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一位母亲为他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诗人紧紧抓住“密密缝”这样的具体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护、担忧、祝愿和希望。而后两句诗人用“寸草”和“三春晖”分别比喻儿子和母爱,形象、贴切,既赞颂了春晖般的母爱,又寄托了儿女感激母亲,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情,是一首抒写慈母深情,表达儿女孝义的经典之作。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选用的是是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课外积累,对这首古诗已非常熟悉。但真正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够彻底。其次,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外,五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重点,所以,虽然学生是陌生的,但我还是尽最大可能地去抓住课堂生成,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意、诗情的领悟,对语言思维的拓展。
资源利用:
多媒体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韵、诗情。
3、领悟母子亲情,懂得如何回报母亲。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慈母深情和游子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心。
教学方法:
“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和呢?
2.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母爱有关的古诗——《游子吟》。(大屏幕)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的代表作,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板书课题)(相机订正“吟”的读音和书写)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交流后小结。大屏幕出示)像这样的诗歌还有——《暮江吟》《石灰吟》。
【设计意图:】以母爱的故事和引入课题,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激发兴趣;立足字词,理解题意,了解“吟”这一诗体。
二、读好节奏,品味诗韵
过渡:这首《游子吟》要吟诵给谁呢?诗中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试着读一读,划一划诗歌的节奏。(范读。大屏幕出示)
1.谁来按照你画好的节奏读一读。(指名读,大屏幕出示,齐读)
2.古诗不仅有节奏,还特别讲究韵律,也就是平声和仄声。(大屏幕)一般来说,现代汉语里的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要读得长而响;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要读得轻而短。我们可以用短横线标注平声,用短竖线标注仄声。(大屏幕)试着在第二句的下面标一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节奏和韵律是读好古诗很重要的因素,引入平仄知识,通过范读、引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也指导学生读好古诗,并由此举一反三,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领悟诗意,品味诗情
(一)读中悟意
1.诗中写了几个人物?(画出来,交流。板书:慈母——游子)慈母在为游子做什么?她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小结,板书:密密缝)
2.她为什么要为儿子缝衣,还要“密密缝”呢?(交流,板书:恐迟归)
3.一个“缝”字写出了慈母的——(动作),一个“恐”字又写出了慈母的——(心理)
4.既然担心儿子迟迟不归,为何还要给他密密缝衣?这不是很矛盾吗?(大屏幕,补充介绍孟郊身世)
5.此时,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就要分离,母亲仅仅是在担心儿子迟归吗?(大屏幕,引导体会,交流)
6.面对这样一位慈母,游子又有怎样的担忧呢?他在“恐”什么?(引导体会,交流)
7.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而儿子也同样对独守家门的老母亲牵肠挂肚呀!请大家再来读读前四句,用心体会这母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交流感受,指名读,点评、指导)
8.(大屏幕)诗人临行之际,母亲在为他缝制衣服,这一针一线凝结着深深的母爱。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还把对儿子的——也缝进了衣服。
(二)读中悟情
1.此时此刻,诗人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请大家大声地读出来。
2.谁来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交流,相机引导、点拨)
3.是啊,诗人即将远行,这一去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才能和母亲团聚。他回忆起母亲为他做的点点滴滴,由感而发,以“寸草”自喻,把母爱比作“三春晖”,发出了“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的感慨。(板书)其实,这普天下的儿女有哪一个能报答得了深深的母爱呢?当我们回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洗衣做饭,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分昼夜地照顾生病的我们,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耐心细致地教育我们,我们也会吟诵起——(引读)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4.体味情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交流)
5.再读古诗,读出诗情:谁来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6.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紧扣诗中关键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借助想象,通过铺陈、引读,加深对诗意的品味和体会,为领悟诗情做好铺垫。通过指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进一步加深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体会。
四、读写结合,情感交融
1.体会了这首诗的情感之后,谁能试着把自己当作诗人用“母亲啊,母亲”开头,写几句话。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母亲,以“儿子呀,儿子”开头写几句话。
2.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使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形成交融,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也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
五、拓展补充,延伸文本
1.说说生活中母爱的例子。
2.诵读关于母爱的诗歌。(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借助类文映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语文积累。
六、回顾全诗,引发思考
母爱就是这样,在细微处彰显着伟大。《游子吟》是诗人孟郊写给母亲的诗歌,表达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心声。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的仅仅是一位慈母的深情吗?作为儿女我们又该怎样回报这伟大的母爱呢?通过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对“亲情”这一话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也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思考和认识。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诵读这首歌颂母爱的经典诗作——《游子吟》。
【设计意图:】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结课,课内延伸至课外,学习延伸至生活,以达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启发性的课后作业灵活地给学生创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 游子吟
(密密)缝 恐(迟归)
慈母 ——————— 游子
(难报)
三春晖 ——— 寸草心
【设计意图:】关键字词和符号相结合,构成心形图案,既梳理文本重点,凸显文本内涵,又体现思维的延伸,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无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 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 ) 瀑( ) 僻( )
渡( ) 爆( ) 避( )
Qiang( ) he( )
强 和
Qiang( ) he( )
2、补充词语
( )逸( )出 ( ) ( )玉立
望而( )( ) ( ) ( )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
2、思想目标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与情感的.自然结合
【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复习知识——诵读全词——讨论鉴赏——对比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课题。(板书)
二.复习知识,了解背景
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
三.诵读全词,感知意境
配乐范读——全班齐读 (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
(提问:读完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讨论鉴赏
(一)分析上阕
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
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
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
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问:这句话在本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小结,总结上阕。
(二)分析下阕
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
(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板书: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潇洒风姿(柔)
雄姿英发——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刚)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儒将风度(文)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镇定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 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24岁47岁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业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豪壮感伤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
A级基础题(选择题)
B级提高题(问答题)
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
“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
语文七色光五
教材分析:
围绕单元主题“现代科技”,安排了汉字的画与写、关于爱科学的名人名言、对古今交通工具的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小制作的做与交流。以达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根据画的内容填写汉字。
2、积累爱科学的名人名言,了解爱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积累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3、了解古时候和现代的交通工具,对比得出人类在不断发明创造中前进。
4、通过小制作的实践与交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悟出人类在不断发明创造中前进。
教法学法:
合作交流
教具:
课件、题板
学具:
水彩笔、彩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分项训练
1、画一画,写一写
出示例题,看,汉字多有意思!你自己也画一画,写一写吧。
日+一=旦日+月=明
木+木=林竹+毛=笔
补充:
人+人=从人+木=休
鱼+羊=鲜牛+口=告
2、日积月累
(1)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句名言,再说说名言的意思。
(2)师简单介绍巴尔扎克和高尔基的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3、知识窗
(1)从题目入手,理解“日新月异”的意思和什么是交通工具。
(2)学生自读,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
(3)小组读,小组间交流体会。
(4)汇报交流结果,你觉得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5)作业:查找资料,现代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4、大家一起来
(1)告诉同桌,你想制作什么,取出用品,开始制作。
(2)创设一个展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制作展示给大家看,再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小制作,评出优秀小制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建设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语文七色光五
交通工具古时候:车、马、轿、船……
现代:火车、摩托车、飞机、轮船……
日新月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看过的漫画、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认识这些卡通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特点,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3、学习描写人物对话,并能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发挥想象,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在习作中,学会对话描写,能用不同的词表示说的意思,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准备】
1、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事先制作部分卡通人物的头饰,或带一些卡通玩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卡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多媒体显示部分卡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对卡通人物非常熟悉。课始,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喜爱的卡通人物,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创编故事选择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忆一忆
1、他们啊!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哪吒的故事吧!
播放《哪吒闹海》片段。
2、你喜欢的人物是哪个呢?能回忆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吗?
指名请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这些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每一个卡通人物都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吸引着孩子们。请学生回忆自己喜爱人物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说得积极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归纳,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这些卡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面根据人物特点自由创编故事的学习环节服务。]
三、学一学
1、这些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说起来时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故事为什么能这么吸引人呢?我们再来看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哪吒的表情,他说的话,怎么说的?
再次观看《哪吒闹海》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听人物的对话。
2、他们的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结合观看的片段,用不同的提示语复述人物的话。
[设计意图:借助可观可感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听到人物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复述人物语言,结合观看到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用上不同的提示语。这样,学生在学习使用各种提示语时,有了形象的感受,为下面自己创编故事中用不同提示语写人物对话,打下基础。]
四、想一想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许,你还想让他们继续表演下去。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他们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⑴想一想:你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这些人物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故事的重点,要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说清楚。
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说的?用上不同的提示语。
3、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启发,合作创编故事。
4、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和学生商讨,共同提出训练要求。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提示语,来进行对话练习,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思维与思维相碰撞,能够相互启迪,创编出更丰富,更生动的故事。]
五、写一写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选择一篇具有典型代表的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让学生在参照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修改。]
板书设计: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我喜爱的卡通人物 它们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7
一、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8个生字。
2、会用“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再读课文,想一想,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2)一字开花游戏:给“春”和“柳”组词。请同学在柳树上指一指“柳枝、柳梢、柳絮”。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3、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3)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4、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5、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6、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7、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读,可以请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自己读。其余同学听后说说,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还要努力?
(3)小结板书: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8、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6、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2、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3、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4、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1、挑战读。
(1)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1)出示:春天跟_______说话了,或春天跟_________,
(2)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我们跟柳树做朋友,柳树更美了,跟春天做朋友,春天更漂亮了,你想跟柳树说几句话吗,你想跟春天说什么呢?
(六)总结作业。
1、小朋友们,柳树在大家的帮助下,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小诗送给春天吧。《春之歌》配乐朗读。
2、你还想知道柳树的知识吗,去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资料,柳树一般都长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然后做个剪贴报,把你的收获带给大家,好吗?回顾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请默写两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句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作品中数字“三”及三的倍数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在记忆中,你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除外)(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写了关羽等人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两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吗?(该题提到几个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神机( )算心悦( )服阴谋( )计
滔滔不( )走( )无路斤斤( )较
6、我国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你能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成语并扼要概述故事吗?(以上几个除外)(2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法指导:
指导朗读
教法指导:
小组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五、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六、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七、作业布置
1、字。
2、词。
3、句(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段(课后第二题)。
八、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经典)11-23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园教案02-04
语文的教案【热】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