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SARS引发的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SARS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倍受关注,国内外众多的相关机构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从不同的角度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有积极作用。应该注意到SARS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我们发展中应重视的问题,SARS又是试金石,它对我们的经济工作进行检验和评判。如果我们能从SARS所得到的新启示来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战略上看,才会逐步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而且特别提到要惠及13亿人民,经过这次抗击SARS,对十六大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应该把它体现在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升上。
一、SARS所反映的人民需要
(一)人民非常需要生命安全保障
在全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之后,人民最关心的事物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从重视生命健康的强烈愿望中反映出来。人民甚至理解为这是政府职能的集中表达,是国家内涵的最重要的构成。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领导人民万众一心取得抗击SARS的胜利,对此人民是拥护和满意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反映出公共卫生管理这种关系全民生命健康事业,过去未能从战略高度给予应有的重视。
传染病既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传染和扩散还有可能影响公共对政府应急能力的信心,导致不良的经济后果,并可能动摇社会的稳定。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应伴随着国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能力的增强。从这次SARS之后,我们应明确这是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检验和评价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领先的系统之一,但是在美国的疾病预防方面仍存在控制能力不足、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缺乏、疫苗研究能力萎缩等重大的缺陷。SARS提醒我们要结合国情建立起一个能基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体系包括公共卫生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医疗、医药市场系统以及居民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及公共卫生道德的建设。
(二)人民关注生活质量
国际上相关研究表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生命健康,抵御疾病的基础,是维护自身免疫功能的前提条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卫生安全和饮食等广泛的生活领域提出新要求。
在抗击SARS中,人们注意改善卫生环境,开始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社区赋予了新功能;对水、电等公共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对居住条件有了新眼光,特别是对食物的卫生标准和检疫要求倍加关注。这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的投资方向都会产生新的影响,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我们过去普遍消费的食品用现代标准要求有许多是不合格的,甚至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如化肥、农药、催熟剂、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健康,而且影响着下一代再下一代人的体魄和竞争力,为此,我们已经付出还有可能付出沉重代价。在抗击SARS过程中人民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对食品绿色化的程度也非常关心,甚至对饮食结构也正在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随着SARS病源的揭示,会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三)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SARS病毒为什么首先在中国制造传染病并传播扩散,而且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首发,使人们有许多思考和联想,首先想到的是生活方式和饮食的特点,其次想到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从自然界捕捉的动物甚至是国家保护动物成为“美味”的“新时尚”的不良影响。
SARS提醒人们,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可持续发展,不要说下代人,连本代人的生命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本代人的需求是否能继续得到满足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应承认自然界的地位和环境保护的不可忽视,把它同经济发展一样提高到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地位;承认自然界和环境质量的价值,可能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谋生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迫切要求着重解决影响生活质量提高的突出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福利、公共安全等问题;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设法满足工业化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新需求,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改进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地位和贫富差异的约束,给所有中国人以平等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和实现抱负,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人类在自然界中与病毒是长期共同存在的,都在进化中生存。人若是自然界的入侵者,病毒就会是人类基因的入侵者”。这种深刻的看法,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能够爱护自然界时,那么病毒就可能不再那么容易入侵我们。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并以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我们应有的战略选择。这其中会有一批新型的产业兴起,在促进人民健康的同时,带来经济的繁荣。
(四)“平等”与“透明”得到人民拥护
我们取得抗击SARS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出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与抗击SARS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措施是分不开的。
在恶性传染病——SARS面前,国家确定对所有疑似或确诊病人,无论地位和经济条件如何,都平等对待,对隔离区的居民也是一视同仁,国家对医疗费用包下来,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医疗保障上无后顾之忧,这种做法,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和国际舆论的赞扬。中国在抗击SARS中的做法表明“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党和国家对每个人民生命的尊重、善待和保护是一视同仁的,它体现我国对人权的最基本的准则”。这种战略思想和行动,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对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安危的重要事件的观念改变得到人民的拥护。过去有些事情不让老百姓知道,由政府来把握着。现代社会不允许这样做,关心人民切身利益的事,老百姓有知情权,同时,现代有些事件像“SARS”不告诉老百姓就控制不住也控制不了。在政策透明上,过去所以做的不尽如人意,说到底是观念问题。这次“SARS”的透明,既得人心,又受到世界的赞誉,从政策透明的角度看是件大好事。
(五)人民从生活角度关注保护自身免疫力
世界医疗保健观转向注重整体医疗保健和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在抗击SARS过程中,使人们感受到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疾病形态的转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化学合成药和抗生素的适用范围面临挑战,世界范围天然植物药发展加快,西方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植物药的重视值得我们关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被更多的医疗实践证实,进一步说明我国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正确性。
一些医学研究的成果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一位著名的美国医学博士曾讲“每天我们所吃的食品,1/4是来维持我们生活的,而3/4是来维持医生的生计”,尽管我国饮食结构与美国不同,但达到小康初始标准之后,高肉食、高脂肪的态势以及不良的生活模式
,应引起我们对改善饮食结构的重视。科学的饮食引导,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体免疫系统的改善。SARS期间明显地反映出人民从饮食结构改善上保护自身免疫力。这方面也要求政府加以引导。
重视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工作,这虽不是短期的事情,但现在强调很重要、很必要,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我们健康的最好、最重要的护卫者。有关专家在SARS期间提示人民:“增强我们自己免疫系统,是最好的预防,就是感染了SARS,如果免疫系统够强,没有其他严重疾病,没有用使免疫力下降的药物,病情不一定出现,或者容易好”。“人们主要靠健全的免疫功能维护人体健康”,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我们却不够重视,SARS所以在我国得以扩散,可能与此有关。其实人的免疫能力本来非常强,比任何药物都强很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能乱用药或过量用药,有些药对免疫系统是有损害的,需要予以严格规定和管理。
(六)科学技术抗击SARS能力不足
SARS是21世纪攻击人类的新疾病,我们对它不了解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是否有迅速对它揭秘的能力。恰是在这点上反映出我们科技战略的欠缺。
在抗击SARS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和医务人员一样做出了贡献,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没有应有的技术储备和装备,对科学工作条件形成制约。应该说这可能不都是财力和科研水平问题,而更多的是管理和对科研重点的选择问题。
(七)政府面临新型传染病挑战
“受全球化、现代医疗实践和农业活动导致的不良后果、人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传染病已取代来自敌对国家直接的军事威胁而成为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面对的严峻挑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报告。。
●人类安全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所面临的新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安全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人民个人安全,这就要重新考虑国家的安全体系。个体安全既取决国家的整体能力,又取决于人民个体的生活质量。
●传染病特别是像SARS这样的恶性传染病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甚至生存权利,它的传播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考验政府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各种各样的新疾病治疗情况表明,现代医学(指西医)对它们日益无能为力,尽管现代医学本身还会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其理论体系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新重视。
●人类面临的这种挑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对全球生物圈的严重破坏。
●由化肥、农药、催熟剂等培育的“石油农业”增强了来自食物的危险。现代养殖业所使用的饲料、动物用药的选择也通过肉类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上述的情况表明,21世纪袭击人类的恶性传染病可能不只是SARS,还可能会有新的也许是更严重的传染病出现,对此我国应做充分的准备。而且准备不仅是应对恶性传染病本身,更应消除产生它的根源。
从SARS本身、SARS产生的原因、SARS所带来的联想来看,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需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升的高度来进行思考,这正是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核心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标志,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重视人的发展需要的新阶段,以此为基础重塑经济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基本的,对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大国而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必要的,新战略的重点是要围绕发展的目的,是要惠及13亿人民,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来发展经济,这不仅是指导原则而应体现在各项经济工作中。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新战略的特点,为此要确定经济发展的新的评价标准,不再过分要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良好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对经济发展目的达到的程度。以此为主导制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二)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走出温饱阶段达到小康起始标准之后,就从主要关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主要关注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阶段,这一特点要反映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生活水平是指社会提供给广大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居民物质需要的满足状况,主要用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衡量。生活水平只是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生活质量则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居民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生活需要,必须使用包括人均收入、卫生与健康、安全保障、文化教育、环境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指数来衡量。
或者说,生活质量是用来反映居民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它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居民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如衣、食、住、卫生与健康、就业、社会秩序、安全健康、公平、自由、满意感等等。我们选择重视居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战略在以人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上的提升,是后小康或富裕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特征。生活质量从宏观角度而言,是指居民总体的全面发展程度;从微观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居民及其家庭生活需要的满足状况。从近期国际上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防治看,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身是对人的生命健康和自身免疫系统最好的保障措施。
(三)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已确定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议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纪议程的发展中国家,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却未能认真贯彻,我们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生态和环境的代价,“病毒对人类的侵害是人类对自然侵害的回报”。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其内涵为:
——我国正处在继续工业化的阶段,并选择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即用信息化提高工业化的效率,降低工业化的物耗、能耗。
——提倡节约能源的工业化模式,决不再重复某些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的老路。如美国工业化时期,其人口占世界6?7%,而使用的能源和资源却大大高于这一比重,造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同时,造成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结构调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保持或提高现有的生态水平,在此前提下尽量把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而且要治理达到环境标准。
——在原料、生产、产品、消费、回收、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环境指标控制。
——把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联系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保持生态、保护各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
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并使发展得以持续。
——在工业化中提倡循环使用、回收再用、重复利用。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中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运用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并结合国情进行创新。
(四)提高我国产品的绿色化水平
提高我国产品的绿色化程度既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又是认真贯彻环境标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打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需要。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通行的环保生态食品概念,它要求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有机食品比国内通常讲的绿色食品的环保标准更高。可以说有机食品是绿色食品中质量最高的一类。
我国的有机食品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等上百个品种,其中一些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
从国际市场需求看,有机食品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趋势,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遍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由于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国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也正在上升。
由于SARS引发的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中国有机食品需求有可能快速上升。这是因为今后会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能够营养免疫系统的,只限于天然植物食品,特别是有机天然植物食品。
——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建议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开展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成熟后逐步推广。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环境标志”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对环境友好信息而自愿增加的标志。虽然“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相对的,但它们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需要,它包涵着生产对环境的保护程度。
——逐步推选ISO14000标准,促进我国产品的环境友好水平
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实施它已成为国际潮流,在我国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选ISO14000,使相关企业的生产符合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以适应我国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政府有关机构指导企业将ISO14000系列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以此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升。
——为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
坚持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五)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列入国家安全体系
由于新型的突发的传染病对全球的威胁,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考虑重建国家安全体系,这其中特别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安全系统中有重要地位。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结论是“传染病已取代来自敌对国家的军事威胁而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还应深入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已使我们认识到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已是刻不容缓。同时,众多的研究也表明,SARS并不是最后一个新传染病,人类还可能面临新的传染病的挑战。
在我国建立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系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本身还不健全,甚至连基本医疗保障尚未普及。要建立起包括发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资源和责任,并贯穿于整个公共卫生系统有相当难度,因为我们尚未形成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有资源显示,美国每年花在传染病上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约为1200亿美元,但他们只不过有2亿多人口。因此建议国家组织力量在抗击SARS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济结合国情,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进行方案比较选择确定,与此同时抓紧时间推进有关基础性工作。
(六)强化中西医结合方针的贯彻
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系统最重要的功能评价指标在于它的公众化程度和覆盖率。当前发达国家在医疗保障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堪重负,高额的日益上升的医保开支,使人们怀疑它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一些国家的政府关心植物药和我国的中医药的原因之一。
我国由于有中医药这个宝库,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我国从未流行过导致几千万人死亡的传染病,像印度和欧洲那样,在这次抗击SARS的斗争中中医药显现出优势和潜力,也证实用中医药治疗比西医药要便宜很多。
世界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现代医学(指西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有些方面,削弱了人们对病毒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现代医学(西医)研究的性质和方向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越来越多地试图完全消除(而不是控制)微生物,这样可能造就出对人类危害更大的微生物。为抵抗病毒而过度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以及在动物身上使用抗生素,导致出现高抗性的“超级病菌”等等。尽管科技进步,会有利于缓解各种传染病的危害,也会促进西医药的发展,但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转向自然疗法植物药和中医药。
要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多种手段,中医药与西医药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中西医结合是方向。尽管我国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方针,但实际上仍是西医药主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要从体制、制度和组织等多方面解决。
建议国家组织中西医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中西医结合规划。建立完善中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并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系统中,我国医疗管理体制为此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整合有关科研工作并建立中西医专家系统等。
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中医,又要由中医进行研究。把中医药研究与现代生命科学、基因科学、分子生物等结合,争取有大的突破。中医理论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时俱进,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式和途径。通过中西医结合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七)缩小差距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做起
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如何面对原有和新形成的发展之间的差距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一国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发展差距以各种形式表现,可用各种相应指标衡量,如发展水平差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水平差距(用人均居民收入)、社会保险差距(用社会保障程度)等等,从这次SARS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公共卫生安全差距值得重视。
差距的缩小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甚至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一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才能进入缩小差距特别是缩小以人均GDP所表示的发展差距的时期,否则效率和国家竞争力就要受到影响。但从我国发展战
略要求看,从中国国情看,从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缩小差距的工作现在应开始,就应有所作为。当然现在就开始缩小各种差距是不现实的,有的差距还可能会扩大,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差距是应该着手缩小的。
公共卫生安全关系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卫生体系的覆盖率是对公共卫生系统最重要的检验。公共卫生普及乃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保障水平差距大,影响整体公共卫生的目标难以达到,像SARS这样的传染病或是恐怖分子的细菌袭击,需要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才有可能防范或抗击,因此,建议缩小差距从公共卫生保障做起。
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体系,医保制度、社区功能、救助安排等都密切相关。公共卫生工作涉及相关方面的改革,重塑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卫生改革的重大战略抉择,公民生命安全、生命健康和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改善程度是人类最重要发展目标。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选择这样的卫生战略,就意味着政府要投资人民健康与消除健康贫困并引导市场投资于人民生命健康事业。也就是说明确提出缩小差距从公共卫生做起。
(八)科技发展战略应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从SARS期间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科技发展战略需要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工作未能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在抗击SARS中表明,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科技基础的薄弱。
如,P3实验室又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是国际上通用的可对病毒进行培养和分离安全性实验室。它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个负压实验室——单位面积上,其内部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使得外界物质可以进入,内部物质却无法外泄。抗击SARS需要这样的实验室,但我国却一个也没有。为了能够满足当时检验检疫工作对病毒检测的需要,特别是研究和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需要。用很短时间内在北京就建成了一座建造设计非常严格的P3实验室,说明我们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只因未列入工作日程。
SARS表明我国在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基础装备和技术平台水平方面与国际上有很大差距,不适应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迫切要求提升科技发展战略。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作为重要任务,安排科研计划和科技工作,促使科技战略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九)关注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形成持续的有效需求
SARS引发城市居民生活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出现了若干新的消费热点,有些与疫情直接有关的商品如有针对性的预防药和疫情期间的防护用品,在SARS后可能会下降但有些消费热点有可能会形成新的有效需求。
抗菌消毒用品可能会因对环境卫生的重视而会比SARS前销量上升;对高品质或符合绿色标准的食品销量上升;对住宅消费要求有所提高,由于家庭活动的新体验对住宅的品质及空间结构有了新要求;对网上购物和电子网络娱乐的需要增加;由于独立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对汽车消费有所增加;对居住的地域空间选择有所变化,重视环境因素和小区功能,等等。总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体现在现实的消费上。有关部门应关注这些情况,并进行跟踪分析,加以引导促进将一些消费热点转变为持续的有效需求。它有可能促进住宅、汽车、电信、高品质食品、抗菌产品与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SARS期间节省了不少旅差费和会议费开支,通过电信或是网络方式解决了,这给我们精简会议改革办公方式以启示,应认真总结,把节约下来的财政开支用于发展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SARS对今明两年经济的影响是容易克服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对SARS引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加以重视,提升经济发展战略,这正是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SARS引发的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相关文章:
鼠标引发的思考08-13
“雅安地震”引发的思考08-18
“海南凯立案”引发的思考(二)08-05
“海南凯立案”引发的思考(一)08-05
看童话剧引发的思考04-07
课程整合引发的教学革命与思考08-17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作文03-05
假乞丐引发的同情思考作文07-03
从点的平移引发的一些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