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外券商风险控制对比
西方券商风险控制体系:高收益的后盾良好的经济基础、严密的监管体系和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证券市场稳定的基本条件,为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区风险防范风险。
国外一些证券公司在谋求高收益的同时,对确认、评估、监督、控制各种业务的风险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风险控制构架,如组织体系、设计风险预警监测方法、制定操作程序;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设计科学的风险测评工具;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风险管理人才。
国外风险控制的组织体系大同小异,一般设立董事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各主要部门的主管、主要业务主管副总裁、财务总监以及融资部、信贷部、证券部、策略专家组成,是一种由横向联系与本职工作纵向联系形成的矩阵网络式监管体系,主要对公司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及资金流动性等方面的政策及业务进行监管。具体负责风险监管政策的建议、讨论、制定和协调;各部门风险限额的确定与豁免;风险评估、确认、建议与意见;风险水平、结构、目标的调整。该委员会一般下设若干专业风险控制部门,各部门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在预警监测方法方面,主要通过VAR(风险评估)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确认与计量市场风险;通过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动向定期评估风险;运营风险主要通过对日常事务的监管来预测。
在操作程序上,通过制定风险确认、标估的标准和方法,以及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对业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向风险主管经理报告风险状况并提出风险控制对策。
西方券商风险控制法宝:规模结构流动衍生保险
西方券商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上,则有以下几项重点:
一是规模经营。在境外券商中,美林、摩根斯坦利等资本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
二是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国外大型证券公司的资产主要有现金、等价现金、证券、抵押性短期融资协议、应收项目和监管储备现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投资高度的流动性为公司融资及资产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和灵活性。美林、摩根斯坦利、莱曼兄弟等公司流动性资产占资产的比重分别保持在93%、97%、98%左右。
三是用衍生产品规避风险。西方证券经营机构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对商品、利率、汇率、期权、股票价格、指数等合约等进行组织、分解,通过开发和使用各种非常复杂的衍生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证券经营机构同时还利用这些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四是资产结构控制措施。西方证券经营机构的资产结构控制主要由资产构成中各要素的比例,如资产与负债结构、股本结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结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结构等构成。投资银行根据公司各业务和产品的市场机会、收益率、市场风险、资产流动性,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及公司的长远战略配置资产,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
五是券商保险制度。即通过建立全国性券商保险机构及保险基金,防止由于缺少经营竞争或利益之间的相互兼并而对客户造成损害,保障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世界许多经济体都建立了券商保险制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美国《证券投资保持保护法》规定,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协会,要求所有在证券交易所注册的投资银行必须成为该协会的会员,并按照公司毛利的5‰交纳会费,以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证券经营机构财务困难或破产时债务清偿。新加坡的《证券法》规定,各证券交易所必须建立会员忠诚基金,该基金由证券交易所、交易所会员、基金投资收益等组成,用于证券交易所会员公司发生支付困难和债务危机时的补偿和救济。
我国券商风险管理现状:喜忧参半参差不齐
中国证券业竞争激烈,自1993年以来基本上是3年一个周期,3年后前10位券商的排名总会出现一次大调整。谁能抓住机遇,率先与国际接轨,谁就可能成为下一次大调整的佼佼者。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加入WTO的双重压力,使得国内券商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一些非官方的国内券商风险现状调查发现,券商内部风险控制较好的是业务操作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实物安全控制,而较差的是内部稽核控制、组织结构控制。由于缺乏内部稽核及控制,一个交易员将百年银行———巴林银行毁于一旦,这足以说明我国券商的风险仍然很大。
总体上看,我国券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已初步形成。中国证监会根据券商的风险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指标,常用的风险衡量指标包括以下四组,分别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券商可能面临的风险。对券商来说,根据这些指标预警风险、发现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券商基本都建立了风险管理部。其中,风险控制委员会一般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引领整个公司沿着合法合规的方向发展;专家评审委员会主要参与对证券包销、贷款与抵押融资等融资业务的审批,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评审和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还参与对公司开拓新业务,增设新网点的审批;证券投资决策委员会则负责制定自营业务的投资原则、交易限额,并有权要求自营部门减少对个别高风险产品的持有量,同时进行重大投资决策,并制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券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也在加强。近年,分支机构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已成为券商风险的主要诱因。按有关法规,证券公司实行一级法人制,对分支机构的行为承担全部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因此,从理论上说,券商每增加一个分支机构,就增加一份风险。分支机构远离总部,经营自主权大,容易受主要负责人意志的支配,急功近利、市场追逐倾项向严重,如果没有严密的监督机制,很容易由于部门的违规操作而将整个公司拖入泥潭。近来券商大多建立了针对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交易清算、人事安排、业务发展和信息检索等风险控制机制,通过计算机中心对各营业部的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力求将利益激励、风险控制和稳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稳健而不失活力的经营管理模式。
电脑通信技术的充分利用,也是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证券业电子化程度很高,无论是证券交易所与各券商、各券商与其下属营业部,以及营业部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传输,都要通过严密的电脑系统。小键盘下单、远程大户室、及时行情、指令传输、回报反馈,证券公司的每一项运作都离不开电脑系统的支持。任何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程序出错及系统中断均会带来经济乃至信誉的损失,甚至诱发投资者的激动情绪,增加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目前国内券商一般都比较重视电脑通信系统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的配置,对电脑通信系统的管理体系,数据管理、事故处理等方面加以关注,防范技术风险。国内许多券商现在都在加强网上证券交易建设,网上炒股已在很多证券公司推出,其安全性问题也正逐步被解决。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电脑系统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日益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角。
内部稽核审计日趋加强。按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的稽核部门,配备业务素质较高,不低于公司在册人数1%的专职稽核人员,对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民生、准确性
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同时,以开展定期审计和必要的专项审计作为补充。
中国券商风险管理瓶颈:人才技术理念制度
虽然国内券商这几年比较注意风险管理,但从去年以来行情下跌,暴露出券商内部管理体制的薄弱,绝大部分证券公司在技术上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许多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不少问题往往只能在事后察觉。券商虽集中了大量经营型人才,便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型人才。而海外著名的投资银行不仅具备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而且采取了高度计量化、计算机化的管理技术。
券商始终缺乏一套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更是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寻求长远发展和追逐短期利益一直是券商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尽管多年前券商已为国债期货事件以及其后的国债回购事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前车之鉴并未为后来者吸取,在面对利润、市场占有率和风险的选择时,券商往往还选择以牺牲后者为代价。尽管券商一般成立内控小组,但在争抢承销项目时,不仅争相打起了价格战,还迎合上市公司口味,采取变通手段在二级市场上拉高股价,甚至不惜参与造假。市场好时侥幸过关,市场强差人意时,种种问题均暴露了出来。
券商风险管理的薄弱不仅有自身的问题,而且另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作为一个行业,券商本身无法超越整个市场的制度环境,某些制度和市场的缺陷也是造成风险的原因之一。譬如,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使得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自营业务很难在大势不好时规避风险;新的金融产品的审批权在政府手里,券商即使有金融创新的能力,也无法利用其来赚取利润,回避风险;承销业务中券商一般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能做成项目,往往不得不顺应企业的“口味”提供“服务”,而这容易给券商带来法律风险。
作者:国海证券研发中心 杨德钊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外券商风险控制对比】相关文章: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控制08-05
浅析我国券商内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08-05
中外券商聚焦佣金变革08-05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08-05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特点与风险08-05
券商在国债承销中的机会与风险08-05
中外合资券商的法律环境和税负问题08-05
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08-05
关于电子银行的风险与控制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