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

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

时间:2022-08-05 14:52:5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

  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就说:“学习课文主要是读,听人读,自己读。” 可见,语文阅读课,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与情感体验中加深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真切体验文章主要感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词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加强语感训练;可以使凝固于教材的人、事、物、景鲜活起来,使学生乐于朗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扎实有效朗读,是一节成功阅读课的标志。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在《学会看病》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美读 激发情趣
  
  老师恰到好处的范读,会把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所以,教学中,我们都要会用音韵很美的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身体力行指导美读。使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在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中,进入了课文的内容,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他们走进作品,接近作者的情感。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情境,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这样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如在《学会看病》中,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我感受到了时间很缓慢。”要读出担心、心痛的语气。经过示范指导,学生不但体会了作者当时的忐忑不安、心痛难忍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二、创设情境 体味感情
  
  在练习朗诵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中,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朗诵时,根据文意配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诵。《学会看病》这篇课文,妈妈逼着孩子上医院看病的对话,老师师生分角色朗读并配上伤感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领悟到妈妈做出的决定是多么的坚定,多么的痛苦。 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课文时,一方面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继而产生浓烈的情境感受并作用于自己的心理,学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熏陶,就非常容易地投入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文章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力,使得主体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陶冶、感染。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三、读悟结合 悟出感情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是读,而没有理解,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
  
  如《学会看病》,“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理。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磨练自己指谁?母亲为什么说也在磨练自己呢?因为母亲在鼓励儿子独自看病的过程中,如果她心软了,那么她的儿子那次就学不到独立看病的本领,所以自己也经历着心理的磨练。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那学生就会读出母亲的用心良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文章的内容。
  
  四、自主朗读 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所以朗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朗读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学生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才能全心投入,读出真情,感悟到实感。因此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和朗读内容的自主化,教师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自由读,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读。这种形式不管从时间还是表达方式上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指名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等,都是让学生把创造体会出来的朗读效果配以表情,动作展现出来。如在教《学会看病》的时候,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让同学们来说说母亲感情的变化等等。还有在教妈妈逼着孩子上医院看病的对话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学生们会动用上所有感官认真练习,翻来覆去读上好几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练、自读、自悟,读出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独立性,读出了语感。
  
  朗读,是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巩固学过的知识;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路、情感的理解;读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感、感受文章的美。语文阅读的朗读教学,应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应该为学生拥有积极的朗读兴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而策马扬鞭。

【在诵读中理解和感悟】相关文章: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08-15

理解中的爱作文08-24

理解和包容的句子02-10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达技巧和答题技巧08-18

对“Driling”和“Practice”的理解与运用08-08

理解和体谅的经典语录11-25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08-17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理解08-17

联系实际 读中理解08-17

对课程与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08-17