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金融学论文>近期产业增长格局的特征分析

近期产业增长格局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3-02-21 19:49:43 金融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期产业增长格局的特征分析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高增长产业形成和更替的过程。经过近3年的平稳运行之后,中国产业增长的结构特征开始发生重要的变化,以汽车、机械、房地产和旅游为代表的一批行业的增长速度稳步提高,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批行业的高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下去,并成为新一轮的增长支柱行业,是判断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动力是否形成及其性质的关键所在。

  一、行业增长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

  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受此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过程也具有非线性特征。在时间轴上,这一特征表现为各产业相对稳定的均衡增长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相间隔的局面。在每一轮新的经济景气循环初期,大都会出现一批行业增长景气快速提升,打破原有的增长“均衡”,形成增长景气的“贫富分化”局面。在正常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这种行业增长景气分化局面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能够预示新一轮高增长产业的形成和新一轮经济景气循环的到来。

  从近年来我国20多个工业增长景气的变化格局看,行业增长景气水平的明显分化局面正在形成。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增长景气图:

  

图1  重点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1年上半年之前的近3年时间里,多数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局限于110到90的区间上下波动,没有突出表现的行业,总体呈现出一种均衡、稳定的增长局面。从2001年年底开始,随着工业全行业增长景气平均水平的稳步回升,高增长行业和低增长行业之间的景气差距开始不断加大。推动形成行业增长景气分化局面的第一波力量来自煤炭、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以及在房地产快速增长拉动下景气水平快速提高的建筑用金属制品业、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行业。随后,机械工业(不含汽车)、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特别是合成材料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景气快速提高。与此同时,食品工业、纺织服装业、医药制造业、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等消费品类制造业景气水平保持长达1年半的稳步提升态势,到2002年下半年也达到了近年来增长景气的最高水平。另外,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带动下,煤气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行业出现了持续的景气回升。与以上行业景气水平提升形成对比的是,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持续处于不景气状态,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受电信设备投资周期的影响增长景气水平一路走低,类似的行业还有有色金属工业、合成纤维工业和部分传统的消费品行业,如盐加工业、糕点等。其他多数行业增长景气处于相对平稳或小幅波动的增长状态。

  目前,我国产业增长已形成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格局。下表显示了2002年底18个主要工业行业增长景气的平均水平和收入水平变化的详细情况。

  

表1  主要工业行业景气变化与增长贡献


  

  从2002年各工业行业增长景气的平均水平看,景气状况最好的行业有:汽车、煤炭、食品、机械。同2001年相比,这4个行业景气水平提高10个点以上,均达到近年来各行业增长景气的最高水平。销售收入约占全部工业收入的27.6%,对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却达到34.6%,是2002年拉动工业全行业增长最主要的力量。景气状况较好的行业有医药、建材、电力、纺织服装业、钢铁、化学和电子工业。这类行业增长景气比2001年有一定程度提升,收入约占全部工业收入的51%,对工业总收入的增长贡献约54%,对工业生产增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电子工业,该行业依旧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仅次于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居全部工业行业的第三位,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水平仅次于机械工业居第二位。不过同该行业前几年持续高增长状态相比,增长速度已明显回落,增长贡献水平有所降低,行业总体景气水平也逐步落后于后来居上的其他行业。增长景气处于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的行业主要是一些轻工行业,包括造纸、烟草、家电、饮料,另外还有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这类行业收入仅占全部工业总收入的1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约10%,贡献比重略小于收入比重。处于不景气状态的行业有两个:有色金属、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同2001年相比,景气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工业增长的贡献(2.3%)也远远小于其收入比重(约1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研究一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可以超前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和速度。一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又取决于该行业的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两方面因素。从中短期看,行业总体规模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明显的变化,而行业增长速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从而能够比较敏感地反映一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和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但从指标属性来看,增长速度由于无法克服比较基准不同所导致的对行业“真实增长水平”的高估和低估,常常误导分析结论,相比之下,增长景气指数通过对行业中长期增长走势和季节周期的分析,确立了一个系统、客观和稳定的评价平台,因而更加贴近行业“真实增长水平”。另外,增长景气指数突出了短期变化中的系统特征,对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超前表征和预测能力也比其他指标更为科学和准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当然,从近两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变化判断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理由并不充分,还需要对促使行业增长景气分化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可持续性。只有确定高增长行业的增长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和中长期特点,才能做出经济增长进入新的阶段的判断。

  二、行业增长驱动力量的持久性分析

  下图是过去5年所有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指数的标准差图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增长状况的总体差别程度。

  

图2  近年来各产业增长景气指数离差图


  

  如图所示,2002年的增长分化局面,其实早在2000年和2001年就出现过“躁动”。这种“躁动”至少从图形表现看,是影响行业增长态势的短期因素的作用结果,影响工业增长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中长期力量并没有发挥作用。对实际情况考察也证实了这种推断。如1999年上半年,煤炭工业总体增长景气明显回升,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为了达到减亏目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短期财务调整。这种短期措施没有真正解决制约行业

增长的根本问题,注定是短暂的。另如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在2000年到2001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增长景气一度攀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增长驱动力量的短期特征明显,并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再如2002年初的烟草工业受国家烟草行业税收政策改革和行业管理体制变革的影响,出现良好景气,但其影响仅仅持续了3个月,随后行业增长景气重新回落到不景气区间,等等。

  进入2001年下半年,特别是2002年以后,行业增长景气的标准差曲线明显提升到一个新的“增长通道”,这是短期因素和随机波动不能解释的,是一种“系统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影响行业增长格局的驱动因素开始出现长期化特征。

  如汽车工业,2001年初曾经出现一次比较明显的景气波峰。表面看,这次景气波动是汽车市场“价格战”等短期因素刺激的结果,实际上,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和居民收入增长使“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等具有中长期特点的因素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2001年下半年,受中国“入世”后汽车降价预期的影响,行业景气大幅回落,进入2002年以后,消费结构升级驱动下的需求增长重新战胜短期预期的不利影响,成为决定行业增长动向的主要力量。可以说,新一轮汽车工业景气回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中长期的,作用的力度将比较稳定和持久。

  煤炭行业2001年底以来的景气局面,表面看是国家“关井限产”政策和国际油价走高,中国煤炭出口快速增长的结果,但从煤炭消费结构看,出口增长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真正拉动煤炭的还是煤炭内需的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的煤炭需求稳步快速增长。另外,多年以来,受煤炭市场恶性竞争影响,煤炭价格长期低于“均衡”市场价格,煤炭价格回复到目前的水平,是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我国能源结构合理化的一个必然要求,这种趋势是长期的、稳定的,是驱动煤炭行业出现持续高水平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食品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看,行业的总体增长是乳制品业、水产品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业如方便食品和半加工食品的快速增长带动的结果,而制糖工业、食盐加工业和糕点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的增长景气一直处于稳步回落状态。这种变化格局充分显示了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向高水平进步的趋势,而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又起因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方面的增长驱动力量也是中长期的,是稳定和可持续的。在纺织服装业和饮料制造业等消费品制造业,类似的结构变化特征同样存在。

  电子工业增长驱动力量的中长期特点十分突出。目前,电子工业受全球信息产业增长放慢和国内电子通讯设备更新周期的不利影响,景气水平没有保持以往的良好状态,但是驱动行业增长的中长期力量并没有改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以及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将形成巨大的需求拉动力量,近两年电子工业之所以在不利的发展环境下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这一因素。从中国今后较长时期内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看,这一需求拉动力量将持续较长时间。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家用电脑、数码类日用电子产品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正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从发展趋势看,除了城市居民电子产品消费结构本身的提升外,农村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扩容的拉动力量正在逐步形成,也将为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持久的拉动力量。

  机械工业的快速增长也是可持续的,一是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二是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也在机械工业;三是中国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也将为机械工业的发展从中长期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行业增长的“群体特征”明显

  如果单个行业增长驱动力量的持久性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  “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显示,新一轮产业增长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联动增长”特征和基于基本相同的需求拉动力量形成的“群体增长”特征十分突出,这些特征可以提供带有普遍性意义的证据。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高增长产业群。

  第一,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的“汽车族”高增长产业群,大致包括: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以薄钢板和钢带等汽车用钢为主)、机械工业中的机床工业(特别是数控机床)。无论是从现实的投入产出关系看,还是从行业增长的关联程度看,这些行业都与汽车工业存在密切的“共生”关系,如下图所示。另外,汽车使用数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和相应的汽车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参见“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课题组,2001年),这一产业群的规模,大约相当于汽车工业本身的2.5~3倍。假定该产业群基本保持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长水平,而且相关产业与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保持不变,据此推算,“汽车族”产业群的规模将达到国民经济总量的7~8.5%左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2%,在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的水平时,将实现1个百分点以上的贡献能力。

  第二,在房地产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的“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工业(据测算,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新增收入中,房地产业用钢的新增部分占到65%以上)、建材工业,特别是砖瓦等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建筑用金属制品业等建筑投入品行业、装饰装修行业及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这些行业都是以解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住”的问题为核心形成的具有比较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群。如下图所示。据统计,2002年我国房地产投资总额达到近7700亿人民币,另据估算,房屋装修支出约为房屋总价的20%以上,再加上由此产生的对家具、家用电器、物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该产业群的经济规模应至少在万亿以上。目前,我国居民住房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步伐加快,该产业群的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展,并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的高增长产业群。

  

图3  汽车及相关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变化


  

图4  汽车及相关工业生产增长景气指数变化


图5  “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增长景气指数变化


  

  第三是“机械制造族”高增长产业群。近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增长是多数机械制造门类大面积景气回升共同推动的结果。特别是沉寂多年的普通机械制造业所包含的八大类子行业中,有7个子行业增长景气同步快速回升。这些子行业包括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制造业和其他普通机械制造业,其下游行业几乎覆盖了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所以是工业增长景气整体回升促使企业投资景气回升的综合表现。同个别机械行业的增长景气回升相比,其增长驱动力量要强得多,持久性也要好得多。

>

  第四是与居民日常消费(住、行之外的其他居民消费内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消费族”高增长产业群。首先是与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提升密切相关的子行业,如食品加工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业,反映居民“主食品”结构升级的精加工淀粉、植物油等小行业,饮料工业中葡萄酒和软饮料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其次是与满足居民文化、娱乐和休闲消费的关联密切的行业如造纸印刷业、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体育用品玩具和游艺器材制造业、旅游行业中的旅行社、旅游景点建设等。最后是高档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景气持续高位攀升,如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其他高档家电产品等。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是,2000年以来,电子行业整体景气水平不佳,但手机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和行业景气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其原因在于这两种产品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成为居民的“日常消费品”,从而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受此拉动,电子元器件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景气。

  以上事实表明,新一轮高速增长行业并不局限于单个行业的局部增长,而是以各主要产业为龙头带动起来的关联产业群的系统增长。这种增长特点不是局部和短期因素的作用能够解释的,而是来自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内在增长力量的表现,其中,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在经过过去几年增长速度的稳步回落以后,以消费结构升级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段。

  

  

(本文是“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项目年度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该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和100多家行业协会共同参与。)

  

  

“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

杨建龙

  

附表1  近年来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情况


【近期产业增长格局的特征分析】相关文章:

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特征及其管理体制分析08-08

中国CRM产业分析08-05

环境侵权的特征分析08-06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08-12

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08-05

E-learning的整体特征分析08-17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_[实习报告]08-15

融资操作对基金净值增长的影响分析08-05

XX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