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八年级生物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互相讨论,积极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它污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讲授新课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并介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使瘪的气球胀大。
提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呢?
仔细观看,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思考题。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演示课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甜酒品尝会
同学们互相品尝、交流经验,互相说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掰开的面包、馒头很松软。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吃到酒味呢?请思考课本第一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
品尝、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及危害。
列举本地区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进一步思考:怎样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请各小组展示“探究食物保鲜法”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作出评价。
提问: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
指导同学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结合已做好的探究实验和调查资料,讨论思考:
1、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2、说出不同的方法依据什么原理?
3、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针对本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同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细菌和环境保护
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鼓励、支持学生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2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肋及其原因。
2.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方面
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认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2.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直接经验,因此,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并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本章教学时,通过呈现大量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事实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归纳和概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得㈩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江豚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新闻;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收集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播放视频:江豚)
[提问]
(1)认识这段视频十的动物吗?
(2)看到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觉,播放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组图。讲述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
[提问]
看子这段新闻,你又有什么感觉?观看并辨认。
[回答]
(1)江豚。
(2)愉快、兴奋。
[回答]
惋惜、难过。
通过两段对比鲜明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激发学业保护业物多样性的愿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问]
(1)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如果这样的事件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
其实,不仅是扛豚,从教材中所提供的很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生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可能,这使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肋。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案例?
补充案例:近年来火绝的动物及灭绝时间。
[提问]
你们觉得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小结]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回答]
(1)这些江豚可能是因为饥饿、中毒、受伤、生病等原因而死亡。
(2)江豚可能会像白鳍豚那样走向灭绝。
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
学生交流。
[小结]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多物种会从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而且近年来,物种消失的速度在加快。
[词论、交流并回答]
人类的捕杀;过度利用和开发;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以教师提供的江豚的.案例为点,以教材提供的和学生所了解的丰富素材为面,强化学生对于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铺垫,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渡]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可能在未来10-15年功能性灭绝。
[提问]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江豚呢?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进行陈述、修正、补充和归纳。
[案例]
我国保护大熊猫的主要措施:建立卧龙、工朗、麻咪泽等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比较成功的案例。
[追问]
(1)在保护大熊猫和同学们所提到的这些案例中,你觉得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2)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3)以江脉的保护为例,分析一下,要保护江豚赖以生存的环境,叫能面临什么样的阐难?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引导。
[追问]
人与生物圈其他上物能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吗?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案例]
安徽铜陵江豚自然保护区,人与江豚的和谐共处。
[过渡]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人和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提问]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对学生的观点做鼓励性评价,并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归纳、提炼。
阅读教材113~114页资料,讨论、交流。
[回答]
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管理、建立种质库等措施,可以对江豚等濒危生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回答]
(1)关键在于保护了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3)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小结]
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困难来源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的活动,很可能挤占或破坏其他生物的上存环境。由于人类的生活也要依赖于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做到人与生物圈具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证明。
学生交流。
[回答]
不购买、食用珍稀动物及具制品;购物时选择环保袋;用餐时不浪费食物;做好废弃的作业本、草稿纸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等等。
以江豚的保护问题,引导学业交流、归纳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分析保护大熊猫和其他生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源头在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保护牛物栖息的环境,并不意味着人类的退出,而是人类要力争与其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堂
总结
[播放视频]
两组公益广告:保护江豚的公益广告、姚明保扩鲨鱼的公益广告等。
请学生谈感受。
[结语]
很高兴同学们能想到采取很多力所能及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真心希望同学能把今天所学、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其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学生观看、感悟;
通过两组公益广告。进一步升华学业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牛物多样性的热情。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
【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
《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
《二》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
(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找答案
(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
(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
(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
《三》现代人种
【教师活动】:
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4种:
(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总结】:
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五.课堂练习:
(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黑猩猩b、大猩猩c、长臂猿d、长臂猴
(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a、使用工具b、两足行走c、大脑发达d、制造工具
(3)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a、南方古猿和能人b、直立人和智人c、能人和直立人d、智人和能人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0、教师向学生发酵的基本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种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调查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人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6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
2.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2.4教具准备:
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3.教学过程
3.1复习提问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
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
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3.3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3.3.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炎对运动的影响,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骨连接的方式。
3.3.3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
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3.4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
3.5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3.6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
①肌肉拉伤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动,为什么?
②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作为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8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运动不但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7
新授课时:1
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学习目标: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环节: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一、多种多样的鱼
观察P20-21思考:
⑴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有哪些?
⑵我国常见的海洋鱼有哪些?
二、鱼的主要特征:
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2、观察与思考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看法。
(3)观察鱼的运动。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4)观察鱼的呼吸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5)观察鳃和鳃片的形态、数目、颜色。为什么鰓丝多而细?
(6)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
3、你知道吗?
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结合为受精卵,然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与分析:
内容
认识各种各样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是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分析:
教学目标
真菌的主要特征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真菌,通过有关的图,来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及青霉、曲霉的共同点及不同点、营养方式等从而得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点
问题分析与诊断:
这里讲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时,可能会与细菌一课当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学生,初一曾学过的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学条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学生对常见的真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学们平时见过后有哪些?木耳、香菇、灵芝、还有桔子发霉之后的青绿色的霉斑、面包上霉变长的毛、粮食霉变都是由曲霉引起的及衣服发霉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从前面的课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比细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如:发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态结构
有单细胞的(酵母菌);有多细胞(青霉、曲霉、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体构成
讲述:下面我们以青霉和曲霉的.比较来了解真菌的内部结构(见P63页图)
青霉与曲霉的比较
不同点:青霉菌直立生长的菌丝产生的孢子呈扫帚状,呈青绿色;曲霉呈放射状,呈黄、黑、褐色
共同点:
①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的菌丝构成
②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③都是通过产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
④都没有叶绿体,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通过现成有机物生活)
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有多细胞;都由菌丝体构成;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
真菌的繁殖
讲述: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初一讲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容易萌发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较轻,可飘散到各处,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中就可以萌发
课后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示例: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仅
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
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得出所以结论。
b.接着,利用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因。
3.在小组探究中,有些小组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
4.对于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主要依靠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于品种不同吗?
假设: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平均值)是由品种的特性决定的。
结论:大花生的平均值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小,这是由于品种的不同(基因有差异)决定的,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的影响。
1、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a.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型(性状)==基因型(基因组成)+环境
七、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概述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可前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起创造能力。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变异原因的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学方法设计
1.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为了实现能力目标,便于让老师捕捉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实想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课堂组织设计1.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把学生分成6-7人一组展开活动。
2.在“对某一性状变异的深入探究”的学生活动中,每小组的6 -7人自由选择分工。
基础知识解决措施设计
生物变异的概念通过学生活动“找特征、找差异”,让学生观察P40四幅图片,归纳: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1.对先天性和后天性近视进行分析或对先天性卷发和人工卷发进行分析。
2.完成课本P45练习1和配套练习册P19-20的第2、3、7、11题。
生物变异的类型让学生活动找出列举特征中的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力培养解决措施设计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时,对于大、小花生的短轴长度的测量方法,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探讨。
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各小组收集数据制成曲线图并进行图形分析和讨论。
情感培养解决措施设计
对生物学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利用配套练习册P21第15题,培养学生的自然审美观。
2.学生列举常见的变异实例。
3.一句结束语:大自然是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是因为生物的变异。
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教学。
提出问题,引出探究:同学们对上述变异及前面研究过的各种相对性状(由变异产生的),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深入的探究吗?引出“二、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交流,并利用讨论题1~3引导学生达成共同的结论。
之后,再利用讨论题4~5以及教师举例,师生分析总结出变异的类型及原因,强调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组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当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5页练习1和配套练习册(甘肃省配发)19~21页的2、3、7、11和15小题,学生不会的,教师帮助解答。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2技能目标
⑴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⑵学会进行组织培养。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霉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标
⑴体会生物生殖的多样性。
⑵体会无性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提前准备
教师:⑴准备培养基质和营养液
⑵酵母菌和根霉的培养
⑶相关的课件材料
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无性生殖的资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⑴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
⑵营养繁殖活动
难点:
⑴植物营养繁植活动
⑵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课件展示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人和动物都是怎样生殖的?
学生: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课件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
师生归纳: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举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各种植物名称)
教师引导: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课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
学生:种子
教师引导: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
学生: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是
教师归纳:对。种繁殖方式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师引导: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他的产生后代的方式吗?请举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举例)(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象上面我所举到的这些植物的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学生:没有
教师:对。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殖方式呢?
学生:无性生殖
师生归纳: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同有性生殖相比较,无性生殖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归纳:
①产生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②无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下降。(课件展示)
教师:上面我所举到的用马铃薯的块茎、蒜、草莓的茎等是植物的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呢?
学生:是营养器官
教师:这种利用绿色植物营养器官的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你能说出营养生殖的特点吗?
学生: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课件展示)
教师:既然营养繁殖有如此多的优点,你能举出生活中见过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后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营养生殖:
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伞竹
2、嫁接:桃,梨,苹果,大枣,柿,龙爪槐
3、压条:类竹桃,桂花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和常用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你们想不想尝试着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营养繁殖的活动。注意,在这里我们仅仅只为你介绍怎样去进行营养繁殖。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一种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把具体的实践过程写成报告在班级中交流。请你们通过阅读书中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以获得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同时,探讨如下问题:
1、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繁殖哪种植物?
2、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生产上怎样利用植物营养生繁殖的优势。
[巩固练习]
P95思考与练习:1、2两题。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3
一、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本教科书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又从各方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力图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教科书大力强化探究式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无不广泛联系技术与社会。
本教科书还注重知识的现代化,包括传统知识的现代拓展。例如,“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富集及其影响”、“生物多样性价值”等,使这本教科书的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21世纪的时代气息。
本教科书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不仅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展示了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单元。
在第六单元里共分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和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繁殖。
第一章生物的繁殖是八年级下的开篇章节,也是本单元的开篇章节。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在生物生殖与遗传的基础上,生物能够得以发展。生物繁殖的知识是学习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础,本章知识在单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将本章安排在了本单元
的开篇章节。本章是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一主题下的“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的要求编写的。本章包括“被子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三节内容。这三节内容是按照植物-动物-人的顺序编排的。植物生殖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有丰富的这方面生活经验,所以将植物的生殖安排在第一节。植物的类群比较多,书中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各种类群植物的生殖方式,而是以学生最为熟悉的被子植物来学习植物生殖的知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内容侧重介绍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因为这几类动物学生们比较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人类的生殖是最复杂的,所以教科书将部分内容安排在了最后一节来进行学习。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的第二章。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在第一章学生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对生物圈中生命延续和发展的继续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常会遇到有关遗传和变异的令其困惑不解的问题。因此,知道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的物质基础、性别决定、遗传育种的实践上的应用以及遗传病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后面的内容,特别是生物的进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依据《生物课标》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下的“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要求编写。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媒体,一直是令人着迷和富于挑战的课题,也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更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乐于辩论的话题。本章的编写从生命的起源开始,以尊重客观事实、敢于质疑的态度为学生搭建一个思维平台,让学生有一个生命起源的基本观点;再呈现生物进化的证据,描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再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全章引导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之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素材非常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而且已经有许多基因工程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知道,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将深刻地影响人类发展的进程。
本章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身边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克隆技术的应用,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理解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高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将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能源、粮食等危机和压力提供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
第七单元包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第三章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为本单元的开头篇,主要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教科书的体系来看,本章内容为下一章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打下了基础,是生态系统知识的铺垫。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涉及人类和所有生物存在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一些生态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生态系统与上一章有密切的联系。上一章学习的环境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的概念与本章概念是一致的。生物因素在本章中分解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人们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以按照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这四个层次进行,其中对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生态系统”这一章是本单元的重点。
第三章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章设置了“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四节内容。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
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
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未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考: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教案10-09
八年级生物教案10-24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02-28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1-12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5-16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06-08
八年级生物教案通用10-25
(推荐)八年级生物教案11-27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06-05
八年级生物优秀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