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一、引言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利弊两方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进程中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这意味着在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战略核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多大的利益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途径包含两个密切相关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融入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由于信息产业是新科技革命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体现,发展信息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这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产业升级的突破点。第二个层面是融入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产业国际化发展框架中获得自身的分工位置。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或者说是产业价值增值链中部分环节的发展,是以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获得联动性的发展。由于信息产业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成果,也是目前新兴产业中发展最成熟的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不同于传统工业,从产业的初始发展阶段就体现出非常强的国际性。它的发展特性更加符合跨国公司的复合一体化战略和网络性结构,价值增值链的全球性布局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短期内,这种利益上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华进程中有关措施的推行所遇到的障碍,还来自于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获利前景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二、发展新兴产业的不确定性
信息产业以其特有的国际化发展特征为发展中国家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成果,借助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体系中的贸易、投资渠道使本国的信息产业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其不同于一般发展顺序的“跳跃式”发展以及“后发优势”向现实利益的转换。
印度的软件业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进程“跳跃式”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印度从原先的工业水平落后的内向型发展模式转向以软件业出口为增长点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信息产业的表率。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中的地位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在出口导向战略的模式下,一些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模仿技术获得了部分中、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优势,在当时的世界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出口利益。但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因为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而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潮流中处于一定程度的被动境地,在产业细分中处在较低的等级。我们从广义的信息产业分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基于产业宽泛的外延,其中的产品和服务活动的增值程度相差很大。从增值对象上可将其分为六类(见图1)。前三类为研究与开发、操作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品牌与系统集成。其特点是增值程度较高,在制造技术和品牌所需要的营销技术上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的资金投入巨大,“进入门槛”相当高,因此是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地位的环节。后三类为一般软件和信息内容、一般零部件,一般销售渠道、一般信息服务,以及加工装配。这些活动在总体上初始投入低,产业“进入门槛”较低,与原有的工业化相关程度不高,在劳动要素结构上主要是中等技术程度的技术人员,这对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少数发展中大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产业不同增值环节中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相应的贸易格局形成信息产业的“次级分工”。在这个大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自身要素和制度上的约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将位于产业增值链的低端位置,所以在产业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附图
图1 信息产业增值链环节与不同国家群的对应关系
除了印度以外,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也已经涉足一般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和加工装配等增值程度较低的生产活动,而且形成出口能力。就印度软件业的总体特征看,目前基本上以出口为目标,国内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连带效应并不是很明显。印度软件产业出口基本上针对美国市场,出口对象较单一,但从美国的进口来源看,印度的产品在美国软件市场不超过2%的份额,在整个世界市场占的比例更小(Heeks,1996)。除此之外,印度的软件业发展还有下列不利因素:1.专业研究活动不够深入。印度的软件产品在技术水平上与美国的先进企业有4-5年的差距;在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上基本只是同美国合作,而且通常仅有一个合作伙伴(Ramesam,1996)。印度的软件经验主要局限于编码,竞争力主要在于价格,对于相关成本和替代(如软件开发工具合同、永久性雇员的使用等等)的价格不稳定,长期竞争实力不大。例如,受发达国家解决计算机Y2K问题而需要修改现行程序代码的影响,印度程序员的工资增加了25%,这对以价格为基础的竞争力构成了不利影响(Keuy,1997)。2.印度软件公司奉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模式,与实际的劳务输出相比,这种不出国的软件供应方式的缺点是容易与发达国家的组织疏远关系,并丧失在工业化国家环境中学习市场和商界运作的机会。3.印度软件业的结构与一般发达国家相比呈现极高的不均衡性。在软件出口中,大部分属于软件服务出口,而软件包(狭义的软件产品)只占非常少的份额(见表1)。
表1 1996-1997年印度软件出口结构 %
产品门类 所占比例
专业化服务 47
咨询 28
软件和程序包 11
数据处理 11
其他 3
资料来源:张天明(2000):《成功发展的印度软件产业》,《全球科技经济liào@①望》第10期,第26页。
可见,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取得的成果基本上是建立在产业价值增值链中增值程度较低的环节上,获得的利益属于短期的利益。欲获得长远的利益,必须增强研究开发能力,提高产业在价值增值链中的位置。
三、软件业发展的潜在障碍
除了工资因素,软件的开发所包含的许多其他成本因素如技能的可用性、生产率、信用、劳动力的灵活性及当地市场的可进入性等等,都影响发达国家选择软件外部供应的长期性决策,发展中国家在软件技术的长期发展上存在不小的障碍(见表2)。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软件产品销售中的一个实际情况是大多面向国际市场,国内需求很少,软件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出口为核心目标,呈现出软件业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倾向,缺乏较稳定的和有增长势头的国内需求基础,构成产业发展潜力的障碍。因为一个产业真正繁荣发展的核心条件是在坚实的国内市场基础上实现国际市场上的成功(NASSCOM,1996)。“没有活跃的和紧跟潮流的国内市场,在发展软件产业时,包括吸收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监视和分析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用软件解决国内生产中的问题等方面,国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这种能力的成本会迅速增加,使‘赶超’更加困难”(
Schware,1992)。
在过去5年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软件出口商对远程通讯线路进行了投资,旨在实现虚拟开发方式,以便本国的软件供应商能在本国为发达国家的客户提供产品,甚至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人员组成开发小组,实际上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软件的国际贸易。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合同依然是在客户所在地签订的。
从软件业的发展可以看到,虽然发展中国家就产业活动意义而言融入了信息产业,但是从其现有的资源结构看,全面发展高技术产业仍存在不少的缺陷。就产业的技术等级而言,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产业中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位。软件专业技术市场的层次可以从软件开发“瀑布模型”(见图2)来分析,该模型将软件开发分为低端的技能和高端的技能。发展中国家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处于低端的技能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则保持在增值程度最高的技术开发环节上的优势(软件开发瀑布的最高级)。由此形成了软件业中劳动技能的国际分工。
表2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软件方面的障碍
有关影响方面 存在的障碍
市场规模 狭小的国内市场
国内需求结构 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不足,对技术进步 缺少激励,对开发国内市场投入低
企业规模 软件企业规模小,缺少资金,特别缺少 中等规模的企业
资本和金融市场 缺少风险投资,对无形资产投资的贷款 低,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
教育及其制度 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缺少联系,大学教育 不针对工业生产的需求,缺少私人培训
机构,技术支持制度不完善
技术和管理能力 缺乏信息和计算机领域的能力,不重视 信息管理,僵硬和被迫式的学习制度
知识的供给与获取 缺少信息通讯技术的多国交流,难以进 入世界范围的技术体系,本地与跨国公
司的联系不多,用户与生产者之间缺乏
交流,咨询业不发达,开发软件包的成
本高(主要是管理、行政和市场的成本)
质量标准 缺乏制定质量标准的经验
市场需求 有限的国内市场迫使发展出口软件产品, 公共部门作为信息收集者和信息与通讯
技术用户的能力低下,对公众获取和分
享信息有所限制,不完善的信息共享和
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资料来源:Mansell,Robin and Uta When eds.(1999):《知识社会——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43页。
附图
图2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
资料来源:Mansell,Robin and Uta When eds.(1999):《知识社会——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40页。
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在传统产业上的信息化改造需求还不是很大,因此在软件的开发上还是停留在一种“以机器为中心(machine-centred)”的开发理念阶段上,即将软件视为一种工程技术产品——计算机程序,是计算机硬件的扩展;而不是“以背景为中心(background-centred)”,即侧重于需要解决的商业问题,以保持整个系统(软件加硬件)及其运行环境界面的完整性为开发的目标。在“以机器为中心”的开发理念下,发展软件业所采取的是围绕低价值、低成本生产及专门化技术的政策,目的在于实现出口的扩大,从而获得外汇。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尽快地脱离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低端,对于其信息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也是不利的。
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定位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渠道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由于跨国公司是一个微观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目标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很难一致,因此外来资源的利用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成效存在着不确定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定位已经从原先的低技术产业为主体转向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多元化发展。实践表明,包括信息通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投资不断增长,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垂直分工格局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改变。在跨国公司复合一体化战略(注:复合一体化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推行的主要战略,又称为深层次一体化战略。该战略的特征是在产品生产的价值链上的有关各个功能环节的选址,以各项生产环节活动的全球竞争优势能够实现最大化为原则,在这个战略推动下,产品的国际分工取代了原有的产业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每个成员都是与当地的优势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跨国公司总体利益的最大化。)的框架下,这种垂直分工格局是以公司内部分工的方式体现出来,即分工深入到产品生产的各个功能环节之间,通过产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排,形成国际化的生产体系。定位在发达国家中的主要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而定位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非熟练劳动力密集或者低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因此当前国际分工中的垂直分工,是以产品内部分工的方式由跨国公司全球“价值增值链”安排形成的结果。在这种格局下,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劳动力为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扩大研究开发投资是不利的。
附图
图3 跨国公司价值链各环节选址取向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2000):"FDI Determinants and TNC Strategies:The Case of Brazil",p.95.
图3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产品价值增值链不同环节
的选址取向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增值程度最高的环节即设计环节,呈现向信息富裕地区转移的趋势,而生产环节则向劳动力富裕地区转移,营销(注:这里所说的营销涵盖内容大于销售,包括从客户方获取信息、进行各类促销活动和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环节向信息要素富裕地区转移,而销售活动则呈现向两个方向转移的趋势,这与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关,不完全取决于该环节需要的核心要素,因此与所在地国家的要素富裕程度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由此可见,作为信息要素富裕的发达国家,具有吸引跨国公司安排设计和营销这一类高增值环节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是劳动力富裕的地区,目前能够吸引的仍然是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增值程度较低的环节。
实践表明,不少当地公司面向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活动被中止,跨国公司针对当地条件增强了其生产和加工技术含量低的进口工艺与产品的职能。例如,巴西的Metal Leve、Freios Cofap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被跨国公司收购以后,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减少,前沿性研究被调整到设在母国的研究开发中心。在一些技术密集型的电信业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被阿尔卡特公司收购的Elebra Multitle公司,被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收购的Zetax公司和Batic公司,都出现了研究开发活动被转移到位于发达国家的母公司的现象。在巴西的其他外国电信公司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它们都倾向于减少当地研究开发活动,这对跨国公司而言的确起到了降低总成本的作用。不仅如此,当地企业中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师亦被转向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岗位,如生产、质量保证、销售或营销,导致研究开发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样也导致当地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降低。有些分析表明,90年代巴西电信产业的当地研究开发活动支出可能减少了50%(Cassolato and Lastres,1997,1999a and 1999b)。坎皮那斯和圣卡洛斯地区的高技术电信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外国投资出现的趋势是:新开业的外国子公司并未与当地供应商建立网络联系,而是独立于当地的创新体系,与其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而非当地公司保持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价值链的网络和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减少了,对东道国的研究开发能力无疑是一种负面的影响。从实际进口渗透系数的提高这一事实,可以看到由此带来的国家竞争优势减弱的后果。巴西汽车工业的零部件进口渗透系数从1993年的8%上升到1996年的20-25%,信息技术和电信产品的进口渗透则从1993年的29%提高到1996年的70%左右(Laplane,Suzigan and Sarti,1998)。
五、结论
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当前信息革命带给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调整中,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进入高级产业的内部分工的机会,同时由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更接近世界经济核心动力的分工层面上处于得利较少的地位。这是伴随发展中国家依托世界经济调整的浪潮提升自身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融入全球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给其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将是长期性的而且是一种动态性的。随着融入进程的深入推进,这种不确定性的程度必然会逐渐减小。
【参考文献】
1 Cassiolato,J.and H.Lastres(1997):"Inovacion y competitididad en la industria brasilena de losanos 90",in
Sutz,J.ed,Inovacion y Desarrollo en America,Venezuela:Nueva Sociedad,pp.163-181.
2 --(1999a):Globalizacao e inovacao localizada:Experiencias de sistems locais no mercosul,
Brasilia:Instituto Brasileiro de Informacao em Ciencia e Techologia.
3 --(1999b):"Local,National and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in the Mercosur",Paper
Presented at the Druid Conference o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Denmark,June,转引自冼国明等译(2000):《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28页。
4 Heeks,R.(1996):India's Software Industry:State Policy,liberalis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s.
5 Keuy,S.(1997):"The Jewel in the Crown",Computer
Weekly,22 August,pp.22-23.
6 Laplane,M.,W.Suzigan and F.Sarti(1998):"Investment estrangeious industriais e o impacto na balanca comercial barsileira
nos anos 90",NEIT/IE/UNICAMP Campinas,转引自冼国明等译(2000):《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趋势与决定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28页。
7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NASSCOM(1996):Software Industry in India,1996 Strategic Review,New Dehli:NASSCOM.
8 Ramesam,V.(1996):"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Profile of India",Commissioned by Instituto Colombiano para el Desarrllo de la Ciencia
y la Tecnologia(COLCIENCIAS,Colombia),as a 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UNCSTD),Working Group on IT and Development.
9 Schware,R.(1992):"Software Industry Entry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 'Walking on Two
Legs'Proposition",World Development,Vol.20(2),pp.143-16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目加僚去亻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相关文章:
制约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十大因素08-0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08-07
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矛盾运动探析08-07
全球化经济中乡镇企业如何发展08-05
全球化经济中乡镇企业如何发展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