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证券论文>拿什么拯救你 *ST巨力

拿什么拯救你 *ST巨力

时间:2023-02-20 10:31:16 证券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拿什么拯救你 *ST巨力



  □记者  钟山

  今年以来,*ST巨力(000880)基本面的不断恶化,不仅让其昔日“农用车大王”的光环逐渐褪去,也令市场和投资者措手不及。
  2月21日,公司公告称,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公司陷入停产状态;
  3月2日,公司及原高管因虚增利润骗取2001年配股资格,被判欺诈发行股票罪,公司前董事长被判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4月27日,公司公布2004年年报,巨亏2.13亿元。因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被戴上了“*ST”帽子。同日公布的2005年一季报披露,公司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968万元,并预计上半年亏损;5月10日,公司公告系列重大诉讼,显示资金链不断绷紧。公司在中国建设银行潍坊市潍城支行3200万元贷款已逾期,而6家零件配套企业因公司拖欠货款,将公司诉上了法庭。
  ……
  随着利空消息的涌出,二级市场上*ST巨力股价开始大幅震荡,一度出现连续六天跌停的惨烈走势,投资者损失惨重。一时间,市场难以看清公司的现状和未来。


  全面停产 无以为继


  *ST巨力曾是国内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基地。1998年上市前后,公司农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台,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公司先后跨入“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行列,“开上巨力车,踏上致富路”的广告语一度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今日的*ST巨力,早已风光不再。6月初,记者在潍坊市长松路69号*ST巨力总部看到,空荡荡的厂房、寂静的办公区,与昔日热闹的生产场景形成了强烈反差。
  公司接待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公司高层已很少露面,普通员工更是由于停产,在家苦等开工通知,办公区内只有两三位值班人员留守。记者在办公楼旁的厂区内转了10多分钟,没有发现一个工作人员的身影。偌大的车间内,堆放着一些锈迹斑斑的车架半成品和零件,而更多的生产车间,则干脆铁将军把门。
  面对停产的窘迫局面,*ST巨力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岳来田心情异常焦急。他告诉记者,正常生产对维持一个企业的市场和品牌形象至关重要。由于下了订单却提不到货,去年底以来,经销商代销公司产品的信心大受影响,*ST巨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日渐流失。今年一季度,*ST巨力仅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2.53万元,而按照市场规律,春节前后和夏秋季是农用车的销售旺季。现在这两个销售高峰都已基本过去,即使恢复生产,公司全年的业绩形势也难以乐观。
  昔日的农用车行业龙头,如今为何举步维艰?公司现任财务总监陈隆祯说,*ST巨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截至今年3月,*ST巨力流动负债高达6.1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达2.82亿元),较其流动资产高出2.75亿元;而公司赖以生存的农用车主业,去年以来遭受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双重挤压,不但产销量大幅下降,销售回款也十分困难。2004年,*ST巨力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161.5%,农用车业务直接亏损达4852万元,现金流量净额为-1964万元。目前,上游配套企业由于被长期拖欠货款,已相继停止供货,而公司房屋、设备、土地使用权等大都已抵押给银行,可以融资的渠道也基本被堵塞。陈隆祯表示,公司正在努力疏通各方关系,争取融资支持,但短期之内很难有所起色。
  一个行业内规模居前、拥有9.8亿元总资产的上市公司,一个当地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为何备受金融机构和生意伙伴的冷落?随着采访的深入,欺诈配股、关联占用等不规范运作行为给*ST巨力信用形象烙下的伤痕一一展露在记者面前。


  以身试法 资金断流


  知情人士指出,*ST巨力虚增利润、欺诈配股的违法行为暴露,是导致银行机构收紧对公司贷款的直接导火索。2004年7月,当地司法机关介入调查*ST巨力虚增利润、欺诈配股的犯罪事实,并陆续拘押相关涉案人员,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银行机构纷纷上门索债,并停止对*ST巨力继续放贷。从四季度起,*ST巨力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迹象,并于11月前后基本停产。
  记者辗转得到*ST巨力欺诈发行股票一案的公诉材料,弄清了其造假、配股的全过程。1998年前后,国内农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ST巨力高层开始有了配股搞多元化投资的考虑。但当时业绩不能满足配股的要求,造假计划从而萌生。1999年4月,时任*ST巨力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王清华,安排财务处副处长张传胜编造虚假会计材料,虚增1999年利润,以达到配股需要的条件。张传胜采取原材料少列生产成本,多转在建工程、原材料少转生产成本,产品少转产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在山东巨力集团列支的方式,虚增1999年度利润计1.61亿元。2000年,王清华安排利用上述虚假的会计材料编制招股说明书中,使*ST巨力骗取了配股资格,并于2001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配售发行股票1149万股,共募集资金15971.1万元。
  但这一行为却使公司在日后尝到了苦果。迫于监管压力,2003年中期,*ST巨力对公司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存货失实、账外负债等一一补记入账,并在2003年报进行了集中计提。*ST巨力由此曝出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并由此开始了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的亏损。
  资产质量连续下滑,使*ST巨力进入了银行系统的“黑名单”。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在监管严格的证券市场尚且造假欺诈,我们对公司真实资产质量状况确实比较担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潍坊当地仅有一家银行维持了与*ST巨力的资金往来,其他金融机构则纷纷对公司亮起了“红灯”。到2004年底,*ST巨力短期借款相比中期仅增加了2160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减少了428.7万元,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对公司加紧收贷的迹象。
  在此期间,*ST巨力的部分配套商也纷纷停止向公司供货。*ST巨力的商业信用降至了冰点。公司财务人士透露,正常情况下,*ST巨力采用对上游配件企业货款延后支付等方式,可以占用的资金额度在2亿元左右。公司涉嫌欺诈行为,导致这些企业开始催付货款,使公司原本紧张的资金面雪上加霜。今年以来,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已先后有诸城市东武机械配件厂等6家配套企业对公司提起诉讼,涉及金额达1500多万元。


  违规运作 贻患重重


  作为国内首例上市公司欺诈再融资的案件,*ST巨力及相关责任人目前已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今年3月25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以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ST巨力罚金人民币160万元;公司原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清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公司原财务处副处长张传胜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然而,如此长期而庞大的造假计划,一直以来逃避了公司内控机制和信息披露的监管,却凸现*ST巨力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致命缺陷。有关人士指出,欺诈配股只不过是*ST巨力上市以来不规范运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在*ST巨力的衰败过程中,公司治理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资本市场而兴,因资本市场而亡”,这一点在*ST巨力身上体现

得尤为突出。
  1990年,*ST巨力前身——潍坊巨力机械总厂组建时,只是一个仅有职工600多人、固定资产600万元的小集体企业,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然而,公司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在业内较早实现上市融资,成就了企业的高速发展。1993年,潍坊巨力机械总厂以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ST巨力;1998年3月,*ST巨力发行2500万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融资总额达2.88亿元。利用这笔资金,公司建设起行业内一流的车架、涂装生产流水线和大型冲压中心、机加工中心等,迅速成长为拥有总资产12亿元,农用车年生产能力达60万台的大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在业内名列前茅。
  然而经营业绩的提升,并不能弥补公司在内部治理建设方面的缺失。上市以后,不仅*ST巨力董事长、高管等职务长期由大股东法人代表王清华等人兼任,而且地方政府还通过党委会、人事安排等行政手段控制、干涉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使*ST巨力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五分开”有名无实。由此滋生内部人控制、关联占用等顽症,在其后公司运作中暴露无遗。
  记者从*ST巨力2004年年报入手,发现数笔*ST巨力历史上与关联股东发生的违规资金往来。2001年,潍坊巨力机械总厂曾以公司名义,从当地工商、建设、交通银行先后借款9700万元,该事项并未公告和入账,至今仍剩余金额6573万元;2002年底,第三大股东潍城区国资局向公司借款800万元,也未经董事会审议,至今仍未归还。而另据透露,上市以来,*ST巨力因当地政府摊派发生的资金占用达千万元之巨。大量的资金流失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使得其资金面日益捉襟见肘。
  “多元化”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盲目决策酿成的又一杯苦酒。1990年代末期,*ST巨力农用车产销量已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在系列光环的笼罩下,*ST巨力开始自我“膨胀”,把目光瞄向了当时流行的“纳米”、“生物”等高科技概念。这便出现了前述虚增利润、欺诈配股的一幕。
  在盲目多元化的过程中,*ST巨力停止了对农用车产业的投入,逐渐偏离了主业发展的轨迹。公司煞费苦心、欺诈配股投入的系列项目,不但没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形成大量的资金沉淀,为企业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截至目前,公司斥资4423万元、参股40%的北京东超巨力纳米产业有限公司,斥资3300万元、参股30%的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尚未投放市场,每年亏损额达数百万元;而斥资5000万元参股的天同证券有限公司去年发生重大亏损,给公司直接造成投资损失2000万元;投资8000万元设立的山东巨力管业有限公司折价对外转让,去年形成投资损失1000余万元,成为*ST巨力2004年巨亏的重要原因。
  2000年以后,*ST巨力业绩开始连续下滑,资金链不断收紧,企业发展的大厦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之下,*ST巨力高管层将目光投向了上市公司之外,试图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缓解公司的经营危机。2002年11月底,公司第一大股东潍坊巨力机械总厂与北京盛邦投资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盛邦投资受让公司4200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5.21%,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其后,盛邦投资派出3名董事进入*ST巨力董事会。孰料,这成了*ST巨力又一场噩梦的开始。


  控制权纷争 元气丧尽


  根据公开资料,盛邦投资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本14000万元,主营高新技术、房地产及制造业的战略投资和投资咨询、投资管理等。入主*ST巨力之前,盛邦投资已经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2001年其作为第三大股东由幕后走到台前,通过资本运营一举摘掉实达集团(600734)的ST帽子,令市场印象深刻。
  盛邦入主巨力,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桩“双赢”的美满姻缘:*ST巨力要借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经营管理模式和思维理念的跃升,并获得新股东的实力支持;而盛邦则看好*ST巨力干净的壳资源和所处的行业前景,意在长期战略投资。盛邦投资入主之初,也对*ST巨力财务、人事、营销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并计划与北汽福田、苏常柴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ST巨力农用车主业的竞争力。合作似乎正朝着双方预期的方向发展。
  盛邦和巨力总厂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仅仅5天后,巨力总厂又与具有外资背景的领先实业有限公司草签协议,拟再向其协议转让3800万法人股。然而这一协议却成为了新旧股东争斗的导火索。当地政府和巨力总厂其后认定领先实业与盛邦投资间存在关联关系,并极力试图保持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6月,巨力总厂宣布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意欲重新改选*ST巨力董事会,股东间矛盾开始公开化。
  当时直接置身股东冲突的巨力总厂某人士认为,在重组*ST巨力的过程中,盛邦投资将当年入主实达电脑的运作手腕故技重演,即挟带第三方入局。领先实业与盛邦关联密切,而双方配合持股,正好规避了30%的要约收购触发点。该人士一再向记者表明立场:“我们不反对盛邦入主,但它要以二、三股东身份行控制企业之实,我们无法接受。”
  对此,盛邦有关人士予以解释:“领先实业投资巨力是我们引荐的”,“我们花巨额现金进入,只有掌握决策权,才能让企业脱胎换骨”。盛邦投资副总裁刘刚表示,*ST巨力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甚至连成本预算也没有,需要做“外科手术”,而这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某些方面的既得利益。知情人士透露,在盛邦投资主导下,*ST巨力历史上存在的政府摊派、关联占用等问题被相继暴露,而股东纠纷和基本面的迅速恶化更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公司虚增利润、欺诈配股的行为也最终浮出水面。
  2003年8月,*ST巨力一则公告结束了两大股东的纷争。在有关方面的介入协调下,巨力总厂原拟向领先实业转让的3800万股权被司法划拨给盛邦投资,盛邦投资最终凭借28.97%的持股比例,成为*ST巨力的第一大股东。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盛邦投资对待*ST巨力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巨资收购,难以舍弃;谨小慎微,唯恐再陷雷池”,某知情人士一语道破盛邦投资的矛盾心态。其后,盛邦投资一方面继续收紧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免对公司资金投入,在被动僵持的环境中,*ST巨力原有主业逐渐荒废。
  *ST巨力某前任高管告诉记者,盛邦投资入主前期,也曾为公司提供几笔贷款担保,帮助公司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然而出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担心,很短时间内便又从生产运营中抽取资金进行了清偿。盛邦入主两年来,*ST巨力没有完成一个农用车新车型的开发,几年前提出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项目也被长期搁置,错失了发展良机。
  去年以来,盛邦投资在*ST巨力的人事安排频繁变动,更使得市场产生了盛邦投资意欲抽身而退的猜测。2004年4月,盛邦投资总裁张卫东辞去了*ST巨力董事长的职务,其后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便一直空缺。今年1月6日,*ST巨力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盛邦投资副总裁刘刚为公司董事长,然而仅仅4个月后,刘刚便以工作变动及身体健康为由,辞去了董事及董事长职务。*ST巨力内部人士称,目前,盛邦投资方面人士除了掌控公司财务、人事等权力外,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极

少过问,甚至与公司其他高管也少有往来,与上市公司关系已日益淡漠。


  冀望重组 绝处求生


  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盛邦投资对*ST巨力已萌生退意。从盛邦投资运作*ST巨力长达两年的情况来看,盛邦投资作为投资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其并不具备对公司进行实质性资产重组的资源和实力;而截至目前,巨力总厂对上市公司高达9700万元欠款尚未完全归还,说明股东间矛盾仍未化解。随着*ST巨力主业连年下滑和退市风险的日益临近,盛邦投资面临的形势已不再是“进退两难”,而是必须对*ST巨力的取舍及早做出了断。
  据了解,2003年盛邦投资一度为*ST巨力确立了“做大农机产业,逐步实现向汽车产业的跨越”的战略,将巨力产业定位于农用车、工程机械、轻型卡车、客车等领域,并计划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有关人士指出,缺乏来自股东方强大的产业背景和运作经验支持,这种转型尝试必然难以成功。在盛邦投资主导下,2003年*ST巨力还曾投资5000万元,在北京设立了巨力投资有限公司,然而迄今为止,除出资2000万元收购北京博文实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外,该公司一直未能形成明晰的主营业务和稳定的利润来源。200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5万元,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据某高管反映,巨力投资公司实际上由盛邦掌控,巨力根本不能参与其管理,该公司究竟如何运作、做些什么,无人知晓。
  去年以来,随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的付诸实施,农用车行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由于增加牌照费、第三者责任险、购置税等购车费用,农用车平均购车成本提高了1000元-3000元左右,对于以农民为消费主体的农用车市场而言,影响十分明显。而钢材、焦炭、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使得原本薄利的农用车业务雪上加霜。中国农机协会统计显示,2004年国内农用运输车产量首次出现了20%以上的负增长,全国137家农用车生产企业中,超过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用车行业的发展空间明显收窄。农机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农用车、小拖等产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ST巨力在农机行业要重振雄风,困难重重。
  分析人士指出,*ST巨力目前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已经严重影响到其持续经营能力,亟需有实力的大股东帮助公司走出困境。截至今年一季度,*ST巨力流动负债高达6.19亿元,应收款项合计1.91亿元,违规担保责任5319万元。公司内部人士认为,这些问题要靠积重难返的上市公司自我消化,无异缘木求鱼。据了解,去年以来,*ST巨力一度尝试清理多元化投资以求自救。2004年8月,公司董事会将持有的山东巨力管业有限公司94.11%股权及PP-R塑管相关设备向外转让,交易总额合计6587.7万元,以回收资金确保主业运营。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杯水车薪,公司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并未有所改善。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ST巨力启动实质性资产重组也已迫在眉睫。据投行人士分析,根据*ST巨力目前经营状况,即使下半年恢复生产,依靠主业能够扭亏的可能性也不大;另一方面,重组方完成股权收购并对公司进行实质性资产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操作。目前,监管部门各项规定已堵上了报表型重组的途径,*ST巨力要在半年内完成资产重组,并使置换入的资产贡献效益,亟需加快重组步伐。
  另据了解,盛邦投资所持全部股权目前已分别质押给了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股权能否顺利过户给重组方目前还不得而知。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盛邦投资自身资金链存在问题,股权质押不能顺利解除,那么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将是一句空话,重组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事实也引起记者的高度关注:*ST巨力的信用危机很可能引致区域金融风险。截至2004年末,同在一市的青鸟华光(600076)、山东海龙(000677)两家上市公司为*ST巨力提供了贷款担保,青鸟华光对其担保责任高达9700万元,山东海龙对其担保为5560万元,据记者了解,其中大部分担保贷款都已逾期。这意味着,一旦*ST巨力出现偿债风险,青鸟华光、山东海龙将不可避免地被殃及。从这一意义上讲,*ST巨力的重组已不仅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潍坊区域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板块形象的问题。
  据悉,*ST巨力的问题已开始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就此成立专门班子,并会同公司第三大股东潍城区国资局,对*ST巨力出路进行筹划。而潍坊市市长张新起也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企业上市暨大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公开表示,“要把*ST巨力重组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来抓”。(中证网)
 
  

【拿什么拯救你 *ST巨力】相关文章:

拿什么拯救你,男孩08-09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学生08-17

银广夏:我拿什么拯救你?08-05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什么作文05-12

拿什么拯救孤独08-17

拿什么拯救我自己08-16

拿什么来拯救自己作文03-02

关于拯救的话题材料作文: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08-14

拿什么回报你作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