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时间:2022-08-17 16:32:1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合作学习”的尝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实验部 郭曼  彭晓梅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的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语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总结全文,概括中心。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⒈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复习旧知引出全文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并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找出疑难,做出标记。再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经小组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小组内合作解疑,各抒已见,有否定,有补充,最终达到共识。    ⒉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   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救助车夫”时,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的同学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鼓励学生以竞争的方式展开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使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收获。通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甲(第一组):在当时的社会中,有钱人看不起拉车的人,把他们当牛当马,鲁迅先生对此非常愤慨。   生乙(第四组):鲁迅先生从这个车夫的遭遇,似乎看到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大众。   ……   多么深刻的感悟啊!正是由于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由于合作挖掘了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的一员,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在学习“谈碰壁”的故事时,由于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学生难以理解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讲解会是“一言堂”,继续讨论也只是“费时低效”。于是我先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然后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小资料,了解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之后,“再读——再思——再议”,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在不着痕迹地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重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尝试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重温比语,个中滋味,更觉绵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