亲,你
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葛朗台什么反应?(“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女儿拿做人原则、宗教信仰、甚至自己性命来阻止都没有用,看到黄金一切都抛弃了,这就是葛朗台在金钱和女儿面前做出的选择。
2。遗产
A(过渡)
①后来葛朗台把匣子还给了女儿,为什么?
——因为他的妻子可能死,如果妻子死去,他的财产会被女儿继承一部分。
②葛朗台认为如果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交给女儿,会怎么样?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说明他把钱看得像生命一样可贵。
③既然把钱让给女儿是抹脖子,想什么办法?——“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板书:骗]
④他是怎样巴结、诱哄女儿的呢?把巴结、诱哄女儿的'句子划下来并齐读一遍。
——“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B(动作)
①“搀”
搀,扶持的意思。一般场合,都是年青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76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年青人,真是悖于常理。
a。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独特心理?
——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欢心。为了守财,他不异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仰。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②“慈祥”
a。他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b。差不多,差哪一点?——眼神慈祥,内心不慈祥,少了点真诚,多了份虚假。
③“哆嗦”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哆嗦”是葛朗台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女儿的同情。
C(语言)
①“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说明他虚伪,他把继承遗产看作是小小的事,实际上他在内心却看作是大事,和性命一样的大事。他和女儿玩了一个花招。
②“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意思是说如果你爱你的父亲,如果你不要你的父亲受罪,就赶快把遗产放弃,不然你父亲就会像受罪一样难过
③“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他把这件事抛
在克罗旭身上,表明这些决定都是克罗旭安排的,他也是和欧也妮一样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他在继续欺骗女儿。
④“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
——在这里葛朗台提到了欧也妮的母亲,意在博取同情心,利用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密室
A(过渡)
a。毕竟是80几的人了,葛朗台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
——“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了……鞠躬尽瘁。”点学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这就是女儿对待父亲的态度。父亲快要去世了,女儿对父亲格外的照顾、格外地眷念。可是这个父亲关心的是什么?金子、钱,守着的是装满金钱的密室。
B(概述)
把写他一天到晚守住财产的段落找出来,点学生读一读。
—“从清早起,……不时用手摸一下。”[板书:看]
C(语言)
把他一天到晚念叨的几句话划下来,点学生读一读。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在那里吗?在那里吗?”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没有。有没有父女感情?没有。这时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金子和钱。
4。十字架
A(动作)
临死的时候什么能打动他?镀金的十字架。只有黄金能打动他,一把抓住十字架。“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板书:抓]
B(语言)
这时女儿最希望的是什么?希望父亲在临死之前衷心祝福她。这个父亲不祝福,他讲的是一句什么话?齐读一遍。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迫不得已要到“那边”去,等到女儿也到了“那边”再把钱交给他。自己死了之后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上生活怎么办他没有想过,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钱。
小结:葛朗台对于钱财进行了不择手段的
获取,如“抢”、“骗”、“看”、“抓”,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守”在这里的含义我认为不是简单的看护、看守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获取、强烈的嗜好和疯狂的死守。
(三)“奴”
A。(引导)
如果葛朗台的守财是依靠正当的手段获的,是建立在顾全亲情的基础上的,这些钱是用来消费、享受或者赈灾、济贫的话,那么葛朗台应该说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他也可能享受到亲人间的天伦之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里补充一些葛朗台平时生活的材料。
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B。(思考)
把葛朗台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看看他有什么,而我们没有;我们有什么,而他又没有?
——他有很多钱,多到什么程度呢?《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我们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
[板书: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爱情;官职,民心……
二、小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葛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金子是唯一的内容。
三、概括小说主题
生讨论,师点拨。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的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
可信。这个可憎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四、拓展阅读
虽然葛朗台很有钱,但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弄清“意外”包含哪些方面
4、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品质
2、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你们有吗?学生交流
今天咱们要和一起去经历她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2自然段
2.读后自主,思考:文中哪些事情让作者意外?
①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
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
②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③“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3、指导感情朗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四种不同的提示语形式,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提示语出现的不同位置,进行学习,在语文百花园中发现、总结规律: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在习作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书、课件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它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描写要注意出现的形式,不要呆板划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示语在前 没有提示语 提示语
在中间 提示语在后
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什么事情啊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设计意图:世界上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来找到我们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因为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个例子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同时吸收精神营养。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让由学生学会变会学。]
二、认识 说的提示语,发现特点。
1.说的提示语:交代这话是谁说的,还告诉我们是怎么说的。
2. 提示语在前,冒号;在后,句号;在中,逗号。
还有的没有提示语,只有两个人说话可以省略提示语,读者不会混淆。
如果提示语都是在前,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枯燥单调。
因此在写提示语的时候要有变化,告诉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3.小结:要写好提示语要注意分段。
三、巩固练习:请将下面的句子用其他三种不同的语言描写形式来表达。
例:老师严肃地说: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1)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
(2)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折了它,是要挨批评的。
(3)老师,我到公园那边去折一枝花。
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结果,更关注理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更引导学生探索了学习方法。所以,仅仅发动学生参与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研究,探究、掌握。因为感觉到的知识,不一定理解它;但理解了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它。]
四、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
对比练习: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
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设计意图: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片段的过程中走个来回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
五、听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录音,练习写片断。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吗!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比如说刚才录音中三个人的对话,你要展开想象,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要有根据。接着往下想: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特别是那个老者,他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用什么表达。当两位年轻人听了老者的劝后结果怎么样?
再放录音。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段话的,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于包括他们的穿戴,再想象他们听了那位老者的劝告后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纪实写生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
六、学生练写,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
没有提示语对话要分行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嘛?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呢?(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嘛?对的,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字词句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2. 积累名言、成语,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理解自尊和尊重别的重要。
3. 读懂名人幽默故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背诵名人名言。
教学准备:
把名言的内容用漫画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练
(1) 形近字组词。
先分析例子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与组成词语的关系;默读、齐读形近字;说一说是怎样使用的?
(2) 访写句子。
反复朗读,感知句意。分析句子间的关系。访写句子。
2.日积月累。
(1) 老师范读,简单介绍人物。
(2) 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熟为止。
(3) 借助漫画理解名言。
(4) 练习背诵。
(5) 拓展: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自尊自强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 知识窗。
自读,互读,读后交流。
扩展:讲故事。
2、开心一刻。
a) 正确读一读。要有感情。
b) 议一议两人的话外之一是什么?
c) 编一编:把幽默改成短剧,适当加一些内容。
d) 演一演:先表演后展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10
(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这里成为地球上一个荒凉的角落。胡杨,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却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沙漠将森林吞噬,当人类放弃家园时,只有胡杨仍然执着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配音乐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西风胡杨》,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从说课的几个基本环节分析本课时。
说教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西风胡杨》这篇课文中一幅幅凄美壮丽的画面,一句句豪情飞扬的文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借这篇感物咏志之作,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使人陶醉,给人震撼,不仅要热爱,更应该去保护。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农村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宽泛的资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并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3、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说教法: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教学理念,以“教学为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说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旧知导入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到美丽古老的胡杨生存在极其艰苦的地区。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今天让我们来深入学习。
二、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
强调西风胡杨生存的环境,学生齐读——西风胡杨;强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挺不忘生长的胡杨,学生齐读——西风胡杨。
正是由于它们的奉献,孕育了古代两千年的西域文明。
欣赏“牛羊成群、水草丰美,美丽富饶的西域”图片。你怎样来描述一下西域呢?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让学生品词琢句,深入文本,了解胡杨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读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西域文明的!指向学习第5自然段。这里采用学生个读的形式,让学生切实认识之前的西域文明。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找出“孕育”一词是概括了胡杨与古代西域文明的关系。
设置问题:它凭什么孕育、滋润出楼兰、龟兹这样的文明古国?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找到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3、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概括出胡杨的特点。这也是高年级学生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学生们汇报时,我相机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就直观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的这一部分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印象最深?”让学生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边读边品味,并作出批注。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我教育我的学生,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因为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品词句,领悟胡杨的品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首先,学生小组交流,丰富各自的阅读感受。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我适时评价、点拨、引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比如“胡杨的根茎很长……植根于大地”这一句,采用填空的形式突出句子中的数字,让学生联系实际中的物体来体会数字的表达效果,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这里我以个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饱含着热爱与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这里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样的表达方法学习“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采用多个学生以个读的形式强化情感,温度的悬殊进一步说明胡杨的坚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领略了胡杨的坚韧,也学会如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从而学习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有了这样一个例句的引路,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胡杨的无私与悲壮这两个特点,在学习交流中,给学生表达以充分的空间。学生可能会悟到“胡杨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从不争名夺利”等,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教学是充满变数的,学生各异的思维和质疑有时会超出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
展示重点语句引导学习:
“它们……让给了……让给了……让给了……留给了……”以提问的形式解决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比较的写作手法。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胡杨的倔强、悲壮。
“生前……最后一刻,死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出心中对胡杨的赞美,领会胡杨为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这里采用个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胡杨,感悟胡杨。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观察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分别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达方法?这一步骤的教学,紧扣本单元的训练专题“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配乐朗诵,强化心中情感
撼动人心的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怀揣对胡杨的无限热爱与赞美,重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字。此时,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入境移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
此时此刻,学生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
播放“摧肝裂胆、孑然凄厉、遍体鳞伤、荒漠残城的西域”图片,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继而,学生细细品读课文6—8自然段。
在品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或会变得严肃。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感受(同情、伤感、酸涩等)。师生总结对胡杨的同情、关注。此时我趁机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厉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延展课文内容。
(展示)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引导学生理解来着即是我们。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带入情感,师生问答:
你们是谁?
我们是胡杨!
让学生融情入境,和作者一起呼吁人类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首先,抒写感言:面对胡杨,你想说什么?此时,学生们或表情感、或立志向,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都流动在笔尖。
再次环节设计,我也准备了一首赞美诗歌《壮志豪情》(配音乐)
一颗真心红似火
一张张笑脸最炙热
壮志豪情震山河
哪怕岁月变蹉跎
那些难忘瞬间
注定世代的传说
天边一道祥云
点燃欢呼的焰火
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跟读,全班齐诵一遍,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也被推向了高潮。
五、作业设计
2、3、4任选一段背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凸显主题说板书
采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明了清晰的简单回顾,这一设计紧扣课文重点,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坚韧、无私、悲壮”是胡杨的品格。热爱、赞美、同情、关注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即是我对《西风胡杨》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抓住胡杨特点和呼吁情感这个重难点,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谢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黄继光》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